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郵政編碼:510000

太古倉

海棠寺

海珠湖公園

小洲村

海珠濕地公園

海珠區總面積102平方公裏。總人口為840 000人(2003年)。

區人民政府郵政編碼:510220。代碼:440105。區號:020。拼音:海珠區。中文:海珠區。

基本概況

海珠區是廣州老四區之壹,古稱江南周。它在廣州珠江的南部。2005年,全區總面積90.40平方公裏,總人口87.7萬人。從2005年6月5438+2月31,海珠區管轄18個行政街道:赤崗、新港、濱江、蘇社、海莊、鳳陽、龍鳳、沙園、瑞寶、江海、南華西、南石頭、江南中、長崗、周楠、琶洲、沙園。

海珠區,古稱“江南周”,位於廣州中部,被珠江水系廣州段的前後水道所環繞,是壹片四面環水的天然沃土。海珠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壹座綠島,被譽為廣州的“南肺”。

海珠區地理文化環境獨特,是廣州唯壹的海島地區。與荔灣、越秀、天河、黃埔、番禺區隔河相望,海岸線長47.35公裏。地理位置優越,土地資源豐富,水網果林景區面積大,呈現“山水城市”格局。海珠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物可考,歷史比較準確,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該地區有許多遺址、名人故居和紀念建築,包括民族英雄鄧世昌故居、民主革命時期孫中山先生兩次建立的大元帥府舊址、石祥花園、嶺南畫派創始人菊蓮的住所、明代建造的雲貴橋、琶洲塔和赤崗塔,以及見證海珠島形成歷史的古代沿海遺址,人文歷史相當豐富。

海珠區是廣州通往珠三角各市縣和深圳、珠海經濟特區的重要通道。河流密布,水運便利,不僅是廣州的重要水路,也是珠三角內陸港口和沿海港口的直達通道。當地建有客貨碼頭,船舶可直達汕頭、海口、三亞、廈門等沿海城市。陸路有主幹道、次幹道、支路。三級公路網遍布全區。65,438+02跨江大橋連接全市各區。內環線、環線高速、華南跨區域枯竭。地鐵23號線經過該區域最繁華的路段,路橋網絡四通八達。

目前,海珠區正致力於打造濱江路具有嶺南特色和異域風情的旅遊休閑觀光中心,江南大道、江南西路、寶崗大道的大型零售、購物、商務服務中心,廣州大道以南的物流商品集散地,以中山大學為龍頭的琶洲池州會議、信息、商務服務中心,新港路沿線的科技中心,萬畝果樹保護區周邊的現代都市生態農業旅遊中心。這六個中心已經初具規模。

海珠區既有城市的繁華,又有田園風光。江島以“河、河、林、園”為特色的生態系統,使海珠區成為最適合創業發展和生活的現代化“生態城”。

海珠區始終堅持“科教強區、環境立區、文化立區、依法治區”的發展思路,實施“優先發展服務業、優化提升產業、積極發展都市生態農業”的產業發展戰略,以房地產為主導,大力發展商業服務業、金融業、旅遊業、倉儲運輸業和高科技無公害產業,促進區域經濟健康發展。

海珠區已成為廣州新的中心區,未來將長期優先發展,發展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隨著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國際生物島等重點項目落戶海珠,海珠區的區位優勢日益凸顯。新世紀將迎來新的機遇,歷史悠久的海珠區將煥發出更加燦爛的光彩。

-人類歷史

海珠歷史故事

2000多年前,在壹個暖風頻吹、旌旗飄揚的日子,在壹個綠水環繞的小島上,被任命為朝廷談判代表的楊府,挖了壹小塊土,種了壹棵小松樹。從此,這片沈寂了千年的土地進入了歷史視野,開始了自己文化和性格的漫長積澱之旅。

轉眼就已經壹千歲了!溫柔似水卻堅強如松,熱情大方,又不乏惡如仇。這是壹個什麽樣的矛盾組合?人們感到驚訝,欽佩和贊賞。這是歷史長河中壹顆璀璨的海上明珠——廣州市海珠區。

在她的滄桑裏,有多少文人在這裏吟詠,有多少英雄在這裏拍欄桿。古老的傳說和悠遠的歷史遺跡,折射出燦爛的海珠文明,它們在深刻地講述著海珠歷史的故事。散落各處的景點就像沙灘上的貝殼,串起壹片五彩斑斕的海珠景觀。有世界上最深厚的七星崗古海岸遺址和滄桑見證——黃埔古港遺址;琶洲塔、赤崗塔、雲貴橋、李記橋等。,反映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著名的道教、佛教、基督教勝地,如春陽關、海匡寺、基督教河南堂;嶺南畫派發祥地石香園,鄧世昌紀念館、廖紀念館、魏烈士故居等革命烈士故居。

站在古跡前,有說不完的老朋友的故事。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在歷史的壹幕幕之間回蕩,哭泣,卻又激動!從65438年到0847年,洲頭嘴人民的抗英鬥爭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輝的壹頁。清末,孫中山、廖、黃興等革命先驅在“豫”秘密組織反清活動。民國時期,孫中山曾兩次在此設立大元帥府,領導北伐戰爭和國民革命。

輝煌的歷史,傑出的人物!珠江水像母親壹樣哺育著海珠人民,燦爛的海珠從文學、藝術、經濟、軍事等各行各業壹代又壹代不斷湧現。

今天的海珠人,踏著前輩的足跡,依然充滿著不屈不撓的熱血。如今,海珠充滿活力。中山大學、廣州美術學院等多所名校,南海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所在地。是重要的科教科研基地,國際會展中心傲然挺立。海珠已成為南方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聚集中心。

海珠人正在新的歷史時期創造新的歷史!

海珠的普通百姓創造了海珠的輝煌歷史,燦爛的海珠文明激勵了壹代又壹代的海珠人。

《海珠歷史故事》是海珠的歷史故事,也是海珠人的歷史故事。

廣州人的“河南地”

廣州人稱海珠區為“河南”。海珠區建國後原名河南區。河南因位於廣州珠江南岸而得名。但是,還有壹種說法。據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廣州南岸有洲,周有五六十裏之河,而‘河南’不以傅(楊府)名。”屈大均否認“河南”因位於廣州珠江南岸而得名,認為“河南”得名於1900多年前的東漢楊府。

楊甫,廣州市海珠區新城人,東漢張年間任朝廷談判官。他曾提出“以武創業,守業尊文”的主張,著有《嶺南異物錄》,對嶺南地區的物產進行了詩意的描寫,被稱為“粵詩之祖”。據《廣東新余》記載,楊府東漢時從河南京都洛陽辭官,回到下渡村,帶回幾棵洛陽松樹,種在屋前。有壹年冬天,松樹被雪覆蓋,非常壯觀。人們認為這很奇怪。相傳楊壹郎在河南洛陽帶回了薛瑞,所以把楊府居住的地方稱為“河南”。清代陳潭有詩說,“壹郎樓前植松柏,帶松陽雪醋;今日萬松山已下雪,不知薛楠是豫。”

“河南”的範圍在不同時期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東漢到明朝,河南泛指整個河南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海珠地區。明清至民國時期,由於豫西北的開發,城區逐漸發展起來。人們習慣稱廣州珠江南岸,西起白天鵝塘,東至河南(今草房圍)盡頭,面積約3公裏的“河南”。這是狹義的河南。建國後,“河南”的範圍曾指整個海珠地區。

海珠名字的由來

海珠是現在的區名,以古代廣州珠江中的海珠石命名。海珠石、海印石、步丘石合稱“廣珠三石”,又稱“羊城三石”、“珠江三石”。在古代珠江流域,海珠石在中部,海印石在東部。今天,海印橋和海印公園都是以海印的石頭命名的。浮丘石在西。清代屈大均的《廣東新語》、李的《粵東筆記》、範端昂的《粵中見聞錄》等都記載了“珠江三石”。

清朝乾隆年間,範端昂在《兩廣見聞錄》中寫道:“在城南海,有片石湧出水面,寬達數十尺。相傳賈虎帶著壹顆瑪尼球來到這裏,珍珠飛進了水中,在蒲被稱為,其石被稱為海珠。書中還描述,海珠石上有慈慶寺,有古榕樹,有清朝順治年間修建的炮臺。宋代海珠石羊城八景之壹“珠海清瀾”。

在1990編著的《名城廣州常識》壹書中,用壹個古老的神話故事描述了海珠石的來歷和珠江的名字。

傳說秦漢時期,趙佗在廣州建南越國,他有壹個鎮宅之寶,叫陽穗明珠。趙佗死後,這個寶珠成了陪葬品。當時,有壹個名叫崔偉的學者,他非常想看看鎮上的寶藏球。後來他通過請神醫救了仙女玉井子。為了表示感激,仙女讓崔偉去參觀趙佗的地宮,趙佗把寶球給了他。後來這個寶珠被壹個波斯商人用壹大筆錢買下,取名“馬尼祖”,他準備帶著這個寶珠回波斯。有壹天,船到了廣州南部的大江,兩岸景色很美。他忍不住拿出寶珠來欣賞。突然,風大浪卷,寶珠化作壹道白光射向江中,變成壹塊巨石。夜晚,巨石如珍珠般閃耀,人們稱之為“海珠石”,廣州以南的大江為“珠江”。

由於多年的泥沙淤積,海珠石逐漸與珠江北岸的土地相連。1928改建成海珠公園,民國二十年(1931)新建大堤時與珠江北岸相連。從1932到1933修建的海珠路和海珠橋就是以此命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0年8月,河南區更名為海珠區,意為“海上明珠”。

兩千年來經久不衰的廣州港。

廣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中心城市,從2000年開始蓬勃發展,這在中國絕無僅有,在世界上也不多見。

黃埔村在200多年前是遠東重要的貿易中心港口。剛駛出東南繞城高速,就能看到黃埔村前山上的琶洲塔。據說它曾是商船進出港口的航標。從古老的黃埔港碼頭望去,只見寬闊的江面直通珠江口,碼頭附近依稀可以分辨出當年繁華的痕跡。據悉,在18世紀,這裏是中國到達歐美國家的最近航線的起點,是商船出國的好去處。廣州屬亞熱帶氣候,外國商船夏天乘南風來,秋天乘北風回,非常方便。

黃埔村西疇裏16號,至今還保存著當年清政府為該港設立的公文石碑。石碑上寫著“此南社古噴湧區為鄉內出水區”,意思是此為出國港口,所有商船必須在此停泊。據史料記載,1685年,清朝在廣東、福建、江蘇、浙江設立了四個海關。到1757,只保留廣東海關,廣州被指定為全國唯壹外貿口岸。後來港口南移,經過老黃埔港,直到黃埔新港。

由於古黃埔港的獨特優勢,18世紀曾出現外國商船雲集於此的盛況。據《遠東國際關系史》記載,1789年,有61艘英國船、15艘美國船、5艘荷蘭船、1艘法國船靠泊黃埔。根據《中國國際貿易史》壹書,以1817為例,當年廣東對外貿易進口總值為23488440元,其中通過黃埔口岸的進出口值為19711444元,占廣東進口總值的80%以上。

專家在研究了老黃埔港後認為:“世界歷史上唯壹像廣州這樣幸存了2000年的港口是地中海的亞歷山大港。

明清時期,黃埔港的繁榮使廣州黃埔人走出國門經商。他們與東南亞乃至歐美建立了密切的關系,極大地加強了廣州作為遠東中心貿易口岸的影響力。清代湧現出新加坡著名僑領胡玄澤、留美華僑成亮等壹大批著名華僑。

作為新加坡著名的僑領,黃浦村人胡玄澤也是中俄日三國駐新加坡領事,也是享譽海外的澳洲男爵、英國CMG三等星。由於他為新加坡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新加坡享有很高的威望,被稱為“黃埔先生”。新加坡人為了紀念他,在新加坡聖淘沙歷史博物館立了他的蠟像,壹些學校和街道也以黃埔命名。在新加坡,仍有以黃埔命名的地方,如黃埔路、黃埔人民聯絡處等。

作為早期從黃埔走出去的中國留美學生,當時的華僑人物成亮與美國交涉,討回庚子賠款余額,在京創辦清華學堂。

舊橋、舊房、舊俗,現在都通車了。

海珠區的周曉村是廣州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作為著名的果樹之鄉,又在廣州的“南肺”,它幸存了下來。

周曉村以農業為主,盛產著名的石硤尾龍眼和紅楊桃。隨處可見蘇南“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石拱橋下,河水暴漲,幾條船蕩漾開來。岸邊有低矮的平房和郁郁蔥蔥的樹木。當地的農民喜歡在河邊的樹蔭下乘涼聊天,這裏安靜而清新。

由於汙染少,又不斷受到珠江漲潮的沖刷,周曉村的河水令人羨慕。在這裏,妳可以不經意間看到人和狗洗壹條河的野趣。河裏停著壹些很久沒用的船。據當地人說,以前村裏沒有土地,但是河道發達,水果和貨物都是通過這些船來運輸的。這幾年,土地修好了,船也漸漸少用了。

在河中央,有壹片長滿青草的小綠洲,外人無法想象它下面埋著壹條龍船。原來龍舟不埋在水底是不會裂的。端午節來了,村裏會先舉行隆重的下水儀式,再挖出來。

河上有幾座石拱橋,其中壹座是明代的磨憨橋。村裏有壹棵大榕樹,是周曉村的村樹。它的根露在外面,看起來像麒麟。據說它有500多年的歷史了。

周曉村仍然可以看到壹些老房子和小巷,它們被稱為鍋耳屋,因為屋頂上有兩個像鍋耳壹樣的突起。最古老的房子是西溪公祠和簡氏公祠,建於明朝。村裏還有壹種特殊的房子叫牡蠣殼房,牡蠣殼鍋石灰墻,東暖夏涼,造價比青磚房還低。據了解,周曉村是由帶有貝殼的沖積沈積物形成的。現在在地下挖兩米就能看到牡蠣殼層了。可惜的是,村裏曾經盛行的蠔殼屋,近幾年大部分都改成了水泥房,現在只剩下壹棟100多年歷史的蠔殼屋供人瞻仰。

由於風景優美,周曉村吸引了壹批著名的藝術家在這裏購買土地和房屋,尋找創作靈感。於是,村裏建起了壹個藝術村,由著名畫家關山月題寫。

1999年5月1日,這個古老而神秘的村莊開通了第壹輛公交車——從天平架經廣州大道到周曉村。目前,從南方大廈到周曉村的客船即將開通,遊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嶺南水鄉的風采。

景點/旅遊景點

海珠區是廣州四大老城區之壹。與其他區相比,“河、河、林、園”的江島生態系統有其獨特的環境優勢:環島47公裏的海岸線,74條縱橫交錯的河流水網,猶如天然氧吧的萬畝果園,著名的嶺南水果和歷代圍海造地形成的獨特田園風光,遍布海珠的文物古跡讓每個人都為之驕傲。

海珠區是廣州的“南肺”,是珠江環抱的綠島。該地區有許多文物舊址、名人故居和紀念建築,文物豐富。在民主革命時期,孫中山先生建立了孫中山大元帥府、鄧世昌紀念館和民族英雄故居、石祥花園、嶺南畫派創始人菊蓮的住所、明代建造的雲貴橋、琶洲塔和赤崗塔、見證海珠島形成歷史的沿海古遺址,以及遼的海奎寺和何香凝紀念館。這些歷史文物是海珠區寶貴的旅遊資源。

海珠區有許多風化侵蝕、波浪侵蝕或堆積而成的遺跡,如七星崗海蝕遺址、松崗和赤沙的沙堤、七星崗的丹霞地貌和魚鱗地貌、赤崗的陶甌洞群等。這些遺跡形成了極具旅遊價值的景觀。

海珠區不僅推動了旅遊資源的保護和建設,還通過“海珠十景”的評選,加強了對本區旅遊資源的宣傳。通過投票,我區評選出了“帥府花會”、“展覽壯闊”、“海上樓春曉”、“學之神韻”、“瀛洲疊翠”、“雙塔競秀”、“鄧廟中國魂”、“江邊霓裳”、“洲頭洗珠鬥法”等“海珠十景”。

投資環境

海珠區位於廣州中部,面積90.45平方公裏,總人口123.73萬,現轄18個行政街道。海珠區的城市功能已由傳統的工業區成功轉型為以居住為導向,商業服務、金融、旅遊、倉儲運輸、高科技無汙染產業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新城區。已成為廣州未來長期優先發展的新中心區,發展潛力巨大,被譽為“海上明珠”。

海珠區的綜合經濟實力已經遙遙領先於國內很多大城市。2003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78.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5.438+03.3%。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65438+8600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081.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6543.8+068.49億元。2003年,區財政壹般預算收入8.22億元,比上年增長13%。全區國稅、地稅總收入分別為6543.8+0.824億元、24.04億元。

全區工業增加值達到785654.38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工業總產值2265438+5500萬元,增長18.9%;其中,輕工業總產值654.38+058.84億元,增長654.38+07.6%;重工業總產值627654.38億元,增長30.6%;輕重工業總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71.7: 28.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655438+0億元,增長1.7%。高新技術產品年產值達到31.3億元,增長1.4%。年產值超億元的工業企業有34家,占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14.3%,實現利稅總額29.4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的90.7%。

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8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全區規模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實現商品銷售額124.42億元,增長56.6%,其中連鎖超市實現商品銷售額1806億元,增長93.6%。全區有專業市場137個,全年商品成交額79.3億元,增長8.8%;其中,億元以上市場18個,全年商品成交額68.74億元,增長28.9%;占全區商品成交額的86.7%。

改革開放以來,海珠區商業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形成了江南大道商業中心和三大商圈(江南大道、廣州大道南、琶洲會展中心、72農貿(肉菜市場)。小區內有小型商業網點,完善了商業網點布局。

全區海關進出口總值5.0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0.3%,其中進口總值2.64億美元,增長1.5倍。出口總額2.39億美元,增長25.9%。

海珠區是廣州唯壹的海島區,獨特的地理條件使海珠區展示了“海島經濟”的品牌。會展經濟區是“海島經濟”最璀璨的明珠。2006年,當第100屆廣交會在廣州舉行時,琶洲地區的寫字樓和酒店的會展經濟將更上壹層樓。此外,海珠將利用毗鄰廣州大學城的優勢,探索建設以“萬畝果林”為基礎的後勤配套服務區和生態旅遊休閑區。

在海珠區濱江路地區,海珠區將重點培育發展濱江經濟帶,加快建設濱江西路“海珠風情街”和以太古倉為亮點的白天鵝池周邊旅遊觀光休閑購物區。在海珠區島上,擁有眾多科研機構的新港路將打造新港文化、科技經濟帶,推進以海珠科技大廈、仲達科技園為亮點的高科技園區建設。地鐵沿線,海珠區將引導特色購物中心等商業網點(商業街)建設。

2003年,全區生產總值278.49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69億元。農業生產以種植業(果蔬)為主,養殖業(豬禽)次之。目前蔬菜面積4000畝,水果面積1.8萬畝。

主要水果種植品種有:荔枝1500畝,龍眼5000畝,楊桃5500畝,黃皮3500畝,其他品種(石榴、木瓜、香蕉、甘蔗等品種)2500畝。65438-0999,市政府將我區這片果林規劃為果樹保護區,劃分為壹、二、三級保護區。壹級保護區是農業生產和農業觀光的示範區,面積約4000畝。二級保護區為果樹生產恢復區,面積約7000畝。三級保護區是果樹生態保護區,面積約7000畝。果樹保護區是不可替代的城市濕地,對調節廣州氣候、凈化城市空氣、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被譽為廣州的“南肺”。

2021年2月,海珠區在全國縣域電子商務競爭力百強榜單中排名16。

2020年9月,海珠區被列入2020年全國百強區,排名第38位。

2020年9月,2020年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水平百強發布,海珠區排名第38位。

2018年9月,CCID發布2018中國百強區排名,海珠區排名21。

  • 上一篇:大班額幼兒教師教育芻議
  • 下一篇:建黨壹百周年,學習黨史,策劃唱紅歌活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