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孫氏拳是如何將意識和身體完美結合的?

孫氏拳是如何將意識和身體完美結合的?

請參考以下內容:

……

孫式太極拳的深層次特征是在形式流暢的基礎上追求形式與意義的和諧,形式與意義的中庸。

……

孫式太極拳講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指練拳時,切忌自大、笨拙、害羞。要求練拳,必須“分壹崩、二扣、三擡、四頂、五裹、六松、七垂、八收、九鉆。”其實這些規律正是王宗嶽先生《論太極傳》所要求的:“動則分,靜則合;“隨樂而伸,不逾”的太極境界,要求身體各關節及相關部位的運動,這是意念在指揮身體動作時的具體指令;是孫魯堂先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習武經驗,對王宗嶽先生《論太極拳》的進壹步闡述和提煉。

……

練拳時,“三害”不可避免。扣的崩、頂的提、裹的松主要落實在意念上,清脫主要落實在動作節奏上。

……

練習孫式太極拳時,建議拳法練習過程定位在雕態。也就是說,在太極拳練習的過程中,要時刻關註全身,小心每壹個動作細節。在這個過程中,頭腦和力量是工具,身體的主要部位和關節是被雕刻的物體。

……

要了解“心平、身靈、氣斂、勁固、神聚”的狀態,建立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這種關系壹開始是模糊的,甚至很長壹段時間。但隨著理清道路和做好工作的不斷相互促進,必然“功能有壹天會完善,技術有壹天會提高”,最終達到舒適的狀態。

……

——引自張大輝《孫氏太極拳文化內涵初探》

全文附後。

孫式太極拳的文化內涵

張大輝

我在1992師從孫劍雲老師學習孫式太極拳。在此之前,我也嘗試過其他太極拳風格,如陳和楊的太極拳,但我最終選擇了孫式太極拳。經過多年的實踐,我意識到這種鍛煉形式包含了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值得深思和推敲。

雖然太極拳稱之為拳術,但實際上,尤其是近幾十年來,它壹直在向功的方向轉化。從最初強調攻防效果到現代強調健身養生,說明了這種變化。所以,近些年來,把大部分人練的各種太極拳,稱為太極傳功,其實更合理。

孫式太極拳由孫魯堂先生獨創,是現代流行的太極拳五大流派中最新的壹種拳種。應該說,孫魯堂先生從文化建設的角度重構了他的形意、八卦、太極等各種拳法,追求運動形式與內涵的高度統壹,而不是看重動作層面的“難度”,以達到意與形的高度協調。在《童旭東先生孫士吾研究劄記》的序言中,我把孫士吾研究的歷史和學術特點簡要概括為“孫氏武術是壹門綜合的流派,具有深刻的禪意。參加武當,逛少林;采形意,八卦證太極。依壹品道,創新,突出獨立,自成壹體;這就像壹個武術昆侖決。“這段話的大意是:1918前後,孫魯堂先生的《太極傳學》等五部武術著作,實際上是綜合歸納當時中國武術各流派成果的結晶結果;是中國武術發展史上的壹個裏程碑。

壹、孫泰太極拳的運動特點

在大家的印象中,孫式太極拳的特點是意氣風發,進退有度,進必隨,退必退;每壹個轉彎都是由開合連接的。其實,進壹步說,孫式太極拳的深層次特征是在形式流暢的基礎上追求形式與意義的和諧,講究形式與意義的中庸。形不緊,則意活;自己住的話,造型會很流暢;這樣身體運動時就會不偏不倚,協調壹致,甚至達到“空靈、元氣、不偏不倚、忽明忽暗”的最佳中庸狀態;它對四肢和神經有很大的保健作用。

另外,孫式太極拳講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指練拳時,切忌狂妄、笨拙、羞澀;要求練拳,必須“分壹崩、二扣、三擡、四頂、五裹、六松、七垂、八收、九鉆。”其實這些規律正是王宗嶽先生《論太極傳》所要求的:“動則分,靜則合;“隨樂而伸,不逾”的太極境界,要求身體各關節及相關部位的運動,這是意念在指揮身體動作時的具體指令;是孫魯堂先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習武經驗,對王宗嶽先生《論太極拳》的進壹步闡述和提煉。

可以進壹步分析“避三害,守九要”。太努力會導致力量的喪失,太少努力會導致健忘。挺胸提腹會導致浮力僵化,身體無根。所以練拳的時候,“三害”是不可避免的。扣的崩、頂的提、裹的松主要在意念中實施,明顯的絆主要在動作的節奏中實施。講究“九要”,就是講究動,靜則靜,動則宜,緩則緩,節奏要清晰、適中。

另外,在練習孫式太極拳時,建議拳法過程定位在雕態。也就是說,在太極拳練習的過程中,要時刻關註全身,小心每壹個動作細節。在這個過程中,頭腦和力量是工具,身體的主要部位和關節是被雕刻的物體。記得前輩們的老師曾經說過,慢到十分,就快到十分。也就是說,要求在練拳的過程中仔細琢磨,仔細體會,註意觀察自己。要了解“心平、身靈、氣斂、勁固、神聚”的狀態,建立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這種關系壹開始是模糊的,甚至很長壹段時間。但隨著理清道路和做好工作的不斷相互促進,必然“功能有壹天會完善,技術有壹天會提高”,最終達到舒適的狀態。

第二,《孫泰集傳》的文化內涵。

孫式太極拳的文化特征非常明顯。仔細解讀孫魯堂的《太極拳研究》,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這壹點。太極是中國文化的象征性特征。理性思考體育是我們祖先的壹種訴求,也是發掘壹種體育形式文化內涵的必由之路。孫魯堂先生對形意拳、八卦拳、太極等諸多武術流派的實踐與思考,結晶為《形意拳》、《八卦拳》、《八卦劍拳》、《太極傳習》、《拳意說實話》五部作品,使其成為這壹領域的集大成者。

孫魯堂先生在《太極拳研究》壹書中,從傳統哲學的角度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太極拳名稱的由來。指出“太極即壹息,壹息即太極”,即太極是壹種高度有序的狀態,這種狀態隨時間和空間而變化,是壹種隨時適應時間和空間變化的高度有序的狀態。這種有序狀態的象征性特征是協調,即“隨音樂而拉伸,不要太晚。”用孫魯堂先生的話來說,就是“壹口氣擴張收縮”。也就是說,因為孫式太極拳在動作形式和心態上已經具備了太極文化的這壹特點,所以命名為太極拳。

系統化是文化的重要特征。太極文化從“壹理、二氣、三才、四象、五行、六爻、七星、八卦、九星”構建自己的學術體系。現在看來,這種說法表面上確實與自然科學的大眾學科文化顯得格格不入。但是形式不壹致,實質上不壹定沒有聯系。消化它,而不是簡單地拋棄它,應該是當代太極學者的使命,否則,我們就失去了我們的祖先用他們所處時代的文化苦心標定的實踐成果的精髓。

孫魯堂先生將這種構建的太極文化思維運用到自己對武術動作形式的思考中,並具體解釋為“壹理,即太極傳之始於腹中和之氣,太極也。二氣,身靜而動,兩儀也。三才,頭、手、腳,即上、中、下。四個圖像,即前、後、左、右。五行是進、退、護、望、定。六合,即其靈之精,其氣之靈,其精之靈,亦為內三合;肩與臀,肘與膝,手與腳合二為壹,也是外三合。七星,頭、頭、肩、肘、橫、膝、腳* * *七拳,也是七星。八卦,棚,劃,擠,按,挑,排,肘,靠,就是八卦。九宮,八手壹中位,也是九宮。”這九個排列的句子應該是孫氏太極拳自身文化體系的標誌性特征,是孫氏太極拳的太極文化大綱。

用“壹個原則”來定拳,即太極拳。縱觀98式太極拳,運動中堅持“壹口氣舒展”的原則,動靜互為根本,這就涉及到“二氣”的理論。在動靜的交換中,頭是空的,手是空的,腳是平的,沒有動,也沒有靜。上、中、下三部分相互貫通,稱為“三才”,只有四處涉獵才能有“四象”。在這裏,不敢或忘記決定,貫穿其中,於是有了“五行”。在持續的運轉中,在動作搖曳的地方,心總是向內看,使精、氣、神群龍無首,各持其位,互相校準,這就是所謂的“內三合”。手、肘、肩、髖、膝、足六個關節與之隱約對應,向外呈“外三位壹體”;其實沒有內外之分,統稱“六合”。按照“六位壹體”的狀態,頭、頭、肩、肘、跨、膝、足皆顯其美,有穹窿之象,成為“七星”。具體來說,所謂美就是舍、撫、擠、按、挑、行、肘、倚、* *八種力度,作為“八卦”。八種勁雖各有特色,但相通之處都是中和,最後被命名為“九宮”。

如此壹來,太極傳壹旦展開,便是“大明之始,六人之時,雲雨之時,貨物物流之時”。這是孫氏太極拳拳理的大意;也是對孫式太極拳文化內涵的壹個勾勒。

  • 上一篇:好吃不懶做壹個系列——過端午節炒“蛤蟆”
  • 下一篇:小型汽油發電機的發電原理是什麽?1-8KW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