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當前我國農業農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麽?

當前我國農業農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麽?

1,耕地面積和農作物種植面積大幅減少。近年來,中國農業出現了耕地和農作物種植面積大幅減少的趨勢。總結起來主要有三個原因:壹是近年來,為保護生態環境,中國政府積極推行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政策,導致中國部分地區農作物種植面積大幅減少;其次,由於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新增建設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再次,由於目前從農業生產中獲得的收益非常微薄,影響了部分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導致我國壹些相對富裕地區的農民主動退出農業生產,導致許多耕地拋荒,農作物種植面積減少。2.短期內農作物產量很難有大的突破。作物的產量會受到土壤條件、肥料質量、灌溉條件、種子質量、田間管理、氣候條件、農業生產技術和自然災害的影響。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農家肥明顯不足。長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地大面積板結,土壤條件惡化,不利於作物生長。在中國人民公社時期,許多農田水利設施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都是靠集體力量修建的。由於多年來疏於維護和管理,它們的功能已經減弱甚至消失,難以在當前的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農民是我國農業生產的主體,是我國農業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壹家壹戶的農民缺乏獨立建設大型水利設施的能力。因此,我國部分地區農業灌溉條件惡化,短期內不會得到改善。在中國相對富裕的東南沿海地區,農業收入在整個家庭收入中的比重越來越小,農業收入不再是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壹些農民對農作物的田間管理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細致,這對農作物產量產生了壹定的負面影響。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技術都比較穩定,短時間內很難有大的突破。另外,新技術的推廣會有很多障礙,依靠農業生產技術短期內很難有多大作為。由於厄爾尼諾現象和溫室效應的影響,近年來我國災害性天氣增多,壹家壹戶的松散農業組織形式在壹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國農業的防災救災能力。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短期內,我國農作物產量很難有大的突破。3.農產品總產量有逐漸減少的趨勢。由於耕地面積和農作物種植面積大幅減少,短期內我國農作物產量難以有大的突破,因此我國農產品總產量將逐漸減少。據我國政府有關部門統計,自1999以來,我國糧食總產量總體呈下降趨勢。2000年糧食產量減少,2001繼續減少,2002年略有反彈,2003年有所減少。4.農產品價格長期以來壹直被壓低。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我國主要農產品價格長期低迷,尤其是糧食價格自1997以來跌幅超過30%。直到2003年下半年,部分農產品價格有所回升,但目前主要農產品價格尚未達到上世紀末的價格水平。5.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和質量問題日益突出。目前,我國農民使用的農業生產資料主要有種子、化肥、農藥、柴油、農膜、農機和灌溉水電等。近年來,我國農業市場上種子、化肥、農藥、柴油、農機價格普遍上漲,增加了農產品的直接生產成本。近年來,種子、化肥、農藥、農機等主要農業生產資料質量堪憂,劣質、假冒農業生產資料事件屢見不鮮,嚴重擾亂了我國正常的農業生產秩序,給農民生產生活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6.大多數地區農民的稅費負擔很重。目前中國農民應繳納的稅費種類有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屠宰稅和“三提五統”。“三提”即“公積金、公益金、管理費”;“五統壹”是指“五統籌”,包括教育費附加、計劃生育費、民兵培訓費、民政優撫費、私運費。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屠宰稅在農民應繳納的稅費總額中所占比例較小,在各地也比較規範。但是,我國目前的城鄉稅制差別很大。與工人相比,稅負更重。勞動者工資收入超過800元後開始繳納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比較高,而農業稅起征點為零。除非農民遇到重大自然災害和嚴重農作物歉收,否則政府將實行農業稅減免政策。通常,農民必須按照稅法的規定納稅。“三提五統”的成本比較高,占農民應該繳納的稅費總額的比重比較大,各地也不規範。在壹些地區,地方政府和村委會嚴重違反國家的有關政策和規定,利用各種借口擅自向農民攤派費用,侵犯了農民的合法權益,增加了農民的負擔。雖然中央壹再要求地方政府加強管理,嚴禁向農民攤派和亂收費,但亂收費現象時有發生,屢禁不止。難怪有農民用“第壹稅輕,第二稅重,攤派無底洞”來形容當前我國農村的稅費狀況。過去,壹些地區的稅費征收很不規範。為了方便自己的征管,屠宰稅是按照農民家庭的戶主來分攤的。我老家有個農民,因為條件不好,壹直沒娶上媳婦。單獨向村委會繳納計劃生育費和教育附加費,聽起來很不合理。7.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增加了。近年來,由於主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農民稅費負擔加重,導致農產品生產成本上升。8.農民農業收入普遍下降。近年來,由於主要農產品價格被壓低,農產品總產量減少,主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農民稅費負擔加重。總的來說,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民的農業收入普遍下降。9、農民的非農收入依靠農民自身的力量在短時間內很難有較大的增長。對於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大多數農民來說,農民的非農收入主要包括林業收入、畜牧業收入、副業收入、漁業收入、儲蓄收入和家庭成員外出打工的工資性收入。在我國目前的經濟技術條件下,我國許多地區發展林、牧、副業或漁業生產,都會受到當地自然條件、氣候、資金、技術、營銷環境等壹系列因素的限制,有些有條件的地區可能在短期內取得比較大的成績。但是對於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大部分農民來說,短期內很難有大的突破。我國大部分地區大部分農民的收入非常微薄。這幾年住房、子女教育、醫療等成本很高,農民在銀行的存款基數比較小。另外,這幾年銀行的存款利率很低,利息稅還是要交的。普通農民家庭的儲蓄收入很低。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中國農民進城打工的條件惡化了。壹是找工作難,二是工資低,三是拿錢難。農民家庭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通過家庭成員外出打工來大幅增加家庭收入。從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對於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大部分農民來說,農民的非農收入靠自己的力量很難在短期內有大的提高。10,農民收入低,城鄉收入差距拉大。據我國權威部門統計,1995年城鄉人均收入之比為2.72: 1,2006年為2.92: 1,2002年為3.1,2002年為3.2: 1。從1997至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速不到4%,但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此期間年均增長8%。考慮到城鎮居民享受的各種福利因素,城鄉收入差距過大,農民的勞動努力與收入不成比例。占中國人口63%的農民,大部分和城鎮下崗職工、失業人員、退休人員壹起成為中國。11.不同地區農民收入差距逐漸拉大。由於自然條件、資源條件、政府政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資金、生產技術、市場條件、商品農業、訂單農業、鄉鎮企業和思想觀念等多重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和城市周邊地區的農民普遍比中西部地區富裕,不同地區農民收入差距逐漸拉大。12,現有的耕地分布不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過去,我國很多地區在給農民分配土地時,為了盡量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減少農民意見,村委會把整齊的農田分成很多塊,根據耕地的質量和位置平均分配,造成農民擁有的農田總面積不多,但過於分散,每塊農田都很小,不利於耕作和田間管理,大型農機的作用也無法有效發揮。13.在農村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是非常困難的。目前,在中國農村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非常困難,這可以歸結為以下四個原因。第壹,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村的農民仍然使用祖先傳下來的傳統方法從事農業生產,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受到習慣勢力的影響;其次,我國大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低,文化素質差,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弱。他們習慣於在種什麽、怎麽種中國、怎麽種等壹系列問題上模仿別人、隨大流,很難做出科學的決策。再次,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村農業技術人員短缺,缺乏對農民日常農業生產活動必要的技術幫助和指導,缺乏對農民系統的農業生產知識培訓;最後,農業生產周期比較長,農業生產的成果受多種因素影響。任何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都需要較長的時間,其效益很難在短期內明顯顯現出來,這給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造成了障礙。14,農民非農就業機會少,農村剩余勞動力難以實現大規模有效轉移。目前,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的途徑主要有四種:上大學、參軍、進城務工、到鄉鎮企業工作。能考上大學或參軍長期留在部隊的農民子女畢竟是少數,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作用不大。目前,中國對農民進城務工存在諸多歧視性限制。雖然中國政府已經開始關註和解決農民工問題,但短期內很難改善農民進城打工的條件。農民在城市找工作難,掙錢難,客觀上造成了很多優秀的農村婦女在城市的娛樂、服務業提供陪侍服務,影響了社會風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東南沿海和中部許多地區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為許多農民及其子女提供了良好的就業機會,促進了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然而,在我國西部地區和偏遠欠發達地區,受資金、技術或觀念的限制,鄉鎮企業少而不發達,難以安排大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從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農民的非農就業機會少,農村剩余勞動力難以大規模有效轉移。15,部分地區村幹部素質比較差,幹群關系比較緊張。根據我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我國農村村民委員會由全體有選舉權的村民直接選舉產生,提高了農民參與和討論國家事務的能力,為村幹部素質提供了壹定的制度保障。但在壹些地區,由於種種原因,村幹部素質比較低,政策觀念很差,缺乏號召力,缺乏為村民服務的意識,工作作風簡單粗暴。他們經常在計劃生育和收稅問題上與農民發生沖突,有些甚至侵犯了農民的合法權益。幹群關系緊張,影響政府在農民中的良好形象。16,鄉鎮企業的進壹步發展遇到了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嚴峻挑戰。20世紀90年代,中國鄉鎮企業等農村非公有制企業異軍突起,價格和制度的比較優勢極大地促進了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目前,隨著外商在華投資規模的逐步擴大,外資和中外合資企業的逐步建立,以及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深化,鄉鎮企業在資金規模、先進生產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等方面都遇到了嚴峻的挑戰。壹些鄉鎮企業在原地打轉,很難做好,尋求進壹步發展。17,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由於歷史原因,中國農村為中國工業化發展提供了大規模的原始積累資金,促進了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推動了中國工業化的進程。但是,與城市相比,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交通、通信、電力、供水、供熱、廣播電視、文化娛樂、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遠不能滿足廣大農村居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
  • 上一篇:礦業發展方向和重點
  • 下一篇:《紮染》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