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民族經濟現代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民族經濟現代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中國的民族政策,就內容而言,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從層級上看,包括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中央部門制定的政策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中國的民族政策以民族平等為基礎,以維護各民族的團結和民族團結,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發展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事業,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各類人才,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為出發點和歸宿。

目前,從統計數據上反映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多項指標,與全國相比仍有明顯差距。要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在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明確生產力發展要從掠奪性征服自然向保護性利用自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節約型轉變,從註重經濟增長向重視經濟發展轉變。倡導“效率與公平並重”,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協調解決人與自然、經濟、文化引發的生態問題、社會問題、精神道德問題和發展觀問題,註重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提高,深化經濟、文化體制改革,增強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力度,促進國民經濟和文化協調發展。

2010-01-18 15:11:56海嘯(20145)民族地區的文化力和經濟力相結合,形成新的生產發展方式。創造新的財富源泉,還可以通過文化產業和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壹系列環節的擴張和輻射,促進物質生產領域其他產業的發展,為民族地區經濟註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當前,人文精神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增強,文化因素日益滲透到再生產過程中,成為產品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和企業發展競爭的重要手段。用科技武裝文化,形式不斷創新,內容更加豐富,吸引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文化產業方興未艾,市場廣闊,潛力巨大。隨著精神文化消費需求的日益增加,人們對產品的文化內涵要求會越來越高。發展旅遊、民族風情遊、自然生態遊、探險體驗遊是少數民族地區的優勢和強項。因此,加快民族地區發展,必須更新觀念,精心規劃,統籌兼顧,使文化和經濟力量形成綜合效應,和諧社會建設才能與時俱進,風光無限。

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協調發展是實現繁榮的必然選擇,任何經濟文化的滯後都會影響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很多人誤以為只要民族經濟發展了,民族文化自然就會進步。我們認為,首先,這種自然的文化變遷是多方向變化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產生的反文化入侵力量有時非常強大。其次,這壹進程緩慢,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最後,落後的傳統文化會被人為長期保存,其影響在短時間內難以消除,也會阻礙民族團結。經濟與文化的協調發展是社會進步的內在要求,在民族地區尤其如此。

經濟與文化協調發展的結合——人力資源開發。人力資源是現代社會最基本的資源,也是壹個地區整體資源中最關鍵的部分。特別是隨著經濟活動的日益全球化,人力資源的重要性也在迅速增加,尤其是在落後地區。

具體戰略思考:

壹、指導思想:堅持國民經濟與文化協調發展的理念。長期以來,民族地區經濟落後,人民生活貧困。發展經濟似乎是民族地區發展的唯壹任務,政績考核重在經濟指標,基本忽略了文化的發展,導致邊遠地區民族文化發展停滯。因此,必須把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在衡量民族地區社會發展時,既要註重經濟效益,也要註重社會效益,即既要註重短期效益,又要註重長期效益。充分認識文化發展的重要性。

第二,從相對論的角度開發民族文化資源。也就是說,要辯證地批判傳統文化,評價民族文化要以是否有利於社會發展為標準。所有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傳統。西部大開發將使更多的民族成員參與市場競爭,增加交流。所有的文化都需要相互借鑒,不能主觀地認為誰好誰壞,更不能簡單地同化和異化。同時,21世紀將是世界經濟文化壹體化進程大大加快的時代,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相適應是世界上任何壹個民族都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少數民族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文化,吸收外來的先進文化,走開放發展的道路。同時,要大力發展優秀的民族文化,促進經濟快速發展。還要重視文化的相對獨立性,推進民族文化的產業化進程,采取措施加快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鞏固民族團結。

第三,加大人力資源的投資和開發。加大教育投入,優化教育結構,提高教育效率,提高全民素質,廣泛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加快科技擴散效應。同時,合理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出,當地勞動部門要為其敞開大門;不同地區應該根據不同的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走不同的發展道路。在民族地區,應逐步取消對少數民族寬松的計劃生育政策,實行優生優育,從源頭上阻斷低素質勞動力的無限供給,緩解民族地區人口壓力。大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切實解決民族地區群眾飲水和溫飽問題,增加民族地區人類健康存量。

第四,大力發展小城鎮。小城鎮是貧困地區的經濟增長中心。貴州民族地區地形復雜,二元經濟結構突出,發展農村經濟的使命歷史性地落在了小城鎮身上。分散在小城鎮的廣大農村,從節約公共設施、降低成本的角度來看,應該是農產品的加工地和集散地,從而促進農業生產走向市場。同時,由於小城鎮配套功能的需要,極大地促進了商業、交通、餐飲、娛樂等其他行業的發展。小城鎮作為農村經濟生活的中心,隨著產品流動的加快,人口也頻繁流動,人們的交流增多,互動強烈。同時,小城鎮有各種文化娛樂設施。通過這些媒介功能,小城鎮可以不斷向周邊地區傳播新思想、新觀念和新的生活方式,為民族地區的農民提供與外界聯系的窗口,加速貧困地區的社會轉型。

五是改善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加大少數民族地區扶貧力度。民族地區不利的交通設施極大地制約了經濟發展。民族地區地處山區,生物、礦產、旅遊、人力資源豐富,發展礦業和農產品深加工潛力巨大。但是不利的交通使得所有的投資成本突然上升,失去了比較優勢。為了加快改善少數民族地區的落後狀況,政府必須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財政支持,優化投資環境。少數民族地區要引進國外資金,多渠道籌集資金。同時也要註重非農產業的經濟效益,增強自身積累能力,走集約化發展道路。

這裏以貴州為例。

貴州是壹個多民族省份,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豐富,旅遊前景廣闊。在貴州,壹年兩次刪除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民族節日;很多民族社區都有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築。許多有文物的旅遊景點吸引了中外遊客。特別是貴州少數民族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多彩的民俗風情,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是獨壹無二的,與外界有著獨特的溝通渠道。在貴州的重點文化旅遊景點中,大部分都是貴州特有的,比如貴州各民族獨特的民族建築、眾多的地方特色美食、美味的餐飲、歷史名人文化、貴州龍文化、苗侗原生態文化、沙灘文化、陽明文化、奇石文化、屯堡文化等等。這些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加上獨特的喀斯特風光,構築了貴州旅遊文化的靈魂,使貴州的山川充滿了濃郁的文化氣息,成為無可比擬的優勢旅遊資源。

貴州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豐富,以文化為特色的旅遊產品發展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然而,貴州的旅遊業起步較晚。過去,人們對貴州的少數民族文化知之甚少。改革開放後,國內外各界人士年年來貴州各景點觀光旅遊。20世紀80年代以來,貴州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人民的認可。侗族多聲部無伴奏合唱首次亮相巴黎,引起震動。苗的木鼓舞從大山深處的田野裏躍上世界舞臺,狂放不羈,被稱為“東方迪斯科”;苗族服飾以其精湛的工藝和豐富的文化信息承載功能,被稱為“無言的史書”。六枝梭嘎苗族社區因其獨特的文化和良好的保存,建成了中國第壹個生態博物館。被國際戲劇界稱為“戲劇活化石”的地方戲和儺戲,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極大關註。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以其豐富的習俗和豐富的內涵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在貴州高原和山區這壹特定的地理環境中,各民族都繼承了各自的傳統,積累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它們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每壹種文化的經驗、智慧和信息庫都不可能被其他文化完全取代。這些都為貴州民族文化旅遊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少數民族社區,用文化推動經濟發展並不是壹個好辦法。

  • 上一篇:找壹些羅玉生京韻大鼓的歌詞
  • 下一篇:老師理論裏的學者都是些什麽人?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