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人說的是普通話還是粵語?

古人說的是普通話還是粵語?

看它在哪裏。粵語來自中原,古稱“雅言”。

所謂普通話,其實沒有粵語長。(國語是臺灣省的官方稱謂,大陸稱為“國語”)

您應該看到這個:

/view/10816.htm

聚焦背後:粵語發展的時間表。

呵呵,我自己說粵語。我很喜歡粵語,當然也為她的悠久歷史感到驕傲。平時別人罵說粵語的人不該學粵語之類的,我就生氣。想想我們祖先的語言是誰丟的,現在他們說我們說粵語是吧?

粵語是古代的官話。

作者:曹洪林

核心提示:

對於大部分北方地區的人來說,粵語很難懂,甚至有人認為粵語根本就是“外語”。但誰能想到,壹千年前,粵語只是中國的國語——普通話...

有人認為秦晉話是古代官話。原因是古代官話在中原是“雅言”,“雅言”發源於秦晉,所以推斷秦晉話是古代官話。這種觀點表面上看起來是對的,但基本上是錯的,因為持這種觀點的人忽略了壹個重要因素——人口遷移對語言的影響。幾千年來,中國的人口遷移和民族融合極大地改變了語言(包括其他文化)的起源和現狀,所以在研究語言時,不考慮人口遷移的影響,必然得出錯誤的結論。

壹、“雅言”——中國古代普通話

首先,“雅言”是中國古代普通話可以被認可的壹種觀點。支持的論據也很充分。

《爾雅》是儒家經典之壹,是中國最早解釋詞義的書籍,也是當時官方語言的規範。其中,“呃”的意思是差不多對;“雅”就是“雅言”。比如孔子在魯講學,他的三千弟子來自四面八方。孔子用優雅的語言講課。《論語》?《七書》曰:“子所言,詩、書、禮,皆雅也。”

“慈海?文章《雅言》說:“雅言,古稱“* * *同語”,與‘方言’對稱。孔在《文》中說:“雅言正理。”。”“雅言”是中國最早的古代通用語,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所以“雅言”是古代官話語言的* * *學問。

《詩經》雲:“無馮商王,非禮也,雅者從周。”,“論語並行支?史雅言道:“大師吟詩、讀書、行禮,都要念對。"為此,王朝定期召集各諸侯國的推廣人員,傳授語言和語音的規範,統壹常用字和語音的標準,以"達其誌,明其欲"(《禮記》為王所作)。本來各國上層壹般說話都很客氣,蘇秦遊說六國也沒問題。這也是秦始皇統壹六國後,“書同語,車同軌”沒有特別強調統壹語言的原因。

“雅言”是以周朝的地方語言為基礎的,周朝的郭都豐浩(今Xi安西北)語是當時的民族雅言。但是秦晉方言是古代官話嗎?這個問題值得討論。這裏的秦晉話顯然是指現代的秦晉話,古代的秦晉話是“雅言”,是當時的官話,但肯定不是“方言”。現代秦晉話是否是當時的雅言是問題的關鍵。

第二,戰爭和人口遷移導致雅言的流失

雅言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周朝以後,隨著各國首都的遷移,雅言的基礎也有所修正,歷代正統漢王朝都不遺余力地推廣雅言。雅言在唐宋時期達到頂峰,達到壹字壹聲,唐詩宋詞作品大量湧現,周邊各國爭相向中原學習雅言。

但南宋以來,金、蒙、元等外族政權的崛起,終結了千余年的“雅言”文化,北方少數民族將語言發音切割為雅言,形成了新的北方漢語發音。

壹方面,進入中原的北方遊牧民族,除了蒙古元(其中壹部分)外,普遍改用漢語。這種阿爾泰語系的“北方語”在歷史上被稱為“漢語言”。

《中原韻》是周德清於元代泰鼎元年(1324)所作。它用於指導韻腳的作曲和平抑旋律,是元代許多著名戲曲中用韻字編成的。《中原音韻》是元代方言的反映,真實記錄了蒙式漢語的影響,最明顯的就是沒有入聲。

另壹方面,由於戰亂,大量漢人遷移到南方,融合南方土生土長的語言,形成了新的南方漢語發音,不再說“雅語”。

從此,“雅言”不再作為獨立語言存在。同時,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語言已基本被新北方漢語語音同化,之後的北方方言與“雅言”時期的方言相去甚遠。唐宋以前的河南話不是現在的河南話,唐宋以前的秦晉話也絕不是現在的秦晉話。

因此,現代秦晉方言絕不可能是古代官話——雅言。

第三,“雅言”在閩南、廣東、浙江方言中有大量的殘留。

從“靖康之難”到南宋後期金人大規模入侵導致的“靖康之難”,再到100多年的宋金對峙,中國又壹次遭遇巨大的社會動蕩,由此引發的人口遷移為歷史罕見。這壹時期也是對中國語言和文字影響最大的時期。據記載:“鑒言末,諸子皆避地...那些穿著衣服的人紛紛沖向道。”“西北士大夫患靖康,多家居武陵。”“四面八方的人都聚集在浙江和浙江,而且是平時的百倍。”甚至南方的壹些偏遠山區也接納了很多移民。比如廣西容縣,大量北方人南下,極大地促進了南方的社會發展。南宋很多文官武將也來自北方,有嶽飛、韓世忠、張浚等,南方也有很多著名詩人,如李清照、辛棄疾等。

由於文化和人口的優勢,南遷的人的語言雖然成為了融合語言的新南方漢語,南方土生土長的,但是“雅”的成分明顯占優勢,這和北方相反真的很好。在北方,由於大量講“雅”的漢人南遷,人口真空被北方少數民族填補,加上官方語言示範功能,雖然仍講漢語,但雅的成分基本喪失。

所以相反,閩粵浙等南方方言中有大量現代北方人認為難以理解的“雅字”痕跡。

第四,粵語是中國的古代官話——雅言。

外國統治極大地摧毀了雅言,但也形成了新的發音習慣。現代占絕對多數的北方語系和普通話,真正發展起來是經過了宋元明清。所以,外族入侵對語言文化的影響是好是壞,真是壹言難盡。但是壹定要追溯雅言的起源,那麽粵語就是現代版的雅言,換句話說,現代粵語就是古代官話。

廣義的粵語應該包括客家話、潮汕話和白話,狹義的粵語是指白話。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的粵語,都有大量的“雅詞”。例子如下:

1.在聲調方面,粵語完整地保留了中古音的陰陽調格局,還從陰調衍生出壹個中調,是保留古漢語聲調最完整的語言。

2.粵語保留了更多古語詞,措辭古雅。在北方方言中,這些古詞已被廢棄或很少使用。比如粵語中“粘”是“鸛”的意思,“警官”是“警官”的意思。粵語中的很多詞,包括語氣詞,都可以直接在中國古籍中找到。比如廣州話的語氣詞“忌”常用在句末(現在常寫成“鋤頭”)。看詩經?國風?鄭峰?雨田大叔”“大叔好拍禁忌,好避禁忌”。再比如“做土竈”(吃火鍋),這是壹種古代的炊具;牙煙”(即“崖煙”,意為危險,古漢語意為“懸崖上廚房冒出的煙”,也就是說“懸崖上的茅屋”——自然是很危險的);西Xi”(現在粵語的意思是“闖禍”、“闖禍”;它來源於描述衣服濕著走在水裏的聲音的古書——想象壹下走在水裏的滋味,不難發現粵語詞生動)。

同時,粵語中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單音節詞:

眼(眼)桌(桌)口(口)耳(耳)女(女)

兒子(兒子)木頭(木頭)石頭(石頭)骨頭(骨頭)襯衫(衣服)

鞋子(鞋子)襪子(襪子)紐扣(紐扣)烏龜(烏龜)螞蟻(螞蟻)

鷹(Eagle),橙(Orange)和稻(Paddy)

3.粵語保留了很多古音。比如粵語中的“我”和“餓”這兩個詞,鼻音聲母都是ng-(保留了中古音的原音)。另外,用粵語讀古詩詞會覺得更押韻,這也證明了粵語是古代風雅的活證據。

第五,地域隔離形成方言孤島。

為什麽南方語言中“雅言”和古漢語大量留存?比如吳語裏有明代發音;閩南話有中古音;粵語來源於雅俗字的屈折;客家話與粵語語音相連。

其實這是文化上的孤島現象。什麽是文化島?也就是說,它是壹種文化現象,它保持著壹種原生態,或者因為某種原因(交通、政治、經濟、信仰等)而與周圍不同。)在壹定的地理範圍內。比如《桃花源記》中描述的社區,就是壹個典型的文化孤島社區狀態。包括粵語在內的中國大大小小的方言島現象,恰恰是這種保存了壹種生態文明,讓我們得以壹窺古代“雅言”的文化島。

粵語是如何成為「方言島」的?這與中國長期的農耕文明和現代的閉關鎖國政策有關。自南宋以來,漢人的南遷也是雅言區的遷移。在農業社會中,黃河和長江流域是物產豐富的經濟中心,嶺南地區長期被視為蠻荒之地,交通閉塞,經濟落後,甚至被視為官員流放之地。蘇軾曾經寫過壹句詩,“壹日三百荔枝,我不惜長大做嶺南人”,顯然是苦中作樂的意思。到了清末禁海,大量人口遷入,使得嶺南地區更加荒蠻。這種交通隔絕、經濟落後的局面對當時的嶺南人來說顯然是災難性的,但同時嶺南文化較少受到新中原文化的幹擾和影響,包括雅言在內的古中原文化以原生態的形式傳承下來。也是意外收獲!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雖然古代官話——“雅言”起源於秦晉。但今天的秦晉人已經不是古代的秦晉人了,現代粗獷豪放的陜西、山西方言與“雅言”聯系不大。

現代的廣東人大多是當年南遷的秦晉後裔,現代粵語其實是最接近雅言的語言的“活化石”。

當然,即使在中國的其他地方,也必然存在類似粵語的方言孤島。我在山西平遙認識了壹個叫侯的女孩。她的發音和山西華鼻音很重完全不壹樣,聽起來像粵語或者江浙口音。她還說,她家鄉的方言和山西大部分地區的方言不壹樣,應該是古語的殘余。然而,這個小語島在當地卻成了非主流語言,沒有地域代表性。反而粵語這種有影響力的方言更有代表性。

嚴格來說,無論是北方方言還是南方方言,以及現在流行的普通話,都是漢語大家庭中的壹員,追根溯源也是雅言傳承發展的結果。但從接近度和生態條件來看,在現有的漢語方言中,粵語已經完全繼承了雅言的原生態,現代粵語就是古代官話。

  • 上一篇:90年代以後,藝術生改編了琵琶的議論文。
  • 下一篇:好看的旅遊小說100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