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北京天寧寺塔有什麽建築特色?

北京天寧寺塔有什麽建築特色?

天寧寺塔是壹座八角形的13層實心磚塔,屋檐密密麻麻。全塔總高57.8米。是唐代建築風格的典型作品。

隋文帝初在中原三十州各建寶塔,602年舍利子入天寧寺寶塔。

天寧寺埋石函有史書記載:隋仁壽二年三月二十六日,石函開始磨,兩面水洗,亮如水鏡,內外相通,紫光閃閃。它的石頭斑駁似瑪瑙,潤潤的,炫耀似玻璃。從四月二日起,道齋,從第三日起,逢年過節,舍利子獻佛香。燈火通明,夜晚群星閃耀,素淡的光蜷縮在佛與佛上。8日,舍利入信。

這座塔剛建成的時候,是壹座有臺階可以上去的木塔。這座寺廟被士兵摧毀後,只剩下壹座孤零零的塔。遼代改建為八角形十三層實心磚塔,檐密。塔高57.8米,史書記載“無班可上,專為安福遺跡而建,非遊覽之地”。

這座塔建在壹個方磚平臺上。塔的平面呈八角形,立面明顯分為塔基、塔身、十三層塔檐三部分。

塔的最低處是住友,有壹個浮雕的壺門。住友之上是平座,鬥拱,三層蓮瓣,支撐塔身。蓮瓣剛造的時候是鐵做的,可以裝油,可以點燈燒。清代重建,後改為磚塔。塔底由須彌、平、蓮瓣三層構成,支撐著高聳的塔身,厚重而穩重。

蓮座上方十三層密檐的輪廓呈現出豐滿有力的“券殺”。每層樓都裝飾有風鈴,每次風吹來,鐘聲都鏗鏘。據北京古跡考證,原塔檐上掛鐘2928個,共重10492斤。

塔的上部覆蓋著層層密檐,鬥角和兩角之間的鬥為斜鬥形式,保留了典型的遼金建築風格。

下部四面設半圓形券門,門兩側高浮雕,如金剛力士、菩薩、天補等,磚柱上有浮雕。所有雕刻精美生動,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天寧寺塔典雅端莊,高大穩重。特別是八邊形平面近似圓形,容易減小對風的阻力。雖然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並受到北京春秋季風的影響,但仍保存完好,是遼代磚塔的代表。

遼代每月初八點燈360盞,反映金剛力士、菩薩、天補的浮雕,全塔3400個風鈴響。當時北京還沒有高樓大廈,北京故宮太和殿的高度只有30.5米。天寧寺塔絕對是當年北京的標誌性建築。

明清時期,天寧寺塔的壹個神秘現象“梵塔影”,被列為當時北京“宛平八景”之壹。《天府廣記》說:每到中午,即使天寧寺中門緊閉,陽光也能透過門縫照進來。此時,天寧寺的所有塔都映在其中,堂內會出現幾十座塔。

據《帝都風光略》記載,為舍利,珠聚入塔影,影入隙光,光反。那些倒下的,光裏的塔影,不是這塔景。佛光,陽光普照,舍利子珠光,明月高照,光藍白,每次看到都是陰雨綿綿。佛光壹直在,人的眼睛是渾濁的。當他們不在燈光下時,他們可以立即看到差距。

寺內僧人曾說,天寧寺塔的擺件響了,塔身就會顯得明亮。這種場景有時候壹年壹次,有時候幾年壹次。

明朝嘉靖年間某年3月28日晚,詩人王世貞正巧在寺中留宿。夜晚,小雨沙沙作響,塔上的擺件發出巨大的聲響。只見那座塔發出青白色的火焰,上下閃爍,直到天亮才消失。

歷經數百年的風霜雨雪,這座塔依然完好無損,美輪美奐,真是北京最珍貴的建築藝術文物之壹。清代王世貞《天寧寺浮圖》詩贊雲:隋皇塔千年,嵯峨俯瞰老北京。

透過雲層看,蜘蛛網壹天比壹天明亮。

歷史上有記載,春節期間,皇帝帶領100名官員到天寧寺燒燈祭祀佛祖,祈求壹年風調雨順、平安繁榮。每月初八點360燈。人們聚集在壹起看燈籠,祈求好運。整個塔內懸掛著3400個風鈴,風吹來時,鐘聲和編鐘的聲音壹樣悠長。有壹句古詩為證:光照三百六十點,天寧雲外最佳塔。

風搖三千四百鈴,恨綠鬼上無臺階。

佛塔有壹個寬闊的庭院,東西兩側有大廳,東部是藥劑師大廳,西部是托米大廳。

塔院後面是美麗的四合院“蘭若院”。“蘭若”是壹個非常女性化的名字。據說天寧寺早年曾是尼姑庵,釋迦牟尼、文殊菩薩等寺廟供奉的佛像與其他寺廟不同。這裏的佛像都是女性面孔。

清代天寧寺“設有花店,尤以桂花、秋菊為多”,也有牡丹、牡丹花。每到春秋兩季,北京的中國人就拿著酒去賞野花,文人墨客去訪古,留下了許多詩詞。寺廟裏經常有鼻煙出售,遊客要多買壹些回饋親友,所以有“天寧寺聞鼻煙”的說法。

  • 上一篇:劇本殺融合文化旅遊開創新模式
  • 下一篇:十大中藥名企概念股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