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日建築節能體系的比較與思考?

中日建築節能體系的比較與思考?

以下是仲達咨詢帶來的中日建築節能體系對比與思考,供大家參考。

能源貧乏的日本,憂患意識下的節能技術最強,能源利用效率居世界首位。或許是長期以來“地大物博”的自我吹噓,但我們的社會對能源和環境問題的認識已經近乎麻木,近年來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通過對日本建築節能體系的考察和調研,希望能引起人們對國內建築節能狀況的思考。

介紹

最近,能源危機的意識在中國各行各業和各個層面都有明顯的體現。在中國連續多年兩位數的GDP增速背後,粗放型經濟的缺陷已經暴露無遺。最近的壹組統計數據令人震驚:當年我們消費了全球近50%的消費總量,35%的鐵礦石,20%的氧化鋁和銅,創造的GDP總量僅占全球的4%。中國目前的能源效率僅達到31.2%。高能耗低產出的局面使得中國的能源問題成為關系到社會經濟能否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

其中,建築業和住宅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根據國家統計局對歷年GDP的統計,2002年,全國城鄉住房建設投資達到94071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21.8%,占GDP的9.2%。在極大改善人們生活環境的同時,帶來了建築能耗的快速增長,建築能耗接近全社會總能耗的1/3,接近日本的水平。與工業能耗放緩相比,建築能耗卻在上升。

另壹方面,中國建築節能存在太多問題。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我國建築面積400億平方米,仍以20億平方米的速度在建(圖2),但其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築。過去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建築業,很可能會演變成破壞環境、浪費能源的“破舊之柱”,侵蝕大量社會資源。

而資源貧乏的日本,在建築節能方面有很多理念和技術值得借鑒。本文旨在通過對日本建築節能的概述和整理,對中國建築節能工作進行反思,以促進中國建築節能工作的開展。

二、日本建築節能工作推進概況

1)日本的能源背景和能源利用效率

日本是壹個資源極其貧乏的國家,能源主要依賴進口。能源結構以石油為主,能源供應受國際形勢影響。所以我們非常重視能源供應的安全,未來的政策是逐步增加燃氣(以氣代油)。正因為如此,全社會都有強烈的能源危機意識。為了實現低能耗、高產出的發展目標,節能技術得到大力發展,能源利用效率居世界首位。

特別是在氣候變化國際框架公約(1997)第三次京都會議(COP3)後,為履行保護地球環境的國際公約,日本從政府到民間都將能源消耗與CO2排放緊密掛鉤,並實施具體的數字減排目標。

註:民生部門包括商業建築和住宅能耗。

2001至2010的平均增長率計算為2.0%。

2)日本建築節能概況

日本建築能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27%。作為壹個主要依賴國外石油能源進口的國家,在經歷了1974和1979兩次石油危機後,節能技術的發展和相關節能法規的建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京都會議(COP3)之後,節能政策的實施體系得到了系統的梳理和極大的完善。全面推進社團管理法規、制度和技術創新。

日本的節能目標是根據現狀設定的,住宅建築按戶單位設定,商業建築按建築面積單位設定,以抑制能耗增長和進壹步降低。以下是日本建築節能對策體系的大致說明。

(1)法規建設:

基本法:《合理利用能源法》(以下簡稱《節約能源法》,1979年6月頒布,65438年10月實施)。

表3能源利用合理化法的主要內容:

住宅建築的相關措施

非住宅建築相關措施

制定並公布“建築物業主判斷基準”

(1999國際貿易和工業部和建設部第2號通知)

設計與施工導則的制定與發布(1999建設部公告布)

設計和建造指南的部分修訂(2001年國土交通省頒布)

建築物所有權人判定標準的制定與公布(999年貿工部、建設部公告1號)【辦公樓、商店、賓館、醫院、飯店】

1998對該法進行了修訂,進壹步明確了PAL和CEC的規定。

在工廠節能規定的基礎上,增加【二類能源管理工廠】類別,將作為強制節能管理對象。

範圍擴大到壹般商業設施。

②財稅系統促進節能的措施。

環保住宅優惠措施(融資):節能住宅項目(對應新壹代標準)

節能設備配置項目(采暖制冷設備、通風設備、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

日本政策投資銀行的節能金融激勵制度:

經濟型建築維護/建築節能推廣/循環經濟產品普及推廣。

節能建築設備融資系統/區域供冷供熱設施維護系統/能源需求結構改革、投資促進稅收系統

③技術開發與調查的發展。

以提高住房水平為目標的抑制能耗增長技術研發(1988 ~ 1991年)

住宅開發有利於減少石化燃料消耗(1900 ~ 1991年)

住宅促進全球變暖的對策研究(1992 ~ 1993)

新壹代居住建築節能技術標準的制定(1995)

與住宅建築相關的防止全球變暖指南的制定(1996)

降低住宅全壽命周期成本的對策研究(1996 ~ 1998)

零環境負荷住宅(1997 ~ 1998)發展推廣對策研究

住房、建築和開發環境管理系統研究(ISO14000)(1996 ~ 1998)

住宅建築溫室氣體排放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研究(1998)

新施工技術對應的防結露技術調研(1998)

ISO14000在中小型建築和住宅建築行業的引進策略探討(1999 ~)

住宅管道保溫標準制定的探討(1999 ~ 2001)

④宣傳普及活動

主要以非營利性特殊法人組織——(聯合體法人)建築環境與節能組織為平臺,積極推進節能技術普及的宣傳活動。主要實現了以下內容:

節能建築技術評價

卓越環境與能源建築標識系統的實施

實施政府(國土交通省)指定的培訓

太陽能利用建築技術培訓教育系統的實施

住宅保溫施工技術培訓的實施

住宅建築節能論壇的實施

[環境與節能建築獎]的評審與實施

[環境與節能住宅獎]的評審與實施

其他宣傳活動。

⑤國際合作

IEA建築及公共設施節能研發計劃(1988 ~)

辦公建築機械通風與自然通風復合系統控制技術研究(1998 ~ 2001年)

建築采暖空調低火用系統的研究與開發(2001 ~ 2003)

太陽能住宅建築可持續發展研究(2001 ~ 2004)

節能空調設備性能認證研究(2001 ~ 2004)

建立統壹的建築生命周期評價方法/建築評價國際標準(GBC2002)制定研究

按照政府部門、事業單位、行業的對應關系,可以分類如下表4所示。

第三,從中國現狀和日本節能現狀的比較引發的思考

我國住宅建設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室內熱舒適環境的追求構成了能源消費的大趨勢。近年來,中國非常重視建築節能。1997年,八屆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制定了節能目標。1996至2000年,新建采暖居住建築應在當地壹般設計能耗水平1980~1981的基礎上節能50%;從2005年起,新建采暖居住建築要在此基礎上節能30%。提出分階段實施的目標。逐步實現非節能建築的改造,從建築節能和設備節能兩方面實現建築節能30%、設備節能20%、節能50%的總體目標。進而提出了到2020年全社會總能耗節約65%的目標。

表4日本政府部門、社團和行業與節能的對應關系

政府部門的通信

學習的壹致性

行業對應

修訂《能源利用合理化法》(國家基本法1998)

能源稅改革(低息融資和優惠稅制)

環境政策大綱(國土交通省1994)

考慮環境因素的政府設施規劃指南

(建設省1997)

發展節約型學校的指導方針(教育部,1996)

推廣可持續建築倡議(建築學院1998)

建築的生命周期評價指標(建築學會1999)

地球環境與建築憲章(建築學會等五個學會的協會,2000年)

【地球環境委員會】設置(空調學會1993)

地球環境經濟聯盟憲章(經濟組織聯合會1991)

行業獨立行動計劃(經濟組織聯合會1996)

建築業環境保護獨立行動計劃(建築業協會1998)

根據地區不同,2001年國家頒布了《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JGJ134-2001),2003年頒布了《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JGJ75-2003)。

然而,盡管法律法規不斷出臺,但仍存在認識不統壹、執行不力等問題。相關規範頒布多年後,市場上仍然充斥著高能耗的非節能建築。

2002年,上海有654.38+0萬平方米的新建住宅按照國家節能標準實施了節能改造。2003年擴大試點範圍,實現300萬平方米新建住宅按節能標準設計建設。

由上海市建委、發改委、經委等部門聯合召開的節能推進會議進壹步明確,上海外環線以內的所有新建住宅,以及新建的政府機關、商場、賓館、寫字樓、由其組成的綜合樓建設項目、低層住宅小區和壹城九鎮住宅小區,都要按照建築節能設計標準“穿衣戴帽”。

2002年9月至2003年9月,上海市有關部門依據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築節能國家設計標準,對該階段在建和即將開工的居住建築項目進行了監測。按照節能標準設計的不到3%。從2003年6月到2003年10月,約70%的在建和即將開工的住宅項目仍然不達標。

自2004年5月起,上海在設計階段對居住建築進行強化節能認證,並對設計單位提交施工圖進行相應的節能標準檢測,確保外環線以內的低層建築全部達到國家節能標準。

但在設計審查、施工監理、竣工驗收、運營監管等方面,還缺乏統壹協調、嚴格執行的力度和保障。

縱觀我國現狀,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我國建築節能工作:

1)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完善法律具體實施細則(現行法律法規過於模糊)。

2)應加強稅收優惠制度的實施(現有機制不夠協調和敏感)

3)建立更加科學、高效、權威的非常任專業委員會,制定法規/規範。

(目前的造法過程行政色彩濃厚,缺乏專業性/權威性,缺乏統壹性,知識性差。)

4)加強建築行業的自律規範和行政指導幹預(行業自律差,行業管理差)

5)加強節能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強節能技術應用的跟蹤研究和評估。

(社會普及教育不到位,業主節能意識差,對新技術的應用缺乏系統的跟蹤調查和評估)

以上幾個方面與節能技術本身的研發沒有直接關系,但卻是推廣節能技術的重點,也是我國目前情況下節能技術推廣的軟肋。節能問題無疑是壹個系統工程問題,需要全社會意識和觀念的轉變,需要各方面的重視。只有在這個基礎上,節能技術才能找到廣泛的應用,形成節能技術的良性循環。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

  • 上一篇:常識信息
  • 下一篇:果酒怎麽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