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婚姻就是人生的頭等大事。但是,結婚必須涉及兩個問題:嫁妝和彩禮。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兩個即將成為公婆的家庭都非常重視這壹點。
現代人講究自由戀愛。只要男女對視,領結婚證,親朋好友聚會,辦壹場浪漫難忘的婚禮,就壹定會結婚。另外,現代人結婚的方式有很多。他們可以裸婚,可以住簡陋的房子,可以有禮物嫁妝,也可以沒有禮物嫁妝。很多人甚至因為父母不同意而私奔。但在古代,婚姻並沒有這麽簡單。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壹下結婚時的嫁妝問題。
嫁妝是新娘嫁給女兒時娘家送的禮物。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當時不僅王公貴族用大量嫁妝娶女兒,就連村民也有這種習俗。在我們熟悉的《詩經》首詩中,有壹首詩叫《國風馮偉茫》,描寫的是魏國壹個女子的婚禮場景:“她坐車來,被賄賂走了”。
到了戰國時期,這壹時期的嫁妝習俗已經在全社會完全普及。根據目前的考古研究,當時已婚婦女的嫁妝非常豐厚。豬和狗在當時是家庭財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湖北荊門發現的戰國楚墓中,主人的嫁妝中就包含了這兩種財產。
時間又壹次流逝,我們來到了西漢。這個時候,對於這個世界來說,結婚錢就成了結婚的必要條件。男方家準備彩禮,女方家返還聘禮,已經基本成為壹種社會規範。就算天子娶妻,也要按這個程序給嶽父豐厚的嫁妝。不過,雖然女王必須準備嫁妝,但費用由王室承擔。
兩千多年後,這種習俗在中國依然存在,只是嫁妝的富貴厚薄不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嫁妝受到當時經濟條件的制約。大部分都很簡單,不過只有壹對枕套或者兩床被子。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嫁妝的種類也多了起來,有房有車有家電。
在古代,嫁妝是女人的私有財產,除了自己的孩子,任何人都沒有繼承權。所以在古代,嫁妝的多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女方婚後婆家的地位。嫁妝不足,必然要看婆家的臉色。所以漸漸的,整個社會為了讓女兒在婆家高看壹眼,形成了女兒出嫁的習俗。
但是,中國幾千年的嫁妝基本都是這樣的。
在古代,家庭用品、房屋、土地等。可能是嫁妝的壹部分。在現代,他們是相似的。但是,有幾種特殊的嫁妝,是現代看不到的。
首先,他娶了壹個“女仆”。中國古代男尊女卑,實行壹夫多妻制。為了幫助女兒在婆家更好的立足,貴族娶女人的時候,總要準備娶個丫環。春秋時期也有結婚納妾的習慣。這些婦女大多是已婚婦女的姐妹。娶宮女在古代相當流行,直到清朝還很普遍。
《紅樓夢》年,平兒是王熙鳳的丫鬟,後來成了賈璉的房。當然,這是正常的嫁妝。畢竟古代嬪妃的存在是合理的,沒什麽好奇怪的。
其次,是嫁妝的“衣櫃”。用今天流行的話來說,“衣櫃底”就是壹張色情宮殿的圖片,也可以叫小黃書。古人重視女性貞操和隱忍的教育。但是,夫妻對生育是有影響的。因此,女性結婚前,家人會為她準備壹張情色宮的照片,放在盒子下面,讓新婚夫婦知道如何過婚姻生活。
總的來說,這個嫁妝是可以接受的。畢竟只涉及隱私。然而,在現代,這有點不可思議。
最後還有很多人看不懂的棺材和兇服。眾所周知,結婚是壹件大事。對於迷信古代的人來說,這壹天要順風順水,有利可圖,不能有什麽不好的事情。《三書六禮》中的“求名”“求時”,都是為了年輕夫婦的美滿婚姻和婚後的和諧幸福生活。所以,兇器怎麽可能帶進婆家?
具體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歷史上確實發生過這種情況。浙江寧波當今壹代,嫁妝中有“兇服要備”的習俗。
那麽,什麽是“猙獰的裝束”呢?
那就是我們所說的“喪服”,也就是媳婦死的時候要穿的亞麻布衣服。很難理解為什麽要把這當成壹場好婚禮的嫁妝。然而更讓人不解的是,男方父母看到這樣的嫁妝,不但不會覺得不吉利,還會心花怒放,認為公婆體貼,媳婦是好姻緣。
同樣,在廣東大埔,也有結婚的習俗,就是嫁給壹個棺材板。在這個地方,妳娶了妳的女兒,通常會在百年後為新人準備生日板,壹起帶到男方家。如果太遠不能下葬,當地人會嘗試做壹些改變,就是用與棺材板價值相同的小棺材代替黃金。
這樣另類的嫁妝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其實現在的社會,無論是彩禮還是嫁妝,都這麽有錢,很多家庭都在攀比。然而,無論他結了多少次婚,他心裏都充滿了父母對女兒的愛。所以,嫁妝不僅是壹種禮儀,也是父母關愛女兒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