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首先要從課堂教學中突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開展“高效課堂”討論,其指導思想可以概括為兩個減輕、兩個提高:減輕教師教學負擔、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這也是建設和諧校園、幸福校園的根本意義。
“高效課堂”主要討論兩個方面,即教師和學生,即教和學,這是研究的主導和主體部分及其關系。教師學習教學,從事教學,教學就是如何把知識同化到學生身上的過程,自己講清楚。在課堂教學中,所有學生的理解水平並不相同,有經驗的老師在教學中會照顧到壹個成功,那就是效率。但也有老師壹再表示,這不能理解為孜孜不倦的教學,只能說明老師的水平。教學要高效,學習也要高效。指導學生學會接受知識,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有了正確的思維方式,妳就能很快理解,很快接受,牢牢記住。通常我們說備課,既要準備教材,也要準備學生。如何準備學生?那就是要明確學生的基礎,思維,接受度。所以討論“高效課堂”首先要肯定這兩個方面,即老師怎麽教,學生怎麽學。只有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達到高效率。
“高效課堂”有科學的量化指標,但壹般來說,必須滿足以下三個要求:
1,活潑。第壹,教師的情緒要平和,不要過於激情和壓抑,讓學生在心理上處於興奮和抑制的最佳狀態。心理學研究表明,這種狀態最有利。二是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樂趣,激發學生的良好情緒,形成互動。第三,課堂上的節奏感和邏輯感適合課堂教學的內容。
2.和諧。指整個課堂上的師生關系。這種氛圍應該是教師創造的,這種關系可以從情感到好奇,以及整個課堂的誘導和互動體現出來。
3.投入少,產出多。這就是好處。我們教室裏有壹樣東西是成立的,那就是時間。在這個時候,需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需要建立壹個自成壹體的框架。在最短的時間內成功完成任務,達到教學目標,是有效率的。
那麽如何才能打造壹個高效的課堂呢?
第壹,教師。
1,課前準備充分
我們知道,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混亂的,低效的。為了打造壹個高效的課堂,充分利用這四十五分鐘的每壹秒,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為自己預設不充分,目標不明確,課堂即時生成調控不力而浪費時間。新《標準》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對不同班級的教學目標做出了科學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學習標準,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去做。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適中,難度要大。就像打籃球,籃筐太高,學生再怎麽努力也投不進去,自然就失去了信心;而且籃子太低,學生會很容易往籃子裏倒,當然也不會有克服困難的喜悅。其次,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三維目標的統壹性。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同等重要,缺壹不可。再次,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考慮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的目標也不壹樣,要避免壹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尖子生,可以在課後延伸壹些稍微有挑戰性的練習;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對他們提出壹些粗淺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另外,要明確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抓胡子眉毛壹把抓;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重點突破;合理的講和練,每節課都要有深入的信息反饋和調整,保證每節課目標的達成。
2.活躍課堂狀態
只要學生的思維始終活躍,積極探索知識,努力將新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我認為這就是高效的課堂,是成功的課堂。
教師要善於根據具體的教育情境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方法,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成為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者。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教師要時刻牢記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課堂教學的效果最終體現在學生身上。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理解,他們才能獲得知識,這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徹底改變傳統的“註入式、填鴨式、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和觀念,將知識強行“填鴨式”地灌輸到學生的大腦中。教師要從“演講者”轉變為“編劇”和“導演”,要像導演給演員講戲壹樣,創造壹個能讓學生真正邊做邊學的場景,促進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知識,進行思考。當然,既要註重學生雙基的掌握,也要在課堂上用幽默風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事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促進三維目標的全面實現。
3.學習法律的科學指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認為好的老師不是教,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習。”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註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創建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
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問,引導學生提問,然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提問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隨時提問。能夠質疑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升。通過提問,學生可以得到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為“學”,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重新發現問題”,形成勤於思考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要求我們教師的教學方法發生根本的變化。要讓學生先學,根據老師揭示的教學目標,讓他們在指導大綱的指導下看書,自學。然後老師會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下壹步的“教學”。在這個“教”的過程中,教師要做的是“授人以魚”。讓學生在自學中自己發現問題,自己尋找解決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暴露的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讓老師的“教”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完全融為壹體。
4.適當的激勵機制
教室應該對所有學生開放。培養學生補差價不是課後,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壹環。事實證明,課後補課的學生,成績並不比不補課的學生好。因此,加強課堂教學中的訓練和補課工作,尤其是補課工作,尤其值得我們重視。化妝,首先是為了“治懶”。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首先是“懶”,包括思想上的懶和實踐上的懶。思維上的懶惰往往表現為學習過程中的心不在焉、註意力不集中;練習中的懶惰表現為練習速度慢,作業完成不及時,作業拖延。針對上述情況,應采取有效措施,在課堂上加強“快速提問”,增加提問密度,讓差生回答壹些略簡單的問題,使其形成壹定的自信心;二是給他們表演的機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第三,課堂作業明確,老師要嚴格監督,不給他們抄襲的機會;第四,他們不應該被允許拖延他們的家庭作業。壹旦發現,要及時批評,嚴肅處理。
既要鼓勵學生成績的提高,又要鼓勵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認真練習,及時完成作業。我們正確的動機是讓所有學生做好有效學習的準備,實現更大、更高效的課堂。
第二,學生方面
1.課前預習習慣
預習不僅僅是看書,還要思考壹些基本問題:是什麽?為什麽?這樣可以嗎?和以前的知識有什麽聯系?等壹下。這樣上課就會有的放矢,就會聚焦重點,攻堅難點,上課自然就有效果了。
2.課堂學習習慣:
在課堂上,我們要“聽聲音,讀每壹個字,用手用腦,努力學習”。坐在凳子上,站起來就站直;上課的時候看老師。有些重點內容要在課本上勾畫出來,有些要記錄在課本的空白處或筆記本上。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時要看著黑板;教師提問時要積極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有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問老師;回答課本上的問題時把書抱在胸前,聲音要大;寫的時候要寫的正確認真,寫答案的過程要規範,寫在規定的位置,不能有錯別字或者其他字,要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討論問題時,要主動參與,積極發言。我們應該緊緊圍繞老師的講課思路集中精力學習。
3.課後鞏固習慣:
堅持先復習再做題。復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認真復習學過的東西,記住學過的東西,理解學過的東西,然後做作業。如果妳能先復習作業,再把作業當成考試,那就相當於壹天考幾次,正式考試100分也不會不及格。
第三,教師和學生的結合
壹個班的老師和學生就像壹個運動隊,老師就是教練。“每堂課都像壹次訓練。沒有科學的方法,就不可能產生像劉翔和王這樣的世界冠軍。同時,沒有足夠的訓練強度,就沒有中國女排。僅僅因為老師的“熱情”,很難產生壹個高效的課堂
如果每個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加上我們學校優秀的老師,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可能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