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占領網絡宣傳陣地,走出壹條市縣鄉三級網站集群聯動的新聞傳播模式。
(壹)整合新聞信息資源,建設三級網站集群
1.整合縣鄉互聯網新聞信息資源。壹是2005年、2006年,南陽網整合開通了臥龍、宛城、桐柏、鄧州等13個縣市子網,並陸續為縣市子網配備了新聞采編人員。二是近三年整合開通了10個縣市的180多個鄉鎮子網,各鄉鎮網站制作了鄉鎮單位和所轄村的村級網頁;三是近兩年啟動了縣市電視臺電視新聞“上網工程”,10個縣市實現了電視新聞上網。
2.建設市級綜合信息平臺。Nanyang.com根據南陽本地情況,先後制作開通了南陽社區、南陽文化網、政務在線、南陽旅遊網、衛生網、美食網等19個專題專業頻道,涉及南陽各方面信息。目前,這19個專業頻道的總頁面數已達50多萬,點擊量可與Nanyang.com的新聞頁面平分秋色,成為南陽網民在線的“活地圖”。
(二)創新宣傳管理機制,占領網上宣傳陣地,形成網上新聞三級管理體系。
1,實行域名、設計制作、服務器管理“三統壹”。壹是為了方便對外交流,每個網站都有自己獨立的域名和中文名稱,但為了整合、做大、做強,每個網站的域名都跳轉到南洋網的二級或三級域名下,實現了實際的域名統壹;第二,所有網站由南洋網統壹設計制作,做到語氣、體系、風格的相對統壹;第三,所有網站都放在南洋網服務器上,在技術和安全上便於統壹管理。
2.形成市縣鄉三級網絡新聞傳播體系。南陽網的新聞發布渠道有三個:壹是南陽網的新聞編輯通過主站後臺發布新聞;二是縣市子網和鄉鎮編輯通過各子網後臺發布新聞;二是全市910多名記者通過記者站後臺發布消息。
編輯隊伍上,僅南陽網的新聞編輯就有10多人。事實上,加上13縣市網編輯和鄉鎮子網管理員,共有190多名專兼職網站編輯和管理團隊提供新聞信息管理服務,形成了遠程運行新聞網站的辦公管理模式。
3、建立健全嚴格的新聞審核機制。在欄目管理和審核上,壹是南陽網主站新聞實行三級審核程序,即欄目新聞編輯、新聞部主任、網站負責人。二是將縣市之間的新聞分為四級,即縣市新聞采編、網絡領導、南陽網絡新聞主任、新聞部主任。第三,規定鄉鎮編輯只有新聞錄入權,四級審核程序和縣市新聞壹樣執行。
4.建立健全網絡新聞發布激勵機制。在縣市新聞宣傳管理上,結合南陽實際,制定了《互聯網新聞宣傳工作考評方案》,實行新聞評分通報制度。每兩個月對各縣市的新聞稿按分數進行排名,發放給各縣市區委書記、縣市區長、縣市區委副書記、宣傳部長、分管部長、網絡負責人。基於此,每年評選互聯網新聞宣傳先進單位,既提高了網絡出版的積極性,又加強了通訊員和評論員隊伍建設。
(3)加強網絡編輯、通訊員、評論員三支隊伍建設,提高網絡新聞宣傳質量和水平。
1.建立“網絡編輯QQ群”。壹是定期轉載關於網絡新聞編輯的文章,進行在線培訓;二是可以交流編輯實踐中發現的新技能,實現* * *享受;第三,審核員會隨時發布個別編輯的錯誤,起到警示作用。
2.開展新聞評選活動,提高原創新聞質量。開展了月度、季度、年度好消息評選活動,通過網絡投票和評委打分評選出好消息,並登上南陽榮譽榜。並給予了壹些獎勵。目前,通訊員數量已經發展到913,每天發布文章220余篇。這些原創新聞占南陽網本地新聞的80%以上。
3.聘請特約評論員。組建了壹支80多人的評論員隊伍,選拔13名優秀人員,聘為南陽網特約評論員。通過召開評論員經驗交流會、專業培訓、解決壹定報酬等多種形式,讓大家積極參與新聞評論寫作。
第二,建立互動平臺,組建四支隊伍,吸引當地網民,擴大社會影響力。
去年6月,11,南陽網為適應我市網絡互動快速發展的需要,搭建了壹個互動平臺——南陽社區論壇。論壇成立近壹年來,註冊會員超過13000人,每天發帖約3000條。已經成為南陽當地極具影響力的論壇。具體做法是:
1,舉辦現場論壇吸引網友。南陽社區擁有8個區64個欄目180多名版主,形成了會長、區長、版主三級管理體系。壹方面經常組織優秀區長、版主的評選活動,調動這些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壹方面,經常開展壹些戶外娛樂活動,形成熱愛社區的網友的凝聚力。
2,做直播民生投訴欄目,讓網友情緒得到消解。從某種角度來說,南陽社區作為市委市政府的官方論壇,是南陽網民發泄情緒和不滿的公共沙袋。網友有情緒,對著沙袋吹兩拳發泄就好,不然就發泄到別處去。所以專門開設了壹個民生投訴專欄,讓網友們來談,來投訴。在處理反映的問題上,壹是積極引導涉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問題或熱點問題;第二,讓網友反映壹般問題,也派網友記者有針對性的跟蹤反饋壹些問題,解決問題,讓網友在這裏有家的感覺。
3.建立網友記者部落,收集撰寫第壹時間熱點新聞。在當今的網絡時代,網民可以將身邊發生的人和事發布到網上。每個人都是記者。他們雖然不專業,但還是忍不住說話。為了引導他們不說廢話,更好地發言,客觀、準確、真實地采寫和發布事件,南陽網借鑒大河網的經驗,於今年4月成立了南陽網友記者部落,招募了壹批政治思想進步、勇於弘揚社會正氣的成員作為網友記者,並頒發了統壹的可網上查詢的采訪證。截至目前,網民記者160余人,每組5至8人,共有24組。除了定期組織培訓,還要求他們分組幫助提高,每月評選壹次,在網上記錄好消息。目前,這部分人已經成為活躍在網絡上的重要力量和現實中受到普通人歡迎的優秀群體,被稱為南陽壹道亮麗的風景線。最近寫了《南陽網誌之歌》,漸漸在網上傳唱。
4.建立評論員隊伍,正確引導網絡輿論。南陽。com已經建立了壹個由80多名評論員組成的團隊。在此基礎上,挑選了近20人組成精益團隊,使用不同層級的不同講解員進行點評指導。針對論壇上網友比較激進的情緒和壹時解決不了的大問題,可以通過角色轉換、轉移矛盾、相互比較、避重就輕等多種技巧和方法進行引導。應對突發事件,在工作實踐中獲得的經驗是,要牢牢把握3小時內的信息爆發期、10小時內的深度傳播期和24小時內的相對穩定期三個關鍵時間段,根據不同時期網民的需求,發布不同的新聞事實,進行有效引導。今年以來,有效引導了南陽社區“3.6”幸福小區爆炸、唐河學生中毒、市委門口死亡等5起重大突發事件,確保網絡上不出現大範圍炒作。
總之,南陽網通過南陽社區這個平臺,利用論壇管理團隊、網民記者團隊、評論員團隊的交織,吸引當地網民,實現黨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壹致和有機統壹,擴大社會影響,在南陽社區和很多縣鄉家喻戶曉。
第三,自力更生,開拓創新,走出壹條市場化的新聞網站創業之路。
2004年底,市委宣傳部領導決定將南陽網相對獨立,進行市場化運作。五年來,南洋網從最初的兩臺電腦三個人的半個房間,發展到19人四個部室,五臺服務器等固定資產近百萬元,這是南洋網發展壯大的空間和機遇。
(壹)培養適應市場的復合型人才
1,嚴控復合型人才招聘。什麽南洋。com最需要的是多才多藝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在招聘中嚴格控制三個條件,即新聞采編能力、網站設計制作能力和公眾傳播能力。
2.加強訓練,提高綜合素質。以新聞采編、網絡技術、業務運營為重點,定期和不定期開展月度新聞測評、技術比武、主題演講、業務場景模擬等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同時將工作細化量化成分數,進行綜合評價,與獎金掛鉤,達到激勵先進、鞭策落後的效果。現在,大家都在幾年的打滾磨礪中成為了多面手。
(二)勇於創新,開辟多種創收渠道。
1.整合縣市鎮網絡資源增加收入。壹是整合時,南洋網統壹為他們設計制作網站,收取低於市場的費用;二是每年收取壹定的域名費、網站圈地費、空間費。
2.面向社會承攬商務網站設計制作。在過去的五年裏,我結交了各行各業的朋友,為黨政部門、企業、商店等制作了160多個網站。,並為他們提供場地出租,以達到創收的目的。
3.發展網絡廣告業務。利用南陽網在南陽最大的流量和社會影響力,在南陽網各頻道、各子網首頁、內容頁的廣告位開展商業網站推廣、產品銷售、形象展示等廣告服務。
4.組織互聯網宣傳活動。幾年來,我們陸續開展了“手機杯”活動、校園歌手大獎賽、在線訪談等活動,通過聯合贊助、企業贊助等方式獲得收入。
5.代理業務。結合實際情況,代理了網站域名、實名申請、百度廣告等各種互聯網服務。
市場化的道路使南洋網走出了困境,在實踐中逐漸適應,走上了依靠市場不斷發展的良性運營軌道,走上了沒有傳統媒體經濟後盾的獨立發展模式。
第四,南洋網創新模式的啟示與思考
(壹)找準當前網絡文化建設與網絡新聞傳播的結合點,形成規模效應。
中央和省“兩辦”文件多次強調,“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建設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思想文化傳播平臺。”但是如何以及以什麽方式?長期以來,壹直是全國各地討論的話題。南陽網全方位整合管理市縣鄉村的經濟、旅遊、特色產業、民俗等各類網絡文化信息資源,真正構成了壹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網上思想文化傳播平臺。不僅如此,還將新聞網站強大的宣傳功能延伸到縣鄉,形成了新聞宣傳的三級發布傳播體系,解決了“以正確輿論占領地方網絡陣地”的問題。因此,這個平臺成為了網絡文化建設和網絡新聞傳播的結合點,既解決了網絡文化建設中網絡幹擾小、無人點擊的問題,又通過及時的新聞更新,解決了壹些人建了但沒人管的“死網”問題。
可以堅信,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和南陽網這壹綜合性網站集群內容的不斷豐富,它必將成為南陽網絡文化的“信息寶庫”,撐起南陽網絡文化建設的半壁江山,成為引領南陽網絡文化建設的“航母”,為樹立南陽良好的網絡形象產生更大的社會效應。
(二)網絡集群的三級新聞傳播矩陣形成了遠程網絡運營的合力,加強了對原創新聞的挖掘。
在南陽網的網站群中,新聞中心、通訊員站和19專業頻道構成市級通信系統,13縣級網構成縣級通信系統,無數鄉鎮子網構成鄉鎮級通信系統。這三個系統中的各個網站,橫向上有各自的發展區域和空間,縱向上又相互有各種聯系,從而形成了以新聞信息傳播為主的網絡矩陣。
在這個遍布南陽縣的網絡矩陣中,所有網站都有相應的新聞編輯和新聞采寫團隊。壹方面,每個網站都有自己的後臺管理和責任權限,每個編輯可以通過電腦隨時隨地編輯發布新聞,每個通訊員也可以將自己的新聞輸入後臺進行編輯審核,從而實現新聞網站的遠程聯網,形成“眾人劃槳開大船”的合力和強大宣傳力;另壹方面,近千名通訊員遍布南陽的山山水水,穿梭於南陽11萬余人口中。他們可以隨時隨地收集和撰寫身邊的新聞事件,隨時隨地在網上發布新聞,既提高了新聞的時效性,又發布了獨家新聞,加強了對原創新聞的挖掘,改變了新聞網站千篇壹律抄襲的陋習,增強了新聞網站的活力。
(三)建管並舉,創建網絡新聞宣傳和管理新機制。
"堅持建設與管理並重,在建設中加強管理,在管理中促進發展."這是中國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的原則之壹。在網站建設中,南洋網始終把管理放在第壹位。在新聞審核方面,建立健全了各級各類新聞的審核制度,通過“編輯QQ群”進行培訓交流。在縣市新聞宣傳管理方面,制定了《互聯網新聞宣傳工作考評方案》,實行新聞評分通報制度;內部管理上,工作分分數,全員綜合考核,與獎金掛鉤;在通訊員和評論員管理方面,開展了月度、季度、年度好新聞評選活動,聘請了特約評論員。
這些制度的建立和良性運行,不僅保證了如此龐大的網站集群能夠依法辦網、管網,而且通過良性有效的管理,促進了網站集群的健康發展,使其健康向上的文化信息不斷豐富,正面輿論的影響力不斷增強,逐步形成這種網絡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
(四)新聞網站立足市場,開展多種業務,是發展的基礎。
這五年來,南洋網真的在市場中鍛煉了自己,成長了自己,成就了自己。他們接觸市場,培養適應市場的復合型人才;他們與市場接軌,做各種力所能及的生意,站穩腳跟,逐漸做大做強。南陽網的市場發展給了我們壹個啟示:無論是大型新聞網站還是地方新聞網站,都有自己的生存市場和發展空間,市場是發展的基礎。只要敢於進入市場,站在前沿,就壹定能在市場中淘金,做大做強。
(五)開辟了地方新聞網站不依賴傳統媒體獨立發展的新途徑。
目前我國新聞網站處於發展初期,在新聞來源方面需要傳統媒體給出大量的原創新聞;在發展上,需要政府資金支持或者傳統媒體支持。但南洋網的實踐證明,壹方面,他們可以依托大型網站集群和近千名通訊員,彌補自己的原創新聞,打造自己的新聞特色;壹方面,他們可以依靠市場運作,自力更生,獨立發展。正是因為做了這些事情,他們才逐漸失去了大人的扶手,從壹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成長為獨立行走的“小大人”,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壹。可以說,南洋網為地方新聞網站開辟了壹條全新的不依賴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獨立發展的模式。
(6)對我國地方新聞網站生存的必要性和發展的可行性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近年來,國家也在適度放松,嘗試發展和管理地市級新聞網站。根據南陽的實際情況,南陽有11萬多人口,相當於臺灣人口的壹半,和比利時、希臘、匈牙利等國差不多。在這樣壹個人口眾多的城市,如何做好網絡文化的建設,如何以正確的輿論占領網絡文化的宣傳陣地,牢牢掌握網絡文化發展的主動權,不可能發展出大規模的網絡文化宣傳陣地,尤其是。從南陽網的發展來看,這種市縣鄉聯動的新聞網站集群發展模式和三級管理模式,是占領網絡文化宣傳陣地的壹次成功嘗試,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總之,近年來南陽網走的網站集群化、市場化道路,是我國網絡媒體發展的壹條創新之路。雖然剛剛起步,很多方面還不完善,但這種創新模式對於我國地方新聞網站生存的必要性和發展的可行性具有壹定的現實意義,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