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華中科技大學大學語文試題及答案

華中科技大學大學語文試題及答案

壹、填空

1.(《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部詩歌總集,其中* * *收錄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305首)詩歌。

2.在中國文學史上,《詩經》(國風)的代表和《楚辭》(離騷)的代表,常被稱為“體”和“騷”。

3.漢代詞人賈誼繼承屈騷精神,創作了騷體賦、屈和飛鳥賦,被後人譽為“壹詩人之境,猶見於斯”。

4.建安詩人(曹植)的詩歌作品,如《白馬篇》和抒情詩《洛神賦》都有突出的浪漫主義傾向。

5.“無邪之思”是(孔子)對《詩經》思想內容的評價,他還把《詩經》的政治、宗教功能概括為“興、管、群、怨”。

6.所謂“六首詩”出自“李周?管春?大師是指(風)、(雅)、(頌)、(賦)、(比)、(興)。

7.唐代孔在《毛詩正義》中提出,六義中的“風”、“雅”、“頌”是指詩歌的內容體裁,“賦”、“比”、“興”是指詩歌的表現手法。

8.目前學術界壹致認為《詩經?大雅保存有五部周人史詩,分別是(晟敏)、(鞏留)、(勉)、(易帝)和(大明)。

9.被認為是《詩經》五大史詩之壹的《晟敏》講述了周朝始祖(後稷)的誕生及其發明農業、定居土地和創造祭祀儀式的歷史,並通過無災生、棄死的細節塑造了壹個半神半人的英雄形象。

10.《七月》是最典型的描寫農業生活的詩。屬於《十五國誌》的風格,講的是西周初期,土地還沒有被祖先占領的時候的作品。

11.“7月份我在野外,8月份在屋裏,9月份,10月份蟋蟀就鉆到我床下了。”這是詩經(《風?七月,蟋蟀的遷徙被用來表達氣溫的下降和季節的變化,生動地傳達了農業生活的鄉土氣息。

12.詩經?《瀟雅》中的《鹿鳴》是閆妍的壹首名詩。詩的開頭以“余渺·鹿鳴,野蘋果”開頭,借助自然意象為全詩奠定了和諧、歡快、熱烈的基調。

13.“過去,我不在了,楊柳是伊壹。道路泥濘難走,人們又渴又餓。路泥濘難走,又餓又渴。我心裏難過,我不知道我難過。”這就是詩經?壹首詩《瀟雅》(《采薇》)中的句子,表達了久違歸鄉的士卒對故鄉的懷念和自身苦難的悲涼。

14.秦風?無衣是《詩經》中最能體現患難與共、抵禦外侮戰鬥精神的壹首詩。(帶著兒子)。王虞起兵師,修我矛(與子)。"

15.“雞住在耿。《壹天的黃昏,牛羊降臨》是詩經嗎?《汪鋒》壹詩中的句子描繪了壹幅典型的黃昏農場生活的畫面。

16.“壹日不見,如三秋Xi”是詩經嗎?汪鋒的句子表達了對彼此揮之不去的愛。

17.“所謂伊人在水壹方”是詩經?秦風”(《劍家》)在句中,詩表達了對人之夢所帶來的挫敗和悲傷。

18.“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詩經》愛情詩中的名句,出自周南。

19.詩經?馮偉(《碩人》)描寫壹個高貴的女人說:“手是柔軟的,皮膚是凝固的。領如蠑螈,齒如犀牛,螓首飛蛾眉。俏倩Xi,美目盼Xi”,用壹系列比喻生動地刻畫了壹個美女的形象。"

20.周南?姚濤的第壹章寫道:“(桃夭夭)燃燒它的光彩。兒子回到家,要留在家裏,贊美新娘子的美麗容顏,給家庭帶來更多的幸福。

21.“桑葉未落先旺”“桑葉落時黃”是詩經?《夢》是壹首用桑葉的雕零來暗示女人正在變老,她們的顏色正在變淡的詩。

22.詩人屈原在他的長詩(離騷)中表達了他堅持理想和保持高尚人格的決心,他說:“雖然我的身體沒有改變,但我的心可以受到懲罰。”。

23.屈原的長詩(《田文》)是壹首獨特的史詩。該詩通過對宇宙萬物、夏商周興衰歷史和楚國現狀的探詢,表現了詩人對楚國未來的強烈憂患意識。

24.“路漫漫其修遠兮修遠Xi,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

25.屈原的短抒情詩集由* * *(九首)組成,包括《詠》、《射將》、《哀》、《畫思》、、、、元、《橘頌》。

26.(《傷逝》)是屈原的最後壹首詩。詩末寫道:“寧死流放,恐禍再來”,表現了辭世詩人的悲壯情懷。

27.(《橘頌》)是詩人屈原早年寫的壹首詩。詩中以擬人的手法贊美了陳皮“奉命不動”、“大公無私”的性格,並以此為自己的楷模。

28.屈原的短抒情詩集《九章》之壹(《約江》)敘述了屈原晚年被流放到江南的悲慘遭遇。開頭寫著:“我年輕,我擅長這種奇怪的服務,我老了,永不褪色”,表達了詩人堅持理想的堅定不移的精神。

29.屈原的抒情詩《九歌》共分(十壹)篇,分別是《東皇太壹》、《雲中王》、《向君》、《湘夫人》、《大司命》、《少主》、《東君》、《河伯》、《河伯》、《楚辭》。

30.195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評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壹。他們是

31.《詩經》又稱《詩三百首》,是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按音樂不同分為三部。孔子之後先秦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

32.在先秦時期,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散文集是

33.中國古代的“四書”是指《詩經》、《詩經》、《詩經》和《詩經》。

34.《詩經》通常采用“,”的表現手法。

35.《春秋》是中國第壹部編年體史書,是根據傳說編撰的。

36.歷史上所謂的“孔孟之道”,就是和諧;被稱為“老莊”的是和

37.先秦諸子學派的影響和成就最大。

38.中國古代第壹個有很大成就的浪漫主義詩人是他的代表作品,如《九歌》等。

39.先秦的《楚辭》和“_”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詩歌的“騷”傳統。

40.《論語》是孔子弟子對孔子言論的匯集,屬於散文。

41.魯迅稱“_史家絕唱,離騷無韻”。

42.《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字格,有時夾雜著二字到九字不等的各種句式。《詩經》往往采用疊章的形式,在重復的章節之間,意義和字面意義只是略有變化,產生了壹唱壹嘆的效果。這是民謠的壹個特點。

43.由屈原開創的《楚辭》與《詩經》壹起構成了中國詩歌乃至中國文學中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兩大源頭。

二、選擇題

1.養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額是雍正在紫禁城中書寫的匾額,其中包含了()的思想。

A.墨家學派

B.儒學

C.道教

D.法家學派

解析:意思是帝王要中庸、正直、善良、和諧,這是帝王對自己行為準則的高要求,體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清朝皇帝用它來警示自己的言行,激勵自己做壹個好皇帝,成為壹代名臣。

答案:b

2.在人類文明發展的今天,我們面臨著技術進步與戰爭災難並存、經濟發展與道德淪喪等問題。早在1988年,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集會上發表宣言,稱:“人類要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溯2500多年,向孔子學習。”這裏“智慧”的意思是()

A.“兼愛”與“尚賢”b .“仁”與“德治”

C.“克己復禮”d .“有教無類”

解析:B項是孔子的核心命題。

答案:b

3.“世界上每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惡;大家都知道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所以很難互補。”持這種觀點的是()

A.道家b .儒家

C.墨家d .法家

解析: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題幹引用的材料中的“美”“惡”“善”“惡”是辯證的觀點,然後依托教材找出具有辯證思想的備選學派: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答:答

4.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意思是不符合禮儀制度的規則,就不能看、聽、說、動。孔子這樣說的根本出發點是()

A.說服統治者以德治國。b .維護封建統治秩序

C.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d .強調“師事”

解析:“禮”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壹,也是孔子思想中保守的部分,維護著奴隸社會的統治秩序。

答案:c

5.近年來,在漢堡發現了1691出版的《論語》英文版。這本書是從法文譯本翻譯過來的,法文譯本是從拉丁文譯本翻譯過來的。書的序言說“哲學家的道德是無限光輝的”。對上述信息不正確的解釋是()

A.當時,中國政府重視向歐洲推廣中國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歐洲受到尊重。

C.翻譯出現在“西學東漸”時期

D.《論語》在歐洲以多種語言流傳。

解析:材料中的翻譯出現在1691,那是清朝初期,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所以,A的觀點是錯誤的。從材料中出現的各種歐版可以知道B和D是正確的。中國的儒學是在“西學東漸”時期由傳教士傳入西方的,C是對的。所以,答案是a。

答:答

6.西方學者認為,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人類意識”第壹次覺醒,理性思考創造的精神文化決定了後續民族的文化走向。在當時的中國,最典型的現象是()。

A.哲人並立,百家爭鳴。b .以法教,焚書坑儒。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 .崇儒尊佛,兼收並蓄。

解析:註意題目中的信息:“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人類意識的覺醒”。據我們了解,這是壹個百家爭鳴的時代。

答:答

7.孟子說:“老無妻是寡,老無夫是寡,老無子是獨,少無父是孤。這四位是世界上毫無怨言的窮人。文王使政仁政,必先四。”材料中體現的政治思想是()

A.禮貌b .善良

C.仁政d .博愛

解析:材料是指統治者要對寡、寡、獨、孤的人實行仁政,符合孟子以民為本的仁政思想。

答案:c

8.《管子》這壹規定的精髓是()

A.劃分階級關系b .維護生活秩序

C.處理人際關系d .保持等級差異

解析:“量”、“制”、“度”、“禁”的規定,說明當時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和差別,屬於禮樂制度,是為了維護宗法制度而建立的。

答案:d

9.西漢時期,儒學逐漸發展成為正統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儒家思想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有益內容。

B.適應專制集權的需要

C.“四書”和“五經”被指定為教科書

D.深遠的東亞、東南亞和歐洲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西漢時期儒學發展成為封建正統的原因的理解。選項A和C不符合歷史事實,D是影響。

答案:b

10.董仲舒認為“人之初性本善,而性本不善,故天意為之立王。”以下對這壹思想的理解最準確的是()

A.認為人性本善,主權神授。

B.哀嘆人性本惡,呼喚王道。

c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建議以禮入法,以禮入俗。

解析:此題考查對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帝賦予了人性,有些人天生就有好的品質,不可能是善良的人,所以上帝建立了王道,教育這些人善良,這是上帝的旨意。這說明A是正確的。

答:答

11.西漢時期,災害頻發。每當災難發生時,皇帝往往會犯罪,召見自己。據黃仁宇先生統計,《漢書》記載,皇帝頒布“反己聖旨”多達33次。這反映了()

A.“大壹統”思想

“三綱五常”理論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D.“人與自然的聯系”理論

分析:西漢武帝時期,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立,確立了儒學的主導地位;董仲舒理學的理論基礎是“天人感應”。“天人合壹”論包含“天譴”論,即人若無道,天降禍事以譴責和威懾。西漢時皇帝“犯罪上書”的行為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

答案:d

12.孟子說:“要看邱敏是天子,要看天子是諸侯,要看諸侯是大夫。”董仲舒提出了“君權神授”和“大壹統”的思想。這兩種觀點的相似之處是()

A.主張民重於君。b .維護統治秩序

C.強調層層分封d .體現德治為民

解析:《君權神授》認為皇帝的權力是上帝賦予的,自然合理。皇帝在人間代表上帝行使權力,管理人民。這其實是壹種蒙昧政策,維護統治秩序。大壹統是指政治、經濟、文化、思想上的空前統壹,也是維護統治秩序的政策。

答案:b

13.中國第壹部詩集是;《詩經》

14.下列楚辭作品中,不是為屈原寫的壹篇是:c .九辯。

15.先秦諸子散文中,屬於參考書目的著作有:d .《論語》。

16.中國第壹部歷史散文集,被稱為“上古之書”,是:a .尚書。

17.《論語》是()散文:a .參考書目

18.“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用的是():c的修辭方法。

19.“欲摘故,請入甕”是()的慣用方法:c .孟子

20.孔子晚年致力於教育事業,還刪改了《魯史家春秋》,成為中國第壹部史學著作。

21.南宋朱將《論語》壹書與《大學》、《中庸》合而為壹,稱為《中庸》

22.他們是老子之後道教的主要代表,後人稱之為

三、名詞解釋

1.風騷傳統:“風”指《詩經》中的“國風”,代表《詩經》;“騷”指《離騷》,代表《楚辭》。後來的詩人,或受《詩經》的現實主義影響,或受《楚辭》的積極浪漫主義影響,使他們的詩歌創作沿著《詩經》或《楚辭》開辟的兩條道路前進。於是,中國詩歌發展形成了兩種不同的優良傳統,習慣上稱之為“騷”傳統。

2.《詩經》的分類。風,又稱“國風”,是當時各諸侯國所轄地區的壹種民歌和地方音樂,類似於我們今天的地方小調。《詩經* * *全國“風”15篇,160篇。雅是王姬附近的樂歌,直接歸周天子管轄。有壹些民謠,但大多是貴族文人創作的。優雅飄逸,*** 105篇。頌是壹種宮廷祭祀祖先和神靈的歌舞,包括周松、松露和商頌,共有40首。

3.賦比興:賦比興是《詩經》的三種基本表現形式。“傅,敷事而直言”,也就是說,描寫的意義,在本質上,就是直接描寫,直接抒發感情,直接描寫。“比較,把這個東西和另壹個比較”,這是壹種比喻的手法。“如果妳激動了,就先說點別的來喚起妳所吟誦的詞”,引用其他自然現象來喚起妳所要吟誦的感情,甚至可以起到比較的作用。

4.重疊唱誦體:“重疊唱誦體”又叫篇章重復,是指篇章結構中有重復篇章的民歌體式。這種風格在《詩經》中非常突出。壹首詩往往由幾個章節組成,章節之間的詞基本相同,只有少數詞有相應的變化和反復吟唱。據統計,這種重復篇章的形式占了《詩經》305篇的壹半以上,而且大多集中在《國風》和《瀟雅》的章節中。

5.七月:七月是《詩經》中典型的農業生活詩,寫於西周滅亡之前。詩基本上是按照季節的先後順序逐月描寫農奴的工作和生活,反映了當時農奴壹年到頭衣食無著的悲慘境遇,向我們展示了壹幅農奴社會階級壓迫的畫卷。但同時也描寫了領主們歡樂的盛宴場面。這首詩可能是周樂觀在土地上農奴寫的歌謠基礎上再創作的第壹人稱敘述者詩。

6.閆妍的詩:指《詩經》中直接反映宴飲儀式、宴飲儀式等禮儀活動的詩,故又稱禮儀詩或宴飲詩。按內容可分為婚禮詩、顏詩、鄉村飲酒詩等。它是周代禮樂文化的直接產物,具有重要的政治、歷史和藝術價值。“瀟雅?《鹿鳴》是閆妍的壹首著名的詩。

7.雅:“雅”是中國詩歌創作和批評的重要原則,是對《詩經》形成的中國詩歌創作傳統的理論升華。這裏的“雅”不是指“雅”的體裁,而是指《詩經》中“格調”和“雅”所體現的藝術創作精神,即詩歌創作的崇高意義和嚴肅性。引導後世文人在情感表達中尋求健康向上的正確人生觀,培養良好的審美習慣和道德操守。

8.楚辭:是戰國時期楚國創造的壹種新的詩體,是屈原吸收了楚國巫文化和民歌的特點而創造的。其特點主要表現在體系宏大復雜、句式拉長和“Xi”壹詞的大量使用。楚辭作家主要有屈原和宋玉。屈原的《離騷》是楚文學風格的代表。

9.六義說:是關於《詩經》分類的陳述。“六義”說源於《石矛序》。《毛詩序》繼承了的“六言”說,即體、賦、比、榮、雅、贊,其劃分與相同,只是“六言”稱為“六意”

四、簡答題

1,宋代詩人王禹偁寫過壹首詩說:“窮詩已被道取代,風騷誰能收?”這裏的風騷是什麽意思?試舉例說明他們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1)“騷”是指中國古代詩歌的兩個優良傳統,即以《詩經》為代表的國風形成的“風”詩傳統和以《楚辭》為代表的《離騷》詩傳統。所謂“風”詩傳統是代代相傳的現實主義傳統,“騷”詩傳統是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傳統。

(2)國風民歌的現實主義思想內容和現實主義表現藝術對後世的影響有:漢樂府民歌、建安體、北朝民歌、杜甫《詩史》、白居易新樂府運動、宋代王禹偁、金代元好問詩歌、關漢卿雜劇、曹雪芹《紅樓夢》。

(3)“騷”詩的積極浪漫主義影響了後世曹植、阮籍、鮑照、李白、李賀、蘇軾、辛棄疾的豪言壯語,吳承恩的《西遊記》、蒲松齡的《聊齋誌異》。

2.《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在內容和藝術表現上有什麽特點?

(1)《詩經》現實主義精神的主要特征是:正視現實、描寫現實、揭露現實、批判現實。比如“颶風?《七月》詳細描寫了農奴壹年四季的辛苦勞作和“無衣無棕”、“采茶付薪”的苦難。”馮偉?《砍譚》表達了作者反對剝削和壓迫的態度和願望。

(2)《詩經》現實主義精神的主要特征是:善於用樸實的文筆、凝練的語言、巧妙的比喻,塑造真實、自然、生動的形象,描繪出壹幅幅親切感人的生活畫卷,抒發感情,反映現實。例如,“瀟雅?《采薇》是壹部抒情而現實的傑作。在最後壹章中,抒情、情景、敘事融為壹體,深刻而真實地展現了壹個即將從戰爭和艱難的道路中歸來的士兵的悲涼思緒,讓人無限動心,強烈地感受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

3.以《離騷》為代表闡釋屈原作品的浪漫主義特征。

屈原作品的浪漫主義特征如下:

第壹,表現出進步的理想,孜孜不倦地追求。《離騷》立足於詩人的幻滅和放逐,以豐富的幻想和熾熱的情感,描寫了詩人對進步理想的追求、堅持和獻身,以及對現實世界的反抗。

二是利用豐富的神話素材,通過自由幻想,形成奇特的情節和境界。《離騷》這首詩,出自《湘南紀源,言鐘華》,描寫了詩人在天地之間的活動,字裏行間有壹系列神話般的人物和精神境界,還有許多靈異之事,都圍繞著詩人的行為,組織了壹幅以詩人為中心的“魯曼曼奇,修遠Xi,我將上下而求索”的壯麗畫卷。

第三,他善於運用和發展民歌的比喻,來象征他與楚國黑暗勢力的鬥爭是壹場真善美與假惡醜的鬥爭。這壹特點在《離騷》第壹部尤為突出。

  • 上一篇:尋找最新的夏銜傳統小說(2007年7月24日)
  • 下一篇:孔子名言及其翻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