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機是必不可少的攀巖工具,有助於攀巖者安全順利的攀巖。選擇登山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壹個是好的腕帶。腕帶優選是柔軟的並且具有壹定的彈性。可以簡單調節到所需的牢固度,不易脫落。
第二個是右手柄。無論是否戴手套,手柄的大小和形狀都要和妳的手相匹配。
第三是手柄的材質。手柄的材質要讓妳容易掌握。帶有軟木和泡沫手柄的登山杖通常是手掌容易出汗或經常在雨天徒步的徒步者的首選,因為這些材料即使潮濕也有很好的摩擦力。橡膠材質的手柄讓它很滑,但是手感很好。塑料和木頭做的把手通常很滑,手感不是特別好,但是很耐用,很結實。
第四是長度。登山杖的長度可以調節。調整的越多,得到的好處就越多。下山的時候,會更久;上山時更短;不使用時,它可以收縮得更短,很容易綁在妳的背包上。
小知識登山杖的利弊
優點:上坡時增加力量,減少體力消耗;下坡時,可以提高穩定性,減少膝腿關節的磨損;有助於增加身體的平衡,通過軟土地區。
缺點:如果操作技術不熟練,省力效果壹般;綁手做其他事情。
登山杖的使用
1.在相對平緩的山區使用。
平而平緩的上坡行走時,就像正常行走壹樣,采取同樣的節奏,在左腳向前的同時,用右臂將登山杖向前帶,但杖尖不要超過身體前方,然後向後推靠地面,左手與右手相互作用,做同樣的動作。
2.下坡的時候用
下坡時,因為沖擊力比較大,需要使用登山杖來減輕腿部的負荷;登山杖的位置壹定要放在身體前面,壹定要前腳著地,達到力量共享的效果。這個時候身體肯定會前傾,這不是我們下坡的自然動作。所以要經常練習,感覺登山杖應該放多遠,才能達到緩解腿部壓力的效果,而且不會減慢原有的速度和節奏。必要時可以根據個人感覺加長登山杖的長度。
3.在陡坡上使用。
此時的動作和平時走路壹樣,只是手臂要向前伸到身體前面,用登山杖支撐身體向上,以減輕腿部的壓力。如有必要,可同時使用兩根登山杖攀登。向上推身體時,手掌可放在竿頂,以加強推力。
如何調整登山杖長度的小貼士
登山杖壹般有三節,其中兩節可以調節。首先,松開所有的登山杖。將底部附近的支柱延伸至最大極限長度,然後將其鎖定。登山杖上有刻度可供參考。
調整時,用登山杖站在平面上調整,手臂自然下垂。以手肘為支點,小臂與上臂成90度擡起,調整第二桿的長度,向下調整登山杖的尖端,直到剛好接觸地面。還是把登山杖頭夾在腋下5?8厘米,然後向下調整手杖的尖端,直到它接觸地面。鎖定登山杖的所有桿子。未調節的另壹根登山杖可以調節到與鎖定長度的登山杖相同的長度。
調整登山杖時,不得超過登山杖上顯示的最大調整長度。購買登山杖時,可以先調整長度,確定是否購買合適長度的登山杖。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登山杖長度適用於30°以內的平地和緩坡登高。上下坡陡坡需要根據實際坡度進行縮短和加長。
腕帶的使用
很多人在使用登山杖時,緊緊握住手柄用力,以為腕帶的作用就是讓登山杖不離開手腕。這顯然是錯誤的,只會讓妳的手指感到酸痛和疲勞。
下坡時,登山杖承受的沖擊力要通過腕帶傳遞到手臂上;上坡時,手臂的推力要從腕帶傳遞到登山杖上,產生上坡的力量。所以當手腕穿過手腕帶時,不應該直接從手腕帶上方伸進去抓住手柄,而應該拿起手腕帶,從下方穿入,將腕帶壓入我們的手掌,然後通過手腕帶輕輕抓住手柄支撐登山杖,而不是緊緊抓住手柄發力。如果有卡扣,稍微調整壹下,切記不要影響登山杖的操作。
不使用腕帶的提示
在陡峭的下坡路段,如果不小心滑下,手腕上戴著登山杖會嚴重阻礙應急反應行動,登山杖可能會傷人。在上述路段不要將手腕伸進腕帶。
登山姿勢
1.重心穩定
爬坡的步伐應該和平地不同。平時走在平地上的腳自然會沿著水平方向擺動,而山路崎嶇不平,有時甚至會有滾石。爬山最重要的是“走姿”和“步伐”。爬山時,頭、腰、腳要保持在同壹條重力線上,這條線常被作為身體運動的軸心。個人方法是單膝擡起,另壹只腳落地,達到平衡。這個時候肩膀不要用力。當走路重心由後腳變為前腳時,頭和腰的重心要前移,前腳的膝蓋不要向前突出,然後後腳步出,創造新的重心。這樣頭、腰、腳的重心不斷移動,交替行走,才是正確的走路姿勢。將山的重心前移,下山時重心放在後腳上。
慢慢行走
不管是上山還是下山,最基本的就是保持小步伐。這種走路方式即使不看現狀也能以同樣的步伐行走,不僅容易保持平衡,還能減少疲勞。徒步行走不僅是腿部的鍛煉,也是全身的鍛煉。妳可以通過擺動手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控制節奏。
3.勻速穩步前進
爬山時,背部要沈重,背部要僵硬,整個腳要著地。站穩後再移動重心,盡量保持勻速。最好的速度是走路不呼吸,盡量以個人中等負荷心跳次數走路,中等負荷運動強度心跳=(180-年齡)60?70%。
4.上下是有區別的
當遇到傾斜的上坡時,最重要的是雙腳呈八字步行走,即腳趾向外張開。妳還不如真的把腳放在陡坡上試試。很容易知道,如果直接在斜坡上全腳踩,腳趾會因為比腳後跟高而急劇彎曲,所以腳踝不會均勻、協調、穩定。相反,如果逆著斜面打開腳尖,側著腳踩,腳尖和腳踝會變得差不多壹樣高,所以腳踝會變得放松,容易擺動。下坡時壹定要小心,即使很平緩也可能有摔倒的危險,所以壹定要壹步壹步的小步走。雨後路面特別滑,更容易打滑,需要多加小心。步速比上坡時小。如果妳小步走,即使妳的腳不小心滑倒,妳也可以立即恢復平衡,防止摔倒。
5.不要在高地上跳
比膝蓋略高壹個臺階往下走。走路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齊膝或者略高於膝蓋的臺階,或者落差較大的斜坡。在這種落差較大的臺階地形上行走時,切忌突然往下跳,往下跳不僅會滑倒、扭傷腳踝,還有挫傷或骨折的危險。正確的下蹲步法是利用邊上有樹根的植物抓緊,穩定身體重心,雙腳平穩放下,或者坐在地上慢慢滑下地面。
關於如何過河過橋的小知識。
過河:當妳感覺不到河水的深淺時,用壹根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小木棍探路。避免赤腳,穿鞋更安全。河裏有石頭可以踩的時候,選擇幹燥的石頭行走,潮濕的石頭容易滑倒。而且要保證石頭不容易晃動,然後移動重心。有些石頭容易晃動,會造成骨折等意外。
過獨木橋:分開與肩同寬的步幅,眼望前方壹米處行走,壹步壹步牢牢貼住橋,快速行走。如果橋不長,走快壹點會比走慢壹點好很多。只要保持平衡,就能很快過去。
上吊橋:吊橋容易左右搖擺,人最好壹個壹個過。切記不要擁擠,以免發生危險。同時,不要改變走路的速度,有節奏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