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春秋繁露》之身之養重於義

《春秋繁露》之身之養重於義

董仲舒 (前179年―前104年),漢族,(今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廣川鎮大董古莊)人,漢代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士不遇賦》兩篇文章至今頗具價值,尤其《春秋繁露》壹書。董仲舒先生以淵博的學識為基礎,證於陰陽五行為要,博采“黃老”等諸子百家的認知精華,匯於驗證,知微言大義感天象變化造詣的境界,譜寫了傳統文化的輝煌。又被後人譽為大儒。

漢武帝 元光 元年(前134年),漢武帝下詔征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見解,把傳統文化用人之道推至空前的高度,特別是表彰六經”的主張。董仲舒認為道之大,原出於天,自然、人事都授受於天命,融匯貫通於認知到萬物都是統壹的。董仲舒的思想奠定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脈絡,為祖國傳統文化乃至治國之道闡述清楚。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義與利,利以養其體,義以養其心,心不得義,不能樂,體不得利,不能安,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體莫貴於心,故養莫重於義,義之養生人大於利。奚以知之?今人大有義而甚無利,雖貧與賤,尚榮其行以自好,而樂生,原憲、曾、閔之屬是也;人甚有利而大無義,雖甚富,則羞辱大,惡惡深,禍患重,非立死其罪者,即旋傷殃憂爾,莫能以樂生而終其身,刑戮夭折之民是也。夫人有義者,雖貧能自樂也;而大無義者,雖富莫能自存;吾以此實義之養生人大於利而厚於財也。民不能知,而常反之,皆忘義而殉利,去理而走邪,以賊其身,而禍其家,此非其自為計不忠也,則其知之所不能明也,今握棗與錯金以示嬰兒,嬰兒必取棗而不取金也,握壹斤金與千萬之珠以示野人,野人必取金而不取珠也。故物之於人,小者易知也,其於大者難見也,今利之於人小,而義之於人大者,無怪民之皆趨利而不趨義也,固其所暗也,聖人事明義以照耀其所暗,故民不陷。詩雲:“示生顯德行。”此之謂也。先王顯德以示民,民樂而歌之以為詩,說而化之以為俗,故不令而自行,不禁而自止,從上之意,不待使之,若自然矣,故曰:聖人天地動、四時化者,非有他也,其見義大,故能動,動故能化,化故能大行,化大行故法不犯,法不犯故刑不用,刑不用則堯舜之功德,此大治之道也,先聖傳授而復也,故孔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今不示顯德行,民暗於義不能照,迷於道不能解,固欲大嚴憯以必正之,直殘賊天民,而薄主德耳,其勢不行。仲尼曰:“國有道,雖加刑,無刑也;國無道,雖殺之,不可勝也。”其所謂有道無道者,示之以顯德行與不示爾。

譯文

天地產生人,使人生有義和利。利用來養身體,義用來養精神。精神得不到義涵養,就不會快樂;身體得不到利的滋養,就不會安適。義是涵養精神的。利是滋養身體的。身體沒有精神那麽貴重,因此用來養生的東西沒有比義更重要的了。由此可知,義涵養人的精神比財利供養人的身體重要多了。怎麽知道這壹點呢,現在有些人的思想方行合於義,但沒有擁有什麽利,這樣盡管貧窮低賤,卻還能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光榮,潔身自好,樂在其中,像原憲、曾參和閔損就是這類人。有些人擁有許多利,可是缺乏義,這樣盡管富裕尊貴,但所遭受羞辱大,怨惡深,禍患重,不是即刻死於犯罪,就是不久遭受禍害,終身不能得到快樂,那些受誅戮而早死的就是這壹類人。有義的人,盡管貧窮,仍能自得其樂;而沒有義的人,盡管富裕即不能活下去。我根據這壹點而證實義養人比財利更為重要。

壹般人不知道這個道理,常常倒得逆施,忘記義而為利犧牲,違背道義而走向邪道,不公傷害了自身,還使自己家庭遭受禍害。這不是因為他替自己謀利不盡竭力,就是因為他的智慧不夠明達。如果有人拿著大棗和錢幣給嬰兒看,嬰兒必定就去拿大棗而不拿錢幣;如果拿壹斤黃金和價值壹千萬的珠寶給野人看,野人必定拿黃金而不拿珠寶。所以壹般人對於事物,小的容易了解,大的難於看出。而今利對人的關系小,義對人的關系大,難怪人民都趨向義。這壹點本來就是壹般人所不了解的。

聖人闡明義,使人民了解義與利的關系,所以人民不會犯罪。《詩經》說:“以顯明的德行昭示我。”就是這個意思。古代聖王用顯明的德行昭示人民,人民快樂而歌頌,就作了這首詩;心裏誠悅而受感代,形成風俗。所以不用命令他們做好事,而他們自己會做好事,不用禁止他們去犯法,他們自動不會犯法。他們遵從上面執政者的意誌,不待人去驅使,他們就自然而然這樣做。所以說:聖人能夠感動天地、變化四時,沒有別的緣故,因為他曉得大義,所以能夠感動;能夠感動,所以能夠變化;能夠變化,所以教化普及;教化普及,所以人民不犯法;人民不犯法,所以不必使用刑罰;不必使用刑罰,就是堯舜的功德。這是天下大治的道理,是古代聖王傳授下來的,所以孔子說:“哪壹個人能夠不走門戶出去?為什麽治理天下卻依從這個道理呢!”

現在不把顯明的德行昭示人民,人民不了解義而不能明達,被道理迷惑而不能解脫,因此若想用嚴刑酷法來糾正他們,這只是殘害上天所生的人民,而使君主的德行淺薄,這在情勢上是行不通的。孔子說:“國家政治清明,盡管要殺戮人民,可是殺也殺不盡。”他所說的政治清明與不清明,就是指用顯明的德行昭示和不昭示人民罷了。

  • 上一篇:《我的世界》刷怪塔構建策略實現自動刷怪。
  • 下一篇:戰國時期的出租車是什麽樣的人?說出幾個歷史上有名的出租車?他們有什麽故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