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唐代宗教壁畫和墓室壁畫與當時繪畫的相互影響

唐代宗教壁畫和墓室壁畫與當時繪畫的相互影響

宗教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壹方面,宗教信仰提升了很多藝術家的自身修養,也提升了他們對社會自然的認識,也就大大提高了作品的水平和質量;另壹方面,歷代的統治階級也正是看到了宗教對自己統治的正面影響,而積極提倡宗教信仰,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宗教信仰者的隊伍中去,不但使宗教的藝術有了生長的土壤,更使大量的優秀作品得以完好的保留了下來!

以佛教為例:唐代,佛教繪畫更是盛極壹時.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舉“兩京外寺觀畫壁”有上都寺觀畫壁壹百四十余處,東都寺觀畫壁二十處,多出於名家之手。其中吳道子畫就有三十二處;杜甫詩稱“畫手看前輩,吳生獨擅場”。吳畫既精且多,享名不是偶然的。吳道子的畫跡,多在寺觀中,可惜這些寶貴的名作,當會昌五年時,多被破壞。據張彥遠所記:“會昌五年,武宗毀天下寺塔,兩京各留三兩所,故名畫在寺壁者,堆存壹二。當時有好事,或揭取陷於屋壁,已前所記者,存之蓋寡。先是宰相李德裕鎮浙西,創立甘露寺,唯甘露不毀,取管內諸寺畫壁,置於寺內。大約有顧愷之畫維摩詰,在大殿外西壁;戴安道文殊,在大殿外西壁;陸探微菩薩,在殿後面;謝靈運菩薩六壁,在天王堂外壁;張僧繇神,在禪院三聖堂外壁;張僧繇菩薩十壁,在大殿兩頭;張僧繇菩薩並神,在文殊堂外壁;展子虔菩薩兩壁,在大殿外;韓幹行道僧四壁,在文殊堂內;陸曜行道僧四壁,在文殊堂內前面;唐湊十善十惡,在三門外兩頭;吳道子僧二軀,在釋迦道場外壁;吳道子鬼神,在僧迦和尚南外壁;王施子須彌山海水,在僧伽和尚多壁。”據此文獻,則當時名家的作品,幸而保存者,僅此寥寥;經過歷世的劫難,即此也付之煙消雲散了。?

南朝的寺觀壁畫,雖多毀去,但是北朝的洞窟壁畫,卻多有保存。在敦煌的千佛洞,所保存的即以唐代的壁畫為最多,足補這個遺憾。敦煌千佛洞有唐代壁畫與彩塑的洞窟,***207個,可分初、盛、中、晚四個時期。其重要的洞窟,如初唐的第220窟,造於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盛唐的第335窟,造於垂拱二年(686年),第130窟和第172窟,造於開元天寶年間(公元八世紀前葉);中唐的第112窟、晚唐的第156窟(此為為張議潮建,窟外北壁上有鹹通六年——公元856年所寫的《莫高窟記》)等,都存有輝煌燦爛的作品,可為唐代佛教繪畫的代表。這些洞窟壁畫,雖則出於無名畫家之手,但是研究它的畫風,應該與吳道子、閻立本諸大家的作品是相壹致的。例如敦煌壁畫的維摩詰經變,在座前的聽眾,有諸王貴官,就與現存的閻立本的帝王圖相似,由此可以推知這些圖像應有***同的畫法,為當時的規範。?

這些壁畫的內容,為了宣揚怫教,表現的題材是佛經經變故事、凈土變相以及佛菩薩像等。唐代佛畫內容,較之過去更豐富,色彩也比較絢爛,表現的境界也更擴大。唐代最流行的是佛教凈土宗,因此凈土變相在壁畫中表現得最多,約占二百二十八壁。其他經變如觀經變相、藥師凈土變相、報恩經變相等,也往往采用凈土變相作為其主要的部分。?

在凈土變相中,把極樂世界裝飾得非常莊嚴,其中有七寶樓臺、香花伎樂、蓮池樹鳥,表現出無盡的美景。用富麗的物質現象,去描繪觀想法門境界。其中表現了樂觀美滿的生活,並且所繪畫的佛、菩薩、諸天、力士等,都是美麗與健康的化身。對於美和健康的贊賞,這和唐代的社會生活、人民的愛好是完全壹致的。唐代的佛畫中,並且點綴著許多人間社會生活小景,樂觀、明朗、富有情趣,這些佛畫可以說與世俗的情感願望相結合。因此它深入到壹般社會中,滋生在群眾的心靈中,佛教藝術,得到了民間的擁護,為此後開拓了廣大的園地,在中國繪畫中,也擴大了它的影響。?

社會既有這樣的要求,藝術家也都熱心於佛畫的創作。宋·郭若虛《圖畫見聞誌》說:“自吳曹不興,晉顧愷之、戴逵,宋陸探微,梁張僧繇,北齊曹仲達,隋鄭法士、楊契丹,唐閻立本、閻立德、吳道子、周妨、盧楞迦之流及近代侯翼、朱繇、張圖、武宗元、王瓘、高益、高文進、王靄、孫夢卿、王道真、李用及李象坤、蜀高道興、孫位、孫知微、範瓊、勾龍爽、石恪、金水石城、張元蒲、師訓、江南曹仲元、陶守正、王齊翰、顧德謙之倫,無不以佛道為功,豈非釋梵莊嚴,真仙顯化,有以見雄才之浩博,盡學誌之精深者乎!”從這壹段眾多名畫家從事佛畫創作的記載,可知佛道宗教畫,已經成為這壹時期的主流。並且自隋唐以來,佛畫更多的融合了中國傳統的技法,逐漸與印度傳來的風格相違,表現了中國藝術家的智慧和獨特的作風。?

到這時中國佛畫不僅在形像上創造了多方面的優秀而完整的典範,在內容上也通過壹些故事性的情節,表達了生活中的歡樂與希望,表達了極大的忍耐、鎮靜、犧牲的種種精神生活。例如在《維摩詰經變》中,以熱烈的辯論,去追求真理:在《降魔變》中,以堅定的力量,去鎮服邪念;在《勞度義鬥變》中,以種種方法,克服了敵人等等。藝術家以豐富的想像力,把很難表達的情感,鮮明而深刻的表達出來,這在佛畫藝術中,繪成了不少寶貴的名作。?

唐代的佛教繪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可以說達到壹個高潮;唐以後的佛畫雖然仍繼續演變,但氣魄的宏大與構圖的復雜,已不及唐時。在敦煌壁畫中,宋代的洞窟壁畫,已顯得黯然失色,不似唐畫的重彩顯明。而且故事性的內容也較少,佛像多是依據壹律的粉本,殊少變化。其在民間藝術中,仍然保持著佛畫的傳統,惟其生動活潑的技法,較之唐代似已衰落。畫院畫家與文人畫家,趨向於山水花鳥的發展,重心已不在佛畫方面。至水墨畫派興起,佛像、菩薩像、羅漢像雖仍有畫家去創作,但已在筆墨韻味上要求有特出的表現,與唐代及其以前的佛畫也面目不同。此與北宋以來的禪宗盛行,不無關系。宋以後元明清清時代,中國與尼泊爾佛教藝術發生了關系。佛像的畫法,由西藏傳來,又有變化,遂開近代佛畫的壹個新的階段。?

佛教對於中國繪畫,有很大的影響,以唐代為最深。魯迅先生對於唐代的佛畫,有兩句卓見,他在《論舊形式的采用》中說:“在唐,可取佛畫的燦爛,線畫的空實和明快。”他對於佛畫的色彩與線條,有很深的理解。而佛教對中國繪畫的影響,也就在這裏。這是我們研究中國美術史的學者,應該對這壹部分寶貴的遺產加以好好研究的。

  • 上一篇:吳的曲藝研究
  • 下一篇:四川有哪些名菜?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