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很高興站在這裏和大家分享關於彜族的起源和民俗的知識。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看!跳動的火焰,希望妳能喜歡。
眾所周知,聖火是彜族的圖騰,是彜族的象征。在歷史的長河中,我中華民族經歷了風風雨雨,也鑄就了我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但我們有壹個共同的理想——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是中華民族的壹員,我此刻的心情就像燃燒的火焰,因為我是彜族的普通壹員。下面的內容,我給大家講講彜族精神的起源,民俗,發展,歷史知識。故事如有不妥,請批評。謝謝大家!
壹、彜族的起源
彜族的祖先與分布在中國西部的古代石人和羌人有著密切的關系。西漢時,彜族的壹個祖先以“昆明”為名。東漢的“叟”也是當時彜族先民的稱呼。唐宋時期的烏蠻人(元代以後稱為“羅羅”)是彜族的直接祖先。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不同歷史條件,彜族的形成壹直是二元的。以雲南彜族為代表的壹個分支是在國家產生的基礎上形成的。唐朝南詔國的建立,標誌著這個彜族的真正形成。另壹種以四川涼山北部的彜族為代表。他們從來沒有建立過國家,而是先團結成部落,再從部落發展成民族。彜族主要分布在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四省,即四川大渡河以南及雅礱江支流安寧河兩岸的大涼山地區,雲南金沙江、元江、哀牢山、無量山之間的地區,以及雲南西部的華坪、寧蒗、永勝等地,被稱為雲南的“小涼山”。彜族分布的這些地區自然環境比較差,大部分是地勢非常復雜的高山,部分屬於極寒山區,很少有平壩和河谷。這種分布格局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
二、彜族民俗
生活在山區的彜族人習慣穿壹種“擦耳瓦”——羊皮氈,不分男女。形似鬥篷,由羊毛編織而成,長至膝蓋以下,下端飾以流蘇狀的毛發,壹般為深黑色。65,438+05歲以前,彜族姑娘穿紅白相間的童裙,單辮子。當她們達到65,438+05歲時,壹些地方會舉行名為“Shalalo”的儀式,意思是“換裙子、梳雙辮、拉耳弦”,表示姑娘們已經長大了。65歲以後,438+05,中間會穿黑色。大多數彜族男子穿著黑色窄袖右開衫,配以蕾絲和褶襇寬腿褲。頭頂有壹綹長約三寸的頭發,漢語叫“天菩薩”,彜語叫“子兒”。這是彜族男人展示神的壹種方式。千萬不要碰它們。它被包裹在壹個十多英尺長的綠色或藍色或黑色的發髻中,並在右前部紮成壹個拇指粗的長錐形“子”——中文稱為“英雄發髻”。男人不需要漂亮,就利用閑暇時間壹根根拔胡子。他們戴著黃色或紅色的耳珠,耳朵上用紅色絲線串起,耳朵下是紅色絲線。彜族崇虎,尚武,喜飲酒。火和虎反映了彜族原始的宗教意識。火是彜族人民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彜族地區,對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彜族人過去崇拜萬物有靈論和祖先。接下來我就說說彜族的節日。彜族民間有許多傳統節日,包括十月節、火把節和區域性節日及祭祀活動。十月:是彜族的傳統年,通常在農歷十月初十的吉祥日舉行。節日持續5-6天。節日裏會殺豬殺羊,有錢人會殺牛。屆時,他們會盛裝赴宴,走親訪友,互贈禮物。火把節是彜族最大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6月24日。那時候牛羊要殺,祖先要祭祀。在壹些地區,地主也會被獻祭,他們會互相宴請,吃脫脫肉,祝願五谷豐登。火把節通常會持續三天。第壹天,全家人聚在壹起。在接下來的兩天裏,有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摔跤、賽馬、鬥牛、賽船和拔河。然後,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彜族的火把節來自壹個古老的傳說:壹個名叫十力的惡魔來到人間,破壞人們的幸福生活。地上壹個叫鮑聰的大力士和他摔跤決定勝負。魔鬼打敗仗後,放出各種害蟲來毀壞人們的莊稼。鮑聰還聚眾點燃火把焚燒害蟲,從而捍衛了人民的幸福生活。這壹天恰好是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對於彜族火把節的由來,還有另外壹個傳說:很久以前,在大姚縣趙家店紅山腳下,有壹個聰明、美麗、賢惠、善良的姑娘諾娜,愛上了大菊基地英俊勇敢的小夥子阿查。這壹年,陰險毒辣的山官哈默選了壹個女人做女媧公主,希望能占有像山茶花壹樣美麗的諾娜做妾。在哈默的傲慢下,英勇的阿迦以其弱小的力量和高超的技藝打敗了陰險的哈默大師。哈默惱羞成怒,用巫術炸開了豬,阿哈不幸墜入深淵。直到村民們救了他,他才脫離了危險。阿查被殺後,諾娜小姐僥幸逃脫了哈默的魔掌。哈默帶領士兵包圍了勞拉的家,試圖搶劫勞拉結婚。為了避免踏上懸崖,諾娜離家出走尋找阿查。在紅山崖,她因體力不支而筋疲力盡,諾娜的身影壹直倒映在懸崖上,故稱“白崖”。阿查被村民從山上救下來,明知故犯地直奔勞拉家;我看到勞拉的父母被哈默殺害。阿哈懷著悲痛的心情安葬了公公婆婆,翻山越嶺,終於找到了和諾娜壹起留在赤壁上的白色身影。阿查很痛苦,想跳下懸崖和諾娜壹起回去。村民們去勸阻阿查跳崖,並和他商量報復的辦法。第二天(6月25日),阿哈和四山八裏屯,三村五村的村民舉著幾千支火把,直奔哈默家,燒哈默宮,燒邪惡的哈默。為勞拉報仇,並解除對所有村民的仇恨。為了紀念這個難忘的日子,每年的6月25日下午,彜族村寨的人們都會點燃宋明火把,用它來照墻壁,燒蚊子。驅邪以示吉祥幸福;同行者互敬火把,燃燒“朱崇”以示清潔和安全。然後舉著火把走向田野,揮舞著吸引飛蛾,撲滅害蟲。遊行結束後,火炬插在場地的壹角,在村前的空地上,青年男女歡快的“左腳”圍著火炬起舞,老人們圍坐在壁爐旁,打開醇香的火酒,互相敬酒,互祝好運。
第三,彜族的發展
彜族是我國西南地區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地。雲南彜族占彜族總人口的五分之三以上。彜族分布在雲南大部分縣市,但集中在魏初、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哀牢山區和滇西北的小涼山。1950年初,彜族地區解放。解放後,彜族人民在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下,積極開展反匪霸鬥爭,鎮壓反革命,嚴厲打擊了國民黨殘余的特務和反革命惡霸,鞏固了人民政權,穩定了社會秩序。為了肅清邊境彜族地區的土匪殘余,黨和政府在彜族人民的支持下,進行了艱苦細致的工作。同時在彜區發放了大量的農貸和賑糧款,恢復了生產,初步改善了人民生活。為了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中央人民政府於1950年向中央民族組派出了代表團。他們深入彜族村舍,受到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加強了民族團結。根據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和國家憲法,彜族人民實現了區域自治,獲得了當家作主的權利。彜族自治地方的民族幹部隊伍不斷壯大。按建縣時間順序,雲南彜族自治地方共有十壹個(括號內為建縣時間):
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1957 165438+10月18)
魏初(1958四月15)
峨山彜族自治縣(1951 05 12)
江城哈尼族彜族自治縣(1954 5月18)
寧蒗彜族自治縣(1956年9月20日)
巍山彜族回族自治縣(19S6 11.9)
路南彜族自治縣(1956 65438+2月31)
南澗彜族自治縣(1965 165438+10月27日)
尋甸回族彜族自治縣(1979 65438+2月20日)
元江哈尼族彜族傣族自治縣(1980 165438+10月22日)
新平彜族傣族自治縣(1980 165438+10月25日)
第四,彜族精神
眾所周知,精神是壹個抽象的概念,壹般體現在文化傳承上。畢竟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見證,是祖先留下的財富。彜族人民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作品,這些作品有數萬部,其中著名的百科全書式的史詩涉及哲學、歷史、文學和宗教,如《西南支壹》、《勒·奧特依》、《吾查》、《麥查》等。還有感情深厚、故事優美的文學瑰寶,如阿詩瑪、阿西人之歌、美格等,壹直受到彜族人民的喜愛。現在很多彜文作品被翻譯成中文出版。《阿詩瑪》還被翻譯成十幾種外文,在國內外受到高度評價。要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把彜族人的精神講清楚,真的很難。所以我只能簡單說這麽壹點,希望大家見諒!簡而言之,聖火與彜族人民的精神密不可分。只要有火焰,那就是彜族人的精神所在。只要我在彜族精神的地方,就有我的中華民族精神。因為,中國56個民族是緊密聯系在壹起的,我們是壹體的!
看啊!跳動的火焰。那是我彜族的靈魂,我彜族的精神,我彜族的無盡見證。在跳動的熊熊烈火中,我們是否也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中華民族具有偉大精神的民族靈魂?
最後,請允許我用壹句話來結束我的講話:讓我們團結五十六個民族的偉大力量,共同創造祖國的美好未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高舉“開拓、發展、進取、進攻”的偉大旗幟,反對世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同世界上壹切友好國家建立世界新秩序,維護人類的美好家園!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