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全口義齒印模的分類
1.根據拍攝的印象數。
(1)壹次性印模法:用合適的成品托盤和藻酸鹽印模材料壹次性完成。
(2)二次印象法:由壹次印象和最終印象組成。
2.根據印象,病人壹直閉著嘴。
(1)開式模具
(2)閉模
3.根據取印模時是否對黏膜造成壓力。
(1)粘膜靜態印模
(2)可移動的粘膜印模
制作單獨的托盤
(1)畫出室溫固化塑料制作的單個托盤的邊緣線,適當加入倒凹,塗上隔離劑,將自凝塑料材料混合攪拌,均勻塗抹,單個托盤可以是2-3 mm。
(2)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個體托盤,在初印模的組織表面均勻刮去壹層,在外圍邊緣刮去1-2mm。
5.邊緣成形
6.取最後的印象
取出印模時,註意讓患者漱口或吹氣,並從唇緣滴出水來去除印模。
(2)獲取印模的步驟
1.取印模前的準備工作
2.取第壹印象
溝脊的形狀是凹形的。醫生站在患者右後方,右手拿著托盤,左手食指拉著患者左角,將托盤旋轉送入患者口中。托盤的手柄對準面部中線,牽拉上唇,托盤對著無牙頜,上下按壓,用右手中指和食指穩住托盤,左手食指放在臉頰外側,向下、向前、向內移動數次,另壹側換手方式相同。唇側,雙手中指穩住托盤,拇指放在唇外側,食指放在唇內側,上嘴唇向下向內移動幾次。
第二,模型
1.圍模澆註法
2.壹般灌漿方法:a .註意背堤區域的制作。b .硬石膏的硬化時間約為壹小時。c .普通石膏的硬化時間在半小時左右。
三、頜位關系記錄
上頜位置記錄是指確定並記錄患者面下1/3的合適高度,以及兩側髁突處於下頜關節隱窩生理後位時上下頜位置的關系。包括縱橫關系記錄,區分以下位置:中間關系位置;正中咬合;突出咬合和側向咬合
(A)確定垂直距離
垂直距離:自然牙列在中咬合時,從鼻根到頦根的距離,即面下距離為1/3。
1.方法
(1)用靜止頜位的垂直距離減去靜止牙合間隙。
(2)瞳孔到裂隙的距離等於垂直距離的方法。
(3)面部外觀觀察法
垂距恢復不正確:恢復過大,下表面1/3增大;恢復太小,地表以下1/3減少。
(2)水平頜位關系記錄
1.哥特式建築
2.直接咬法:(1)卷舌舔(2)吞咽磨牙(3)後牙磨牙。
3.肌肉監測方法
(3)確定垂直距離和中位數關系位記錄的具體步驟。
1.上頜義齒基托的制作
(1)基的制作將兩層蠟片烘烤至柔軟,粘合在壹起,使其緊貼模型。
(2)咬合堤的制作
將蠟片烤好後卷成8-10MM的蠟條,按照牙槽脊的形狀貼在底座上。當蠟堤還是軟的時候,用咬合平面規按壓其表面,形成咬合平面。註意前部漏在下唇下2mm左右,平行於瞳孔線的側視平行於鼻翼耳屏線。
2.下頜義齒基托的制作及正中關系的記錄。
(1)確定下牙合托盤的高度,用上述方法得出正中關系。
(2)首先修改預制下牙合支托的高度,然後做記錄。
3.哥特式建築采用中間關系。
4.檢查頜位記錄,檢查垂直距離是否合適,檢查正中關系是否正確。
5.在咬合堤唇面上畫出標誌線的中線、角、唇高線、唇低線。
(4)上頜架
頜架:是固定上下頜支架和模型的器械。
1.頜架的分類
根據頜架模擬下頜運動的程度,可分為:單純頜架;壹般頜架;半可調頜架;完全可調的頜架
2.HANAUH2頜架
3.臉弓
4.上頜架的操作步驟
(1)調整夾鉗框架。
(2)將咬合叉插入頜堤
(3)松開固定髁的螺釘。
(4)從口中取出由固定牙合叉固定在弓體上的上牙合支托。
(5)拆下面弓,取下弓體。
5.確定前伸髁突的傾斜度。
6.確定外側髁的斜度。
7.確定切割導向坡度
(5)牙齒排列
1.選擇假牙
材料:塑料牙和烤瓷牙。
(2)形狀、顏色和大小
2.排牙原則
(1)美學原理:還原患者面部下方1/3的形狀,使面部下方1/3的比例與整個面部相協調,使人顯得年輕,給人以美感。牙列弧度應與頜弓弧度壹致,包括方圓、尖圓、橢圓。上前牙的位置要襯托上唇的豐滿,達到以下幾點:牙齒的排列要體現患者的個性,根據臉型、年齡、膚色等選擇牙齒。
(2)組織保健功能
1)人工牙的排列不應妨礙舌側、唇側和頰側肌肉的活動,處於肌肉平衡位置。
2)咬合面平行於耳屏翼線,其高度位於舌側外緣最突出的部位,便於舌頭將食物送至後牙咬合面,有利於義齒在功能狀態下的穩定。後牙的功能盡量安排在牙槽脊頂,使牙齒的合力在垂直方向傳遞到牙槽脊。
3)如果牙槽脊吸收較多,應根據牙槽脊斜面的傾斜方向調整後牙的傾斜度,使咬合力可能垂直傳遞到牙槽脊。如果牙槽脊吸收嚴重,要求註意最低咬合力,以減少義齒在功能狀態下的翹曲。
4)前牙排列呈淺覆,以淺覆為主。前牙在中咬合時互不接觸,下牙在前伸和側移時可沿上牙斜面在至少65438±0mm範圍內自由滑動。
5)上下齒間自由滑動時,應有平衡的咬合接觸。
6)減少功能狀態中的不穩定因素,應適當減少非功能尖,如上磨牙的頰尖、下磨牙的舌尖,以減少磨牙咀嚼食物時義齒的擺動。
(3)咀嚼功能的原理
3.牙齒排列的具體方法:
(1)前牙的排列
前牙排列註意事項:
1)門牙的排列應在患者口中適當調整,征得患者同意。
2)對於上頜前突、下頜後縮的患者,應適當增加覆蓋範圍,為說話和咀嚼留出空間。
3)下頜前突、上頜後縮的患者,應盡量安排正常咬合或相反咬合。
4)切線方向應為15度。
5)下前牙可以排在上前牙之後,也可以排在上前牙和所有後牙之後。
(2)上牙和後牙的排列
後牙排列註意事項:
1)後牙的功能尖是第壹前磨牙的頰側尖、上第二前磨牙的尖和上頜磨牙的近中尖。功能性尖端需要布置在牙槽脊頂的線上,並與頜面部窩有良好的接觸關系。
2)任何方向水平移動時,所有非功能性尖部不應有咬合幹擾,個別牙齒與雙側牙弓間應有咬合平衡。
3)當牙槽脊條件較好,上下頜骨關系正常時,後牙的排列無論在矢狀位還是正位位都應是相互平行對稱的。
4)如果下牙弓短,可以減排牙齒,減壹個前磨牙或第二磨牙。
5)如果牙槽脊嚴重萎縮,可以減少牙齒,確認咀嚼中樞將牙槽脊最低點確立為咀嚼中樞,排列的臼齒在其上。
(6)平衡咬合
平衡咬合:指正中咬合、下頜前突、側移等非正中咬合時,上下頜相關的牙齒同時接觸。是全口義齒和自然牙列咬合的主要區別。
1.平衡咬合的分類:
1)正中咬合平衡:下頜處於正中咬合位置時,牙槽交錯的上下頜人工牙之間廣泛而均勻的接觸稱為正中咬合平衡。
2)非正中咬合平衡:前伸咬合平衡:下頜伸至上下前牙時,在滑回正中咬合位置的過程中,前後牙接觸,多點接觸,三點接觸,完全接觸。側向咬合平衡:下頜向壹側作咬合接觸滑動運動時,後牙兩側處於側向咬合平衡。
3.平衡咬合理論:五因素十定律
五個因素:
1)髁突導傾度:髁突溝與水平面的夾角,通過記錄前伸咬合關系,將髁突導傾度傳遞到牙合架上。
2)切導傾角:是切導盤與水平面的夾角。
3) monson:雙側尖牙與第二磨牙的頰側根尖相連,形成壹個向下凸出的曲線。
4)牙尖斜度或牙尖高度:下頜前移時,下後牙頰側牙尖的近中斜面和下後牙遠中斜面與各自牙尖底部的夾角稱為牙尖斜度。
5)定位平面傾斜度:上中切牙與第二磨牙頰尖連線形成的三角平面的定位平面與眶耳平面的夾角稱為定位平面傾斜度。
十大定律(就像天平的重量):
(1)髁突導程傾斜度增大,monson曲率也增大。
(2)髁突導板的傾斜度增加,定位平面的傾斜度也增加。
(3)髁突引導傾角增大,切牙引導傾角減小。
(4)髁突傾斜導致牙尖斜度增加。(逐漸向後增加)
(5)隨著monson曲率的增大,定位平面的傾斜度也增大。
(6)隨著monson曲率的增大,切線傾角也增大。
(monson曲率增大,牙尖斜度減小。(向後逐漸減少)
(8)定位平面的傾斜度增加,切線導軌的傾斜度也增加。
(9)定位平面的傾斜度增大,牙尖的傾斜度減小。
(10)牙尖斜度增大,牙尖斜度也增大(逐漸向前增大)。
(7)全口義齒的試戴
1.頜架義齒檢查
檢查基托:義齒基托邊緣是否適當延伸,基托在模型上是否穩固。
檢查排牙:前牙是否被正常覆牙合覆蓋,後牙是否排在牙槽脊頂線的適當位置。
2.假牙放入口中後的檢查
局部比例是否和諧:從側面看,病人的外貌從正面看是否和諧。
檢查頜位關系:雙手放在患者顳區,反復做壹個中央咬合動作。
檢查門牙:檢查假牙的形狀、位置和排列,以及門牙與嘴唇的關系。
檢查後牙:後牙排列是否正確,咬合平面是否在舌側緣或略低,檢查義齒是否穩固。用器械輕輕按壓下頜後牙中央窩和上頜後牙牙尖,檢查義齒在功能狀態下是否穩定。
檢查基托:邊緣是否合適,特別是上頜骨後緣和下頜磨牙背墊,檢查垂直距離和發音。
(八)全口義齒的完成情況
1.蠟模的完成
(1)將蠟座固定在工作模型上。義齒蠟模試戴後,如使用臨時基托,應緊貼工作模型,適當打蠟,義齒基托厚度應盡量保持均勻,邊緣厚度應在緩沖區加厚2,5-3 mm,伸入過渡溝內。
(2)牙齦輪廓的形成:用雕刻刀在人工牙面上沿人工牙頸從齒隙的壹側向齒隙的另壹側以45度角雕刻出齦緣的形狀。
(3)拋光面外觀的形成:蠟模上的位置與牙齦相對應,形成牙根的長度和突起,在後牙的頰面、舌面和腭面形成凹面,以適應舌頭的活動。
(4)義齒蠟型的打磨:刮掉牙齒上多余的蠟。蠟型形成時,禁止接觸牙齒的位置,會影響上牙的咬合關系。
方框
3.打開盒子取出蠟
填充塑料
5.熱處理後,用咬合架檢查咬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