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山水畫構圖中的哲理
構圖就是畫面的布局和構圖,就是畫的時候要先拿定主意,再擺正位置。意為奇,意為高,意為遠,意為深,意為古,平庸為庸,庸俗為俗。畫有無窮的意義,古人用不同的意義傳達法,法也不同。在中國山水畫的構圖中,他註重布景的構思,要求畫面上“遠則取其勢,近則取其質”。
根據畫面結構的需要,運用呼應、賓主、隱顯、簡約、真實、不規則等對立統壹的規律來安排構圖。這類似於西方平面構圖理論中的和諧、對比、對稱、平衡、比例、重心、節奏、韻律等構圖法則。
在山水畫中,畫面的空白處理得很巧妙,堅持了中國人“看得仔細,看得面面俱到”,“看透,看透”的視覺習慣。看風景不僅要從山腳看到山,還要從屋外看到山的背面。山水畫的布局和意境所體現的傳統哲學思想反映了人與自然是陰陽和諧的有機整體。從中國人獨特的觀察宇宙萬物的方式,到中國人對世界“氣”的認識的思想觀察,中國人觀念中的宇宙不是獨立於人的認識對象,而中國人的觀念和精神與宇宙是相通的,人的生命只有與自然融為壹體才能永恒。宇宙不僅是人類獲取生存之源、滿足物質需求的場所,也是中國文人抒發情懷、尋找自己靈魂的精神家園。
(二)山水畫中構圖的“虛實”變化與人文精神
所追求的是萬物陰陽壹體:天人合壹,心物合壹,物我合壹。在中國傳統文化意識中,人是自然不可分割的壹部分,追求天人合壹、心物和諧、物我和諧的精神境界,構成了中華民族悠久而獨特的審美意識。在中國山水畫的創作中,畫家追求的是壹種自我與自然相互和諧的過程,也是心靈的真實呈現。畫家常常在畫面上留下大面積的空白,從而形成了中國山水畫獨特的結構形式。這個結構中的空間是真實客觀的,就像西方繪畫中使用的空間壹樣。而“真”就是老子說的“只是恍惚”
空間,這是中國繪畫的“妙門”,在這裏,無論是畫家還是觀眾,都能得到徹底的精神解放,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在無限的空間中自然翺翔。靈魂通過畫面中的空白,通向無限的宇宙和自然,人可以通過有限的畫面獲得無限的精神慰藉。宗白華先生曾指出;中國的山水畫是虛與實的對立面。中國的哲學認為“無”比“有”更重要。老子說,“有無互存”,“有則益,無則廢”。“世間萬物無中生有,人生無中生有”,所以山水畫特別註重“美在無處”,即“無畫之處,萬物皆成妙處”。中國山水畫通過具象表現追求無限的意境,而意境的表現大多是通過繪畫構圖中的“意象”來實現的。山水畫中的壹山壹谷、壹草壹木、壹雲壹水,都是畫家“立意萬物”的眾多“意象”,都是畫家借題主體內心感受自然景物的表現,而不是普通自然山川的再現。正是這些“意象”組合在壹起,形成了壹個完整的、流動的、充滿生命力的、意境深遠的山水畫意象。“意象經營”是中國山水畫的目的和意義。
中國山水畫無痕還原自然,成功詮釋了人與自然和諧有序的關系。所有這些都使整體變得豐富多彩,自然環境變得富有文化底蘊,人文景觀變得更加自然。藝術是人們精神世界的表達。山水畫以表現人的真實本性為最終目的,特別強調細致入微的關註和情感。山水畫的虛實空間是根據畫家自身的意識,以及靈魂與宇宙、自然之間的和諧與感知而構建的。它是宇宙的空間,是靈魂的自由空間。
(三)山水畫構圖中的“陰陽”精神和藝術審美
易經說:“壹陰壹陽是道。”山水畫中的空白與實染,構成了壹虛壹實、壹明壹暗、壹陰壹陽、相互轉化的流動結構空間。這種“虛”(陰)、“實”(陽)流動的空間意境結構,壹定程度上體現了“壹陰壹陽即道”的理念。中國山水畫中的留白是意象的組成部分,既襯托了畫面的主體,又拓展了畫面的意境,即所謂的意象的延續。所以講究虛實、疏密、濃淡的結合,強調氣的觀念,才有了造勢、順勢、接勢、返勢的理論,中國的山水畫也是如此
“數白為黑”也是壹個重要的構圖法則,即在繪畫過程中要考慮空白的作用。空白的地方不是沒用。雖是虛擬,卻烘托了繪畫的真實,構成了虛實結合、陰陽對比的關系,將中國傳統的陰陽辯證思維精神融入繪畫之中。大量的空白使觀者感到平靜和空靈,從而突出凝重而強烈的主題,使之產生壹種對比與和諧。
同時,山水畫構圖中的留白在壹定意義上體現了空間的意識,這不僅是空間結構的問題,也是意境的問題。山水畫中不需要留白,它總是與實景相得益彰。“空白”不是省略,而是畫家有意識地“用手傳達心意”的“創造”。所以,宗白華先生說:“面對這種空白,中國畫家拒絕讓物體底部的陰影填滿物體的‘面’,取消空白,就像西方油畫壹樣。”
山水畫最難創造的不是樹和山,而是體現意境深遠、看似虛無的空白,“遊於空中,舞於影中,虛於實”。清代笪重光認為:“畫空畫難,實景清空;神不會畫,道理是逼出來的,神是生出來的。位置敵對,畫的多是疣;虛擬現實和現實是天生的,沒有畫是精彩的地方。"
山水畫中的空白處理,是獨特的空間意境的表現,意思是“用筆達不到意圖”,“畫的美在沒筆的地方”,沒有畫的地方都畫,畫的空白空間就是靈動美之地。空白之美在於它所提供的內涵中的不確定因素,使構成空白意境的空間具有無限的張力和延展性,給人以無限的知性空間和審美空間的想象空間。留白的妙處在於讓人營造出真實的情境,體會到“不造壹字以風流”的意境。
無論是傳統意義上的“商位”,還是當代中西融合後的所謂“繪畫構圖”,都是在研究繪畫的構圖。中國的山水畫體現了壹種東方精神,是與中國民族文化密切相關而又不同於西方繪畫的獨立藝術形式,是世界繪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了占世界四分之壹人口的東方人的審美意識。基於東西方民族文化傳統的差異,形成了人類藝術史的演進和各民族藝術精神的差異。儒、道、禪作為中國文化性格的塑造者,在解決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上,各自提出了親和與中庸的綱領。這種對中庸的理解和恪守,哺育了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也造就了“中和之美”的構圖。
中國山水畫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須在民族大師的特質和時代的特質中找到壹個契合點,從而打開壹扇通向世界的窗口。中國山水畫與西方繪畫有著內在的異同。比如現代中國畫體現和滲透了西方構圖的形式法則,構圖原則被充分運用和融入現代中國畫。實現東西方繪畫藝術的互補。而這種互補,首先要對中國傳統山水畫構圖和西方繪畫構圖體系有壹個透徹全面的了解;其次,要在中國山水畫創作中努力探索和實踐,找到他們的突破點,促進其與現代意識和構圖的完美融合。依我拙見,無論中國山水畫如何演變,構圖也是如此。它有三個必須保持的特征:壹是靈性。水墨畫與彩畫不同,既有“相”,又有“相”,這正是“無相”的含義——“無相”。儒家的陰陽交替是宇宙的根本規律,黑是陰,白是陽,墨的兩極符合自然。在中國畫的現代化進程中,無論如何借鑒西方繪畫的色彩,最好是保持水墨畫作為繪畫中堅力量的地位,這樣才能保存其特色和價值。如今的海外實驗令人擔憂,很多所謂的現代水墨畫根本沒有墨水,就像彩畫壹樣。另壹個特點是筆墨。筆墨的價值在於,它是根據中國畫材料的特點創造的語言。它有著悠久的歷史,蘊含著中國文化中的壹套美學觀念。很容易與西方繪畫和其他國家、民族的繪畫語言區分開來。筆墨操作中的書寫技巧,是中國畫具有養生功能的壹半原因。變化是探索中國山水畫構圖和中國山水畫的需要,但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壹個臨界點。如果越過它,它就會變異或者滅絕,中國畫也是如此。靈性、水墨畫、筆墨,使中國山水畫始終保持東方特色,在世界藝術之林中永遠擁有獨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