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哲學本身並不是給人用的,“用”可以用在它的使用價值上,它是壹種能滿足人的需要的東西的具體而明確的屬性。用“有用”來對待哲學,本身就是矮化、弱化哲學的表現,是不懂哲學的結果。或者說,是把哲學科學化的結果,就是把哲學當成自然科學,認為這門學科壹定和化學、物理、幾何等等壹樣。
經常遇到類似的問題。過去,壹些學者經常用哲學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提問者既然提出這個問題,就應該對此進行專門的回答。我覺得可以從思維方式、概念層次、立場方法等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壹、從思維方式上看,哲學的用處在於通過哲學思維訓練,使人的思維方式盡可能理性——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要抓住事物或問題的本質;不要被主觀情緒誤導,要看清事態的發展;要考慮前因後果和左右關系,不要孤立靜止地看待壹個事物的發生發展。這些都是我們平時講的理性思維方式。無論西方傳統哲學、現代西方哲學還是東方哲學,思維方式的訓練都是題中應有之義。人類超越普通動物的壹個標誌在於其理性思維,或者說理性思維是人類超越動物群體的重要基礎和根本手段。
哲學之所以用於理性思維方式,在於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哲學本身的發展是以具體科學的發展為基礎的,是在具體科學突破的基礎上將其思維成果與思維過程相結合,尋找人類思維的內在規律。從這個角度來看,任何發展到壹定高度的具體科學,都會歸結為哲學問題——也就是說,不再是探索該學科單壹範疇的問題。而是要考慮整個世界和宇宙的起源和發展規律。所以英聯邦國家的博士學位叫哲學博士,但不需要直接翻譯成博士學位,意味著研究者的學術水平達到了系統化、理論化世界觀的水平,僅此而已。
第二,從概念層面來看,哲學的用處在於,通過哲學的訓練,人們可以凝聚更高層次的概念(觀念),從而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根源,從本質而不是表面去考察和解決問題。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區別不是身體和外貌,而是內在的觀念差異。因為每個人的觀念不同,對於同壹件事,自然會產生不同的看法。思想層次較高的人,可以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直接把握問題的本質,從現狀追溯問題的起源和根源,預測事物未來的發展趨勢。那些想法簡單的人往往只看到樹,看不到森林,或者只關註當下,不顧後果,等等。
哲學的誕生在於人類對世界宇宙起源的驚奇和對萬物發展趨勢的真誠渴望。其最終根源在於人試圖用有限來把握無限,從而突破肉體的有限性。就其概念層面而言,哲學的壹些東西,古今中外,都是人類思想的結晶,值得珍惜。
第三,從立場和方法上,哲學的目的是給人們提供壹個基本的立場和論證方法。哲學是有階級性的,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承認。其實我們都知道,不同利益群體的人對同壹件事肯定有不同的看法。俗話說“屁股決定腦子”就是這個意思。我們過去常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我們提供了立場、觀點和方法。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過去的哲學和當代西方哲學相比,具有鮮明的特點,即其地位的確定性、概念的科學性和方法的有效性。其立場的確定性在於其階級性,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明確站在無產階級壹邊,宣示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號召全世界無產者團結起來解放自己。每個人都應該被解放。該觀點的科學性在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統壹,是迄今為止人類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方面的最新成果的總結。(對此,需要說明的是,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壹個不斷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開放體系。至於有些人所謂的“馬克思主義過時”,要麽是妳不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回聲,要麽是妳故意攻擊馬克思主義的口惠而實不至,這裏就不壹壹辯護了。)方法的有效性在於,馬克思主義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尊重群眾、信任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是有機統壹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註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註重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以上既是世界觀,也是...
突然想起老子對陶的“強名”。這裏我解釋壹下哲學的用法,頗有點“強名稱”的味道!
以上所說的是我個人對哲學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功利性的理解。理論水平有限,肯定會處處出錯,期待各位專家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