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釀造技術的記載最早產生在元代。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谷部》卷二十五中寫道:“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二鍋頭源於北京燒酒已有800年歷史了。
1949年,根據政府命令,由紅星全面接收老北京12家老字號酒坊,獨家傳承北京二鍋頭酒釀制技藝!北京釀酒在開放、兼容的文化氛圍中,完成了從古酒向燒酒的轉變。對於這塊有人類居住百萬年、建城3000年的土地來說,在八百年前建都的那壹刻,真正屬於她的酒已開始孕育,“二鍋頭”這壹白酒驕子,漸趨成熟。北京釀酒技藝的第壹次飛躍,發生在中國封建王朝最後壹次輝煌的“康乾盛世”。此時,北京的釀酒業有了很大發展,以高粱為原料的燒酒行業,以其成本低、度數高、儲存時間長、販運方便等優勢發展更為迅猛。當時酒坊“竈火如屋,突煙騰上,數裏外皆見之。”可見其規模之大。“亂世良將盛世商”,皇城北京這種政治中心,產生了不少大商家,其中最著名的當推四大商號:王致和,同仁堂,松竹齋(榮寶齋的前身),以及前門外趙氏三兄弟創建的源升號酒坊——二鍋頭釀酒工藝的發源地。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源升號”酒坊的釀酒技師趙存仁等三兄弟為純凈燒酒質量,進行了工藝改革:在蒸酒時,將用作冷卻器的天鍋內第壹次放入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稱為“酒頭”,第三次換入錫鍋裏的涼水冷卻流出的酒稱為“酒尾”,提出做其它處理,只取第二次換入錫鍋裏的涼水冷卻流出的酒,口味最為香醇,稱為“二鍋頭”。
二鍋頭工藝自此誕生
美酒傳千秋,北京的二鍋頭酒自從問世,就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京城飲二鍋頭成風,能釀造二鍋頭的燒鍋坊也多了起來,但品質不壹。而最正宗的二鍋頭釀造技藝,始終采用師徒口傳心授的方式,秘不外宣。這獨門秘技被壹代又壹代的傳人繼承下來,如今二鍋頭技藝正宗傳人是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艾金忠,是趙氏的第九代弟子。他師承二鍋頭釀制技藝第八代傳人高景炎先生,在紅星公司從事北京二鍋頭傳統釀制技多年。他在“北京二鍋頭傳統釀制技術”的傳承中,註重創新和發展,為“紅星二鍋頭”走向國際做出突出貢獻。歷經八百年,紅星將壹份珍貴的歷史遺產保存至今。可以說沒有紅星,就沒有今天的二鍋頭酒。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後,立即將京城所有釀酒的能工巧匠匯集在紅星旗下,在北京東郊八王墳組建了新中國第壹家國營工業化釀酒廠——華北酒業專賣公司實驗廠(紅星前身)。
1949年5月,紅星酒廠組建完畢。
1949年9月16日,生產出第壹批以高粱做原料的“白酒”,這20.5噸酒,就是紅星人至今津津樂道的建國獻禮酒。在這壹偉大的創業中,有壹個人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就是二鍋頭釀制技藝的第七代傳人王秋芳女士,她同“龍泉”“景泉茂”等十二家老燒鍋的技師壹道成為二鍋頭技藝的正宗傳承者!
為了表達對新中國的熱愛和對趙氏釀酒工藝的崇敬,企業沒有沿襲“燒酒”、“燒刀子”、“白幹”等白酒舊稱,人們為這種酒取了壹個很有時代特征也很響亮的名字:紅星二鍋頭。從此,“二鍋頭”這壹工藝名稱被作為產品名稱使用。北京有了舉世聞名的北京“二鍋頭酒”!做為向新中國的開國大典的獻禮酒,是新中國誕生的英雄酒。
二鍋頭由來
北京是中國五朝古都,二鍋頭酒是京城酒文化的典型代表,已有800年的歷史。它是由燒酒發展而來的,明代北京誌中提到京師之燒刀與棣之純棉也。
京城釀酒技師在蒸酒時將第壹鍋流出的酒頭去掉,第三鍋流出的酒尾也去掉,取第二鍋流出的中段酒,稱之為掐頭去尾截取中段工藝,這是我國最早以工藝命名的白酒,是我國釀酒史上的壹個裏程碑,對後世白酒質量的穩定起了重大作用,幾百年來被繼承發揚並流傳至今俗稱二鍋頭。
.新中國獻禮酒
北京紅星的前身為國營北京釀酒廠,成立於1949年5月。為了迎接新中國誕生,於1949年8月生產第壹批紅星二鍋頭酒,9月投放市場,產品壹上市便以其醇厚甘冽的品質,深受廣大群眾的喜好 ,六十余年暢銷不衰,被譽為 大眾名酒 。紅星二鍋頭酒是京文化典型代表。紅星是二鍋頭酒的創始人,從1949年的300噸發展到目前的6萬噸,創造了全國清香型白酒產銷量的新記錄 ,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生活要求。
紅星劇場
《紅星國際劇場》是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塑造企業形象,進軍文化市場,與東方創藝廣告公司聯合推出的播映國外優秀影片的電視欄目。《紅星國際劇場》自開播以來引進、發行的影片來自從港臺地區到東亞、東南亞;從南北美到中美洲;從歐洲大陸到澳洲大陸文化景觀迥異的不同區域的、在國內電視臺首次播出的國際新片。使觀眾足不出戶即可領略異域風情。《紅星國際劇場》擁有包括4個直轄市臺、13個省臺、14個省會臺的150多個重點城市電視臺等真實有效的收視覆蓋網絡,是目前全國影片聯播規模最大的“國際影視劇場”之壹。自1999年開播以來,給觀眾帶來歡樂,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