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為什麽唐代盛行「女穿男裝」的時尚?

為什麽唐代盛行「女穿男裝」的時尚?

中國自古就有“男尊女卑”的思想。田瑞載:“男女有別,男尊女卑。”這是因為宗法社會建立,男性憑借體力優勢逐漸在生產部門占據重要地位,而女性在生產和戰爭中退居次要地位,使得人們不再像母系社會那樣崇拜和尊重女性,也使得女性在社會生產中的價值被輕視,地位變得低下。

同時,男權社會的統治者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制定了大量的道德倫理觀念來束縛女性的思想。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女性意識得到了壹定程度的重視,女性話題也引起了人們的關註,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回顧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女性意識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現。

唐朝從開國皇帝李淵到亡國皇帝梨竹,跨越了290多年。盡管跌宕起伏,但仍是當時最繁榮的國家,創造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兩個海天[2]。女性思想得到壹定程度的解放,出現了更為普遍的“女扮男裝”現象。

壹是“女扮男裝”現象

禮記?《內正》說:“‘無井,無浴,無睡席,無乞,無衣男女。"[3]

這段話說明女人和男人不能穿壹樣的衣服,女人的服裝款式都有嚴格的規定,更不要說穿男人的衣服了。但在唐代,尤其是鼎盛時期,出現了挑戰封建禮教,進而“女扮男裝”的現象,這在文學和圖像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體現。

新唐書?《五行》載:“帝嘗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帶、皂帶疊於巾上,令其在帝前歌舞,帝與武則天大笑。女人當不了武官,幹嘛穿成這樣??"[4]說明太平公主也有穿男裝的習慣和愛好,也沒有人公開反對。

《唐心語》載:“天寶中,秀才或丈夫之妻,內外穿衣,靴,衫,鞭。”[5]說明天寶時期,壹些官宦夫人也開始嘗試穿男式的衣服和靴子。與皇室相比,“女穿男裝”的現象已經流行起來。簡短的歷史文獻描述並沒有詳細記錄唐代的“女穿男裝”,但從這些人物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女穿男裝”的現象在唐代已經廣泛表現出來,尤其是在皇室貴族中。《唐宮樂圖》、《觀鳥捕蟬》等繪畫和墓葬壁畫中也出現了“女穿男裝”的現象。

當然,壹個現象的出現不可能是偶然的,分析社會的特殊性才是尋找答案的最佳途徑。

二、唐朝的特殊性對女性的影響

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濃墨重彩的壹筆,必然有其特殊性。開放的社會氛圍,繁榮的經濟形勢,與少數民族的和諧關系,都為這個朝代註入了新鮮的血液和蓬勃的動力,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人們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尤其是對女性的影響。

自古以來,就有後妃參政、婦女上朝的歷史記載。但是到了唐代,女性參政達到了壹個高潮。眾所周知,為了保證皇權的集中,皇位嚴格由壹家壹姓繼承。當皇帝出現疾病和變故時,為了防止宗室或大臣們奪權,依附於皇帝而沒有能力篡改政權的女性就成了最合適的替代品。這給了她們參政的機會,女性家庭成員得到重用,從而鞏固了女性發電的地位。

中國歷史上第壹位女皇帝武則天,出現在唐朝。因為丈夫體弱多病,她代替丈夫掌管國家大事,最終獨攬大權。政治、經濟、文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雖然也有遺憾,但武則天卓越的領導能力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另壹個孫皇後出生在壹個權貴家庭,是當時重要大臣孫昌·無極的妹妹。她壹生中從未直接參與政治,但卻悄悄地幫助了李世民,改變了李世民的想法。新唐書?《長孫皇後傳》載:“我為太子時,窘迫,孝於高祖。我願收下我所有的嬪妃,解除我的猜疑。”當皇帝賜予皇宮時,所有的學者都被他親屬的安慰深深感動了。

女王可以雙管齊下,不斷化解危機,進而鞏固皇位。雖然長孫在生活中沒有公開參與國事,但她卻暗中幫助唐太宗。可以說,她也為“貞觀之治”這壹宏大事業做出了貢獻。

唐朝還致力於對外交往,通過與周邊少數民族通婚,發展雙方友好關系,鞏固邊境穩定,這無疑不是女性從政的行為。

無論是參政還是結婚,都反映了唐代女性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影響,也讓我們知道了唐代女性思想的興起。

經濟上,唐朝實行均田制,男女均可分田。女性也促成了唐代詩人杜甫的盛世,他寫道“米肥粟白,公私糧倉富”。唐朝中後期,因為戰亂不斷,大量男性應征入伍,女性承擔起撫養幼子的重任。這個時候經濟無疑是沒有這些弱女子支撐的。

文化上,唐代民風開放,“女無才德”的風氣不明顯。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百姓,都有不少懂事又會寫詩的女子。在社會穩定的唐代,湧現出壹大批詩人和畫家。在他們的作品中,女性往往是最常見的描寫對象,如白居易的“只要她壹回頭壹笑,便有百種法術,六宮粉黛化為烏有”,李白的“名花傾國相賞,君常笑他們”;周舫的《搖扇子的女人》,張軒的《刀蓮圖》等等。這些傑作都是描寫女性的日常生活場景和情感,反映女性的喜怒哀樂。

再加上唐代宗法禮教的束縛沒有後世那麽嚴重,女性的生活環境相對寬松,家庭地位相對較高。子女間的婚姻雖然講究父母之命的話,但夫妻之間的分合相對自由,社會不幹涉離婚、再婚或寡婦再嫁。因“感情不和”而離婚和雙方協議離婚在唐代非常普遍,這反映了唐代的婚姻制度更加先進,女性的生活質量也相對較高。

三、“女穿男裝”盛行的原因

傳統倫理的弱化必然導致文明風氣的盛行,大膽的思考促成了穿衣風格的不斷變化。

唐代大量接受外來文化,兼收並蓄,凝聚了巨大的力量,社會文化呈現出耀眼的盛況。武則天和太平公主的出現,使這壹時期女性意識上升,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認識。他們開始參與政治,不再受丈夫、妻子、孩子和家庭瑣事的束縛,提高了他們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

在教育方面,唐代婦女有更多的機會接受教育。條件優越的家長也投資了有才能的老師傳授知識,平民的文化素養大大提高。他們懂得詩歌和書法。知識豐富了他們的思想,使他們不再拘泥於宗法禮教,開始追求自我的釋放和闡釋,創作了大量的文藝作品。

在社會交往層面,由於開放的社會氛圍和較高的社會地位,唐代以前,中國女性的言行壹直遵循《論語·女史》中的規範:

“不要回頭,不要掀嘴唇,不要動膝蓋,不要抖裙子,不要笑,不要喊。處處內外,男女有別。”不要向外墻外窺視,也不要出朝。"

到了唐代,女性不再沿襲舊制度,可以自由參與社會活動,異性之間的交往也更加隨意。後宮的嬪妃、公主、外交大臣也不必避諱,還可以壹起喝酒打遊戲。在武則天時期,關白的妻子們被邀請參加祭祀和宴會,關白的妻子們經常互相設宴,以協調丈夫的人際關系。

盛唐時期,女性不僅參與社會活動,也愛參加體育活動。主要有騎馬、射箭、狩獵、馬球、蹴鞠、賽船等。唐代女性外出活動較多,經常參加騎射活動[8]。馬球是最受歡迎的,主要城市都建有馬球場。雖然這個遊戲極其危險,但是很受女性歡迎。由於體育活動的普及,女性原本笨重的衣服在運動中顯得笨重,不如男裝方便,於是很多女性開始穿男裝,這也加快了“女穿男裝”現象的普及。

“女穿男裝”現象不僅與社會發展變化有關,而且還直接受到外來文化滲透的加速。唐代皇族具有很強的異族血統,唐高祖李淵母親的宗族就是拓跋鮮卑獨孤氏[9]。所以李氏家族的血液裏流淌著草原人的血液,這讓唐朝的統治者在性格上無拘無束,桀驁不馴,也讓宗教禮儀在唐朝難以嚴格執行。

唐朝特別重視與周邊少數民族的政治交往和文化交流。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也為唐朝註入了大量的外來活力。少數民族將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帶入中原,深受中原婦女的喜愛。這種取長補短、互通有無的措施,極大地填補了唐代壹元制的傳統文化格局,使唐代呈現出多元化的繁榮趨勢。

所有的少數民族女性都充滿了自由奔放的氣息。他們灑脫、直爽,有著草原人的寬廣胸懷。這讓受封建禮法束縛的唐代女性大為羨慕,開始紛紛效仿學習。壹開始穿的是胡服,後來直接穿男裝。可以說,“女穿男裝”現象也是外來文化影響的直接產物。

文化繁榮必然會包容多樣的宗教思想。在唐代,道教受到了極大的禮遇。長期以來,以崇女崇尚自然為內涵的道教始終活在儒家至上的思想中,使得儒家倫理至上的觀念沒有像漢代那樣深入人心。

同時,統治者的寬容讓宣揚“眾生平等”的佛教得以發揚光大,沖擊了儒家男尊女卑的思想。道教和佛教的發展,自然使人們的思想和道德觀念呈現出自由化、多元化的趨勢,產生了“禮教散漫”、“閨閣樸質”的社會風氣。生活在這種氛圍中的女性受到了壹定的影響,尋求個性解放和個人自由。在服裝的大膽改造中,出現了“女穿男裝”的現象。接受信息的多樣性改變了唐代女性的審美意識。

初唐時期女性流行穿褥團服,突出了女性的性感和優雅,也符合當時的審美要求,其中以楊貴妃最為人稱道。方幹曾寫過壹首詩《贈美人》,贊美“粉胸半掩疑暗雪”,可見當時的思想是開放的,等等,“女穿男裝”變得不再不同。

當外來少數民族文化和多元宗教因素影響唐朝時,人們開始接觸新事物,對美有了新的看法和認識,審美取向開始發生變化。單靠女性表達的服裝已經不能滿足她們的需求,於是她們把目光投向了別處。此時,穿男裝的新奇感和反叛傳統倫理觀念的思想萌芽,使人們的審美取向向男裝轉變,大量女性開始嘗試男裝,甚至將其視為日常服飾,進壹步助長了“女穿男裝”的現象。

四。結論

總之,“女穿男裝”的現象在盛唐時期只是極小的壹部分。唐代是壹個社會風氣開放、民族文化多元、宗教思想先進、政治經濟穩定發展的時期。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女性思想萌發,我們也看到了當時男權社會中女性對自由的追求和渴望。婦女原本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唐代女性敢於挑戰世俗傳統,打破封建禮教,不斷創新進步。在當今社會,“女穿男裝”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但是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還是如此,這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 上一篇:中國古代畫壇最厲害的人。
  • 下一篇:如何使用定時機械插座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