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定義讀起來有點別扭。我個人的理解是,博客、微博、微信、貼吧、論壇、BBS等社交媒體平臺主要是傳遞信息。隨著“兩微壹端”對優質UGC(用戶生成內容)的爭奪,媒體變得越來越泛中心化。近兩年,微信以火箭般的增長速度,成為國內最大的自媒體內容分發集中營。導致很多人認為自媒體等於微信微信官方賬號。
用戶追隨主旋律並不奇怪。現在的自媒體也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的自媒體有太多博客時代的烙印,有很強的個人風格。如今,越來越多的組織和意見領袖參與到這壹過程中。在我看來,組織的參與真的不是自媒體,或者說我們的自媒體已經從1.0的個體時代升級到了2.0的群體時代。
筆者認為99%的媒體都會消亡,主要是基於個人的媒體會批量下沈。本文的討論也是以個人媒體為前提的。首先,我們來看看自媒體傳播過哪些內容榮譽。作者列舉如下。
易於自媒體傳播的幾大內容流派
智虎的身體
所謂“知乎風格”,就是大量專業、垂直的知識精英長期為讀者創造優質內容。自媒體有很多這樣的專家。他們要麽是行業內的意見領袖,要麽是在這個行業浸淫多年,經驗豐富。這種人寫的文章很容易被粉絲追捧。如果話題足夠強,瞬間就會在朋友圈引爆。這類自媒體的特點是立場鮮明,觀點獨特,背景深厚,受眾明確,粉絲眾多。
尹稚風格
知音式的常見理解是用聳人聽聞的標題來吸引讀者的註意力。俗稱:標題黨。歸結於標題黨對知音的不尊重。在那個知識匱乏,出版不那麽發達的年代,知音是很多青年藝術家的精神食糧。有網友總結了“知己標題”的四大武器:標題功能顯示“點睛”效果;在修辭藝術上,力求激發詞語多變的特點;在寫作實踐中,李呈現出鮮明的詩歌語言風格;就新意而言,標題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自媒體10w+這種知音體裁的文章滿天飛。
雞湯體
健康雞湯、靈魂雞湯、成功雞湯已經充斥自媒體。這件看似可以理解的事情,不僅俘獲了父母、親戚、朋友、同事的心,也俘獲了廣場上的大媽們和象牙塔裏的大學生們的心。如果不是it方面的專業人士,有些東西是很難分辨真假的。這種自媒體通常給人壹種無知的感覺。只要帶壹點和金錢、健康、性、成功有關的東西,就能得到很好的傳播。因為沒有嚴格的約束和規範,以及相應的規章制度,斷章取義,標題黨,謠言鋪天蓋地。
娛樂八卦風格
各種揭露醜聞,撕逼打架,隱私的東西是大家最喜歡的。不用想得太嚴重,只需要簡單的標簽評價和道德判斷就能從中獲得喜悅。在壹個娛樂至上的時代,壹個明星的醜聞會蓋過壹個國家災難的新聞。社交媒體上的娛樂八卦已經成為每個人茶余飯後的話題。
作者列舉的上述幾大內容體裁,是自媒體傳播中最常見的。按照常理,輿論應該引導受眾,受眾應該追隨媒體,但對於媒體來說,恰恰相反。讀者感興趣什麽,作者就寫什麽。也正因為如此,自媒體很難發展壯大——總是擔心話題。瓶頸顯而易見。
媒體發展的三大瓶頸
第壹,在影響力上,缺乏公信力保障。
簡單來說,自媒體很難做到公信力。沒有傳統媒體的品牌背書和各種網絡資源的聚合,媒體的影響力會相應受損,品牌折射的效果在圈子裏更為突出。很多媒體人演變成了熱點和趨勢。
對於媒體來說,沒有沈澱就沒有未來。在曝光度上,自媒體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雖然百度百家、今日頭條、壹點資訊、微博、微信、網易、搜狐、鳳凰等門戶和客戶端都為自媒體人提供了內容分發渠道,有的甚至為優質作者開出了“扶持”條件;但由於很大壹部分用戶聚集在微博、微信、qq等平臺上,很多媒體人不得不受制於平臺。沒有公信力和影響力,媒體基本很難做大。
第二,在內容上,難以保持持續的深度覆蓋。
自媒體的快速發展加速了信息爆炸的進程,依靠熱點搶頭條的自媒體將大量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獨家內容和深度報道。媒體賴以生存的,將是深度化、垂直化的內容。如果不能完成這樣的轉型,壹批自媒體就會自行消散。
所謂自媒體深度報道,就是當妳所關註的領域發生重大事件時,妳能夠深入挖掘,理清事件的因果關系,揭示其本質和意義,並根據自己的判斷和經驗,提供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光是前者對壹些自媒體人來說都很難,後面就更難了。
第三,商業價值難以評估。
可以說前兩點是為商業價值做鋪墊,但媒體的商業價值大部分還是體現在廣告上。
以微信公眾平臺為例。目前主流的廣告模式主要集中在:招聘、PR稿、Broadlink和廣告位出租。比較有能力的開始在微信官方賬號賣貨。雖然筆者也從媒體上聽說有某某獲得了xxx基金的xx元投資,估值上億。但這種機構自媒體受平臺限制太大;另壹方面面臨用戶的留存壓力。因為微信官方賬號上的粉絲來的快去的也快,忠誠度很低。很難確定媒體是按用戶數估值還是按內容定價。
來自媒體的限制
除了以上三個瓶頸,還有兩大因素制約著媒體的未來:
內容生產模式
自媒體在內容生產上,仍然延續著傳統的內容生產模式。大部分有影響力的媒體人都在紙媒工作過,對紙媒的商業模式和業務流程了如指掌。有的甚至做到了和創始人平起平坐的位置,然後單幹。但即便如此,大部分自媒體人還是依靠文字輸出來創作內容。而且文字過於單壹,除了新聞資訊,行業評論,科普廣告,實在是乏善可陳。如果這個時候妳從音頻、視頻、圖片、動畫等領域的媒體中脫穎而出,就顯得尤為可貴。壹些機構自媒體雖然在音視頻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深度不夠,不夠好玩。筆者認為,多元化垂直領域的自媒體仍有機會迎來更大的發展。
商業實現模式
對於大多數媒體人來說,成熟的商業模式還不清晰。常見的做法是通過制作專業、優質的內容,在特定領域獲得足夠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以換取廣告主和投資人的青睞。當然,這是理想狀態。現實生活中,又是另壹番景象。優質內容先選擇在自己的(自媒體)平臺上推出,再投稿壹稿多投。雖然這樣做是不道德的,但對於平臺無法提供體面報酬的自媒體來說,影響大於流動性。壹方面,媒體有很強的弱勢和依賴性,品牌背書需要這些門戶平臺;另壹方面,利用媒體平臺擴大個人平臺的知名度。這麽曲折的變現方式,沒幾個人玩得轉。
媒體的發展
2015是媒體的冬天,大量的媒體會在這個冬天蒸發(這不壹定是壞事)。但並不意味著這個行業會從媒體上消失。在我看來,媒體的發展至少有三大方向。
首先從線上登陸線。
有相當壹部分自媒體人是玩文字遊戲和創造概念的專家。老話說,紙上得來的淺,永遠不知道要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感情落地。這是媒體人的必經之路。關起門來造車紙上談兵不壹定有用
舉個例子,如果A是網絡名人或者某個行業的意見領袖,通過社交媒體積累了大量的忠實粉絲,並且對自己所在的行業有著獨特而深刻的理解,那麽最好的辦法就是從線上走到線下,將兩者結合起來,然後探索新的模式。
其次,內容是載體,社區是核心,電商是盈利。
社區就像倉庫,內容是物流,電商是產品。對於自媒體來說,內容是連接讀者和作者的橋梁。通過這個橋梁,有相同興趣和價值觀的朋友聚集在壹起,然後壹起工作。
新媒體時代,內容盈利的空間已經越來越窄,更多的盈利空間是內容支撐的後端電商產品。社交+電商的路雖然艱難,但總有希望(批評微信,進度確實慢,但我們還是感受到了微信在廣告交友上的巨大成功)。但媒體+電商,筆者認為還是有較大的成功可能性(這裏是微博,筆者不看好微波電商,壹是微博漏了風;二是在商業布局上采取了壹系列過激行為,導致大量大v“撤離”,媒體內容電商將成為壹大方向。
第三,單項突破打造產業鏈。
也就是從垂直或者自己擅長的領域切入,然後通過這個領域打造產業鏈。
如果A是O2O領域的培訓講師,他的做法應該是先為企業做培訓演講,然後寫書出版,再做社區,最後做顧問。能力更強的可以自己組建團隊,自己創業。對於大部分自媒體人來說,需要壹定的時間和積累。在壹開始沒有資金和資源的情況下,他們只能循序漸進。喜歡走捷徑的自媒體終將失敗。
摘要
從博客到人人網,從微信到微博,改變的是壹個承載內容的平臺,不變的是寫作的人。只是新面孔進來,老面孔離開。隨著信息傳播的快速發展,新媒體將成為傳統媒體,自媒體也將成為日記。鳳凰涅槃重生,還是日落後的余暉,其實並不重要。對於作者的自媒體觀點,借用今日頭條李海鵬的壹句話:讓凱撒的成為凱撒的,作家的成為作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