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代的“98K”和“意大利炮”——宋元之際的火器大發展

古代的“98K”和“意大利炮”——宋元之際的火器大發展

關於古代的火槍,在是誰發明了中國第壹支“槍”中,我們已經介紹了宋代陳規守城時所使用的“火槍”,這是壹種能夠裝入火藥的管形火器。不過,從文字描述來看,火槍似乎並未填裝彈丸,僅通過點燃火藥快速噴射出火焰。

那麽,這種“火槍”繼續發展,又誕生了什麽新的形式?除了管形火器,在宋元之際,火藥在兵器領域還有哪些應用呢?

在陳規之後,不甘落後的金國人民制造了壹種火藥武器—— 飛火槍 。它是什麽樣的呢?讓我們先看《金史·蒲察官奴傳》中的描述:“ 持火槍突入……槍制,以敕黃紙十六重為筒,長二尺許,貫以柳炭、鐵滓、磁末、硫黃(硝石)、砒霜之屬, 以繩系於槍端,軍士各懸小鐵罐藏火,臨陣燒之,焰出槍前丈余,藥盡而 筒 不損。 ”

這東西有趣啦,看上去很厲害的樣子,其實就是在冷兵器槍的槍頭上綁壹筒火藥,先點燃了當“火槍”用,等火噴光之後還能接著當槍使,直接紮人,而且燒燙的槍頭殺傷力更大。

另外,跟陳規的“火槍”相比,這種飛火槍的“彈藥”裏多了幾味藥—— 鐵滓、磁末, 顯然,盡管這還不能算作彈丸,但是比起純粹的火藥燃燒,殺傷力會提升不少。更加“喪心病狂”的是,裏面還有 砒霜 ,受傷之後有可能中毒,想想當時的醫療環境,基本就宣告不治了。

宋紹定六年(公元1232),蒲察官奴靠著這個神器,以四百五十人組成突擊隊夜襲蒙古軍營,大獲全勝,蒙古方光是掉在水裏淹死的就有三千五百多人。《金史·赤盞合喜傳》中說:“ 飛火槍,註藥以火發之,輒前燒十余步,人不敢近。 ”想來並沒有誇張。熟悉古代兵器發展的朋友可能已經想到,在明代兵書中所記載和描繪的“梨花槍”,跟這種飛火槍是十分相似的。

突火槍 指的是是利用火藥射擊出子彈的兵器,是比“火槍”、“飛火槍”更進壹步的產物。南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安徽壽春府(今安徽壽縣)研制出突火槍,據《宋史·兵誌》記載,“ 開慶元年,又造突火槍,以巨竹為筒,內安子窠。如燃放,焰絕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余步。 ”

這裏所說的“子窠”具體是什麽,現在還不得而知,只能猜測大概是原始的子彈。如文中記載完全屬實,這種有槍管,管內放置火藥和子彈,點火後子彈射出達約200多米並發出巨響的兵器就是現代步槍的雛形了。

由於突火槍用竹筒做槍管,所以也被稱作“突火筒”或“火筒”。不但“火筒”壹直沿用,這個名字也流傳了下來,元末明初時曾有“五百貔貅誇善守,鐵關不啟火筒焦”的詩句,說的正是這種使用後會被火燒焦的兵器。

兩宋時期,戰爭頻發,宋、金、元互相攻擊,宋朝官軍和百姓也互相攻擊,正因如此,武器的發展獲得了最佳的土壤。

宋朝官方兵工廠的代表作當屬“ 霹靂炮 ”,也叫“ 震天雷 ”。這玩意是在生鐵或者瓷質外殼裏填裝火藥,插上引線,壹旦引爆後能將外殼炸成碎片,威力可以打穿鐵甲。妳可以選擇就地點燃,直接殺傷附近敵軍,也可以用投石機拋向遠處。為了增加殺傷力和附著力,有時還在外殼上做出許多凸刺來。

讓我們看看它在戰場上的表現:

靖康元年(公元1126)李綱守汴京時, “ 夜發霹靂炮以擊賊,軍皆驚呼 ”,迅速擊退金兵;

金天興元年(公元1232),蒙古南侵,赤盞合喜守汴京時,“ 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鐵罐盛藥,以火點之,炮起火發,其聲如雷,聞百裏外,所爇圍半畝之上,火點著甲鐵皆透” ;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元兵攻靜江(今廣西桂林)時,宋將“ 婁(鈐轄)乃令所部入擁壹火炮燃之,聲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煙氣漲天外,兵多驚死者,火熄入視之,灰燼無遺矣 ”。

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在宋元時期的戰爭中,這種武器大家都用,大家也都愛用,可見“霹靂炮”確實好用。

除了純物理攻擊,還有將火藥和毒藥混合,集物理攻擊和化學攻擊為壹體的球形火器—— 毒藥煙球 。這種創於北宋初年的武器“外殼用多層紙糊成,內裝火藥及狼毒、巴豆、草烏頭、砒霜等毒物***5斤,爾後用外敷藥厚塗密封。使用時,先用燒紅的烙錐將球殼烙透,再用拋石機拋射至敵方爆裂,毒氣四散。敵軍人馬嗅之立即中毒,輕者口鼻流血,重者當即死亡。”

在今天看來,宋元之際的這些火器自然是相當原始的。不過置身於當時的環境中再來考量,就會發現這才是壹個時代的 科技 產物,堪比二戰時期的Kar98k和“意大利炮”。它們的誕生和發展是壹脈相承的,也為後來更多、更好用的熱兵器奠定了基礎。

恩格斯曾言:“ 火藥和火器的使用,絕不是壹種暴力行為,而是壹種工業的也就是經濟的進步 。”火藥和火器被用於戰爭,確實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開啟了 歷史 上人類 社會 的壹系列變革,但“技術無罪,濫用成罪”就是無懈可擊的真理嗎?恐怕雪崩的時候,沒有壹片雪花是無辜的。

  • 上一篇:中國古代雕塑和西方雕塑有什麽異同?
  • 下一篇:古箏樂器的分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