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是中國的根脈,是國家建設的基礎,鄉村振興戰略更是國計民生的根本。5月8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實施意見》,對2023年及今後壹個時期“三農”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意見指出,全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應,繼續鞏固擴大脫貧攻堅成果,統籌推進農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推動打造齊魯鄉村振興樣板取得新成效,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奠定堅實基礎。
牢牢把握農業大省責任打造黃河沿岸“齊魯糧倉”
確保糧食安全,保住中國的飯碗。在穩住65438+億山東人飯碗的同時,山東繼續肩負起農業大省的責任,為中國的“糧碗”增添了1/12“山東糧”。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為1,3731億斤。其中,山東全年糧食總產量110876億斤,創歷史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今年,山東積極建設沿黃“齊魯糧倉”,確保全省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2億畝以上,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
目前山東春播正處於高峰期。據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最新農情調度,山東省春播總面積已完成1565438+萬畝,占計劃的49%。同時,601.2萬畝小麥進入開花灌漿期,也是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在中國超級產糧縣齊河,采取了統壹配方藥物、統壹集中配藥、統壹飛防技術標準、統壹平臺監管、統壹氣象服務、統壹農藥包裝無害化處理等八項統壹措施,提高各類病蟲害防治效果。齊河縣政府黨組成員、農業農村局局長邵說:“為奪取夏糧豐收,我們整合資金14萬元,覆蓋全縣165438+萬畝小麥。全縣植保無人機數量達到430多架,日作業量30萬畝。”
據衛星遙感監測,目前全省農田、麥田墑情適宜。在中國花生之鄉莒南,40萬畝花生大面積撒播,6萬多臺新型大功率拖拉機在當地投入使用,實現了花生播種全程機械化。莒南縣金盛農業機械化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欽通說:“壹天能種40多畝,比傳統機械效率高4到5倍,成本降低20%。”
“智”與“質”打造農業現代化的“硬核心力量”
強化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農業現代化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和措施。山東將做強現代農業產業園,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全鏈條升級產業集群,全方位塑造山東特色,推動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鄒城是中國十大食用菌主要生產基地之壹。過去,由於生產方式粗放,品種單壹,這裏的食用菌產業壹度“低迷”。近年來,山東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園區“四級體系”建設,建立了“園區+高校+高新企業”的長期穩定的創新聯合體。2015年以來,鄒城食用菌產業園先後引進泰山領軍人才20余人,搭建省級創新平臺31個,培育黑木耳、羊肚菌等珍稀優良菌種26個,在全國率先實現液體菌種產業化、規模化。
傳統產業在不斷升級,壹二三產業融合的步伐也在加快。在樂陵調味品科技產業園,辣椒、大蒜等原料通過流水線轉化成各種調味品,附加值至少提高了20%。今天,所有這些原材料都在當地生產。在產業園的輻射帶動下,辣椒、洋蔥等農作物的種植面積三年間擴大了近5倍。
從“智慧”種田到“智慧”種田,智慧農業才能振興鄉村。
南美白對蝦智能養殖項目,位於土地鹽堿化嚴重的利津縣刁口鄉,占地2000多畝,總投資654.38+0.2億元。布局了標準化養殖區、儲水及尾水處理區、生產配套服務區,為蝦構建了壹個“智能池”,為其配備了壹個“智能大腦”。
恒溫的室內蝦池,壹尾蝦在水中“撒歡”;蝦池內安裝的各種傳感器和控制器,可實現環境參數采集、自動數據分析和自動控制功能,創造最佳的養殖環境。實時監控數據可以通過手機小程序直接推送到管理端口,實現蝦池養殖的遠程智能監控和管理。
“以前養殖業靠天吃飯,現在我們用數字化的方法生產。”胡兆明說,水產品患病後很難被及時發現和治療,遠程水生態監測系統如果監測值超過常規值就會預警,甚至“小白”也能把養殖池塘管理得井井有條。溶解氧是對蝦養殖的關鍵因素。通渭漁場蝦池安裝氧氣監測傳感器和微孔曝氣設施後,技術人員可以通過手機查看和控制氧氣濃度。同時,項目采用自主研發的先進循環水設備,實現各養殖單元90%的水循環利用,以“物理沈澱-化學沈澱-生物處理”的方式凈化養殖尾水,將各養殖單元10%的水用於養殖原水交換,使養殖過程更加環保。
不僅在水產養殖領域,在蔬菜種植領域,5G賦能也被廣泛應用。“通過這些智能設備的精確控制,妳可以知道蔬菜是否需要補充水分或施肥。通過雲端監測菜棚內的溫度變化,澆多少菜在手機上壹目了然,省事省力。”利津縣智聯農業創新溫室經理張海軍提到智慧農業的便利,由衷感嘆。
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傳統農業充滿了活力。利津縣結合數字農村建設,不斷推進大數據、互聯網、5G等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不斷探索農業生產的智能化和農業管理的高效化,走出壹條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推動農業生產主體由“惠”耕向“惠”耕轉變,實現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齊頭並進”,加快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農民增收。
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排頭兵,是農村產業繁榮的典範。目前,山東積極開展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工業園區的聯合創建。截至去年底,全省已獲批創建國家級工業園區13個、省級工業園區100個,帶動農民就業達33萬人,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2萬元,高於全縣平均水平34.3%以上。
向往詩和遠方!打造齊魯特色、宜居、宜商的美麗鄉村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指出,要協調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建設宜居美麗鄉村是高質量發展階段壹項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山東牢牢把握統籌規劃、協同推進的方法,堅持全域全要素推進鄉村振興,創造了鄉村振興的齊魯模式。在實施路徑上,重點推進“壹村兩區壹面四線”建設:“壹村”,即梅河村,今年要建成2000個省級和梅河村;今年省級“兩區”將超過30個,即齊魯鄉村振興示範區和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壹面”,即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網絡建設、農村公共服務提升等。全省各地;“四線”即沿黃河、大運河、齊長城、黃渤海四條文化體驗走廊,打造鄉村振興展示帶。
在剛剛過去的“五壹”假期,山東文化旅遊市場強勁復蘇。鄉村旅遊成為許多人的選擇,享受自然美景,體驗農耕文化,感受古村落的歷史和人文...
位於山東省沂南縣銅井鎮竹泉村,沂蒙山區腹地,竹林多,泉水流淌...據了解,五壹假期前四天,竹泉村接待遊客近110萬人次,同比增長600.72%。竹泉村之所以叫竹泉村,是因為村裏有壹口清泉,旁邊有許多竹子。它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閑谷藝術糧倉位於山東省泗水縣城南濟河街道夾山頭村後。原址是上世紀60年代為戰爭準備的老糧庫,青石瓦,四方形庭院。這裏曾經荒蕪,充滿滄桑。它曾經肩負著戰略糧食儲備的歷史重任,見證了新中國壹段特殊的歷史,是壹份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和文化印記。
藝術是食物,感情是倉庫。平等休閑谷藝術糧倉基於地方特色、人文地理等優勢,通過“研究+文創+藝術+教育+農業+旅遊”的運營模式,讓偏僻的村落變成了很多人打卡的“詩”和“遠方”。
為延續鄉村文脈,濟寧大力推進村鎮歷史文化保護展示體系建設,保存和傳承鄉村歷史文脈,形成了上九三、葫蘆套、王家口、上磨石嶺等壹批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美麗鄉村。
樹木成蔭,溪水潺潺。在美麗的山林中間,有壹家民宿星羅棋布。泰山腳下的九女峰鄉村振興示範區,水泥路平整整齊,鄉村遊如火如荼。眼前的壹切,很難和貧困的鄉村聯系起來。
俯瞰九女峰
九女峰地區位於泰山西麓,包括19個行政村,13000人。由於地處偏遠山區,交通閉塞,截至2016,仍有3個省級貧困村,1個市級貧困村。
近年來,泰安市委市政府與山東呂雯集團以新型城鎮化為背景,以鄉村振興為抓手,以三產融合為核心,以產、學、養、遊四大核心產業為重點,在泰安九女峰打造了集鄉村文化旅遊、休閑度假、高效農業為壹體的國家級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在曾經貧瘠的土地上繪就了壹幅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是鄉村振興的發展目標。近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山東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不斷夯實基礎、發揮優勢、增加動能,整體推進農村“五個振興”。壹幅齊魯鄉村振興模式的美好畫卷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