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代有那些英雄是茂名的

古代有那些英雄是茂名的

高力士,冼夫人,潘茂名,

高力士

高力士(684—762),唐潘州人(今廣東省高州市城區),為馮盎之曾孫、馮智玳之孫、馮君衡之子,10歲時,其家因株連罪被抄,武則天聖歷初(698年),嶺南招討使李千裏進二閹兒,壹為力士,為則天賞識,後因小過逐出宮,中人高延福收為養子,壹年多後,則天又召力士入宮。景龍中(708年),臨淄王李隆基引為知己,景龍四年李隆基發動宮廷政變,殺韋皇後、安樂公主和武氏黨羽,唐睿宗復位,立隆基為皇太子,力士參與謀劃有功,擢升朝散大夫、內給事。先天元年(712年),力士協助玄宗又發動壹次宮廷政變平亂,遷銀青光祿大夫,行內侍正員。開元初(714年)加封右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玄宗寵信宦官,尤以力士為心腹。自此,力士權傾朝野,各地奏文必先呈力士閱後才進呈皇帝,小事便自行決斷。朝廷內外大臣也紛紛討好力士,就連顯赫壹時的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高仙芝、宇文融、蓋嘉運、韋堅、楊慎矜、王珙、安思順等也因巴結力士才能官居將相高位。天寶初(742年),加封力士為冠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進封渤海郡公。七年,加封力士驃騎大將軍,其家產富有非王侯能比。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陷兩京,力士兵隨玄宗入蜀,行至馬嵬坡,將士嘩變,殺楊國忠,並脅迫玄宗殺楊貴妃,玄宗猶豫不決,力士力勸而縊殺之。至成都後,力士因有功受封齊國公。天寶十五年(756年)肅宗稱帝,改為至德元年。後力士隨玄宗還京,加開府儀同三司,封賞五百戶。上元元年(760年),力士被誣流放巫州。寶應元年(762年),唐代宗即位,力士遇赦還京,歸至朗州,知悉玄宗上皇駕崩,力士面朝北哀慟嘔血而卒。代宗復其原官職,並贈封揚州大都督,陪葬唐玄宗泰陵。

李白戲弄高力士

李白雖受玄宗之寵,但恐為李林甫所害,只舞文弄墨,不敢貿然涉足政治。李林甫是通過高力士的關系才得以飛黃騰達,所以李白對高力士也沒有好感。

壹天,渤海國使者呈入番書,文字非草非隸非篆,跡異形奇體變,滿朝大臣,均不能識。玄宗怒道:“堂堂天朝,濟濟多官,如何壹紙番書,竟無人能識其壹字!不知書中是何言語,怎生批答?可不被小邦恥笑耶!”眾皆汗顏,正為難間,玄宗想到李白,即召入宮,李白卻識得番文,宣誦如流。玄宗大悅,即命李白亦用番字,草壹副詔。李白欲借此機會奚落高力士,乞請高力士為他脫靴。玄宗笑諾,遂傳入高力士。高力士壹直是玄宗身邊最親近之人,官封冠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渤海郡公,權勢熏天,怎肯受此窘辱,只因玄宗有旨,不便違慢,沒奈何忍氣吞聲,遵旨而行。李白非常欣慰,遂草就答書,遣歸番使。

高力士對此事壹直耿耿於懷,但李白正受玄宗所寵,他不好直接在玄宗面前抵毀李白,繼而轉向貴妃。壹天,高力士與貴妃談及詩歌,勸貴妃廢去清平調。貴妃道:“太白清才,當代無二,奈何將他詩廢去?”高力士冷笑道:“他把飛燕比擬娘娘,試想飛燕當日,所為何事?乃敢援引比附,究是何意?”貴妃立時變色。原來唐代婦女以豐滿為美,貴妃亦不例外,而漢代婦女自皇後趙飛燕始,以纖瘦為美,漢成帝生怕大風把趙飛燕吹走,還專為她建了壹座七寶避風臺。玄宗嘗戲語貴妃道:“似汝當便不畏風,任吹多少,也屬無妨。”貴妃知玄宗有意譏嘲,未免介意。女人心胸狹窄,貴妃受高力士挑撥,認為李白作詩嘲諷自己體形偏胖,不由得忌恨起李白來。

自此貴妃入侍玄宗,屢說李白縱酒狂歌,失人臣禮。玄宗雖極愛李白,奈為貴妃所厭,也只得與他疏遠,不復召入。李白知為高力士報復,亦對李林甫把持的朝廷失去信心,天寶三載,李白懇求還歸故裏。玄宗賜金放還,李白遂又浪跡四方去了。

唐玄宗時當權宦官。潘州(今廣東高州)人,本姓馮。少年被閹,聖歷元年(698)入宮。武則天以其聰慧,令給事左右。壹度被逐,宦官高福收為養子,遂冒姓高。高福交結武三思,力士遂得復入宮,為宮闈丞。李隆基為藩王時,力士傾心附結,參與宮廷政變立功。後隆基即位(即唐玄宗李隆基),力士深得信任,擢右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累授驃騎大將軍,封渤海郡公。

力士常宿禁中,四方進奏文表,必先過目,小事便自行裁決。玄宗說“力士當上(值日),我寢乃安”。內外大臣如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高仙芝等皆厚結之以取將相位。太子李亨(後為肅宗)呼之為二兄,諸王、公主呼之為阿翁,駙馬輩呼之為爺。他的資產富過王侯。曾修佛寺鑄鐘,宴公卿,規定擊鐘壹次須納禮錢十萬,諂媚他的人擊至二十杵,少者亦至十杵。

力士平素謹慎,又善於觀察時勢,所以久受寵任,於朝廷內外亦無大惡名。但他對玄宗晚年用人行政有頗大影響,對天寶時政治腐敗有壹定的責任。安史之亂中,他隨玄宗奔西川,西京長安收復後返回。肅宗上元元年(760),因保護禪位的玄宗,為當權的宦官李輔國所惡,被流放巫州(今湖南黔陽西南)。寶應元年(762)赦還,至朗州(今湖南常德)卒。

在中國漫長地歷史中,太監地地位非常奇怪,因為他們在生理上缺失了男人最在乎地部分,所以雖然身處泱泱大國地權力和財富中心,卻往往在人格和心理上扭曲和不完整。傳統戲劇裏,太監統統扮演著小醜地角色,要麽陰險狠毒,要麽溜須拍馬,他們只要壹出場,都是手執拂塵地白臉奸臣樣。在當代地影視劇裏,太監往往也沒什麽好貨色,放眼望去,只要是那些面敷白粉,嘴唇暗紅,捏著蘭花指,行事娘娘腔地家夥,必是太監無疑。因此,我總是想不明白鄭何怎麽會是個太監?據記載,三寶太監有著壹身好武藝,身體強壯,辦事得力,有著將軍地風範,怎麽也不能和太監地形象搭上邊。不過,今天我要議地不是鄭和,而是另壹個好太監:高力士。

高力士,本名馮元壹,壹生侍候過武則天、唐中宗、睿宗、玄宗四個皇帝。壹說他是孤兒,年幼無依,各處流浪,後被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改名高力士。另壹說他出生名門,幼年生活在廣東,曾祖馮盎為廣、韶十八州總管,祖父馮智玳為潘州刺史,後因父親獲罪被“裂於冠冕,籍沒其家”,馮元壹時年11歲,免死被閹,進宮做了小太監侍奉武則天。由於某次觸怒女皇而被趕出宮,困頓中遇見高延福,兩人結下了父子之情。這兩種說法中,我比較相信後者,依高力士地行事和性格,應該是幼年時見過大世面、受過良好地教育,不然,被趕出宮地小太監成千上百,為何高延福獨獨看中了他?多年後地位高權重,有很大壹部分也有賴於幼年時打下地良好基礎。

至於高力士在宮中風風雨雨幾十年,怎樣交結李隆基,成為其心腹,怎樣幫助玄宗登上帝位,怎樣盡心服侍明皇,又是怎樣促成了楊玉環和唐玄宗這壹段驚世駭俗地不倫愛情,不在本文章所議範圍內,因為大家對這些壹定很熟悉了,我再重復,便是多此壹舉。

至於李白喚高力士脫靴,使楊貴妃研墨地故事,更是大家爛熟地橋段了。不過,李白詩好,人人皆知,高力士能詩,恐怕是知者寥寥。

下面是高力士地壹首“詠薺”:

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

此詩毫無文采,常人寫出來,定會遭人笑話,但是年過七旬地高力士在流放途中作此絕句,卻句句都透著淒涼勁和忠誠味兒,讓人讀著心裏不是滋味。薺是壹種野菜,很多南方人喜歡用它包餛飩吃,估計如今地年輕人都不認得這種黑覷覷地小東西。在開元盛世,吃野菜地有兩種人,壹種是窮人,壹種是富人,窮人吃它為了裹腹,富人吃它為了換口味。所以,在富者雲集地長安城,薺菜論斤賣,而在人少地廣地農村遍地都有,需者自掘。高力士在詩中自喻為薺,相當貼切:他在長安很高貴,而在流放地巫州卻無人理睬,即便如此,他地忠心有如薺菜那樣“氣味終不改”,他地心時時向著玄宗、肅宗和大唐地天下。所以,他地死也相當壯烈:“高力士遇赦還,至郎州,聞上皇崩,號慟,嘔血而卒。”民間傳說更加繪聲繪色,說高力士聽到玄宗死亡地消息後,慟哭不已,絕食七天,最後嘔血而亡。且不論高力士在呼風喚雨時做下地事是功大於過或是過大於功,就沖著他對李隆基地壹片忠心,就足以推翻太監們“阿諛奉承,見風使舵”地面具化形象。

當然,除了忠心,高力士不同於歷代其他知名太監地地方還有很多;其中就有他是歷史上首位娶妻地宦官。壹個不是男人地男人,要老婆做什麽?或許年輕時候我也會這樣想,不過現在我地想法卻不壹樣。妻子是什麽?難道只是男人地生理伴侶?如果是這樣,妻子和妓女就沒有什麽本質地分別。壹個人生理地不完善,並不意味著可以剝奪他感情地需要;據傳,妻子呂氏是高力士在少年流浪時相認地,後來雖然他身為宦官,呂氏仍然心甘情願地嫁進了門,如此看來,這樁婚姻並沒有什麽可非議地。而且我還在想,這樁首次發生在宦官身上地婚姻或許也便是同類婚姻中最美好和單純地壹例,往後那些權傾壹時地太監們迎娶地三妻四妾,恐怕真情實意者少而攀權附貴者多。相比他們來說,高力士算是幸福地了。

現在陜西省蒲城縣保南鄉有壹座金粟山,山上便是玄宗陵,失去楊貴妃地唐明皇在此安息了千余年。在這壯觀地玄宗泰陵邊,有壹個黃土堆,破敗而且很不起眼,但就在這黃土下,長眠著玄宗最忠實地仆人――高力士。這個黃土堆,是玄宗唯壹地陪葬墓。或許是玄宗在做太上皇地最後幾年孤苦時光中,終於想明白了那些當初甘願為他當牛做馬地奴才和大臣們,只不過是他榮華富貴地附帶品,真正能屬於自己地,便是和楊玉環地那場傾心之戀以及與高力士壹起打拼天下地主仆兼兄弟之情。美人已不可尋,唯有力士還在遙遠地巫州為自己流淚,所以在死前,玄宗親點其為自己唯壹陪葬之人。也許,唐明皇生前賜給高力士地財富不計其數,但唯有這封遺詔,才真正顯示了在這位皇帝心中,高力士早已不是奴才地身份,那是朋友,是兄弟,是唯壹可與之交心,與之榮辱與***地人。或許也是因為知道這個,高力士不願讓明皇在九泉下孤獨,盡早趕了去,在地下再續這份只有他倆才明白地情誼!

譙國夫人

譙國夫人也叫冼夫人或冼太夫人, 冼夫人生活於梁、陳、隋三個朝代,是我國聞名的俚族女首領,她壹生致力於維護祖國統壹和民族團結,反對叛亂掠奪和貪暴,高瞻遠矚,有勇有謀,是壹位卓越的女政治家和軍事首領,她保持了嶺南壹百壹十余年的和平穩定,促進民族的融合和地方經濟發展,周恩來總理曾稱她是∶“我國歷史上巾幗英雄第壹人。”冼夫人是嶺南地區冼氏的女兒,南朝梁武帝時,成為高涼郡太守馮寶的妻子。在南北朝時候,中原喪亂,兵禍連結,而嶺甫地區始終未曾受到戰火的波及,首先也許是因為嶺南尚屬化外之地,而後卻確實是有賴冼夫人的籌謀劃策,撫慰部眾,德威廣被,肆應得宜,於是當地老百姓都稱她為“聖母”,到隋朝時,隋文帝便冊封她為“宋康郡夫人”,後又冊封她為“譙國夫人”,賜食湯沐邑壹千五百戶,死後更追封她為“誠敬夫人”。

冼夫人出生於陽西程村冼村(隋書∶冼夫人,高涼人也,離城三十裏。城指陽江城)①,她壹生與陽西關系密切。公元535年她約20歲時與高涼太守馮寶結婚,婚後常和馮寶壹起處理政事。公元550年,高州刺史李遷仕陰謀反叛,冼夫人用計從高涼郡治古城(今陽東縣大八鎮)率眾,佯作獻禮,往州府(今陽江城),出其不意擊敗了李遷仕,率兵到達贛石(江西省某地),與陳霸先會師。

嶺南冼氏原是擁有十幾萬戶的部族首領,跨據廣東恩平、陽江壹帶山區。冼夫人幼年時叫冼百合,自幼追隨父兄逞勇鬥狠,經歷過幾次部族之間的械鬥,頗有男兒氣概,稍長更得異人傳授武藝及韜略,不但能夠挽弓執刀與敵人拼鬥,而且深諸行軍布陣之法,因此。深得同族的器重和信賴,甚至海南儋耳諸部落民族也望風歸附。

先是北燕苗裔馮業率眾浮海南來,定居新會,歷任牧守,三傳至馮融,被梁武帝任命為羅州刺史,為了壯大自己的聲勢,也著實欣賞冼百合的才識,於是降尊纖貴地為兒子馮寶向尚系蠻族的冼氏求親,馮寶新任高涼郡太守,生得壹表人材,又是官宦世家,冼氏部族自然是歡天喜地答應了這門親事,冼百合於是成了太守夫人。

梁武帝太清二年八月,侯景在壽陽反叛,梁朝按照羊侃的計劃應該是在采石礬堅拒叛軍渡江,另以壹支精銳的部隊襲取壽陽,使侯景進既不能,退又失去了巢穴,烏合之眾,自然瓦解。可惜朝廷不用他的計謀,卻以與侯景有勾結的臨賀王蕭正德為平北將軍。

都督京師諸軍事,他表面忙於備戰,暗地裏卻以大船數十艘資敵,於是侯景順利渡江,把梁武帝圍在小小的臺城。”

這時廣州都督蕭勃征兵火速赴援,高州刺史李遷仕久蓄異誌,偽稱有病,遲遲不肯應命,並派人急召高涼太守馮寶。冼氏夫人考慮,刺史托病而拒都督之命,而卻積極整屯兵馬,顯然有謀叛之意。因而對丈夫說:“今刺史突然召妳前往,必然是逼妳同反,君若前往,不啻是羊入虎口,不妨稍加等待,以觀其變。”

沒有幾天,李遷仕果然反叛。派遣杜平虜率兵逕往湖石,以便與侯景呼應。冼氏夫人自忖,杜平虜盡率精兵出城,留下李遷仕守著壹座空城,自然無所作為,於是與丈夫計議,卑辭厚禮,徒步擔物,明為輪將,暗乃突襲,壹舉攻下李遷仕的老巢。

這個計劃具體由冼氏夫人執行,李遷仕遠遠地望見千余人眾,背扛肩挑而來,果然中計,以為是輪送軍需品的隊伍,絲毫不加防範,立即命人拔柵開城。冼氏夫人率眾湧入,迅即從籮筐背囊中拿出刀劍,像秋風掃落葉般壹下子占領高州城,進而與長城侯陳霸先在湖石會師,擊潰杜平虜的叛軍。

接下去是新任始興大守、長城侯陳霸先與王僧辯合力擊潰侯景。湘東王蕭繹在江陵即位,但不久被北朝中的西魏政權打得粉碎,陳霸先乘機代梁而為陳武帝,這也是南朝政權更替壹個特點,總是大將奪權。

數年之中長江流域烽火漫天,嶺南地區多賴冼夫人扶輯,安然無事。此時馮寶已歿,陳霸先篤念昔日並肩作戰的友誼,遣使拜冼夫人九歲的兒子馮仆為陽春郡太守。

不久,廣州刺史歐陽紇起兵叛陳,天高皇帝遠,陳霸先鞭長莫及,冼夫人就近連絡百越首長;合力攻打歐陽紇而數平叛亂,馮仆因母親平叛有功被陳霸先封為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將,轉任石龍太守。冼夫人也被冊封為“石龍太夫人”,權職待遇壹律照比刺史。

陳霸先即位之初,實力未允,對北朝采取和平邦交。三年後陳文帝嗣位,兵力日強,接連攻下長沙、江郢、巴蜀等地,南朝江山逐漸恢復舊觀,再傳到宣帝,又乘北齊內亂遣兵收江北各地,可惜到他兒子陳波寶手中,也就是陳後主,終日炕緬酒色,怠於政事,於是被隋文帝楊堅所滅。

南北朝時對峙的局面雖然由隋文帝統壹,但嶺南地區尚未歸附,為了維持地方安寧,***推石龍大夫人冼氏出來領導,仍用陳朝封贈的儀仗及兵衛甲盾,每每前呼後擁巡視各州,真個是威鎮南疆,簡直就是個小王國的女皇帝了。此時她已經是六十開外的人,兒子馮仆已死,孫兒馮魂與馮暄隨侍左右、大家都稱她為“聖母”。

隋帝派遣韋洗前往嶺南宣撫,並攜帶陳後主的親筆書信,以及冼夫人先前呈獻給陳後主的“扶南犀杖”作為信物,冼夫人目睹犀杖,知道陳朝已經滅亡,於是率眾歸附隋朝,長孫馮魂被破格提升為儀國三司,冼夫人被冊封為“宋康郡夫人”。

韋洗仍舊滯留嶺南,嶺南人王仲宣連絡各部族首領圍襲隋朝派來的欽差大人,冼夫人既然接受了隋朝的冊封,自然有救助朝廷特使的責任,於是派孫兒馮暄率兵往援,結果進兵不利,被俘下獄。冼夫人再派幼孫馮盎馳援,而且自己親自披掛上陣以為後應,很快就消平叛亂。從此南疆壹片安謐,朝廷政令直達海隅,隋文帝對此大加贊賞,追贈冼夫人的先夫為廣州總管,追封他為譙國公,冼夫人被封為“譙國夫人”。譙國夫人雖然不是什麽官位,但卻比照總管衙門,設置幕僚機構和屬官,並頒予印信兵符,全權指揮嶺南六州兵馬,且界予壹項特殊權利,遇有緊急事故,可以不先奏報朝廷而便宜行事。

這是壹項特殊的前所未有的榮耀,以壹個六十多歲的老夫人而言,總管嶺南六州軍政大權,朝廷視之為南疆柱石及屏障,隋文帝賞賜有加,皇後也刻意籠絡,信使不絕於途,嶺南各州風調雨順,家給人足,形成有史以來最為富庶及安定的局面。

隋文帝定都大興,也就是長安,勤謹節儉,減輕賦稅,與民休養生息,嶺南地區遵照朝廷指示,成效尤為可觀,隋文帝曾降敕書慰勉譙國夫人:“朕撫育眾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凈,兆庶安樂。夫人情在奉國,深識正理,直訓導子孫,敦崇禮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殷殷之意,溢於言表。

隋朝開國以後,改廣州為番州,除了倚重譙國夫人坐鎮嶺南地區以外,更由朝廷派趙鈉為番州總管,綜轄地方政務,由於趙訥貪汙不法,動輒苛虐番民各部族,使得怨聲四起,紛紛上書朝廷,指斥趙訥的種種不法情事,有的甚至叛離朝廷而自立。隋文帝下詔譙國夫人就近懲治趙訥,並招撫諸部族。

譙國夫人此時已經年屆古稀,猶自抖擻精神乘騎駿馬,盛張錦傘,親捧皇帝詔書逮捕趙訥,然後審問、正法,並壹壹列舉罪狀及受賄財物,派遣專使奏報朝廷,又風塵仆仆地巡行各州各郡宣達聖旨,所以嶺南各地復歸平靜。

譙國夫人以邊睡番族,明大體、識大義、安撫百姓、綏靖地方,嶺南地安定繁榮達半個世紀;她雖然歷事三朝,實因環境使然,她始終忠於她的部族,忠於她的職守,對壹個女人而言,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隋文帝深感冼夫人有功於朝,封馮盎為高州刺史(當時“高涼郡”朝治已改制成“高州”,政治中心在今陽江市江城區壹帶。隋朝時期的“高州”不等於現在的茂名高州市!),赦免馮暄,並封暄為羅州(廉江、化州壹帶)刺史,冊封冼夫人為譙國夫人,設幕府,署長吏以下官屬。特準許她調六州兵馬,遇非常事可先斬後奏。冼夫人奏請將宋康郡夫人銜轉授馮仆妻冼氏,從此,冼夫人經常往來於羅州、宋康、高州之間(當時“高涼郡”朝治已改制成“高州”,政治中心在今陽江市江城區壹帶。隋朝時期的“高州”不等於現在的茂名高州市!)。

隋文帝仁壽二年,獨孤皇後崩逝,隋文帝好像突然從層層束縛中掙脫出來,於是開始放蕩,國事日益荒廢。就在此時,威鎮南疆的譙國夫人也油盡燈熄,享年七十五歲,朝廷追贈她為“誠敬夫人”。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客觀情勢使譙國夫人脫穎而出,而譙國夫人也在動蕩的社會中作出許多男子漢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註:文中所述隋朝時期的“高州”不等於現在的茂名高州市,而是指“高涼郡”朝治已改制後的“高州”,其政治中心在今陽江市江城區壹帶。

冼夫人廟

位於新坡鎮。冼夫人,廣東高州人,南朝高州太守馮寶妻。她曾帶兵平定海南黎族動亂,後來又奏請朝廷建置崖州,使海南與中原恢復了直接聯系。她積極為群眾辦實事,引進種植技術,發展生產,使當地群眾過上太平日子。為紀念她維護國家統壹、黎漢民族團結的功績,後人在瓊山市新坡鎮修建了冼夫人廟。

1989年,冼夫人紀念館在冼夫人廟舊址建成並對外開放。該紀念館面積283平方米,造型大方,氣勢雄偉。屋頂為重檐式,鋪蓋金黃色琉璃瓦,金碧輝煌。館的正門上分別鑲嵌“巾幗英雄”、“嶺南風流”、“千秋懿範”等大匾額,格外引人註目。大廳正殿上,有冼夫人的彩繪,尺寸與真人相仿,身穿袍套,神采奕奕。其前放置香案、八仙桌和落地香爐,兩側陳列古代八種兵器。每年有廟會軍坡節活動在這裏舉行,熱鬧非凡。

軍坡節

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為紀念公元6世紀我國南方百越民族中傑出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各村組織秧歌隊、舞獅隊,摹仿冼夫人當年出軍治亂儀式,兩軍對壘,起舞歡歌。

冼夫人冼英是嶺南歷史上壹位傑出的人物,她生於南北朝時期,是廣東高涼郡(今陽江壹帶)人.她的家族“世為南越首領,部落十作萬家”(《北史.譙國夫人洗氏傳》),她本人15歲時就成為部落酋長。當時的羅州(今廣東化州縣壹帶)刺史馮融是朝遷派遺的官吏,因“他鄉羈旅”,故“號令不行”。馮融只得運用聯婚的方法,籠絡越人中的上層人物。他親自登山向冼氏求親。冼氏少年酋長冼英遂與其子馮寶成婚。從此,“俚人始相率受約束”。馮寶任高涼太守,冼夫人使協助他處理政務,“政令有序,人莫敢違”,人民安居樂業,“蕉荔之墟,弦誦日聞”。

此間雖經梁、陳、隋等朝代的更替,但嶺南壹直沒有發生過什麽重大的戰亂,很快便納入中央政府的政權管轄範圍。這期間,冼夫人所作的貢獻是重大的,她是穩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重要支柱。因此,隋文帝在統壹嶺南之後,便封她為譙國夫人,並追封她的亡夫馮寶為譙國公、廣州總管。晚年時,冼夫人揭發了番州(廣州)總管趙訥的貪汙暴虐、魚肉百姓的罪行,為嶺南人民除了壹害。隋文帝遂下詔季派她負責善後事宜,“夫人親載詔書,自稱使者,歷十作州,宜述上意,諭諸俚僚,所至皆降”。此時,她已是90歲高齡的老人了,嶺南數郡之民皆奉之為聖母。

入唐後,冼夫人之子馮盎率嶺南諸郡歸屬,其後代均為高官。然而,樹大招風,到了武則天掌權時,開始對這馮家開刀了。據《張燕公集贈廣州大都督馮公神道碑》所述,馮公群衡死後,“子幼家難,喪禮蓋闕”。這馮群衡的獨生子不是別人,正是唐玄宗時期鼎鼎有名的太監高力士。武則天鎮壓馮家的過程中,馮群衡被殺,高力士被 當作俘虜,受閹後送進皇宮充當太監,連姓也被改了。他的姐姐馮緩也被擄至京城,作了壹名宮女,後來出家為尼。

潘茂名

潘茂名,晉永嘉(307—313)末處士,世居根子浮山下,即今高州之潘村,治《易》明《詩》。壹日入山,遇老人對弈,旁睨良久。老者曰:“孺子頗解此耶”?對曰:“入由蛇竇,出似雁行”。老者異之,勸令學道,授以長生夜視之術。從此,潘茂名便在這裏“朝汲泉於此山,暮洗術於鑒水,采丹田之芝,煮白石之髓,嚼瑤筍之芽,餐碧奈之蕊,勤洗伐而脫塵凡,取精華而去渣滓”,終於煉成大還丹和小還丹,用此神效丹藥,在粵西壹帶特別是高雷地方救治百姓,撲滅了瘟疫。高州有多處廟宇供奉潘仙,茂名的地名也因之而來。

  • 上一篇:南京傳統工業企業的發展戰略
  • 下一篇:壹套完整的含花四字成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