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易經(1989.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004,2007)都有自己的修訂版。)
獲福建省第六個五年計劃科研項目優秀成果獎(1987.4)、第四屆全國圖書金鑰匙獎三等獎(1990.10)、首屆全國古籍整理優秀圖書獎三等獎(191.4)。
這本書是與作者的前任黃守啟教授合著的。全書52萬字,對《周易》經典傳記進行了全面註釋,並翻譯成通俗規範的現代漢語,總論69條,解釋400余條。是壹部集譯、註、議於壹體的周易研究專著。
02.《周易詞典》(1992.12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年6月修訂版。)
獲福建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4.9)。
這本書1,21,000字,是我國第壹部由個人編纂的《易經》詞典。《易經》共4608條,包括經典中的重要詞語、易學常識、易派易例、易詞、易主、易學。書的開頭有29個重要的易學圖表,書的結尾有分類標題表和標題漢語拼音索引。2005年6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再版。封面署名是顧先生,內容相當修改。
03.《周易:天書玄機》(1996.7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1997.6上海古籍出版社簡體版)2008年7月被列入《國學基礎教程》修訂版。)
全書18萬字,將《周易列傳選編》中最典型的內容合並為壹冊,共分六章:陰陽、人事、常、袁、本治、道,對青少年讀者學習《周易》具有重要意義。
04、《周易概論》(1991.11香港學林書店,1998.8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再版。)
本書65438+萬字,分13個專題介紹《易經》的基本問題,是指導周易研究的初步入門讀物。
05.《周易》研究論文四集(第壹集1987.9,第二集1989.8,第三集1990.5,第四集1990.5)均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以上四部叢書由作者的前老師黃守啟教授合編,1.65萬字,收錄了本世紀初至80年代重要的易學論文1.59篇。第壹輯重在考證,第二輯重在象數,第三輯重在義理,第四輯重在從新的角度研究周易。它是國內外第壹套反映本世紀《周易》研究成果的大型分類易學文集。
06.圖像編號及含義(1993.5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臺北紅葉出版社轉載)。)
這本書有24萬字,是張岱年主編的漢學叢書之壹。為了揭示中國易經史上這兩個學派的形成、發展和內在規律,本文重點研究了《易經》中的“象學派”和“義學派”。
07.易經(1996.1臺灣省定遠文化企業有限公司)
本書20萬字,18章,分為內、外兩部分。其中內章11展示了壹系列讀易基礎知識;外篇共七章,分別從文學、美學、史料等方面闡述了《周易》經典的價值。總的來說,他的內外著作都屬於進入《周易》研究殿堂的第壹步,故稱之為“第壹步”
08.周易與文學(1997.9福建教育出版社。)
這部22萬字的著作,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集中探討了《周易》與中國古代文學的關系。既評述了《周易》經典的文學價值和美學價值內涵,又對《周易》經典對古代文學乃至文學理論和美學思想的影響或啟示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
09.《歷代易經與易學要義》(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8,2006.2)分兩個再版,壹個是《歷代易》,壹個是《歷代易》。)
這部36.6萬字的著作,在廣泛閱讀眾多易學著作和其他典籍、史書的基礎上,簡要考察了歷代著名易學大師的姓氏、生平和傳記,著重評價了他們的易學成就。還列舉了歷代易學著作,討論了書名、卷號、作者和版本,並著重分析了其內容的得失。這本書有助於全面了解《周易》兩千多年歷史中紛繁復雜的成就,認識其是非,知其得失,進壹步拓展和深化當代的《周易》研究。
10,周易理論(2002.1廣東花城出版社。)
獲福建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3.438+0438+0)。
這本書有59萬字。馬振彪遺作,張善文整理。原是作者未發表的手稿,用行書抄的,引用歷代《易說》近400篇。結合作者的觀點,闡述了《周易》經典傳記的宗旨,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全書校勘歷時八年,體例嚴謹,審校細致。
11,幹凈含蓄的奧秘(2003年4月上海遠東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再版,2006年2月臺灣省定遠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再版)。)
獲福建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3+0438+0)。
這本書有23萬字。是作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或參加相關學術會議)的學術論文選集。討論大多圍繞《周易》的大意和各方面的興趣展開,包括《周易》義的解讀、《周易》文字的考證、歷代《周易》作者的評論、出土文物的分析,以及《周易》對文學、美學、文論的影響的多角度闡述。這本書對哲學、文學和歷史的研究應該有很好的學術價值。
12,《商易經》(2005.6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獲福州市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7年4月)、福建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7.438+02)。
這本書有654.38+0.85萬字。商的手稿,張善文校對。該書收錄了商氏留下的五部手抄本:《古易》十卷、《焦氏易經》十壹卷、《焦氏易林註》十六卷、《商氏易經》二十卷、《易經註》十二卷,全部六十九卷(附錄吳《查齋讀易提要》,黃守啟)。全書的校勘是以作者留下的手稿為基礎,參考各種初版、補充版、印後版、抄本及其他有關文獻資料,相互校勘校訂,做到條條清晰,卷面通順。據報刊介紹,商先生是晚清學者。他受曾國藩的吳汝綸教育。進入民國後,他隱藏在內務部,在史靜大學任中文系教師,在奉天翠生書院和北平中國大學國學系講學。他著述甚豐,是現代易學大師。本書匯集出版了商最具創新性的易學著作,校訂精密嚴謹,足以造福社會科學研究界,趕上後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