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華亭的民俗有哪些?

華亭的民俗有哪些?

華亭民風淳樸,人情淳樸善良,但也不乏靈性。幾千年來,他們創造了許多民俗文化自娛自樂。有“拉山聚海”、“藥王在山上撒藥種”等神話故事,有“繡荷包”、“養燕麥”、“摘麥子”等民歌傳唱。流傳已久的曲子戲、秧歌小調、打獅子、跑旱船等民間社火表演,形式簡單多樣,街頭、村寨、院落、田間都可以唱。21世紀,參與的範圍更加廣泛。各村及政府機關排練的馬會火、車會火、高蹺、高芯,每年正月初九上演,以“上九”、“元宵”最為熱鬧。燈籠也是華亭的傳統藝術之壹。每到春節、元宵節,家家戶戶門前、單位院子裏都掛著五顏六色的燈籠,為節日增添色彩。以板胡和鼓鈸為主的軍民民間音樂,深受人民喜愛。縣文化館王友甫開發的“音樂架”可以安裝36種樂器,壹個人可以同時操作雙手雙腳,可以代替壹個小樂隊。多次受邀參加大型文化活動,精湛的表演藝術深受歡迎。1975、1986兩次進京演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和文化部、廣電部的表彰。

明末清初戲曲傳入華亭,西華鎮世民村建有鴻蒙寺戲場。秦腔“西府”已經很受歡迎了。清中葉有華亭曲子戲。清末有華亭城隍廟音樂樓、紅山鎮戲樓。華亭曲子戲主要是將唱、念、做、打四種技能與口、眼、身、手、步五種技能相結合,並配以相應的樂器進行表演。它是壹種民間藝術演唱形式,可以在街頭、庭院、田間表演,也可以在炕上演唱。

華亭曲子戲的演出集中在每年的農歷正月。它的活動範圍很廣,從縣城的機關、單位到大街小巷,農村村莊、家庭院落都可以唱。其內容主要是以華亭風土、秧歌小調、醒獅劃船、民間舞蹈為主的誦經,包括吹、打、唱、談春走、彎腰等壹些不可或缺的角色。鑼鼓壹響,歌者、醜角、跑者、船夫、舞獅壹起表演,文武場面堪比大戲。很熱鬧!

小曲小調是曲子戲的主要內容,獅子鑼鼓為表演打開場面,鼓舞氣氛;走醜和快板在曲子戲中起到襯托和協調的作用。春官(泥水匠)專門在演出開始和結束時,向人們贈送幽默的吉祥話。當社火要從甲轉移到乙;工藝精湛、裝飾精美、造型逼真的旱船出現在表演現場,吸引了觀眾的目光,使觀眾能夠跟隨他們的隊伍繼續觀看。同時,為了表演者們能乘涼,他們收拾了行囊,悉心照料。船舞結束的時候,下壹場已經準備好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旱船出來,獅子進來,席子上的秧歌,背下來的歌。”

華亭曲子戲有三種唱法。

壹是有大場地,如李彥貴賣水、兩官誥、嘈雜酒館、唱賣人等曲調,表演時間長達三四個小時。伴奏樂器有板胡、三弦、二胡,其中以板胡為主;有瓦、鈴、鼓、鈸、手鑼四種,充分體現了唱、唱、做、打四大功能。

二是場地小。小場以小曲、小調或秧歌為主,當地人習慣稱之為“小曲”。比如有壹句小醜專門唱的煙鬥詞:“笑聲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就能唱到人們的心裏。軸爛了麻線,雞蛋破了,蒼蠅踩鍋蓋,小牛跳雞架...誰說我把小曲唱倒了,關節炎對他的嘴有害?”再比如小調《小牛郎》裏唱的壹段話:“我去安口窯,買了個爛砂鍋。兒子女人多,我搶著去舀飯,就把鍋砸了。世界上有很多窮人,哪壹個像我壹樣……”。這首小曲的歌詞幽默風趣,再加上歌手活潑搞笑的表演。經常引起觀眾哄堂大笑。

三是跑個場。跑場子的唱法,多是不化妝的人摻幾個小醜。先唱著唱著面對面繞著馬戲走壹圈,不帶弦,唱壹會兒就都回頭了。壹個跟著另壹個繞著馬戲轉圈,偶爾變換幾個隊形如“棉裹”“珍珠倒卷門”,伴著鼓和鈸鼓勵氣氛。有時候表演者唱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時候,會插入壹段不經意的快板來調節觀眾的口味,讓演唱者喘口氣。快板可分為單口快板和對口快板,表演時可根據不同地點、不同環境進行改編。

華亭曲子戲無論是唱詞還是唱誦,都蘊含著華亭勞動人民的智慧,傳承了民間口語的精髓,簡潔明快,俗中有雅。

2007年,華亭曲子戲被國務院和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 上一篇:對60周年國慶閱兵構圖的思考
  • 下一篇:印刷工藝是怎樣的,影響顏色的原因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