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省、市、縣四級目錄體系逐步形成。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批準公布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18項;不久前,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已經向社會公示;3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普遍建立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壹些地(市)縣也建立了本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正在積極推進。作為21世紀中國文化資源大調查,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正在積極穩妥地進行,並取得了可喜的階段性成果。各地也探索總結了壹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經驗和做法。雲南、浙江等省已基本完成普查。
命名和認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為傳承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我們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和命名工作。去年6月,文化部公布了首批226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分為民間文學、雜技和競賽、民間藝術、傳統手工藝和傳統醫藥五大類。第二批國家級名錄項目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民俗等551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也於今年2月15日公布。今後,文化部將分期分批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文化生態保護正在探索有益的經驗。在地方積極申報的基礎上,經過實地考察、科學論證、評估驗收,去年6月9日,文化部命名了全國首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福建省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今年6月8日65438,惠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命名,積極探索文化生態整體保護。
“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大。去年6月9日中國第二個“文化遺產日”期間,圍繞“保護文化遺產,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題,舉辦了壹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展覽、演出、論壇、表彰等活動。文化部專門組織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珍稀劇目展演”、“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等展覽和演出,並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共同舉辦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文化部還表彰了長期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做出顯著成績和突出貢獻的先進工作者、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設立“文化遺產日獎”,表彰在文化遺產日宣傳教育活動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單位。
中國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際保護。與蒙古國共同申報的中國昆曲、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等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是世界上入選“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數量最多的國家之壹。2006年6月,中國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府間委員會。2007年4月,首次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今年是奧運年,“人文奧運”是北京奧運會的特色之壹。他說,北京奧運會壹定是壹個很好的機會,更好地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他說,奧運會期間將舉行壹系列文化活動。這些文化活動應特別註意展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通過這些展覽,國際社會可以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傳統,了解中國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讓中華民族的這些國寶借助奧運會的契機,更好地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讓世界人民充分了解中國”。
精心策劃奧運會期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傳展示活動,舉辦全國性展覽、演出、論壇和講座,宣傳展示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積極營造尊重、熱愛、參與民族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大力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傳統,進壹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要積極推動將民族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使之成為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剛剛起步,任重道遠。雖然國家和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壹定的成效,但還存在壹些不完善的地方。周和平說:未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我國沒有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立法。法律是重要保障,希望有關方面積極推動,加緊立法進程,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法可依。
"做些實事對年輕壹代的成長非常重要."文化部將會同教育部等部門,積極推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小學課程,將民歌、民樂納入中小學音樂課,將剪紙、年畫納入美術課,將傳統技藝納入手工藝課,讓中小學生認識、了解、熱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大學等。,讓青少年近距離感受和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