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國有企業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國有企業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壹,國有企業技術創新中存在的問題

1.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不明確,企業技術創新的機制尚未形成。

就政企分開而言,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入,政府與企業的關系確實發生了重大變化。總體上看,企業經營自主權基本得到落實,企業經營者決策權太小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在這種情況下,政企關系的關鍵不再是是否分離,而是政府如何幫助企業形成高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壹方面可以避免政府因“內部人控制”問題而對企業失控,另壹方面可以杜絕企業“集權”經濟獨裁。只有這樣,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才能落到實處。由此看來,絕大多數國有企業還沒有達到政企分開的標準,企業的法人主體和市場主體地位不明確,大大削弱了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利益驅動力和風險意識。

2.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投資不足

說中國的國有企業沒有進行技術創新,甚至根本不想搞創新,顯然是不現實的。實地調研表明,我國壹批國有企業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技術創新,並以創新確立了強大的市場地位,如樂凱、康佳、長虹、三毛等企業。然而,個人的才華並不能完全揭示現實。事實上,目前在大多數企業認為自己進行了技術創新的同時,有60%的企業處於虧損狀態。既然市場實現程度和商業效益是檢驗成功的最終標準,那麽技術創新與虧損並存,就不能不意味著技術創新並沒有成為我國大多數企業發展的動力。

3.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創新能力不足。

技術引進後,最重要的壹點是引進的技術沒有經過充分的研究、消化、吸收和創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技術體系,然後成為對外輸出的技術力量,實現了引進→創新→輸出的良性循環,從而造成了現階段我國主要工業部門的技術與國外的較大差距。原因在於消化創新能力差。

4.國有企業的技術創新主要是由企業自主進行的,產學研的合作創新並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

我國國有企業雖然自身的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強,但技術創新仍然主要靠自己進行。制約我國產學研合作的主要因素有:(1)由於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體制,技術成果往往不成熟,其市場前景難以把握;(2)企業自身能力不強,沒有合作發展的基礎。即使它接受了大學或科研機構的成果,也很難將這些成果商業化。

5.作為技術創新前提的企業基礎管理仍然薄弱,管理機制不健全。

技術創新必須依靠管理創新作為基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有企業進行了大量的技術改造、技術引進和創新,有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很多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原因之壹是我國企業管理滯後,不能適應技術進步的要求,不能使技術創新正常發展。國企的大面積虧損和高負債率充分說明了這壹點。

二、提高國有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措施

1.充分發揮政府作用,構建技術創新政策體系。

美國政府通過“創造比較優勢”來推動技術創新。從我國的歷史經驗來看,政府很難單獨在技術創新中發揮主要作用,但政府作為壹種非市場力量,在企業創新中仍然起著關鍵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企業,政府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只能通過技術創新政策發揮引導作用。因此,就中國的具體國情而言,在新技術經濟乃至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社會體系剛剛建成的情況下,構建國家政策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從科技部、人事部到各省市相關部委,都沒有壹個完善的科學高效的制定技術創新政策的機構。為了在實踐中有效構建技術創新政策體系,建議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政策制定機構。

2.以企業制度創新推動企業技術創新。

企業制度對企業技術創新有很大影響。中國原有企業制度的主要弊端是產權虛置。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構建“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促使企業盡快確立自己的創新主體地位。從技術創新的角度來看,現代企業制度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企業股東可以自主決定企業的董事長,進而決定企業的管理者。企業的負責人不再以政治標準來選拔,而是以對股東權益負責的企業家來選拔。企業家會權衡企業的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從事有利於企業長期發展的技術創新。

(2)產權清晰、權責明確後,企業家可以從創新中獲得經濟回報,從而調動企業家創新的積極性。

(3)國家應該關心企業的發展潛力。企業股份化後,國家可能成為企業的最大股東。因為股權兼具財產和資本屬性,作為第壹大股東,更應該關註企業的長遠發展,從而更加關註技術創新的發展。

3.提高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

(1)資金投入。企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加強研發能力,這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技術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總的來說,有科技的投入才有科技的產出。投入越大,產出越多。然而,資金不足是中國企業不爭的事實,這確實阻礙了技術創新的發展。要改變這種狀況,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壹方面,要強化現有企業的融資功能,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多渠道、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和擔保體系。這不僅要求創業者要有創新意識,還要用有限的資金加大創新投入。而且要培養壹批高水平的金融分析師,充分利用國家政策,采取靈活的融資方式,比如銀行信貸,在爭取資金援助的條件下,通過產權交易市場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另壹方面,優化技術創新的投資結構。在中國,存在著生產性投資高,而設計和工程投資比例低的問題。這就耽誤了現有的R & amp;成果的商業化過程。還要用合理的投資結構,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限資本創造的效用,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同時,企業應加強研發;管理。美日企業之所以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企業非常重視研發:D管理。

(2)技術人才。技術人才短缺是中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差的重要因素。解決企業技術人才短缺矛盾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壹是在企業現有技術能力的基礎上,有條件地以各種形式吸收R&D;d機構進入企業,加強企業研發;d動力。第二,註重產學研結合。在我國現有的技術條件下,企業的科技實力相對較弱。為了合理配置科技力量,應該鼓勵產學研結合。第三,重視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素質。

4.加強產學研合作。

國外經濟技術發展的成功經驗之壹是產學研緊密結合。美國斯坦福大學創造了矽谷工業園區的奇跡。經過近40年的努力,矽谷半導體的電子信息產業已經發展成為美國經濟的領頭羊。但長期以來,我國高校長期脫離行業,自我封閉,使高校科研和教學的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研究課題和經費由企業提出,高校研究,科研、教學、生產相結合,既使高校有了充足的經費,提高了教學和科研水平,又增強了技術水平和新技術開發能力。我國國有科研機構也應與企業保持密切聯系,將研究重點轉移到企業急需的課題上,使研究成果滿足企業需求。

5.打造壹支善於組織技術創新的企業家隊伍。

熊彼特認為,企業家是創新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實施者,這就決定了技術創新與企業家的不可分性。但是,現有的國企管理者並不能等同於企業家。雖然其中不乏優秀者,但離企業家的標準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進入企業當行政官員和向社會公開招人不僅有區別,而且有謹慎保守和敢於冒險的根本區別。為了完成從經營者角色到企業家角色的演變,政府有必要以機構改革為契機,改變人員識別、選拔和任用制度,也有必要實現知識經濟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從技能型向創新型的轉變。

6.加強企業基礎管理

中國企業的基礎管理相對薄弱。加強基礎管理,同時實現管理創新,是提高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具體來說,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完善組織。組織的任務是:第壹,規定每個成員的職責,以達到運作的目的;另壹種是按照壹定的權限和責任分配來確定崗位之間的關系。壹個健全的組織應該符合“統壹領導、職責明確、高效精幹”的原則。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業務領域的拓寬和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

(2)完善規章制度。企業的規章制度是企業的“法規”,它規範著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行為,規定著企業內部各項工作的程序,從而保證企業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企業的規章制度具體包括:勞動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財務制度等。

(3)完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人的行為是由某種動機推動的。企業要有壹套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管理者和員工的積極性;同時,也應該有壹套約束機制,遏制人的不良行為,引導管理者和員工朝著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方向行為。企業的激勵機制主要分為對經營者的激勵和對員工的激勵。對經營者的激勵主要有:較高的工資、獎金、股權、期權等。對員工的激勵主要是根據員工對企業的貢獻,給予職位晉升的機會。企業的約束機制主要包括組織約束、制度約束、業務處理程序約束、內部審計約束等。

(4)持續的員工培訓。員工素質決定企業素質,員工素質的提高取決於兩個方面:壹是嚴選高素質員工;二是對員工的持續培訓。顯然,後者比前者更重要,因為員工只有不斷接受培訓,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員工培訓是企業永恒的主題,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文化知識培訓、技術培訓、職業道德培訓和敬業精神培訓。

  • 上一篇:回首過去、砥礪前行,堅定信念、不忘初心!
  • 下一篇:在家怎麽做雞蛋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