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醫藥前沿創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壹個是ADC藥物迎來高光時刻,另壹個是國內醫藥創新新勢力在國際化征程上的小爆發。
1).ADC Therapeutics針對CD19的ADC藥物(Lonca),於9月向FDA提交了治療DLBCL的上市申請。Lonca在關鍵的ⅱ期四線療法中達到48.3%的客觀緩解率和24.1%的完全緩解率,療效較強;同月,ADC Therapeutics也發布了針對CD25的ADC藥物(Cami)的臨床前數據。Cami能有效消耗Tregs,從而增強免疫系統的抗腫瘤作用。該產品已經在霍奇金淋巴瘤的關鍵II期試驗中。
2).針對HER2的第壹、第三和第三種ADC藥物(Deruxtecan)於9月在日本被批準用於HER2陽性轉移性胃癌的三線治療,使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了465,438+0%(治療組的中位生存期為65,438+02.5個月,而化療組的中位生存期為8.4個月);此外,13號* *在上海ESMO 2020上發布了最新的針對HER3 (U3-1402)的ADC藥物I期數據,在多種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失敗的EGFR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實現了25%的客觀緩解率和70%的疾病控制率,這也是壹個突出的療效。
3) Seattle Genetics和Genmab提出了TF靶向ADC藥物(tisotumab vedotin)治療復發和轉移宮頸癌的關鍵2期數據,實現了24%的客觀緩解率和12.1個月的中位生存期,而客觀緩解率小於15%和小於65438。同月,西雅圖遺傳公司和阿斯利康公司宣布,聯合開發的針對Nectin4的ADC藥物(Padcev)在接受化療和免疫治療的尿路上皮癌患者的III期臨床試驗中,與化療對照組相比,死亡風險降低了30%,達到III期主要終點。
4).在ESMO2020年會上,ImmunoMedicines宣布,使用靶向Trop2的ADC藥物Trodelvy治療第三陰性乳腺癌,實現了35%的客觀緩解率和65,438+02.1個月的中位生存期。相比之下,對照組化療組的客觀緩解率僅為5%,中位生存期為6.7個月,死亡風險降低了52%。此外,免疫醫學家還公布了Trodelvy治療轉移性尿路上皮癌的關鍵2期臨床數據,實現了365,438+0%的客觀緩解率,5.4個月的無進展生存期和65,438+00.5個月的中位生存期,也明顯優於化療。
可以看出,在剛剛過去的9月份,ADC藥物的研發出現了爆發式的表現。除了R&D進步,大型藥企在ADC領域的布局也令人矚目。在阿斯利康7月份與1號* * *達成60億美元合作協議後不到兩個月,吉利德於2020.9.13宣布斥資2654.38+0億美元收購針對Trop2的免疫醫學和其他藥物。
榮昌生物是國內最先進的ADC。8月,它報道了治療HER2陽性胃癌的首個國產ADC藥物(RC48)的生產。9月,RC48在HER2陽性尿路上皮癌治療中的適應癥被FDA認可為突破性療法。與此同時,榮昌生物還在9月宣布了壹項針對c-Met的ADC藥物的新臨床試驗。
我們看好包括ADC和McAb在內的工程抗體的前景,在之前的路演報告中已經分享了其中的邏輯:生物科學的進化有多個維度,其中壹個維度是同壹技術領域“轉化和幹預程度的不斷提高”。
在多肽藥物領域,我們見證了生物技術從“天然提取”到“人類重組”,再到“工程改造”的進化方向。比如第壹代豬/牛胰島素的本質是天然提取,第二代重組人胰島素是人源化改造,第三代胰島素是基於重組人胰島素的各種工程改造;
由於分子量更大,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真正產業化突破比多肽藥物晚15年,但預計會遵循類似的進化路徑:第壹代鼠源單克隆抗體大致相當於天然提取階段,第二代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大致相當於重組人源化轉化階段。隨著人源化技術的成熟和普及,重新靶點的篩選難度越來越大,可能單克隆抗體藥物將繼續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進入“工程時代”從邏輯上講,創造前所未有的分子是創造前所未有療效的重要基礎;
因此,單克隆抗體產業從“重組人化”的上半場走向“工程化改造”的下半場,關鍵在於“前所未有”結構的工程化抗體能否達到“前所未有”的臨床療效——這是可以提前進行邏輯推導的。比如ADC類藥物可以利用單克隆抗體的精準靶向性,使攜帶的劇毒化療藥物實現以前不可能實現的精準靶向治療能力;再比如,雙特異性抗體可以使兩種靶向相互制約,不僅可以實現物理連接,還可以實現雙重確認,進壹步增加靶向性,大大提高安全性。現在,越來越多的臨床數據也在印證ADC、雙抗體等工程抗體的邏輯優勢。在這種背景下,單克隆抗體行業也正在進入以“工程抗體”為特征的下半場,這裏面應該有不小的產業機會,香港生物科技有很多公司。
除了ADC在9月的爆發,國內醫藥創新公司的國際化進程也在9月迎來了小爆發。
1).天京生物於9月4日與艾伯維達成戰略合作,天京生物將其CD47單克隆抗體lemzoparlimab的海外權益授權給艾伯維進行開發。天京生物獲得了654.38美元+0.8億美元的首付和2000萬美元的壹期臨床裏程,以及654.38美元+0.7.4億美元的最高裏程和兩位數的銷售提成。
2).基石藥業(02616)9月30日與輝瑞達成戰略合作,基石藥業將其PDL1產品Sugarlizumab的大陸市場權益授權給輝瑞,為此基石藥業將獲得最高2.8億美元的裏程和額外的分級專利使用費;同時,輝瑞以每股65,438+03.37港元的價格認購基石藥業等值2億美元的股權。
3).君實生物(688180)9月10日公告,Treeplizumab治療鼻咽癌的適應癥被FDA認定為突破性療法,該適應癥於今年5月被FDA認定為孤兒藥。
4).榮昌生物9月21日公告,Verdesituzumab (RC48)治療HER2陽性尿路上皮癌的適應癥已被FDA認定為突破性療法,該產品幾個月前剛剛被FDA認定為快速通道。
5).Panthera幹細胞癌早期篩查液體活檢產品於9月30日被FDA認定為突破性療法,成為國內首個被FDA認定為突破性醫療器械的產品。Panthera HCCscreen的前瞻性臨床數據顯示出比老牌早篩公司Exact Sciences發表的肝癌早篩產品回顧性研究更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國內醫藥創新在9月份的表現可以說是“井噴”:在今年9月之前的幾年裏,國內醫藥創新產品僅有兩次獲得FDA對突破性療法的認可(百濟神州的Zebutinib和傳奇生物的LCAR-B38M細胞制劑);9月,國內企業在短短壹個月內,壹口氣拿下FDA批準的兩個突破性療法新藥和1突破性醫療器械!
另外,在國際對外授權方面,不考慮恒瑞、百濟、康方沒有以下三個對外授權,真正高價授權給跨國制藥巨頭並得到實質性推廣的項目,以及傳說中的LCAR-B38M授權給強生,信達信地利單克隆抗體授權給禮來幾次;9月份,短短壹個月,就有天京授權艾比和基石授權輝瑞的兩筆大額交易。
這是壹個激動人心的事件,本質上說明國產醫藥的創新能力開始得到發達國家主流市場的認可,是國產醫藥創新崛起的明顯標誌。
國內醫藥行業的創新潮在2011左右開始壯大,百濟、信達、君實在201左右成立,恒瑞、天晴在2011左右決心創新轉型,恰逢全社會開始強化轉型意誌之時。2015以來的藥審改革和資本市場發展,進壹步加速了對創新轉型行業的認識,醫藥創新逐漸成為行業的學問。2015年前後,更多的新興初創企業誕生,其創新布局在2017年後逐漸進入收獲期,越來越多的國產創新產品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然而,國內醫藥創新興起的同時,也存在系統性風險:如此強勁的創新趨勢吸引了過多的資源。以1創新藥臨床受理數為例,從2017年開始逐年飆升,預計2020年將超過700個,達到10年前。而且,按照目前的增長趨勢,未來兩年國內1新藥的受理數量很可能超過1000——這是壹個誇張的數字。以中國醫藥市場的階段和體量,每年最多可能生產10-20個國產新藥,這將意味著現有95%以上的創新藥將註定失敗。
國內創新供給過剩的背後有很多具體的催化力量,既有仿制藥重構預期給傳統藥企帶來的“創新焦慮”,也有產業大趨勢初期新興企業“跑馬圈地”的典型現象。然而,隨著各類產品的進步和行業的發展,大量所謂的1新藥已經開始或即將進入“造假期”。據預測,未來幾年,壹批創新產品和創新藥企將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壹大批創新產品和創新藥企倒下,同時壹大批新藥制造力量強勢崛起。在兩股趨勢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行業創新也將進入相對激烈的競爭,具有更高的創新和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