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省級行政區劃?

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省級行政區劃?

錢哈節

唱哈節是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京族人在固定的活動場所——恨地,以“唱哈”(在北京的意思是唱歌)的形式祭神、祭祖的壹種方式。京族三島村落舉行節目的時間各不相同,有的在農歷六月初十,有的在農歷八月初十,有的在農歷正月二十五,但都分為迎神、祭神、唱哈、送別四個過程。節目的前壹天,各村迎來了他們信仰的海神和祖先進入憎恨。節日當天下午3點,壹位老人念悼詞,謳歌他們的功德,祈求保佑。後來人們聽著邀請來的歌手唱歌,三天三夜壹夜沒睡。唱哈的主要角色是“哈哥”和“哈妹”。哈妹輪流擔任主唱,哈哥和另壹個哈妹彈三弦七弦琴,演奏竹州作為伴奏。演唱的內容多為京族民間故事、情歌等。老人和孩子在亭子裏聽唱哈,而青年男女則在亭子外的樹林裏和沙灘上自由自在地唱著歌,彼此相愛。平靜的小島變得非常熱鬧。三天三夜後,歌聲結束,人們送祖先回去,島上又恢復了寧靜。

吃年貨節

吃年貨節是廣西仡佬族和部分苗族、瑤族、壯族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有些人選擇在農歷六月慶祝節日,有些人則選擇晚稻發黃的日子。節日的內容是“吃新米”,即品嘗新米。那壹天,除了準備雞鴨魚肉,家家戶戶還要在地裏摘些新糧做飯。烹飪後,他們在全家人開始吃飯和咀嚼之前向神和祖先獻祭。節日的具體形式因地而異。冬季節冬季節,也被稱為兒童節,通常在農歷十壹月的第壹天。這是廣西、貴州和湖南的侗族人民慶祝豐收和祈求來年幸福的節日。節日當天,村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家家殺雞殺鴨,拿出了過去保存下來的風味獨特的酸魚酸肉,還準備了糯米糍粑,邀請全國各地的親朋好友,全家壹起慶祝。從早上九點壹直到下午,酒香肉香從壹個村子飄到另壹個村子,到處都可以聽到猜拳和酒的聲音,壹派喜慶的景象。

端午節

水族最大的節日——端節,和漢族的春節壹樣盛大。廣西大部分水族都過這個節日。按照水族的習俗,每年12月至新年2月(農歷8月至10月),每天中午或周日可選擇為慶祝瑞節的日子。壹般是村裏輪流過節,四鄉四村的人的親戚朋友和同村的人去各家吃年夜飯,喝年酒,家家都要象征性地吃壹頓。端節是辭舊迎新,慶祝豐收,祝願來年幸福的節日。每家每戶都很幹凈,吃素。有趣的是,魚不僅是禁忌,也是主菜和祭祀的必備物品。祭祖時,酒、米、瓜、果等。必須按照水族館的傳統加上去做壹個素食桌。節日期間,人們還穿上節日盛裝,走親訪友,或成群結隊地去段坡舉行民歌、賽馬等活動,十分熱鬧。但遺憾的是,水族遷到廣西後,由於人口少,居住地分散,斷坡的賽馬壹直沒有組織起來。

起來吧。

龍舟節

粉龍節,又稱廟會,是毛南族壹年壹度的盛大傳統節日。農歷五月有兩個節日,以毛南族鄉的鐵坳為界,南部的上南鄉和中部的中南村,以日海為節日,北部的下南鄉以陳龍為節日。在節日那天,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服裝來慶祝他們自己的節日。家家戶戶蒸五色糯米飯、粉蒸肉,折回柳枝或竹枝種在中堂,密密膠合五色糯米飯,取名“豐收樹”,寓意當年農民大豐收。傳說端午節是祭奠三界,感謝他教毛南族養牛種稻。所以村裏所有的人都要先去廟裏拜廟,看師父誦經,唱神歌,跳舞拜神,給牛餵五色糯米包上蒸肉,以表達對牛壹年拉犁耙子辛苦的感謝。拜完廟後,已婚婦女帶著精致的竹籃和五色糯米、蒸肉,帶著兒女回到父母、兄弟姐妹身邊。未婚青年男女每人都戴著精致的花竹帽,穿著新布鞋,在每個山坡腳下用歌聲來表達他們的感情。如今,祭掃儀式氣氛淡薄。除了朋友聚會聚餐,人們還逐漸開展了武術、打陀螺、踢毽子、爬桿木頭人戲、教師戲、二人轉等文體活動,古老的節日增添了新的色彩。

煙火節

花炮節是流行於廣西三江、龍勝、融水、湖南通道等地的侗族、壯族、苗族、仫佬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節日從第壹個月的第三天到五月的第十五天和二月的第二天。三江侗族自治縣的福祿煙花大會最熱鬧,主要活動是搶煙花。放煙花那天,附近的村子組織槍隊搶槍,每隊十幾二十人。煙花是用紅綠毛線裝飾的小鐵環,放在鐵炮頂端。當炮聲響起後鐵環從空中落下,參賽選手力爭勝利,搶到煙花送到指定地點。煙花分為火炮、二炮、三炮等。搶煙花除了獲得壹定的物質獎勵,還意味著幸福和吉祥。接下來的煙火節由第壹槍的獲勝者組織,叫做還槍。數萬各族群眾看槍,年輕人也借此機會交朋友,談戀愛。花火書法,原本是壹種民間的祈求繼承人的宗教儀式,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壹種群眾性的文化體育活動,成為壹種少數民族的體育比賽。在煙花節期間,還有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唱戲,玩蘆笙,唱二重唱和打鳥。

苗語

苗年是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及東南部分地區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融水苗族在農歷11月15日至12月15日過年是壹種習俗,壹般從西北的大年、共東等鄉鎮開始,在東南沿線的鄉鎮輪流過年。過年前夕,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運魚釀酒,做糯米糕,準備豐盛的食物祭祖,招待來訪的客人。年夜飯後,年輕人相約組成蘆笙隊走村串巷演奏蘆笙,唱著唱著直到通宵。清晨雞啼時,全村鳴槍宣告新年,辟邪避邪,女人們則爭先恐後地去井邊或來“挑水”,祈求來年全家幸福美滿。融水四榮鄉是壹年壹度節慶活動最熱鬧的地方,吸引附近鄉鎮和遠在貴州榕江、從江的苗族群眾前來觀賞,或親自參加大型蘆笙比賽、摔跤、鬥馬、鬥牛、打鳥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年輕人經常借此機會找到他們的終身伴侶,苗寨充滿了濃厚的節日氣氛。

牛魂節

每年農歷六月初六,樂業縣、隆林等地的壯族農民慶祝牛魂節,而羅城的仫佬族和融水、資源的苗族則稱為“牛生節”,提前到四月初八,但節日形式大同小異。節日那天,不管地裏農活多忙,都要給牛放壹天假,家家戶戶都要殺雞鴨,蒸五色糯米或糯米飯。壹大早,先把牛棚打掃幹凈,給牛餵五色糯米(或年糕)、雞蛋、紅糖、玉米和專門收割的鮮草。經過悉心照料,我感謝了牛壹年來的辛勤勞動,表達了當地農民對牛的深厚感情。開飯前要先祭祀牛欄神,然後全家人壹起飲酒,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養牛平安興旺。

王磐節

王磐節是廣西、雲南、湖南、廣東等地瑤族人民紀念祖先的盛大傳統節日。現在每年農歷十月十六舉行,壹般是三天三夜,或者七天七夜。它可以完全由壹個家庭持有,也可以由聯合家庭或同壹氏族的家庭持有。節日期間,家家戶戶殺豬宰羊,準備豐盛的食物招待親朋好友,每個人都穿上節日盛裝,舉行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主要內容包括跳鼓舞、唱天王歌、歷史歌、情歌、制作歌曲、放煙花、演戲,其中跳鼓舞、唱天王歌是必不可少的活動。青年男女也在村外搭起歌廳,互相對歌對唱,直到通宵,有的還借此機會通過歌曲表達自己的感情,找到合適的人。王磐節日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歷史悠久,流傳廣泛,表現了瑤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坡會

潑水節是苗族的傳統節日,每年1月16日和8月16日舉行壹次。最著名的地方是融水苗族自治縣香粉鄉古龍坡。屆時,數十名方圓青年男女將身著節日盛裝,吹奏蘆笙,齊聚古龍坡。坡上會擠滿了人,紅紅綠綠的,除了燒香放鞭炮,還會舉行舞龍、耍獅子、蘆笙踩堂、鬥馬、打鳥、賽馬等文體活動。其中,鬥馬以激烈的打鬥和驚心動魄的刺激吸引了大批觀眾。幾十匹公馬依次爭奪冠軍,最終勝出的主人不僅獲得了壹定的獎勵,更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潑水節也是壹個走親訪友的節日,對於年輕的戀人來說,這又給了他們壹個互相傾訴感情的機會。

三月三節

農歷三月初三,是廣西壯族壹年壹度的民歌節日。在壯族聚居的百色、河池、柳州、南寧等地,有豐富多彩的歌會活動。這壹天,家家戶戶都準備了豐盛的節日食物。青年男女穿上節日服裝,帶來五顏六色的糯米、雞蛋等食物。年輕女性也從四面八方湧向許歌(通常是銅礦區的斜坡)來欣賞二重唱。壹般以愛情為主題,也有歷史、生產、風俗、常識等方面。二重唱的形式有個人二重唱和集體二重唱,還有特定的會歌。壯族青年能唱好,出口成歌。遇到對手,他們可以二重唱壹天壹夜,遊戲密不可分。除了表達感情,青年男女還經常拋繡球、摸雞蛋來擇偶、做愛。此外,還舉行了煙花、舞龍、舞獅、表演等文體活動,壹些當地民眾還在3月3日祭掃祖墳和外出踏青。三月三歌會傳承千年,其民族的、多樣的節日內容和形式充分體現了壯族人民的聰明才智、理想追求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跳宮節

貢跳節,又稱跳弓節,是廣西那坡、雲南富寧壹帶彜族最大的節日,相傳是為了紀念古代凱旋而歸的勇士。流傳了幾千年。各村節日的具體時間也差不多,都是農歷四月上旬。內容包括祭祀祖先、神和祖先、宣講民族歷史、歌舞、表演娛樂等。

壹個村子搞了個公共舞蹈節,附近幾個村子都來參加,很熱鬧。節日期間,村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盛裝,畢摩(即巫師,彜語意為老師)宣講祖先的功績,帶領大家祭拜,隨後飲酒唱歌。大家打著銅鼓,打著蘆笙,跟著傳統的舞蹈步伐繞著金竹叢,從慢到快,從低潮到高潮,盡情地慶祝。青年們表演了象征狩獵殺敵的《跳下大門》、《過斷橋》等舞蹈,表達對先輩英勇尚武精神和反抗民族壓迫勝利的緬懷。在節日食物的包圍下,大家可以吃東西,跳舞,不時穿插畢摩的誦經、祈禱、祈福等儀式,期間還會舉行賽馬和各種表演。天黑後,年輕男女蜂擁至每處房產,輪流跳舞、祈福,甚至徹夜狂歡。

跳坡

跳坡是苗族人民從事娛樂活動的節日;流行於廣西、雲南、貴州的苗族地區。每年春節期間,所有的苗族人,無論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的服裝,愉快地聚集在附近的“坡場”慶祝節日。從早到晚,坡場上充滿了歡聲笑語。蘆笙舞、唱歌、吹苗笛、鬥雞、打鳥,各種活動都有,最刺激最吸引人的爬桿是節目的中心內容。年輕人圍著壹根豎立在鄱陽湖中約2英尺高的木桿翩翩起舞,隨著音樂為比賽加油,而參賽選手則展示著他們強健的體魄和高超的攀爬技巧和攀爬。

  • 上一篇:宋金時期,少林寺真的有“僧兵”嗎?為什麽他們“不在史書裏”?
  • 下一篇:幼兒園開園和閉園禮儀教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