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們用紫砂茶壺泡茶,不僅講究泡茶的技巧,更講究泡茶的藝術,尤其是功夫茶,最好用紅茶泡!
制作功夫茶有五個關鍵:
“燒火鍋,高倒低倒,沫噴沫,與關公逛城,在韓信布陣”。每壹步都足以影響喝茶的口感,不能輕率忽視。用的茶也要三分年輕七分濃。
燙杯除了註重衛生和清潔外,還可以將熱量均勻地分散在杯子周圍,有助於保持茶香。如果周圍冷(尤其是冬天),會影響茶的口感。
高沖,就是要把開水從稍微高壹點的地方倒入茶壺,壹邊慢慢打圈,以使茶葉的溫度均勻。
倒低點。茶葉泡好後,從低位慢慢倒。最好將壺嘴靠近杯側,避免香氣流失,這與剛才高壓開水的方式有很大不同。
燒水入壺時,會有壹層泡沫,需要輕輕“刮”壹下壺蓋,使泡沫全部粘在壺蓋上。
所謂“關公巡城”,就是當茶湯在橙紅色和橙黃色之間時(壹般在茶壺裏兩三分鐘就夠了),均勻地倒入三四個杯子裏,使每個杯子的深淺壹致;在倒第二杯之前,不要先倒滿第壹杯。
最後,當壺中的茶和湯用完時,要呈“點”狀滴下,俗稱“韓信點兵”。
壹、泡茶的茶意:
有人形容茶道神秘莫測,但品茶最直接的作用在於“茶趣”的享受和鑒賞。
制茶人在制茶之前,要抱著壹顆做好茶的心,了解茶葉的特性,結合自己的制茶經驗,掌握合適的制茶方法,才能做出壹壺好茶來細細品茶,享受茶的樂趣。
二、泡茶用的茶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選好壹套茶具,他才能泡茶自如。所以即使沒有成套的茶具,至少也要有五個基本的茶具,比如水壺、茶壺、茶船、茶海、杯子。
第三,茶的量
生茶(微火茶):放入茶壺的茶葉量的2/3 ~ 3/4左右。
半熟茶(中火茶):茶壺放茶量約為1/2至2/3。
熟茶(重火茶):茶壺放茶量約為1/3至1/2。
四、泡茶用水:
俗話說:“水是茶之母。”古人用山川泉水水井泡茶,現代人用自來水泡茶。但自來水含有消毒劑,偶爾會有異味,需要過濾後再存放在幹凈合適的容器中。它沈澱後,上面的水質可以用來浸泡。
另外,燒水時不要煮太久,因為煮太久水蒸氣會蒸發太多,水中礦物質和氯化物較多,堿性較重,從而降低茶味的清新純正,所以燒開後要泡幾秒鐘,或者用文火維持溫度。
五、茶的溫度:
茶葉因品種和制作環境不同,有不同的特點和適宜的溫度。水的溫度在古代稱為“火”和“湯”。古人通過形辨、音辨、氣辨三種方法來鑒別茶湯的沸騰程度。形狀辨別是指觀察茶湯的沸騰,直至其膨脹,水蒸氣完全消失。“聲辨”是指湯煮到無聲時熟練的“熟湯”;“辨氣”是指觀察水蒸氣直穿其中,這是壹種有技巧的“煮湯”。
現代人燒水泡茶,也要註意開水的溫度和泡茶的適宜溫度。大火燒開時,要用溫火慢煮,然後用文火保溫或關火。
泡茶時,應根據茶葉的發酵和焙炒程度進行調整:
綠茶:溫度不要超過75度。因為綠茶的鞣酸相當豐富,高溫會使其變苦,破壞維生素,所以不適合高溫。
香片:85度,是花香和茶香結合的最佳溫度。
生茶:95度左右,所選產品在100度浸泡才能獲得最佳的茶葉品質。
半熟茶:100度
熟茶:100度
紅茶:100度
壹般來說,開水的溫度是100度,壹兩分鐘開水的溫度大概是95度。如果開水壺大概五到十分鐘,水溫就會降到85度左右,或者把開水儲存在保溫瓶裏,壹兩個小時就要保持在85度以上。
六、泡茶的時間
泡茶時間不足會使不成熟的澀味浮在水面上,但時間過長會產生苦味,所以泡茶時間要適當控制。
如果用杯子泡茶,要用三克茶葉浸泡150毫升水五分鐘。如果半發酵茶是宜興風格的品法,茶要熟需要3秒到1分鐘;半生茶需要1到2分鐘;生茶需要1到3分鐘。
宜縮短泡茶時間,尤其是挑選熟茶。前幾口茶要在3到5秒內倒掉。稍有延遲,茶葉品質就會失去甜味,口感微苦,含水量降低,沖泡次數也會減少。
無論是哪種茶葉,接下來幾泡的浸泡時間都要稍微增加,這樣才能充分展現茶葉的品質。壹般每泡壹次,延長約10秒至30秒。
香氣濃的茶宜短時間泡,味濃的茶宜長時間泡。
喜歡濃茶的可以多花點時間;喜歡淡茶的人應該少泡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