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急需改變的情況
文學名著是中華文明的積澱,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閱讀文學名著是初中生學習語文的必要環節,也是學生提高文學素養和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徑。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初中生閱讀文學名著還存在壹些問題,教師在教學上也還存在壹些困難。
1.註意力和閱讀不足。意識是思想的先導。只有在意識的指導下,人們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然而,目前在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壹種情況,即教師重視不夠,學生閱讀量不夠。這是初中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初中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影響了初中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的質量,對學生的發展極為不利。畢竟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文學名著的閱讀並沒有成為考試的重點,課文中文學名著的收集也只是壹些章節和片段,無論是數量還是程度都不夠。然而,教師的不重視使得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無足輕重,有些教師甚至忽略了文學名著閱讀教學,而只註重課本的文本閱讀教學。
2.閱讀能力有限,理解模式化。讀書是為了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高素質。初中生閱讀文學名著也是如此,同樣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知識和文學素養。但前提是學生的閱讀理解必須透徹,必須能夠正確把握文本的內涵,必須能夠吸收文學和文化精神的內涵,否則閱讀不會有任何效果。同時,在閱讀理解問題上,初中生也必須有個性化的理解,必須經過個人經驗的建構,把人類文明和民族傳統文化精神轉化為自己的知識。而現在的初中生閱讀文學名著的理解能力和方式都是模式化的,都是機械被動地接受老師或他人的觀點,這必然會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二、必須拿出來的對策
針對這些問題,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文學名著閱讀教學時,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對策:
1.教師轉變角色,規範名著閱讀教學。我們知道,初中生的學習任務比較重,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學生很難有專門的時間閱讀文學名著,老師也不可能把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用於閱讀文學名著。畢竟中國有幾千年的文化積澱,有大量的文學名著。在初中教育階段,教師不可能進行大量的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但是,如上所述,閱讀文學名著是必要的。因此,教師要轉變角色,即不要以文學敘述者的身份出現,而要以閱讀指導者的身份出現,從解讀文學名著到介紹文學名著,讓學生在教師的介紹下對文學名著產生興趣,然後讓學生在課後自己閱讀。而且這種方式要常態化,不是壹兩次課後作業就能完成的。比如老師在指導學生讀《三國演義》的時候,可以每周設置壹個問題,比如:華容道關羽為什麽放走曹,火燒赤壁對三國局勢有什麽影響等等。同時,將文學名著的閱讀與作文寫作聯系起來,可以讓學生寫出自己的反思和讀書筆記,從而加強對文學名著的日常閱讀。
2.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倡導個性化閱讀。閱讀教學不是給學生解讀文本,不是給學生講文學名著的內容,更不是講文學名著的經典故事情節。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的壹個基本要求是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我們的教育壹直提倡因材施教,學生的個性發展才是我們老師應該重視的。特別是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自主學習和了解自己個性的能力成為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的壹個重點。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理解能力,避免閱讀理解方法的機械化和模式化。比如,在引導學生閱讀《水滸傳》的過程中,教師壹定要從客觀的角度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白小說中的“英雄”是否真的符合中國傳統的英雄主義觀念和正義化身的標準。同學們在認可梁山好漢叛逆精神的同時,也要反思他們濫殺無辜,甚至吃人肉的野蠻行徑。這些認識需要學生個人把握,而不是眉毛胡子壹把抓。都是“歌頌英雄”,不利於學生客觀看待小說中的人物和社會背景。
文學的力量是強大的。閱讀文學經典是學生不斷吸收文化和文學精華的主要途徑,是激勵學生積極勇敢面對生活的動力,是培養學生高尚人格的源泉。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文學名著時,必須註意處理學生閱讀中的各種問題,積極調整教學策略,以保證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