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目的準備工作從2012年4月初開始,並於2012年5月舉行了開班儀式,這標誌著這項研究步入了正軌。壹年來,我們課題組根據領導和專家的要求和指示,積極開展研究,按照研究計劃開展具體的研究工作。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按照計劃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經過實際調查研究,精心組織,深入探討,及時梳理。本文主要采用文獻研究和行動研究的方法,輔以觀察法,在壹年多的研究中積累了壹些經驗,取得了壹些階段性成果。
首先,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壹)選題背景
由於傳統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枯燥、程式化,缺乏活力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激發,使師生的活力在課堂上得不到充分發揮,是課改以來小學數學教學面臨的現實困境。(1)教學內容和形式是為活動而活動。(2)教學內容泛化:學科性不強,忽略了教材,沒有充分挖掘學科的獨特價值。(3)教學活動外化,合作有形式無實質。(4)教學水平越低,教師教得越多,學生學得越少,越離不開教學。學生雖然獲得了知識,但學習能力並沒有真正提高。(5)預設生成的沖突:壹是沒有預設就有不負責任的課堂,二是沒有生成就有精彩的課堂。
現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技術、工藝和性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和發展,進入了推廣應用階段,取得了壹批有影響的成果。專家提出的“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三個應用層次,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他們還提出了壹些學者的觀點,如“白板終將取代黑板,交互式電子白板是從在線學習到混合學習的理想教與學工具,我國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應將交互式電子白板引入課堂教學”。大量研究結果表明,交互式電子白板有助於教師創設學生積極參與的情境,開展引人入勝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
我校開展的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研究,就是研究基於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建立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方法,將有限的課堂時間延伸到課外和社會生活中,從而獲得更豐富、更新鮮的數學營養。
(二)研究意義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數學課堂教學越來越追求有效性,實現“教得有效,考得滿意,學得開心”。本課題的主導思想與新課改的理念完全壹致,力求體現先進性與現實性的有機結合,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的統壹。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1.本課題從實踐角度出發,與教師行為緊密結合,關註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整合教學過程能力的發展。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可以促進校本研修的深入開展,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形成有效的教學策略,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實現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2.從學生的角度看,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學的資源,是課堂生活的共同創造者,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生資源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第壹,學生原有的不同體驗是我們教學的基礎資源;第二,學生在課堂上的態度不同,層次不同,表達方式獨特,是不同的資源;第三,是生成性資源。這種資源是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出來的,這些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有利於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
(3)國內外研究現狀簡介。
在歐美,壹些國家也開始在教育中廣泛使用電子白板。國外電子白板的推廣應用實踐表明,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與基礎教育中不同班級、不同學科的教學相融合。這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壹些成果。但實際上,這類課題的研究並未能解決如何開展混合式學習,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實現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優勢互補等問題。交互式電子白板技術很好地實現了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育技術的優勢互補,最大限度地整合了教學資源和20年來現代教育技術的成果,而且使用方便,投入相對較低,現有的壹些實驗結果表明課堂教學效益較高。它是目前人們關註的有效教學工具,也是實現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優勢互補的成熟技術。
我國有效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在國內外都有壹定的基礎。有效教學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博士崔允漷教授在其著作《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中明確界定了“有效教學”的內涵和核心理念,提出了有效教學的基本理念和策略。葉瀾教授的教學價值觀重建、教學過程觀重建和教學評價觀重建為有效教學的研究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理論和實踐依據。孔奇平教授在《新課程理念與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壹書中系統論述了有效教學與學生參與的關系,指出了有效教學的特征、原則和研究內容。高、合著的《論有效教學》從理性的角度探討了教學實踐中的壹個重要問題: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的概念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目標和追求、方式和策略。這些國內專家學者的理論對這壹課題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就國外的研究而言,起源更早,研究更廣泛和深入。從布魯納的結構主義教學、克拉夫基的“範例教學”、維果茨基的兒童最近發展區和最佳教學階段、巴班斯基的最優教學,都可以找到對教學有效性的探索。其中赫斯特和黛安·蒙戈瑪比較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