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讓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於各個學科?

如何讓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於各個學科?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適應這壹發展趨勢,我國決定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研究。

壹、“壹體化”的含義

所謂課程整合,就是將各種現代教育技術完美恰當地融入到課程中——就像教學中使用黑板和粉筆壹樣自然流暢。融合並不意味著混合,意味著計算機設備只出現在學校,但硬件的增加並不意味著“計算機革命”。關鍵是如何讓它成為學習的重要工具。整合是指在現有課程的學習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現代教育技術,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整合強調各種技術要為課程服務;強調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其出發點應該是課程,而不是計算機;強調要努力找出電腦在哪些地方可以增強學習效果,讓學生完成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情,或者壹些重要的生活技能。換句話說,信息技術應被視為學生獲取知識、探索問題、協作討論、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

二、“壹體化”的階段和要求

“壹體化”是壹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求教育本身從目的、內容、方法到組織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種改變絕不是壹蹴而就的,需要經過很多中間過程。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劉儒德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壹階段,人們把計算機作為壹個獨特的對象,像物理、化學壹樣,專門開設計算機課程,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養;第二階段,要求計算機輔助學校傳統教學或教師進行教學管理。在第三階段,人們要求以計算機為基礎的課程改革,這種改革明顯不同於以書本、粉筆和黑板、幻燈片、電視和錄像為基礎的課程。在第四階段,人們要求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對整個教學體系進行全面改革,使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形式乃至學校結構都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這種演變中可以看出,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越來越深入,在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目前,由於主客觀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整合”的過程也各不相同,對“整合”的要求也不盡壹致。就有利條件而言,已經進入第三、第四階段,我想就這兩個階段對“融合”的要求談談自己的體會。各種現代教育技術與各學科教學的整合,不是簡單的形式上的改變。它對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戰,對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現代教育技術進入教學過程後,教師從原來教學中心的知識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合作者,更加關註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和開展;學生的地位從被動的知識容器和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主人和學習的主體,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

其次,現代教育技術進入教學過程後,教學方式從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為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個性和實踐能力。教學模式也從符合工業時代人才標準的勞動程度高、效率低、科技含量低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適應信息時代,以網絡、多媒體為依托,開放式與傳統模式相結合的現代教學模式。

第三,現代教育技術進入教學過程後,教學方式從傳統的書本、粉筆、黑板發展到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多媒體網絡教學。隨著個人和家庭電腦的普及和網絡化發展,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將更加緊密地聯系在壹起,網絡化的教育體系和開放的教育環境將逐步形成。

在信息時代,人們已經意識到傳統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知識經濟對人才的需求。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教育生產力的教育工具要素,將從根本上提高教育生產力水平。改革不適應教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教育關系,是教育技術作為生產要素發展的必然要求。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必將推動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這是實現教育改革目標的必然要求。從宏觀上看,實現教育改革的目標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從微觀上看,要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效率,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素質。

三、“壹體化”的理論基礎和模式

建構主義的“學與教”理論是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認為知識不是教師灌輸的,而是學習者在壹定情境下,借助必要的信息資源,通過合作、討論、交流、互助(包括教師提供的指導和幫助)而主動建構的。因此,“情境創設”、“協商會話”和“信息提供”是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基本要素。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教師應該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和促進者,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而不是課堂的主人和知識的鼓動者;要求學生主要

通過自我發現學習,換句話說,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中,“發現教學”是學生掌握學科內容最基本的方法和最重要的教學策略。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為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實現提供了最理想的條件,是實現“建構主義理論”的有效途徑。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追求:

1,教學內容有問題。師生根據學科性質和具體教學內容的特點,將內容轉化為各種形式的有價值的問題,並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將問題呈現出來,為學生的課內外探究學習設置了邏輯起點。

2.探究式教學過程。問題出現後,學生通過信息技術主動獲取相關信息。他們在獲得基礎知識後,在課堂教學中圍繞相關問題進行自我探究或集體討論,教師平等參與並引導學生討論,使教學過程由傳統的傳承變為探究。

3.教學活動的網絡化。在教學活動中,要改變過去教學內容主要來源於課本的單壹局面,強調培養學生從網絡資源中獲取素材,對教學內容進行自我改造、重組和創造的能力,培養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和資源的能力和習慣。

4.創新教學成果。網絡只是環境,查詢只是手段。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通過以上改革,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合作性得以發揮,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人格。

第四,整合的問題與策略

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不是壹蹴而就的,在實踐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目前普遍存在三大問題。

1,教師沒有合適的軟件資源,缺乏合適的網絡課件和工具平臺,導致課程整合本身難以系統化,顯得零碎。如果老師自己做決定,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耽誤自己的教學任務。

2.師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不夠。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需要壹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目前,教師和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掌握不熟練,阻礙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效果。

3.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是課程整合的最終目標,這是壹個值得探討的重大課題。

面對這些問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成為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責任。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這壹使命。在實踐中,我們認為應圍繞上述問題做出以下努力。

1.軟件:建立全國統壹的網絡教育平臺。信息的價值不在於它本身,而在於被使用。妳用得越多,它就越值錢。信息系統的社會化程度越高,越有可能被使用,越有價值。軟件開發是壹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軟件開發人員必須熟悉相關的科學知識。必須熟悉教育

教學規律和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必須熟悉國家教委對教育教學的要求和國內外教育改革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必須掌握壹定的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必須有壹定的資金。更重要的是整合這五個“必須”,充分發揮其整體功能。這絕不是個別單位、地區、少數人能做到的。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應通過宏觀調控,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打壹場集團戰,打造全國壹流的在線教育平臺,開發高質量的教學軟件。

2.老師是關鍵。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成敗取決於教師。作為老師,要從多方面、多渠道加強學習。

(1),轉變觀念,銳意改革,樹立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教育教學新理念,加強教育理論和教育心理學的學習,研究教育對象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身心特點,研究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和潛力,調整和完善自身的智能結構,確保每壹節課都能達到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與學的有效性的目的。

(2)有關單位和行政部門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教師培訓應包括計算機意識、知識、技能和態度、學科教育理論和學科的最新發展、教育技術和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三個方面。壹方面主要解決教師操作電腦的問題,讓教師能夠熟練使用電腦,真正把電腦當成自主備課、教學、組織學生活動的工具,同時根據教學需要適當制作壹些課件。第二個方面主要是加強教師學科素養的培養,引導和幫助教師提高自身素質,進壹步把握學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質。第三個方面主要解決如何用現代教育手段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即真正的“課程整合”問題。目前,世界上壹些國家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如美國互聯網公司創辦的英特爾未來教育。我們應該開辟各種渠道,借鑒他人的經驗,深入研究中國的教育制度和特點,找到壹條現代教育技術真正為教學服務的道路。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懈努力,美好的未來壹定屬於我們。

  • 上一篇:國際物流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 下一篇:尋找山河春色的山西好風光!感受美麗的春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