1、“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
2、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離婁下》
3、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
4、舉止是映照每個人自身形象的鏡子。
———歌德:《親和力》
5、文明的最重要任務之壹,是使人在他純粹的物質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國能夠達到的範圍內成為審美的人。
———席勒:《審美教育書簡》
6、禮貌是壹個人自己的真實思想中進行選擇的藝術。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爾夫人》
7、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1.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自古崇尚投桃報李,禮尚往來。
2. 寬容是中華人明的傳統禮儀,我們壹定要扞衛他!
3. 世界公認中國是禮儀之邦。
4. 面對長輩要彬彬有禮這是我們必須學會的禮儀。
5. 儀態萬方的禮儀小姐款款走上主席臺,給獲獎人員披紅戴花。
6. 亞運會開幕式上,溫文爾雅的禮儀小姐給中外來賓留下美好的印象。
7. 經嚴格訓練的禮儀小姐,壹舉壹動都恰到好處。
8. 雖然許多繁文縟節可以省略,但註重禮儀還是必要的。
9. 我禮儀周到,這似乎使他不知所措。
10.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
11. 雖然許多繁文縟節可以省略,但註重禮儀還是必要的。
12. 禮儀,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世界公認中國為禮儀之邦。
2.有關禮儀的詩句有哪些1、“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2、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離婁下》3、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4、舉止是映照每個人自身形象的鏡子。———歌德:《親和力》5、文明的最重要任務之壹,是使人在他純粹的物質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國能夠達到的範圍內成為審美的人。
———席勒:《審美教育書簡》6、禮貌是壹個人自己的真實思想中進行選擇的藝術。———阿.史蒂文斯:《德.斯蒂爾夫人》7、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1.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自古崇尚投桃報李,禮尚往來。 2. 寬容是中華人明的傳統禮儀,我們壹定要扞衛他! 3. 世界公認中國是禮儀之邦。
4. 面對長輩要彬彬有禮這是我們必須學會的禮儀。 5. 儀態萬方的禮儀小姐款款走上主席臺,給獲獎人員披紅戴花。
6. 亞運會開幕式上,溫文爾雅的禮儀小姐給中外來賓留下美好的印象。 7. 經嚴格訓練的禮儀小姐,壹舉壹動都恰到好處。
8. 雖然許多繁文縟節可以省略,但註重禮儀還是必要的。 9. 我禮儀周到,這似乎使他不知所措。
10.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 11. 雖然許多繁文縟節可以省略,但註重禮儀還是必要的。
12. 禮儀,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世界公認中國為禮儀之邦。
3.關於禮貌 禮儀的名言警句禮儀周全能息事寧人(儒貝爾)
●頭銜愈大,禮儀愈繁(丁尼生)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有時間講究禮儀(愛獻生)
●如果把禮儀看得比月亮還高,結果就會失去人與人真誠的信任(培根)
●禮儀是在他的壹切別種美德之上加上壹層藻飾,使它們對他具有效用,去為他獲得壹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與好感(洛克)
●舉行盛大的葬禮,與其說是向死者誌哀,不如說是為了滿足生者的虛榮(拉羅什富科)
●人間的面孔從未像在葬禮中看上去那麽世俗(喬·艾琪渥斯)
●壹個人如果在街上註意觀察的活動,我相信,他壹定會在靈車上發現最愉快的表情(喬·斯威夫特)
●人們最看重的是特權,哪怕是主持葬禮的特權(詹·拉·洛威爾)
●禮者,人道之極也(荀子)
●安上治民,莫善於禮(孝經)
●道之以告德,齊之以禮(論語)
●不學禮,無以立(論語)
●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左傳)
●禮,天之經也,民之行也(左傳)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
●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左傳)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
●衣食以厚民生,禮義以養其心(元·許衡)
●禮義生於富足,盜竊起於貧窮(漢·王符) 、“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
2、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離婁下》
3、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
4、舉止是映照每個人自身形象的鏡子。——歌德:《親和力》
5、文明的最重要任務之壹,是使人在他純粹的物質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國能夠達到的範圍內成為審美的人。 ———席勒:《審美教育書簡》
6、禮貌是壹個人自己的真實思想中進行選擇的藝術。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爾夫人》
7、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8、講禮貌不會失去什麽,卻能得到壹切。
———瑪.沃.蒙塔古:《書信集》
9、禮節是所有規範中最微小卻最穩定的規範。 ———拉羅什福科:《道德箴言錄》
10、禮貌是博愛的花朵。不講禮貌的人談不上有博愛思想。
———茹貝爾:《名言集》
11、使壹個人偉大,並不在於富裕和門第,而在於可貴的行為和高尚的品性。
———奧維:《名人名言錄》
12、禮儀不良有兩種:第壹種是忸怩羞怯;第二種是行為不檢點和輕慢;要避免這兩種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這條規則,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別人。
———約翰.洛克:《教育漫話》 引用
4.有關於文明禮儀的詩1、人人從我做起來 要讓大地綠起來, 要讓天空藍起來, 要讓江河清起來, 要讓空氣凈起來, 要讓花兒開起來, 要讓鳥兒唱起來, 要讓環境好起來, 人人從我做起來。
文明禮貌 學習爭先雖重要, 文明禮貌也要好。 學校規定都遵守, 見到老師有禮貌。
同學之間相友愛, 友誼小手牽的牢。 愛護公物放心上, 樹立新風我做到。
文明乘車歌 同學們,要記牢, 上下車時隊排好。 上了車,不亂跑, 準備零錢去買票。
車廂裏,不大叫, 安安靜靜秩序好。 有座位,不去搶, 老人孩子照顧到。
下車時,不擁擠, 耽誤時間易摔跤。 講文明,講禮貌, 開開心心上學校。
都誇白兔有禮貌 小白兔,過小橋, 走到橋上瞧壹瞧, 哎呀呀,山羊公公走來了, 搖搖擺擺跨上橋。 小白兔,往回跑, 站在橋頭把手招。
“公公請您先過吧, 壹步壹步要走好。” 河水聽了嘩嘩笑, 魚兒聽了蹦蹦跳, 都誇白兔有禮貌。
校園美 教學樓,真熱鬧。 楊柳青青花兒俏。
同學們,蹦又跳。 講文明,懂禮貌。
見老師,問聲好。 見同學,問聲早。
愛環境,出新招。 有垃圾,專人管。
見廢紙,彎腰撿。 護環境,人有責。
校園美,齊歡笑 2、文 明 禮 儀 詩 明德小學 五(6) 沈思琪 早晨見面問聲“好”, 告別分手講“再見”。 禮貌用語記心頭, 學做文明小學生。
向人道歉要誠心, 要人幫助需說“請“。 稱呼長輩請用“您“, 我是文明小學生。
平時生活不攀比, 學習勤奮要自覺, 團結壹心闖難關, 爭做文明小學生。 講究衛生要做到, 牢記“四勤”和“四不”。
服裝整潔很重要, 做個文明小學生。 講禮儀,人高尚;公民德,自修養;面微笑,寬心房;群集體,多禮讓;處世人,和為上;重道義,理禮揚;多理解,不對抗。
事三思,免莽撞…… 禮儀是歌, 壹首煥發向上的歌; 禮儀是詩, 壹首沒有結尾的詩; 禮儀是泉, 壹股清澈透亮的泉; 遵守禮儀,是妳生活中的亮點; 學會禮儀,說明妳正走向成熟。 如果禮儀已經在妳心中成長,那麽用真誠去澆灌,用熱情去哺育,用理解去培養! 在它茁壯成長的同時,妳也在成長!! 中國禮儀代代傳 孔融讓梨敬父母 黃香暖被教育人 中國禮儀不能忘 爭做禮儀小標兵 3、學校文明禮儀詩 [ 2007-5-11 0:15:00 | By: why6000 ] 校園是個大家庭 我們都是壹家人 團結友愛講文明 和諧美好笑春風 課堂守紀勤思考 積極發言不閑聊 半臂舉手請賜教 坐姿端正不溜號 課間玩耍真熱鬧 追逐嬉戲小心跑 強身健體最重要 相互矛盾不要吵 兩操迅速快靜齊 動作到位要精細 進出有序腳步輕 不打不鬧靠右行 禮貌用語要記牢 老師您好謝謝妳 麻煩您了別客氣 對不起呀沒關系 打架罵人是汙染 調皮搗蛋討人閑 遲到曠課太散漫 翻越圍欄太危險 愛護花木不折攀 塗抹刻畫不要幹 節約水電是奉獻 校園整潔大家建 尊老愛幼是美德 孝敬父母不頂撞 勤儉節約不比攀 熱愛勞動把活幹 在校當個好學生 在家做個好兒孫 言行壹致講誠信 文明禮儀傳佳音。
5.文明禮儀的古詩有哪些1.《經》詩人: 李嶠 朝代: 唐代 漢室鴻儒盛,鄒堂大義明。
五千道德闡,三百禮儀成。青紫方拾芥,黃金徒滿籝。
誰知懷逸辯,重席冠群英。 2.《絕句》詩人: 呂希哲 朝代: 宋代 禮儀三百復三千,酬酢天機理必然。
寒即加衣饑即食,孰為末節孰為先。 3.《絕句》詩人: 王大烈 朝代: 宋代 弧矢重懸舊禮儀,郎君又產玉麟兒。
便煩著眼從頭看,的似徐卿二子奇。 4.《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張霸》詩人: 林同 朝代: 宋代 幼也知孝讓,居然合禮儀。
休疑汝尚小,須信我饒為。 5.《元日》詩人: 四錫 朝代: 宋代 去年元會立班時,簪紱光輝與禮儀。
今日洺川逢歲旦,延留賓客樂昌期。朝雲暖潤輕陰散,晚日融明瑞景遲。
遙念皇州春色早,宮花欲發萬年枝。
6.急尋講中華禮儀的古詩詞、古語禮 開放分類: 文化 禮 中國奴隸社會的典章制度,奴隸社會及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
作為典章制度,它是奴隸社會政治制度的體現,是維護宗法與等級制度的上層建築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儀式。作為道德規範,它是奴隸主貴族及封建地主階級壹切行為的準則。
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禮、殷禮、周禮。夏、殷、周三代之禮,因革相沿,到周公時代的周禮,已比較完善。
作為觀念形態的禮,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是同“仁”分不開的。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他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德治,打破了“禮不下庶人”的限制。
到了戰國時期,隨著封建制度的形成,奴隸社會的禮已逐漸廢除。孟子把仁、義、禮、智作為基本的道德規範,禮為“辭讓之心”,成為人的德行之壹。
荀子比孟子更為重視禮,他著有《禮論》,論證了“禮”的起源和社會作用。他認為禮使社會上每個人在貴賤、長幼、貧富等封建等級制中都有恰當的地位。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特別是在封建社會的後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歷史的進步和發展。 禮 封建時代維持社會、政治秩序,鞏固等級制度,調整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系和權利義務的規範和準則。
禮既是中國封建法律的淵源之壹,也是封建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 孔子(見孔丘)說,殷因於夏禮,而有所損益,周因於殷禮,而有所損益。
由此可知夏、殷時代已有禮。孔子又說,他能講述夏禮和殷禮,但由於文獻不足,他雖能言之,卻不能“征之”。
孔子時代已是如此,後世就更無法知其究竟了。 周公制禮,典章制度較前代更為完備,發展到了“郁郁乎文哉”(《論語·八佾》)的程度,使孔子贊嘆不已,宣稱“吾從周”。
周人本以“尊禮”著稱,到了春秋時代,王室衰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陪臣執國命,封建等級制度破壞,統治階級內部對於禮任意僭用,禮崩樂壞,所以司馬遷說,“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史記·孔子世家》)。但由於周代禮制深入人心,仍為士大夫所向往,力圖予以恢復。
春秋時代,孔子以前的人,如師服、內史過等,與孔子同時的人,如叔向、晏嬰、遊吉等,論禮的很多。但論禮最多,並自成體系的首推孔子。
他壹生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論語》中有34處記載孔子論禮。他從理論上說明禮的重要性,立身治國都非有禮不可。
禮與仁義是儒家學說的核心。 禮的本質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會秩序是貴賤、尊卑、長幼、親疏有別,要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符合他們在家族內的身份和社會、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為規範,這就是禮。
禮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差別性。所以古人指出禮的特征為“別異”(《荀子·樂論》)或“辨異”(《禮記·樂記》)。
春秋、戰國和漢代論禮的人,壹致強調禮的作用在於維持建立在等級制度和親屬關系上的社會差異,這點最能說明禮的涵義和本質。荀子(見荀況)雲:“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於分,分莫大於禮。”
又雲:“故先王案為之制禮義以分之,使貴賤之等、長幼之差、知賢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載其事而各得其宜。”《禮記》雲:“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又雲:“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韓非子(見韓非)雲:“禮者……君臣父子之交也,貴賤賢不肖之所以別也。”
董仲舒雲:禮者“序尊卑、貴賤、大小之位,而差外內遠近新故之級者也。”《白虎通德論》雲:禮所以“序上下、正人道也。”
這些話都證明禮是有差別性的行為規範,決非普遍適用於壹切人的壹般規範。 禮既是富於差別性、因人而異的行為規範,所以“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左傳·莊公十八年》)。
每個人必須按照他自己的社會、政治地位去選擇相當於其身份的禮,符合這條件的為有禮,否則就是非禮。舉例來說,八佾舞是天子的禮,卿大夫只許使用四佾,魯季氏以卿行天子之禮,八佾舞於庭,孔子認為非禮,憤慨地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樹塞門和反坫是國君所用的禮,管仲采用,孔子批評他不知禮。
歷代冠、婚、喪、祭、鄉飲等禮,都是按照當事人的爵位、品級、有官、無官等身份而制定的,對於所用衣飾器物以及儀式都有繁瑣的規定,不能僭用。在家族中,父子、夫婦、兄弟之禮各不相同。
夜晚為父母安放枕席,早晨向父母問安,出門必面告,回來必面告,不住在室的西南角(尊者所居),不坐在席的中央,不走正中的道路,不立在門的中央,不蓄私財,是人子之禮。只有通過不同的禮,才能確定家族內和社會上各種人的身份和行為,使人人各盡其本分。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禮記·曲禮上》),便是此意。 統治階級內部和庶人都受禮的約束。
所謂“禮不下庶人”,並非庶人無禮,只是說庶人限於財力、物力和時間,不能備禮,更重要的是貴族和大夫的禮不適用於庶人。例如庶人無廟祭而祭於寢。
禮的範圍 禮的內容繁多,範圍廣泛,涉及人類各種行為和國家各種活動。《禮記》說“以之居處有禮故長幼辨也,以之閨門之內有禮。
7.有關於文明禮貌的名句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 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吃水不忘打井人 粗暴無禮,是內心虛弱的人用來使自己顯得貌似強大的手段。
——埃裏克美 懷著善意的人,是不難於表達他對人的禮貌的。 ——盧梭法 身不修則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於家者蓋寡矣,而況於天下乎? 有壹種內在的禮貌,它是同愛聯系在壹起的:它會在行為的外表上產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禮貌。
修養之於心地,其重要猶如食物之於身體。 源靜則流清,本固則豐茂;內修則外理,形端則影直。
1.禮貌是壹種語言。它的規則與實行,主要要從觀察,從那些有教養的人們舉止上去學習。
——洛克 2.有文化教養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發現美好的含義。這是因為這些美好的事物裏蘊藏著希望。
——王爾德 3.性情的修養,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自己增強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 4.禮貌出自內心,其根源是內在的,然而,如果禮貌的形式被取消,它的精神與實質亦隨之消失。
——約翰·霍爾 5.仁義禮善之於人也,辟之若貨財粟米之於家也。 ——荀子 6.滿招損,謙受益,莫伸手,終日乾乾,自強不息。
——陳毅 7.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羅曼·羅蘭 8.在男人身上,智慧和教養最要緊,漂亮不漂亮,對他來說倒算不了什麽!要是妳頭腦裏沒有教養和智慧,那妳哪怕是美男子,也還是壹錢不值。
——契訶夫 9.教養中寄寓著極大的向往——對美好和光明的向往。它甚至還有壹個更大的向往——使美好和光明戰勝壹切的向往。
——阿諾德 10.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孟德斯鳩 11.我深信,再也沒有比人的外表(與其說是外表本身,不如說是對外表動人不動人的信念)對於人的發展會有這樣驚人的影響。
——列夫·托爾斯泰 12.無知的人總以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應該見人就講。但是壹個有教養的人是不輕易炫耀他肚子裏的學問的,他可以講很多東西,但他認為還有許多東西是他講不好的。
——盧梭 13.人之所以為貴,以其有信有禮;國之所以能強,亦雲惟有信與義。——唐·張九齡 14.良好的禮儀的功用或目的只在使得那些與我們交談的人感到安適與滿足,沒有別的。
要能做到通過恰如其分的普通的禮節與尊重,表明妳對他人的尊敬、重視與善意。這是壹種很高的境界,要能做到這種境地,而又不被人家疑心妳諂媚、偽善或卑鄙,是壹種很大的技巧。
——洛克 15.人類追求的無非是快樂,因此有禮貌的人較之有用處的更能得到別人的歡迎,壹個真摯朋友的能力、真誠和善意,往往不易抵消他的嚴肅與堅實的表示所產生的不安。——洛克 16.知識必需用禮貌來裝飾並撫平他在世間的道路,沒有它們,知識就像壹顆碩大而粗糙的鉆石,為了好奇與它實質上的價值而收置在樹裏固然好,但是琢磨之後卻更為珍貴。
——查裏德菲爾 17.要想有教養,“就要去了解全世界在談論和思索的最美好的東西”。——阿諾德 18.生活裏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壹切學識都重要。
——佚名 19.壹人勇敢而率真的靈魂,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觀照,用自己的心去愛,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斷。不做影子,而做人。
——羅曼·曼蘭 20.切忌浮誇鋪張。與其說得過分,不如說得不全。
——列夫·托爾欺泰 21.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徐悲鴻 22.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
——管仲 23.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 ——管仲 24.修養的本質如同人的性格,最終還是歸結到道德情操這個問題上。
——愛默生 25.懷著善意的人,是不難於表達他對人的禮貌的。 ——盧梭 26.壹個人要幫助弱者,應當自己成為強者,而不是和他們壹樣變成弱者。
對於他們已經做了壞事,不防寬大為懷,如果妳願意。對於他們將做未做的壞事可決不能放松。
——羅曼·羅蘭 27.讓壹得百,爭十失九。 ——馬克 28.謙遜是美德的色彩。
——提奧格尼斯 29.禮之大本,以防亂也。 ——柳宗元 30.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難獲得;青年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能夠再恢復的。
怯懦無能和不懂人情世故是大家歸給私家教育的過錯,其實這並不是在家庭裏面進行教育的必然結果,也並不是無法醫治的毛病。如果說家裏溺愛太過,常常使人懦弱無能,應該竭力避免,那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德行的緣故。
——洛克 31.彬彬有禮的風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現。 ——愛默生 32.這種落於俗套的高貴和風雅是再平庸低劣不過的。
——雨果 33.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孟子 34.貧而無謅,富而無驕。
——子貢 35.沒有經過琢磨的鉆石是沒有人喜歡的,這種鉆石戴了也沒有好處。但是壹旦經過琢磨,加以鑲嵌之後,它們便生出光彩來了。
美德是精神上的壹種寶藏,但是使它們生出光彩的則是良好的禮儀。——洛克 36.驕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對於那最以德性受人稱贊的人便懷忌恨。
——斯賓諾莎、37.這就是純樸性格的好處:如果說這種性格有時會叫人做出非常笨拙的事情,如果說這種性格在上流社會幾乎可以肯定會讓具有它的人遭到毀滅,那麽從另壹方面說,這種性格對於具有相近性格的人來說,它的影響卻是迅速的,具有決定性意義的。 ——司湯達 38.有。
8.我要找關於文明禮儀的句子“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離婁下》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
舉止是映照每個人自身形象的鏡子。
———歌德:《親和力》
文明的最重要任務之壹,是使人在他純粹的物質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國能夠達到的範圍內成為審美的人。
———席勒:《審美教育書簡》
禮貌是壹個人自己的真實思想中進行選擇的藝術。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爾夫人》
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講禮貌不會失去什麽,卻能得到壹切。
———瑪.沃.蒙塔古:《書信集》
禮節是所有規範中最微小卻最穩定的規範。
———拉羅什福科:《道德箴言錄》
禮貌是博愛的花朵。不講禮貌的人談不上有博愛思想。
———茹貝爾:《名言集》
使壹個人偉大,並不在於富裕和門第,而在於可貴的行為和高尚的品性。
———奧維:《名人名言錄》
禮儀不良有兩種:第壹種是忸怩羞怯;第二種是行為不檢點和輕慢;要避免這兩種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這條規則,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別人。
———約翰.洛克:《教育漫話》
9.論語中關於禮節的名句要6條 謝謝大家 麻煩了1.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2.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3.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4.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5.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6.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7.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8.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9. 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10.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11.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12.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13.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 14.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15.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16.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
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 17.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
18.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壹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19.“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20.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
21.子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2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23.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24.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 25.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26.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
’鯉退而學《禮》。 27.子曰:“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鐘鼓雲乎哉?” 28.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29.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 30.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