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嘉興端午節

嘉興端午節

2012中國嘉興龍舟節由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文化廳、嘉興市委、嘉興市人民政府承辦。嘉興在春秋戰國初期是吳越與中國的交匯地,因此被稱為“吳根過角”,端午節歷史悠久。20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戰事頻繁。吳國將軍伍子胥曾在這裏駐軍練兵,留下了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嘉興端午節習俗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紀念伍子胥。

由於嘉興地處水鄉澤國,河湖縱橫交錯,嘉興人“以船代車”,“壹日不能廢船”,這就為造船、賽龍舟創造了條件。嘉興農村盛產稻葉,為包粽子和吃小米提供了方便。這些都是保證嘉興地區端午節兩大活動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嘉興端午習俗有著深厚的“吳越文化”、“稻作文化”、“水鄉澤國”背景,凸顯了江南水鄉獨特的傳統文化。通過節日的舉辦,嘉興端午習俗在吳越文化背景下的形成和演變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傳承。嘉興成為全國首個“中華端午文化研究基地”和浙江省首批“民族傳統節日保護基地”。

嘉興位於浙江省東北部,東臨上海,北接蘇州,西臨杭州,南臨杭州灣,陸地面積3915平方公裏,現有戶籍人口339萬。

7000年前孕育於此的馬家浜文化,是長江下遊和太湖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代表。公元231年,嘉興建立,城肌脈延續1700多年,基本未變。至今仍保留著月河、蘆溪匯、梅灣街等三條歷史街區,散發著江南水鄉的獨特魅力,凝聚著古老水城的凝重歷史。

嘉興是中國* * *產黨的發源地。1921年7月,中國* * *產黨第壹次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但被法租界巡捕房騷擾後,改在嘉興南湖的壹艘遊船上召開,並閉幕,宣告了中國* * *產黨的誕生。南湖紅船見證了這壹劃時代的事件。嘉興南湖歷來是壹處勝景,“壹場小雨來,湖中滿是輕煙,遠看樓臺,壹片薄霧”的神韻,為文人墨客所推崇。宋代楊萬裏稱贊他“輕煙漠雨稀,青瓦朱筠照水角”;清代吳寫過壹句詩:“柳葉翻雨千尺,桃花紅帶壹股煙”,乾隆皇帝對此情有獨鐘。他六下江南,八下江南,寫下了“試看淺煙,不雨則迷”等詩句。

嘉興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旅遊業發展迅速。除了南湖,還有千年古鎮西塘,還有最後的枕水人家烏鎮,都保留著濃濃的江南水鄉氣息。平湖九龍山濱海旅遊區是人們休閑的好地方。海鹽南北湖被譽為真正的江南景觀。海寧的錢江潮更加壯觀。嘉興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名人故居。清末大學者沈,國學大師王國維,出版巨子,茅盾,著名詩人徐誌摩,藝術天才豐子愷,上海畫家蒲華,模範翻譯家朱生豪,愛國民主人士沈鈞儒,著名社會活動家褚福成,數學家等都在家鄉留下了足跡。

今天,嘉興正在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文化興市戰略,建設生態文化名城,全力打造現代化網絡化田園城市。

2012中國蠶桑民俗文化論壇

6月28日至29日,2012中國蠶桑民俗文化論壇在浙江嘉興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58位專家學者和嘉賓出席了論壇。嘉興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柴永強、浙江省文化廳副巡視員陶躍彪、中國民俗學會名譽會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劉、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辦公室副主任在開幕式上致辭。論壇由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浙江省文化廳、嘉興市人民政府主辦,嘉興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承辦,杭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湖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協辦。

論壇* * *收到63篇論文。論壇上,與會代表圍繞“中國蠶桑及其民俗文化”這壹主題,就中國蠶桑及其民俗文化內涵的歷史變遷和當代趨勢,以及科學保護的理念、方法和實踐進行了探討。論文涵蓋了地域特征比較、地域保護互動聯動機制、文化空間構成、保護策略、傳承模式、文化生態保護、生產性保護、數字化保護、民間蠶神信仰、傳統染織技藝、蠶俗文化保護、現代新農村建設等多個研究領域,是我國蠶俗文化研究與傳承實踐的智慧結晶。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對會議進行了總結。論壇期間,與會代表參觀了“以酒繪桑麻”書畫展,實地參觀了嘉興絲綢博物館、海寧周王廟鎮雲龍蠶俗文化園、桐鄉洲泉鎮蠶俗文化館。本次論壇是“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後,文化部舉辦的首個蠶桑絲織民俗文化高端學術論壇。

2009年9月,“中國蠶桑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蠶、桑、絲織是中國的原創發明,是中華民族公認的文化符號。五千年來,它為中國歷史做出了巨大貢獻,並通過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這壹遺產包括植桑、養蠶、繅絲、染色、絲織的全過程,以及在這壹過程中使用的各種精巧的工具和織布機,以及由此生產的絲綢、紗羅、織錦等豐富多彩的絲綢產品,以及由此過程衍生的相關民俗活動。這種傳統的手工業生產和民俗活動至今仍保存在浙江北部和江蘇南部的太湖流域,以及四川的成都,是中華民族遺產不可分割的壹部分。”(《中國養蠶與絲織技藝宣言》)

嘉興素有“蠶桑之鄉、絲綢之鄉”的美譽。養蠶和絲織文化已有4700多年的歷史。蠶桑生產、蠶繭加工和絲綢貿易在全國領先,世界聞名。嘉興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重要保護傳承區,出臺了《嘉興市蠶桑絲織生態區保護規劃》(2010-2015)等政策措施,命名海寧市、桐鄉市、秀洲區為首批蠶桑絲織文化生態區。先後投資建設了嘉興絲綢博物館、桐鄉洲泉蠶俗文化博物館、海寧雲龍蠶俗文化園等蠶絲綢織造和蠶俗文化展示場館。20111 2月,海寧市與中國絲綢博物館共建“中國蠶桑遺產生態園”項目舉行簽約儀式。生態園總規劃面積約30平方公裏,其中先期建設的九裏桑園核心區約3000畝。生態園建成後,將成為中國第壹個大型蠶桑生態園,不僅能充分保護、研究和傳承中國蠶桑文化遺產,還能帶動周邊地區蠶桑產業的發展,有利於維護和改善當前中國繭絲綢行業的發展環境。與此同時,嘉興先後舉辦了杭嘉湖蠶桑絲織民俗文化研討會、雙苗竹水上蠶花勝利會、雲龍蠶桑民俗文化旅遊節等壹系列保護、傳承和學術研討活動,以實際行動積極推動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的保護和傳承。

  • 上一篇:嘉興民俗文化推廣
  • 下一篇:品牌營銷策劃方案怎麽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