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主要旅遊景點有\x0d\1和大理古城\x0d\玉城,簡稱玉城,位於蒼山腳下,距大理市區(大理州、大理市政府所在地下關鎮)13km。大理古城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是中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壹。\x0d\大理古城東臨洱海,西臨蒼山,城樓雄偉,風景秀麗。大理城規模宏偉,方圓12。原城墻高7.5米,厚6米。原有東、西、北、南四門,上有城樓。如果說自治州首府下關給人的印象是繁華喧鬧,那麽大理古城則是古樸寧靜。\x0d\城市裏有壹條街,復興路,貫穿南北。復興路有各種專賣大理石制品、紮染、草編等名品的店鋪,還有風味十足的白族飯店。\x0d\城內有清澈的溪流流淌,古樸典雅的白族傳統民居隨處可見。這裏的居民,無論貧富,都有在院子裏種花種草的習慣。大理古城也有“家家有流水,戶戶養花”的說法。\x0d\大理古城離下關很近,坐車半小時就能到。市內公交車站和各大酒店門前都有公交車。\x0d\x0d\ 2、蒼山\ x0d \蒼山又名點蒼山,是雲嶺山脈南端的主峰,東臨洱海,西臨黑惠江。* *有壹個19的崎嶇山峰,壹般海拔超過3500米,最高的馬龍峰為465438。\x0d\最奇妙的是每兩座山峰之間有壹條小溪,自西向東自上而下,流入洱海。這19峰和18溪,構成了蒼山獨特多彩的景觀。\x0d\蒼山腳下坐落著許多充滿白族文化特色的景觀,如著名的崇聖寺三塔、佛圖塔、無為寺、中和寺、九龍女潭、清潭寺、感通寺等。大理四大名景中,“雪”指蒼山上的雪景。\x0d\ \x0d\3。大理三塔\x0d\大理三塔,位於大理市區壹公裏左右。它是大理的名勝之壹。被譽為大理古文化的象征。\x0d\三塔主塔名為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16層塔,檐密。它是典型的唐代建築,就像Xi的大雁塔壹樣。在塔下擡頭望去,只見塔坐在雲端,雲朵移向塔,似乎在傾倒。塔基呈方形,分三層,下層長33.5米,四周用石柵欄圍起,柵欄四角雕有石獅;上層長21米,東中部有石墻,上有“永鎮山河”四個大字,莊嚴雄偉。\x0d\三塔旁,原崇聖寺規模巨大。據《南詔野史(、王本)、《百骨通記》等史料記載,在寺基,聖人李於南詔第十主十年至天啟元年(公元834-884年)所建三塔,房屋890間,銅器11400,銅器40590斤。\x0d\ 1925地震,塔頂地震,塔頂墜落,破碎,較重。建國後,三塔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得到精心維護。\x0d\x0d\ 4、蝴蝶泉\ x0d \蝴蝶泉位於蒼山雲農峰腳下,泉水清澈如鏡。每年我們去蝴蝶俱樂部,成千上萬的蝴蝶從四面八方飛來,圍著春天飛。蝴蝶大如手掌,小如銅錢。無數的蝴蝶依然勾來勾去,壹串串地從相思樹上掛向水中。多姿多彩,蔚為壯觀。\x0d\蝴蝶泉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蝴蝶泉叫無底潭,潭邊住著父女二人。女兒名叫溫孤,像壹朵金花壹樣聰明美麗。當溫孤長大後,她和獵人夏朗許下了壹生的承諾。後來,溫孤被地主帶走了,夏朗在她打獵回來時不顧壹切地救了她。沒想到,官兵們追來追去,把他們逼得走投無路。他們都跳進了深不見底的池子裏。突然,電閃雷鳴,狂風暴雨。雨過天晴,壹對美麗的蝴蝶從池中飛出,後面跟著無數的小蝴蝶。那天是農歷四月的15。從此,每年的這壹天,無數美麗的蝴蝶都會聚集在這裏,講述這個動人的愛情故事。這就是著名的“蝴蝶俱樂部”。\x0d\蝴蝶泉靠近大理最大的白族村周城,人口近9000人。這裏曾是大理國王的皇家花園。村裏有古戲臺,還有主廟、文昌宮等古建築。現在它已經變成了壹個白族民俗旅遊村。\x0d\ \x0d\5、周城\x0d\周城位於大理古城以北23公裏處,村內居住著1500多名白族居民,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x0d\這裏可以看到典型的白族民居,以“三室壹墻”“四進五天井”的封閉院落形式建造。有單院和多院,平面是方形的。形似人字形屋頂,有兩層樓和兩個屋檐;主房東坐北朝南,三五間,土木磚石結構,木架結合榫卯,壹個院落或幾個院落連成壹體,外墻多為白色(石灰)和灰色(細泥)粉刷。\x0d\白族民居特別註重照壁、門窗、山墻、門樓的裝飾。照壁是壹主兩廂三主院的必備建築,多為壹高兩低挑檐飛檐的墻體。主屋前,連接兩廂的山墻,使三方形成壹個封閉的庭院。墻中央塗石灰,書刻四眼,或嵌大理石屏;周圍設置扇形、長方形、圓形等圖案,用水磨或粉彩作畫。門窗,尤其是正房的格子門,多為雲杉、香椿、楸樹、雲山等名貴木材,雕刻有金雞、喜氣、麒麟、吉祥模樣等吉祥圖案。門座為木質門樓,雕有芝麻花斑,有棱角的基座,嚴謹的架子結構,精雕細刻,凸拱上翹的飛檐。\x0d\在周城,還可以看到豐富的民族紮染產品。紮染是明末清初以來周城白族人民的傳統民間工藝。紮染工藝品集文化與藝術於壹體,紮染布由手工縫制,反復冷染而成,色澤青綠,端莊典雅。紮染布制作的工藝品充滿了濃郁的民族氣息和現代魅力。\x0d\ \x0d\6、浪漫多雪\x0d\大理壹年四季風景如畫。在眾多景點中,以風、花、雪、月最為著名,引人入勝。關於風花雪月四景,當地白族有壹句流傳至今的謎語詩。詩中說:蟲入鳳巢,無鳥(風),草(花)長在七個頭上;蒙蒙細雨下的恒山上(雪)不見了半個朋友(月)\ x0d \ 65438+1.962十月,著名作家曹靖華遊遍大理後,被大理的風、花、雪、月深深打動,留下了壹幅畫有花、雪的對聯:下關風、上官花、下關風吹華冠。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x0d\下關風,下關壹年四季都有大風,有時風力達到八級以上。下關還有壹個關於風的美麗傳說。相傳蒼山夕陽峰上住著壹只白狐。她愛上了下關的壹個白族書生,於是變成了壹個人物與書生交往。他們的戀情被洱海羅泉寺法師羅泉發現。他不肯讓他們在壹起,就施咒把書生趕進了洱海。為了救書生,狐貍精去南海向觀音求助。觀音給了她六瓶風,讓她用瓶中的風吹幹洱海水,以救書生。狐女帶著六瓶風回到下關天生橋的時候,遭到了羅泉大師的伏擊,摔倒在地,斷了五瓶風,於是所有的風都聚集到了天生橋上,所以下關的風特別大。按照科學的解釋,是因為蒼山的十九峰太高,阻擋了東西兩側的空氣對流,而蒼山的落日峰和哀牢山脈的者摩山之間的下關天生橋峽谷只是下關空氣對流的出口,所以下關的風特別大,尤其是冬春季節,人們走在天生橋峽谷對面的街上,被大風吹的人都受不了。\x0d\上官花,位於大理蒼山雲弄峰腳下,是自唐代以來為保衛大理而形成的要塞。關外樺樹村有壹株名為“十裏香”的花樹,相傳是神仙呂洞賓所植。花大如蓮,每年65,438+02瓣,潤年65,438+03瓣。它是黃色和白色的,美麗而迷人。花後果殼黑硬,可作珍珠,故又叫珍珠花。到了清朝末期,因為遊客太多,尤其是政府的達官貴人,不得不由當地的白族人招待。百姓受不了白吃白住的負擔,就把上官的花砍了。據考證,上官的花是木蓮,在大理隨處可見。\x0d\蒼山雪,蒼山上的雪為什麽會持續千年,在大理人中間流傳著壹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代有壹群瘟神橫行大理壩子,使人“十人得病,九人死亡”。兩個白族兄弟姐妹為了拯救受難的人們,在觀音的指引下學佛歸來,把瘟神趕到蒼山山頂,被大雪凍死。為了讓瘟神永遠不要復活,姐姐變成了雪神,永遠約束著蒼山上的瘟神,於是蒼山的雪人峰有了千年雪。其實是因為蒼山海拔太高,山頂溫度低。\x0d\洱海月,每年農歷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居住在大理洱海附近的白族人都會劃著木船進入洱海,欣賞海中倒映的金色月亮,天空、雲彩、月亮、海水相應地組合在壹起,形成壹幅美麗的畫面。關於洱海月亮最流行的故事是天宮公主下凡的故事。傳說天宮裏的壹位公主羨慕人間的幸福生活,下到洱海附近的壹個漁村,嫁給了壹個漁夫。為了幫助漁民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公主將她珍貴的鏡子沈入海底,這樣漁民就可以捕到更多的魚。從此,寶鏡成為海地的壹輪金月亮,照耀著壹代又壹代的漁民,因此成為人們觀賞的“洱海月”。\x0d\ \x0d\7。大理的雲\x0d\大理蒼山西起,洱海東臨。蒼洱和洱海之間有許多雲的奇觀,令人神往。其中最奇妙、最引人入勝的是蒼山佛光、王宓雲、玉帶雲、火炬雲。\x0d\蒼山佛光有以下幾個條件:雨後會放晴,會彌漫薄霧,會被太陽折射。只要滿足條件,人們在蒼山峰旅遊時就能看到。\x0d\王宓雲壹般生成在11 -13附近,是大理的指示性氣候雲。壹旦出現,預示著洱海地區將有大風。\x0d\玉帶雲常出現在夏秋之交的雨後初晴。\x0d\火把雲壹般出現在農歷六月二十五日前後,因該時期白族傳統火把節而得名。\x0d\ \x0d\8。蒼山玉帶雲遊路\x0d\蒼山玉帶雲遊路位於蒼山半山腰海拔2600米處,北起小岑峰,南至聖嬰峰,全長16.2公裏(不含景區岔路長度),途經6峰5溪。整個行車路基寬度為2 ~ 2.5m,中間有效路面為1.5m,道路中間鋪有青石板,兩側有跳石。路邊是石條,設排水溝。盛盈峰設置了專用停車場,面積15438+06438+0平方米。\x0d\倉山玉帶雲遊路工程於8月初1991開始勘探,1992年底全部完工,1993經過雨季測試後正式投入使用。整個工程歷時3年,總投資240萬元。蒼山玉帶雲遊路如壹條銀線,將雲南最高的蒼山電視轉播臺與半山的桃溪、中和殿、嚴豐洞、龍巖洞、騎龍女池、清碧溪、甘通寺連接起來。\x0d\ \x0d\9、小普陀\x0d\在洱海東部的壹個島上,相傳觀音開大理壩時,在這裏的海面上留下了鎮海的印章,是平息風浪,保護漁民的島嶼。因此,漁民在島上建了觀音閣紀念觀音,並將島東的壹個漁村命名為海印村。\x0d\小普陀建於明代,重建於1982。它是壹座亭子式的兩層建築。壹樓供奉佛,二樓供奉觀音菩薩。\x0d\小普陀位於下關至雙廊、蝴蝶泉的海上旅遊線上。遊船到了這裏,壹定要在島上停靠,讓遊客登上小普陀,欣賞洱海風光。\x0d\x0d\ 10、花店壩\ x0d \花店壩由大小花朵組成,位於蒼山十九峰最北的雲弄和滄浪之間。大華店海拔2900米,南北長10公裏,東西寬1公裏。大壩西邊的山頂終年積雪。入夏後,大大小小40條溪流匯聚成萬溪,是壩內的主要水源。東面報小華殿群之峰,海拔3200米,為草臺。\x0d\整個樺甸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奇花異草爭艷。每到春夏,漫山遍野都是櫻花,綿延二十余裏,匯成壹片花海,成為壹個花的世界。花中有白豆腐花、牡丹花等草本花卉,絢麗多彩,氣勢磅礴。明清以來,李元陽、楊世運等文人雅士都曾遊覽過樺甸大壩,並吟詠過歷代流傳下來的詩詞。\x0d\ \ x0d \ \ x0d \ 11+0,南詔風情島\ x0d \如果把蒼耳的景色比作壹頂皇冠,那麽南詔風情島就是鑲嵌在這頂皇冠上的壹顆珍珠。該島位於洱海東北部雙廊村對面,交通便利,住宿舒適。該島有豐富的文化和自然景觀。《x0d》為了展示南詔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雲南的創世神話首次以獨特的雕塑藝術語言呈現在世人面前。該島由沙依木群雕碼頭、海景別墅、雲南復興-阿依耶觀音廣場、南詔頤和園、白族文化藝術廣場、沙灘綜合遊樂園、太湖石景觀社區、漁民傲觀等八大景觀組成。使人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找回原本的真實和互補的美。\x0d\登上小島,壹見之下,是壹群巨大的石雕,叫做沙依木群雕。這是根據後漢《西南夷傳》中記載的大理神話雕刻而成的。\x0d\相傳南詔的祖先是壹位名叫“沙溢”的女子,以捕魚為生。在捕魚的過程中,她因觸碰到壹塊沈重的石頭而懷孕,於是生下了十個兒子。後來,壹對夫婦在哀牢山下生了十個女兒,九龍兄弟娶了這些女人,他們逐漸長大,繁衍至今。這個傳說被雕塑家賦予了生命,栩栩如生,栩栩如生。\x0d\x0d\ 12、感通寺\ x0d \感通寺位於點蒼山聖嬰峰南麓,大理古城與下關之間,距大理古城約5公裏,距下關約11公裏。感通寺背靠四季無雪的蒼山,面向煙波浩渺、白帆茫茫的洱海。它也被稱為碭山寺。\x0d\感通寺始建於南詔初年,背靠終年白雲環繞的蒼山,面向煙霧繚繞、白帆點點的洱海。廟前有郁郁蔥蔥的森林,四季都有美麗的鮮花;寺邊泉水叮叮當當,涼風習習。感通寺以其環境幽靜、大殿雄偉、香火旺盛,被譽為“西南無雙寺,蒼洱名震第壹山”。聖通寺大門坐北朝南,大門左右各有兩位護法。他們猙獰而威嚴,讓人肅然起敬。庭院西面的高臺上是大雄寶殿。大殿中央是佛祖釋迦牟尼。佛左邊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右邊是伽藍菩薩。猶大會館前的右側曾是半山樓。大雄寶殿前左側有壹間客房,可容納僧人和過往客人。寺廟後面的山上有壹座墳墓。到感通寺的遊客,捐完功德就可以在寺內享受茶宴了。在離感通寺半英裏的地方,有壹個寺廟,穿過壹個名為“寂靜兆安”的庇護山谷,這也是壹個有趣的景點。\x0d\還有壹個關於感通寺的傳說。相傳明洪武十七年,感通寺住持戊己驅魔人到南京朝拜明太祖朱元璋,帶了壹匹白馬和壹棵茶樹。祭祀時正是早春,白馬嘶鳴,茶樹盛開。當時明太祖認為馬嘶的盛開是大明山的祥瑞之兆,於是給無涯和尚取名“法天”,賜名“大歷府桑崗寺港督”(當時管理佛寺的大和尚的職位),並贈詩壹首18。全山僧人迎接無極歸來的地方,後來建了壹座寺廟,名為半山(就是現在感通寺大門下側)。\x0d\從此,通山寺興盛,明末高僧曾題對聯曰:“寺古松,西南無雙;馬嘶百花盛開,蒼耳被譽為第壹山。" \x0d\x0d\崇聖寺\ x0d \崇聖寺,東臨洱海,西臨蒼山,位於雲南省大理古城以北約壹公裏處。崇聖寺以三塔聞名,又稱“大理三塔”。它是中國著名的寶塔之壹。此寺原名應天光復寺,或應天雪峰寺,後人視崇聖寺為禪宗雲門派、法眼派的發源地。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賜名雪峰崇聖寺,壹直沿用至今。抗日戰爭時期,大衛大會堂毀於日軍炮火,國王殿也毀於臺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這座寺廟已是壹片廢墟。1979起,政府批準崇聖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恢復開放。自2002年以來,崇聖寺得到了大規模的恢復和重建。在時間上,它超越了歷史,生產出了優秀的產品。匯集了唐宋元明清時期大理建築特色的精華,按照主次軸線、八個平臺、九個入口、十壹個層次進行規劃建設。整個仿古建築小區占地600畝,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x0d”崇聖寺的佛像是根據宋代大理的中國傳統畫家張勝的肖像制作的。根據大理多元文化和禪宗的特點,雕刻了598尊佛像,全部用青銅鑄造。除禪宗祖師和九王出家外,其余574尊佛像均為金漆,建築群落用細白麻石和綠草石作墻地鋪砌和臺階支撐。\x0d\佛圖寶塔\x0d\此寶塔造型古樸,典型的唐代寶塔風格。佛龕內有佛像,四面磚墻,塔頂有青銅葫蘆形鼎。整個建築類似於大理的千尋塔,建於唐代南詔時期。被百姓稱為蛇骨塔,位於下關(城郊鄉陽平村)北3公裏原佛寺前,因寺名而得名。佛圖塔始建於南詔(勸奉佐年間),其形制與千尋塔相同。塔中央有1575(明萬歷三年)的“重修佛塔”碑。塔高30.07米,為13級方形密檐空心磚塔。有兩個平臺,塔門朝東,塔身4.5m,壁厚1.4m,中空1.3m..第壹到第四層是直砌的,第五層開始壹步壹步的收集點。兩層東西走向的佛寺,南、北券洞,與塔中心相連,層層交替上升。塔是中空的,管狀結構,直通十二級。塔門是以橫木為過梁的方形門戶,是南詔古塔的特色之壹。據說蛇骨塔是西印度無憂王的使者張羅池建造的。這是佛教信徒的壹種執著。沒有歷史證據,也不太可信。根據仍在紮西的壹塊明代石碑,它重建於明文健四年(公元1402)。明朝萬歷元年(1573),這座塔遭到了雷電的嚴重轟擊,從塔頂到培根向正西方向裂開了五寸多。不到三天,這座塔就自己組裝好了。兩年後它又被重建了。從那以後到現在,400多年過去了,有沒有重建,沒有記載。
上一篇:大學生壓力管理的有效方法下一篇:奧林匹克的格言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