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就業規劃意識
大學生從走進大學大門的那壹刻起,就要做好以就業為導向的入學教育,引導學生認真了解各種職業的特點、發展方向、所需能力、技能素質、社會需求、未來就業前景、工資待遇、社會地位以及各種職業的意義、競爭和就業條件,使學生對未來職業有方向性的認識。同時,學院可以開展職業規劃輔導、職業規劃競賽、模擬職場、以求職就業為主題的征文和演講比賽等。,使學生從低年級開始培養職業規劃的自我意識,幫助學生確定職業發展目標和方向,制定職業發展戰略和計劃,激發學生職業發展和就業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自我激勵能力和自我決策能力。
(二)對就業危機的認識
調查顯示,受經濟增速放緩、就業總量持續增加、結構性矛盾突出的三重壓力,高校畢業生有效就業需求呈下降趨勢。從行業情況看,醫療衛生、咨詢、電子商務、旅遊、文化體育等行業的用人需求略有增長,但鋼鐵、機械、采礦、能源、建築等行業的用人需求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輔導員應該讓大學生充分認識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讓他們樹立危機意識,改變傳統的就業觀念。讓學生知道,大學生在學校是“天之驕子”,出了校門進入人群也是普通人。想先就業再擇業,就要避免在就業過程中東張西望,西蕩西蕩。世事多變,工作是自己生存的基礎。沒有好壞的公式,只要對自己的成長有利,就是好的。輔導員要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逐步宣傳國家的畢業生就業方針政策,加強對西部計劃、特崗教師計劃、大學生招聘計劃、選調生、大學生村官、三支壹扶政策、自主創業政策等畢業生政策的指導。應該積極引導我們以學習《生化危機》為契機“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地“等、靠、要”得到工作。從大四上學期開始,我就應該積極參加各種類型的招聘會,不斷磨練自己的求職能力和技巧,積累經驗和人脈,而不是因為還不是就業的時候就放松自己。
(三)就業競爭意識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就業市場為每壹個求職者提供了平等的就業機會,每壹個求職者都必須憑借自己的專長和優勢去競爭,才能在公平的就業機會面前獲得理想的職業。輔導員應多管齊下,培養大學生就業競爭意識,提升就業競爭力。比如充分利用已畢業或大四學生的資源優勢,與學生交流專業學習和生產實踐中需要的專業技能;積極安排各年級學生利用暑期社會實踐到用人單位進行專業實踐,為學生搭建實踐鍛煉平臺,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豐富社會經驗,從而縮短學生素質與社會期望的差距,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另外,只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和深厚的知識儲備還不足以創造成功的事業,善於與人交往非常重要。輔導員可以通過周末集中教育前的人際關系訓練、五分鐘演講等第二課堂活動,幫助大學生培養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
(D)對就業調整的認識
大學生就業期間的心理問題主要有挫折、從眾、嫉妒、害羞、盲目攀比、自卑、依賴等。尤其是挫折心理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最大。現在的大學畢業生,第壹次總期望能找到滿意的工作,總希望能去發達地區的大城市,有名氣有影響力的名牌企業。他們期望他們的第壹份工作在工資和待遇方面是理想的。然而,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很多差距。就業屢遭挫折,會讓大學生感受到就業壓力,產生就業焦慮。大學生應改變錯誤的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加強自我認識和分析能力的培養;要排除不滿、嫉妒、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對正常思維和決策的幹擾;要打破“壹錘子定終身”的傳統就業觀念,樹立新的動態就業觀,審時度勢,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職業目標。
(E)自營職業意識
為引導大學生多渠道就業,特別是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政府出臺了《關於進壹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壹是稅收優惠政策,對從事自主創業的大學生給予定額稅收減免。二是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政策。畢業生可按規定在創業地申請小額貸款。符合條件的,中央財政據實予以貼息。三是減免稅政策。對從事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免收管理、登記、證照等相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四是培訓補貼,可給予大學生在畢業學年(即畢業前壹年7月1日起12個月)參加創業培訓。五是落戶政策,高校畢業生可在創業地辦理落戶手續(直轄市按有關規定辦理)。此外,各地政府也在不斷加強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為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培訓和實訓、創業指導、融資、後續扶持等“壹站式”創業服務。
需要註意的是,即使國家和學校制定了壹系列便利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和措施,自主創業仍然是就業中的壹個“冷”選擇,輔導員也應著力加強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比如,輔導員在幫助學生分析就業形勢的同時,可以介紹大學生身邊成功的創業案例,喚醒他們的創業意識,鼓勵有能力的大學生積極準備創業;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將創新創業意識和技能的培養融入大賽,使學生獲得理論和實踐經驗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學院還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實踐基地,帶領學生參觀企業或開發區,了解社會經濟發展現狀,感受企業自主創新,加深對課堂所學的理解,堅定自己創業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