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處理,只在分配利潤時處理。
根據所投資企業的份額
借方:應收股利
貸款:投資收益。成本法下,只有通過增加或減少投資,才會改變長期股權投資的余額。
因為成本法不考慮子公司實現凈利潤還是凈虧損,這是權益法核算的內容。
對於成本法,只要被投資公司宣布支付現金股利,就視為母公司實現了投資收益。
當然,如果取得投資時支付的對價中包含已宣告但未分配的股利,則應視為應收款項,不計入長期股權投資成本。這種處理與金融資產相同。
擴展數據
長期股權投資是壹個企業為取得另壹個企業的股權而進行的長期投資,通常持有很長時間,不準備隨時變現。投資企業是被投資企業的股東。
與短期投資和長期債權投資不同,長期股權投資的首要目的不是獲取投資收益,而是加強與其他企業的業務聯系,或者影響甚至控制其關聯公司的重大經營決策和財務政策。股權代表了壹種終極所有權,體現了所有者對企業經營管理和收益分配的投票權。
通過長期股權投資取得其他企業的股權,投資企業可以參與被投資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從而影響、控制或者迫使被投資企業采取有利於投資企業利益的經營政策和利潤分配方案。同時,長期股權投資是實現多元化經營、降低行業系統性風險的有效途徑。
成本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的範圍:
①企業能夠控制被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即企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
②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 *相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百度百科-長期股權投資
成本法子公司實現凈利潤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核算,規則是保持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不變,只有當長期股權投資發生減值或處置時,才會調整賬面價值。因此被投資企業將實現損益,被投資單位不做賬務處理。
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被投資單位在持有期間宣布分配現金股利或利潤時,投資企業應按其所占份額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
借方:應收股利
貸款:投資收益
被投資企業實現凈利潤但未宣布分紅前,實現的凈利潤不屬於母公司,不能作為投資收益入賬。
擴展數據:
壹、長期股權投資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作為投資成本。
以現金購買的長期股權投資,按照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投資成本。
實際支付的價格包括已宣布但尚未收到的現金股利。實際支付的價款與已宣告但尚未收到的現金股利之間的差額,作為投資的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根據已宣布但尚未收到的現金股利,借記“應收股利”科目,根據實際支付的價款,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投資者接受的長期股權投資,按投資者確認的價值作為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貸記“實收資本”等科目。
二、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的會計處理。
采用成本法核算時,除追加或收回投資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壹般應保持不變。
持股期間,企業應當在被投資單位宣布支付現金股利或利潤時確認投資收益。根據被投資單位宣布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應由企業享有的部分,借記“應收股利”科目,貸記“投資收益”科目。收到現金股利或利潤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股利”科目。
百度百科-長期股權投資
在成本法下,被投資方發生了虧損。
記住,在成本法下,如果被投資單位有凈利潤,任何時候都必須視為投資收益。所以當被投資方有虧損時,就會減少,就像權益法壹樣。
成本法和權益法對照表
通俗地說,成本法是以發票和賬面上的金額為基礎,權益法是以公允價值為基礎。
成本法下,投資單位對被投資單位股權的變動不改變“長期股權投資”科目的余額;
權益法下,被投資單位的權益發生變化,投資單位也改變“長期股權投資”科目的余額。
比如被投資單位當年凈利潤達到654.38+0萬,那麽在成本法下不做分錄,而在權益法下,則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款:投資收益
再比如,被投資單位支付現金股利時,
成本法下是:
借:應收股利,
貸款:投資收益
權益法下是:
借:應收股利,
貸款:長期股權投資
1,兩者的定價依據不同。購買法下,被購買的資產和負債按其公允價值入賬,與其他資產壹樣按實際交易成本入賬,被購買方不再具有獨立法人地位;在權益結合法下,只考慮取得的權益結合的賬面價值,不考慮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合並後的凈資產按其賬面記錄,即權益結合法不改變資產和負債的計量基礎。
2.商譽的確認是不同的。購買法確認商譽。如果購買成本總額超過被收購凈資產的公允價值,超出的成本視為購買正商譽,反之亦然。權益結合法不承認企業並購中存在任何商譽,也不是以取得資產所支付的價格為基礎。資產和負債都是以賬面價值計價,資產的賬面價值往往低於其公允價值。股本按已發行股份的面值計價,交換股份的面值與合並方實收資本的差額調整為資本公積。
3.M&A的兩種方法對利潤的影響不同。購買法下,合並後由於存貨的流通、固定資產的折舊、商譽和其他有形資產的攤銷、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的攤銷,導致費用增加,合並後公司利潤減少。但權益結合法對合並後的利潤沒有影響。
4.被合並企業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的處理方法不同。購買法下,合並前的收益和留存收益作為購買成本的壹部分,但不計入合並企業的收益和留存收益;權益結合法下被合並公司的壹部分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被合並企業的收益和留存收益應當納入被合並主體的報表。購買法下,被合並企業的留存收益可能因合並而減少,但不能增加,被合並企業的留存收益也不能轉移到被合並企業。這樣,雖然單個企業可用於利潤分配的留存收益沒有減少,但合並後的金額大大減少,會影響被合並股東的利益;在權益結合法下,參與企業整個會計年度的留存收益應轉移到被合並企業,這樣可分配金額就不受影響。
5.合並前,被合並企業的利潤歸屬不同。購買法下,被合並企業的收益包括當年實現的收益和合並後被合並企業實現的收益,即如果企業發生在合並會計期間,被合並企業的凈收益只包括合並日以後期間的凈收益。只有合並後的利潤歸入被合並企業,在權益結合法下,無論當年何時發生合並,參與企業全年的利潤都歸入被合並企業。
6.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影響是不同的。凈資產收益率是企業在壹定時期內凈利潤與凈資產的比率。由於權益結合法,合並後的凈資產較低,而合並後的利潤較高,導致權益結合法下的凈資產收益率較高;相反,購買法下的凈資產收益率較低。
7.在M&A發生的直接費用區別處理:購買法下,在M&A發生的間接費用計入當期損益,而直接費用調整資本公積或增加購買成本,即購買成本資本化。在權益結合法下,合並過程中發生的直接費用計入當年損益。
8.獲取成本的方式不同;權益結合法以發行股份的賬面價值計量成本,購買法以發行股份的公允價值計量收購成本。因此,在權益結合法下,被合並企業的股東權益數低於購買法下的股東權益數。另壹方面,權益結合法下各期報告的股東權益報酬率高於購買法,增加和改善了並購企業的報告收益。但這種情況在並購當年以及之後的短時間內很難發生。但值得註意的是,權益結合法會增加被合並主體企業和財務報告使用者的分析成本,權益結合法下的合並成本通常高於購買法下的合並成本。
9.被並購企業的經營狀態假設不同:從會計假設的應用角度來看,購買法假設被並購企業處於非持續經營狀態,權益結合法假設被並購企業仍處於持續經營狀態。
10,基於不同的理論假設。在企業合並中,只有換股合並,即被合並企業與參與合並的其他股東之間交換普通股的合並方式,存在購買法與股權合並法之間的選擇。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將“合營企業”的概念定義為“獨立普通股股東之間根據各自在被合並企業中的相對持股比例,就各自的風險和權利而言的合營企業”,即參與合並的原股東沒有經濟資源的流入或流出,因此沒有購買價格,也沒有新的定價依據。因此,權益集法的會計處理是以歷史成本和持續經營假設為基礎的。購買法的假設前提是,企業合並是壹個企業主體通過購買取得其他參與企業的凈資產的交易,即視為出售。由於購買方存在現金、現金等價物或者其他形式的資產或權利的流出,應當采用與傳統會計處理相壹致的方法,以與其交換的資產或權利的價值計量收到的資產或負債。並且合並後,流出的經濟資源獲得了對經濟資源的控制權。因此,購買法所依據的理論假設是不可持續經營的假設。
11對提供的信息質量和用戶的正確判斷有不同的影響。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兩種會計處理方法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也影響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從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來看,購買法提供了被合並企業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信息,便於投資者預測被合並企業的未來現金流量。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很強的相關性,更易於讀者理解。從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來看,企業之間的會計信息采用購買法具有橫向可比性,但由於合並時采用新的公允價值計價基礎,合並前後的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而合並前的會計信息以歷史成本為基礎。而采用權益結合抽簽法編制的合並報表只披露了被合並企業的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產生了較高的制造收入和每股收益,但其現金流與抽簽企業相差不大。因此,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較差。但是,由於資本市場並不都是完全有效的,資本總是流向收益更高的企業。因此,彩票權益結合會導致經濟資源的不合理配置,不利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正如有學者指出的,權益結合有助於企業並購。實際上,他們更多考慮的是特定經濟利益的利益,這與會計信息質量所要求的中立性是相悖的。同時,權益法提供的個別資產和負債的信息是不完整的,不能反映被合並企業中尚未入賬的資產和負債。因此,如果投資者只關註企業提供的會計報告信息,而忽視企業采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就會被引入歧途。
12.調整以前年度賬目的方法不同。購買法下不需要調整企業的賬面價值,但權益結合法下,如果參與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不壹致,應進行追溯調整,重新編制以前的會計報表。
成本法:投資後按實際成本確認賬面價值。除追加投資、因投資或被投資而轉換現金股利或利潤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壹般保持不變。
權益法:投資以初始投資成本進行初始定價,然後根據被投資公司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化調整投資的賬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