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6月24日是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卡多人的“新米節”。在這壹天,卡多人要從收獲的新糧中“嘗出新的”大米,這被認為是增強體質。同時也有慶祝“五谷”“六豆”豐收的意思。
母親節
農歷二月的第壹個牛日,是雲南哈尼族支系卡多人的“母親節”。傳說很久以前,有壹位卡多媽媽,忍辱負重,把兒子養大。兒子長大後打罵母親,導致母親羞愧地投河自盡。後來,年輕人為了表達自己的遺憾,將母親去世的那壹天定為“母親節”,紀念母親,壹直沿襲至今,成為傳統節日。
老人節
哈尼族有尊老愛老的傳統。在老人節,年輕的哈尼族男女穿著傳統服裝,以獨特的舞蹈和豐盛的盛宴慶祝村莊的老年人節日。
2009年8月2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韓猛鎮曼瑤新村,壹位哈尼族女孩正在村裏給老人幹活。那壹天,是哈尼族村寨壹年壹度的老人節。
2009年8月2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韓猛鎮滿木心村的哈尼族男孩背著村裏的老人喝酒。那壹天,是哈尼族村寨壹年壹度的老人節。
彜族和哈尼族有哪些節日和習俗?哈尼族盛大的傳統節日有苦紮紮節(即農歷6月24日的火把節)、十月、喝新谷酒的習俗。到時候,歌舞、摔跤、磨秋、射弩都會很熱鬧。春節期間,家家戶戶在街上擺酒席,餐桌連成長龍,長街宴,飲街酒,共慶春節,表現了哈尼族友愛、團結互助的精神。
哈尼族壹年壹度的節日叫什麽?哈尼族的傳統節日包括十月、六月、吃新米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十月是新年,根據哈尼族的歷法,十月是壹年的開始。節日持續六天左右,具體日期可以在各村稍晚。這個時候,正是大春上臺,豬在馬廄裏養肥的時候。有條件的人都殺了牲口,做了糯米飯,蒸了年糕,給天地的祖先染了黃糯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親戚朋友互相拜訪;有男孩的家庭經常在這個節日裏邀請媒人充當媒人,結婚的女孩也帶著酒、肉和粑粑回父母家拜年。村裏的老人輪流拜訪收到訂婚禮物的人或女孩回家分享壹些禮物。墨江的部分哈尼族人在過年的時候經常會吃壹頓團圓飯(自帶食物)。還有壹個特殊的習俗,前壹年結婚的新娘要在村外的山野集合,互相講述新婚生活,禁止男人偷聽。六月也是壹個快樂的節日。紅河地區被稱為“苦澀的紮紮”。日期通常在6月24日左右,節日持續三到六天。在節日期間,牛被獻祭給村莊的“秋室”,牛肉戶被分開來祭拜他們的祖先。年輕人聚在壹起“蕩秋千”,摔跤,打獵,唱民歌,其樂融融。內地紅河南岸的哈尼族也過正月、端午節、中秋節。農歷正月後三五天,有條件的人殺豬祭祖,初壹吃湯圓,親朋好友之間互相招待。端午節和中秋節與中國的習俗大體相同。在“日瑪大師”節,居住在紅河邊的哈尼族人崇拜布谷鳥,稱之為“河伯阿媽”(布谷鳥媽媽)。每年春天的三月,山茶花盛開的時候,大家無論男女老幼,第壹次聽到杜鵑的歌聲,都會說“我聽到了”,表示對春天的歡呼。據說這個回答可以讓勤勞善良的哈尼族農民五谷豐登,六畜豐收,壹年四季平安健康。據傳說,布谷鳥是由神阿波摩米派遣,從遙遠的地平線上的壹個洞穴中飛出來,向世界傳達春天的消息。當它飛過壹個叫“阿香窩尼崩瑪”的海時,它不能飛了,它就要掉進海裏了。突然,壹條龍尾從海面升起,然後龍尾變成了壹棵枝繁葉茂的樹,杜鵑在那裏休息。布谷鳥終於歷經千辛萬苦,向世人傳遞了春天的信息。按照前輩們傳承下來的規矩,大部分人聽到杜鵑的叫聲,都會在某個羊年聚會準備好吃的,把糯米泡在大樹的花汁裏,蒸出金黃的糯米,煮出紅色的鴨蛋,虔誠地供奉給杜鵑。這壹天,村寨裏的少男少女們都是滿面笑容,身著節日盛裝,聚集在壹片適中的草坪上,慶祝壹年壹度的“日馬主人”節(春天的盛會),以此來選擇對象,談情說愛。節日過後,每個家庭都選擇了壹個好日子。在鳥兒未出巢,四山寂靜的時候,父母悄悄在自家地裏插上三叢秧苗,寓意“開秧門”。據說秧門壹開就聽不到鳥叫了,今年莊稼免於災,會有個好收成。“捉螞蚱節”哈尼語稱為“阿寶年”,在每年農歷6月(每年農歷6月24日)後的雞年或猴年初壹舉行。哈尼族生活在山區,種植壹季稻。六月後,水稻開始抽穗。為了保證水稻豐收,哈尼族采取了“捉螞蚱”的方式驅趕和躲避蟲害。“捉螞蚱”那天,寨子裏的男女老少都去地裏捉螞蚱。每家抓夠竹簡(約兩公斤)後,把壹只螞蚱散成四份:壹堆頭、壹堆腿、壹堆身、壹堆翅;為了恐嚇蚱蜢和其他沒有被抓到的昆蟲,它們被依次放在田埂和排水溝裏。半個小時後,這些螞蚱又會被裝進竹筒裏。帶回家或者和粑粑拌著吃。據說螞蚱肉很甜。出了場,人們會不停地喊:“哎呀,螞蚱,三天不抓妳,三個月妳就吃不上飯了!”"
哈尼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其中流行的有“十月”、“俄瑪圖”、“葉爾紮”,俗稱哈尼族三大節日。
1.“十月”: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壹般持續三天,夏歷十月初壹為龍日至馬日。節日期間不準碾、磨、產,不準把山上的綠枝葉帶回家。家家戶戶都要殺豬殺雞,做湯圓,粑粑,敬天地,祭祖。嫁出去的姑娘要帶米酒,粑粑,豬肉,雞蛋等。回父母家過年。過完節回婆家,娘家會送個豬腿,表示對公婆的回報。親戚朋友互相請客吃飯,互道節日祝賀。青年男女應邀上山,玩三弦,玩巴烏,談山歌,尋知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許多與漢族雜居的哈尼族,如該國的東部和西部地區,不再慶祝“十月年”,而是慶祝春節。但在偏遠地區,哈尼族比較集中的黃草嶺鄉、俄紮鄉、沙拉托鄉等地,慶祝十月這壹年的習俗仍然十分流行。
2.“俄瑪圖”:俗稱“長街宴”,意為祭祀村神。自稱哈尼族的哈尼族人,白紅、羅免、阿吾、羅比等。在中國,人們在春節前後慶祝“Ematu”。“埃馬圖”壹般在村莊上方,選擇壹棵挺拔的樹祭祀。整個祭祀活動由“咪咕”主持。“米谷”需要村民選舉產生,而且必須是夫妻雙方、五官端正、身體健康、品德良好的老人。祭祀時,壹頭肥豬和壹只公雞被殺,壹筐黃糯米被供奉在樹下。眾人磕頭,“密谷”上寫著:“祭祀神靈,保平安,化禍為福,避禍。”孩子們敲著牛皮鼓,祝願全村好運幸福。祭祀結束後,我們會壹起吃晚飯,然後每個家庭會帶壹點豬肉回家祭祀。《艾瑪·圖》壹般放假三天,而且不是關於制作的。青年男女邀人遊山找對象。村裏的孩子提著裝著五顏六色雞蛋的小蛋籠,四處玩耍。節日的最後壹天晚上,村裏所有的男人都會在咪咕家門前的田野上擺長桌,邊吃邊唱,給節日送上祝福。哈尼族人稱這個節日之夜為“艾瑪孜巴多”。席間,“米谷”帶領他們唱起了古老的哈尼酒歌。村裏新生男孩的家人要專門奉上壹壺米酒,向長輩宣布喜訊,祝全村幸福。
3.“惹l紮”(也叫“l紮”),夏歷六月初壹是三伏天到鼠日。節日期間,每個村莊都要在秋季設立磨坊,並殺牛祭祀。節日前,村裏要選出壹個叫“洛圖”的人主持祭祀。在村子附近的秋磨裏,“洛圖人”割牛。牛頭牛叫屬於“洛圖”,牛肉由各家平分。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悶鍋煮糯米喝三天酒,男女青年上山唱山歌找人,村外壹片歡樂景象。新街鎮、牛角寨鄉、勝村鄉、攀枝花鄉、黃茅嶺鄉的哈尼族有節日摔跤的習俗。
此外,哈尼族還有“莫那”、“赫什紮”、“紮勒”等節日。在哈尼語中,“莫那”是休息、放假的意思。每年的夏歷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會殺雞,染紫黃糯米獻犁鋤頭,用草包壹包糯米餵牛。“和食雜”是“新米節”。節日因地而異。壹般在每年夏歷八月打完新谷後,慶祝“和氏雜”。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做新米,殺雞請客,互相慶祝豐收。“紮勒勒”類似漢族的冬天。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會磨米包餃子作為祭品,並在門上貼上壹束馬櫻花,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哈尼族慶祝什麽節日?哈尼族的節日有十月、六月、吃新米節、端午節和中秋節。
哈尼族最盛大的節日——捉螞蚱節,哈尼語稱為“阿巴年”,在每年六月(每年農歷6月24日)後的第壹個雞年或猴年舉行。哈尼族生活在山區,種植壹季稻。六月後,水稻開始抽穗。為了保證水稻豐收,哈尼族采取了“捉螞蚱”的方式驅趕和躲避蟲害。“捉螞蚱”那天,寨子裏的男女老少都去地裏捉螞蚱。每家抓夠竹簡(約兩公斤)後,把壹只螞蚱散成四份:壹堆頭、壹堆腿、壹堆身、壹堆翅;為了恐嚇蚱蜢和其他沒有被抓住的昆蟲,它們被依次放在田埂和排水溝中。半個小時後,這些螞蚱又會被裝進竹筒裏。帶回家或者和粑粑拌著吃。據說螞蚱肉很甜。出了場,人們會不停地喊:“哎呀,螞蚱,三天不抓妳,三個月妳就吃不上飯了!”"
哈尼族慶祝什麽節日?哈尼族:“紮萊”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因為是在農歷十月舉行,所以又叫“譯蠟真人”,也就是十月。“五谷豐登”是元江縣S地區哈尼族的三大節日之壹。雖然它不像《紮勒特》和《苦命紮紮》那樣宏大,但卻特別重要。當地哈尼族認為這個節日,然而,新年並沒有真正到來,十月初只是壹個前奏。“好色集”意為“染黃米”,當地漢族稱之為“黃米節”或“二月年”。當地哈尼族將這個節日祭祀給使者布谷鳥和蒼摩米神的“筆苦”鳥,於是在聽到布谷鳥和“筆苦”鳥的第壹聲啼叫後舉行節日,節日在壹天內結束。“拉·紮紮”節,即每年夏歷5月的“拉·紮紮”,是滇南哀牢山哈尼族的重要傳統節日之壹,持續3-5天,慶祝活動極為隆重。“耶庫紮”是西雙版納哈尼族的傳統節日。它從每年農歷六月的第壹個牛日(哈尼族的吉日)開始,持續3-5天。節日期間,人們停止在山上的工作,在家吃喝玩樂,或者出去走親訪友。節日期間,還有賽馬、打陀螺和竹筒舞。
哈尼族的民族節日和習俗大多集中在中國的雲南西南部等地。哈尼族是生活在雲南紅河地區的壹個山地民族。他們主要從事農業,擅長梯田種稻、挖坡地、種茶林。他們種植了著名的紫米和普洱茶,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七大農田系統之壹的梯田文化。有十月節(元旦)、六月節(吃新)、波托馬克節(祭山)、母親節、叔認、阿巴多(情歌宴)等民俗節日。其豐富的飲食文化和節日文化相映成趣,形成了獨特的哈尼族風格。哈尼族有兩次日食,以大米為主,玉米為輔。他們喜歡吃幹米飯、粑粑、米粉、腸粉和涼粉。他們還剁碎瘦肉,用大米、姜末、八角和草果煮粥。他們喜歡吃糯米粑粑,包在香蕉葉裏,和鹹肉壹起吃。他們還用紫米做紫米、紫米糕、紫米粥、紫米面、紫米為寶米、紫米蒸雞、紫米甜酒煮雞蛋、紫米藥糖粥等。,構成壹個完整的藥膳系列。這些藥膳具有補血益氣、溫脾補虛、健腦益腎、縮宮強身的功效。哈尼族也很愛吃肉。豬、牛、羊、雞、鴨大塊吃。大碗喝酒是主人的待客之道。客人跟著想法,大家聚壹聚,散壹散。在村子裏,壹些人殺了豬和雞或者做了美味的食物。所有上了年紀的男女都被請去吃飯,肝臟等最鮮嫩可口的部分都被獻給了老人。哈尼族還善於精打細算,經常把吃剩的豬肉和牛肉做成獨具特色的熏肉和幹巴,常年留作待客之用。制作時,將肉切成條狀,撒上胡椒面、鹽、八角粉等調料。,蓋了壹天壹夜,再掛在火塘上,在那裏任煙火熏烤。半個月後或壹個月後,臘肉和幹棒呈紫色,有異常的香味,有輕微的香味。把它們取下來放進特制的大籠子裏掛在屋頂橫梁上,壹年四季都可以吃。熏肉和幹巴是哈尼族的珍貴美食!哈尼族還有壹道怪菜叫百旺,是用豬血、羊血、狗血生剁的。哈尼支系的艾尼人稱之為Ayama Pinch。以剛宰殺的豬、羊、狗的血為主要原料,或把瘦肉、肝、腰切碎炒熟,撒上辣椒粉、八角面、花椒面等調料,快速攪拌,不失時機。這道菜看著嚇人,吃著香,味道醇厚,麻辣鮮香。被列為豬、羊宰殺時不可或缺的名菜,也是哈尼族熱情招待客人的壹道菜。紅河南岸的哈尼族擅長將豆豉與豆稭灰混合制成風味獨特的豆豉。幾乎每餐都用它做配菜,吃法很多,叫做哈尼味精。用它做的麻雀肉松醬非常好吃。哈尼族的傳統歷法將壹年分為四個月:冷季、暖季和雨季。壹年中有過兩次節日,壹次在十月,另壹次在六月。十月是農歷十月的第壹個龍日,持續五六天,祭祀神靈和祖先。到時候,每家都要殺壹只大紅公雞,當場烹煮食物,不準帶到室內。家裏每個成員吃壹塊,嫁出去的姑娘不許吃。第三天,每天下午都會舉行盛大的子午活動,就是全村人壹起喝團結歡樂的酒。全村分成三組,每組輪流當壹天主人,當天就要西了。在鑼鼓聲中,管事的人會把好吃的和高梁燉酒帶到街中心,訂單放在早已鋪好的長榕樹上。在壹些大村,酒席長達百米,掌管每家每戶的男人圍桌而宴。各家各戶競相拿出自己的特色菜,按規矩邊喝酒邊跳舞。哈尼族喜歡喝酒,有很多酒節。如母親節、老人節、黃米節、命名日、端午節、叔叔表彰日等等。每個節日都有酒。最有意思的是阿巴多的酒歌情緣宴。阿巴多是哈尼族青年互相示愛、展示智慧、比拼廚藝的葡萄酒節。大多在淡季舉行,鄰村的女生由壹個村的男生共同邀請,人數相等,壹般在20人左右。壹個大房子裏舉行晚宴,男女成對入座。菜品豐富,壹定要有壹只水煮公雞(上面有兩只雞睪丸和壹只活螃蟹)。互相敬酒唱歌,壹直呆到天亮。贊成...> & gt
民族節日有哪些彜族?
火把節:6月24日至25日,習俗:點燃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歌唱節:二月初八,習俗:采集杜鵑花,到處插。
秘節:二月初八,習俗:祭龍樹,野炊。
端午節:二月初八,習俗:蘆笙舞。
服裝比賽日:3月28日習俗:服裝比賽
三月會:3月28日,習俗:趕集,跳舞,青年男女盛裝“左腳舞”。
刀桿節:二月八,習俗:上刀山跳。
白(巴)
三月街:3月14日至16日,習俗:物資交換,賽馬,賽龍舟,歌舞。
三靈前後:4月23日至25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鼓舞八角。
火把節:6月25日,習俗:驅邪求福,祈求豐收。
主要節日:日期不同,習俗:祭祀“主”,誦經唱歌,燒香磕頭,載歌載舞,嬉戲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七八月初三,習俗: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1月3日,習俗:唱歌,跳蘆笙,爬花桿。
納西語
米拉俱樂部/棒棒俱樂部:5月15日,習俗:賽馬和農具展。
祭天:節日期間不定,習俗為:祈年求旺,消災辟邪。
騾馬大會:三月和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個節日:二月初八,習俗:賽馬,“李阿麗”跳躍和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唱歌。
摩梭
山神節:7月25日,習俗:祭拜女神,跳舞,射箭,與阿莎交朋友。
景頗
眼腦之歌:1月15日,習俗:舞文。
臧
佛誕日:4月1日-4日。
神舞:藏歷除夕,習俗:神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餐,招待客人,賽馬。
開悟日:10月25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莊舞,跳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歷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沐浴佛光,跳藏戲,穿越卡琳。
藏歷新年:藏歷新年是藏族最隆重、最熱鬧的民族節日,從藏歷1月1日開始,壹般持續15天。新年那天,天剛亮,穿著節日服裝的年輕男女應該互相拜年,見面時互祝好運。盛裝的藏民會去附近的寺廟拜佛,或者在街上成群結隊地唱歌跳舞,但不能走親訪友。
布衣(BY)
牛王節:4月8日,習俗:吃牛王餅,給牛餵飯,唱歌跳舞。
戴
潑水節,習俗:載歌載舞,賽龍舟,潑水高飛。
采花節,習俗:采花獻佛。
端午節:陽歷壹月,習俗:祭祀龍神。
哈尼族
紮裏佐:1月1日,習俗:祭祖、唱歌、蕩秋千、擺宴席。
二月是龍年。習俗:祭山、祭祖、社林。
新米節:八月的第壹個和第二個龍日。習俗:品嘗新事物,祭天,祭親。
庫紮紮:六月,習俗:載歌載舞,祭祀神靈。
十月:十月,習俗:祭祖,街宴。
女生節:二月二,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母親節:三月的第壹天是牛年。習俗:祭祀母親,唱思念母親的歌。
壯族人
龍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換,青年男女唱歌社交。
瓦祖
歌詠比賽:臘月或正月初壹,習俗:歌詠比賽和洗澡。
澡堂聚會:春節,習俗:洗澡交友。
***
開齋節:穆哈蘭月的第壹天,習俗:禮拜,給“油香”等等。
宰牲節:回到十二月,習俗:團拜,宰殺牛羊等。
拉祜族人
葫蘆節:十月,習俗:蘆笙舞,物資交換,
拓展節:正月初壹,習俗:收淡水,舞蘆笙,打獵。
祭祀太陽神:確立壹個夏日,習俗:祭拜神靈,祈求壹個好年景。
退伍軍人事務部
臘月十二,習俗:拉木鼓,賽牛,跳舞。
堯(傳說中的中國古代父糸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
王磐節:5月29日,習俗:祭祖,歌舞。
普米
轉山會:五月五日,習俗:轉山,歌舞,鳴槍。
阿昌
惠傑:九月十五,習俗:耍龍、白象、舞象腳鼓。
基諾族
祭祀:進行曲,習俗:鼓舞舞,竹竿頂。
隋朝
端節: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習俗:銅鼓舞,唱歌找對象。
德隆
卡克瓦:臘月,習俗:奔牛,祭天,躍過鍋碗瓢盆,互邀賓客。
愛華族
葉庫紮:六月,習俗:蕩秋千,跳舞,吃晚飯。
女(女)
花節:3月15日,習俗:采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臘月二十九,習俗:射箭、射石靶、唱歌(猜拳)、蕩秋千、跳舞等。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農歷新年、蒙古...> &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