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戰國晚期楚國的特點

戰國晚期楚國的特點

文化認同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楚容器銘文反映了楚王室文化與中原文化的傳承關系。風俗禮儀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楚國的禮器保留了明顯的中原文化風格。中後期,楚貴族普遍遵守規定的禮儀制度,表明他們對姬文化即中原文化的認同和歸屬。

文學藝術

戰國時期,楚國的文化藝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王逸《楚辭筆記》

楚辭是楚文化的代表。

楚辭,又稱楚辭,是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壹種詩體。作品用楚的文筆和方言韻來描寫楚的山川和歷史風情,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漢代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和宋玉的作品“承屈賦”編成壹部文集,名為《楚辭》。繼《詩經》之後,成為對中國文學影響深遠的壹部詩集。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所以楚辭也叫“騷”或“騷體”。

音樂

春秋時期,楚國的音樂非常發達。楚國設立了壹個音樂官,專門負責音樂事務。例如,鐘毅,楚韻公爵,繼承了壹代又壹代的“演員”的職位。鐘健被楚昭王任命為,音樂家也是的音樂官員。在樂官的管理下,楚國的音樂水平很高。

楚國有各種各樣的樂器,包括鐘、編鐘、鼓、豎琴、鏟、筆[竹/虎]、笛子等等。這些樂器在湖北、湖南、河南戰國楚墓出土的實物中得到了驗證。

楚墓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

2002年,在湖北省棗陽市東南約21公裏的吳店鎮與興隆鎮交界處的壹個土堆上,發掘出九連墩墓葬。二號墓中還出土了大量的樂器,其中包括兩件保存完好的漆器,上面有弦痕。此外,還有鐘、編鐘、鼓、笙、鈸、琴瑟、琴、簫等。,其中笙和鈸上還保留有簧片。漆器上的弦痕和笙、陸上的簧片均為首次發現。這些發現對研究古代樂器的材料和技術有很大幫助。

楚音樂還表現出民族性和融合性的特點。《宋玉問楚王文選》載:“宋中期有歌者,始有“下裏巴人”,屬中、媾和者有千人。其名曰“楊阿斜路”,屬中者有數百人。這是“陽春白雪”,只有幾十人屬於中學。招商局雕羽,雜征,歸國媾和者寥寥。就是它的音樂高,和聲稀。”

枝江萬福腦永中

《下裏巴人》是楚人和巴人雜居地區流行的歌曲。人家唱的時候簡直就是載歌載舞,場面很熱鬧。其余的歌曲,由於難度較大,人們也可以逐漸減少。這張唱片真實地反映了楚國這個音樂之國。在音樂的發展上,允許洋人與夏人共存,雅俗共賞。從壹個側面表現了楚人開放的心態,融合洋人與夏人的開放精神。

跳舞

舞蹈由音樂伴奏。巫舞自商周以來就在楚國流行。王逸《楚辭章句》曰:“楚之南城,元與項之間,

其習俗相信鬼神,擅長神龕,其神龕會受到歌曲和音樂的啟發來娛樂神靈。巫舞其實是壹種宗教舞蹈,在楚國壹直很興盛。屈原的《九歌》等文章生動地反映了巫舞的方方面面。

《荊楚長歌——九連墩楚墓出土文物展》

楚國的宮廷樂舞不同於民間樂舞,表演場面要大得多,當然也豪華得多。比如《招魂》裏寫道:“菜太可恥過不去,女人更快樂。陳中按著鼓做了壹些新歌。河裏采鉆石,發揚蓮花。”“靠衣服纖維,漂亮並不奇怪。長發和小胡子,更華麗。”“我會瘋掉,我會唱壹些鼓。朝廷震驚,群情激奮。”《大招》寫道:“28舞,詩與舞。敲鐘調音,會娛樂人。”

此外,由於各國文化交流密切,楚國宮廷樂舞也被廣泛吸收或引進,成為楚國樂舞的壹大特色。比如《招魂》寫道:“我們在壹起吧,趙征多跳舞。”“吳(於謙),玩點大的。”“政威妖戲,快來玩壹玩。”《大招》寫道:“奏為政威,唱張芝。”與此同時,各國樂舞表演也到了“爭飛四方,變極聲”(“大招”)的地步。

無論是民間巫舞還是宮廷樂舞,都特別註重舞者的線條美和節奏美。比如《招魂》和很多地方提到的大招,比如“體態婀娜”、“長發八字胡”、“肉多骨嫩”、“婀娜麗雅”、“腰細頸美”、“長袖壹揮”、“肉多骨微”,說明楚人是美的。1941年,長沙黃土嶺戰國楚墓出土壹件彩繪人物漆奩。* *有11個舞者,其中兩個穿著長袖和細腰跳舞,其余的。

八個人要麽坐著不動打個盹,要麽在壹旁看著。1人挽袖揮鞭,好像在指揮。都是穿著長衣拖地,眼神清澈,體態輕盈。這只漆瓶生動地展現了楚國群舞的情景,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楚的繪畫發展很快,成就突出,主要有帛畫、壁畫、漆畫。

《龍鳳人物帛畫》和《禦龍人物帛畫》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帛畫,是“中國早期繪畫的兩件瑰寶”,長31cm,寬22.5 cm。畫中壹女子側身而立,高髻細腰,寬袖長裙,婀娜富貴,雙手交叉祈禱。女子頭上,左前方畫有鳳凰,使其飛翔;翼龍畫在鳳凰的反面,使其展翅高飛。《龍絲圖》長37.5厘米,寬28厘米。畫中壹人站在龍背上,左側立面,高冠長袍,腰間長劍。龍昂著頭,卷著尾巴,就像龍舟壹樣。龍的左腹部下方畫有壹條鯉魚,龍的尾部畫有壹只站立的鳥(像鶴壹樣)。還有壹個沈重的天蓬畫在男人的頭頂。人、龍、魚都向左拐,指明前進的方向,連樹冠上的流蘇也對著鳳凰飄動。整個畫面在行進,動感十足。這兩幅帛畫基本上都用了速寫的手法,只是有些地方用了平畫,人物略顯色彩。畫面布局準確無誤。線條流暢,想象豐富,顯示了楚藝術的獨特風格,楚先王祠和共青祠有大量壁畫。壁畫的主要內容是天地、山川、神靈、古代聖賢和妖怪的圖畫。江陵天星關1號墓室橫膈膜上有畫。另有11彩繪壁畫,繪有菱形、田字、雲紋等幾何圖案。

楚國漆器

楚國的漆器業發達,所以楚人也善於在漆器上作畫,成為中國古代特有的藝術瑰寶。如1941年長沙黃土嶺出土的車馬彩繪漆器;1952年長沙燕家嶺出土彩繪漆器;而在1957,信陽。荊門寶山二號墓出土的漆丘上的《迎客圖》,繪有許多人和物,是楚漆畫中的壹朵奇葩,在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幅漆畫,長87.4厘米,高5.2厘米,描繪了26個人,4輛馬車,65,438+00匹馬,2頭豬,65,438+0只狗,7只鵝,5只柳。以黑漆為底色,配以紅、黃、棕、綠四種顏色,通過線條勾平繪畫的方式,將許多人和事物組成了壹幅豐富多彩、和諧獨特、生動活潑、立體動感的復合畫面。

切開

戰國時期楚雕塑藝術的許多代表作品,如虎盆神奇的飛鳳、奇形怪狀的“墓中之獸”雕塑、虎盆鳳中輕盈飄逸的鼓、各種形式的雕花屏風、寫實的木雕鹿、辟邪的抽象木雕蛇瓶、各種狀態圖像的漆盒等,代表了楚雕塑藝術的成就和楚人的應用。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雕塑壹般是各種青銅器的附屬品,如依附動物或作為器皿的耳朵、頭部等。

淅川楚墓出土的雲紋銅匾(河南博物館)

腳的各種動物形象雕塑;還有用作大型物件的支架、基座或附件,如曾侯乙墓的銅鐘架、虎形鉤、獸用巖架、龍用鼓架等。但從曾侯乙墓中很少有“鹿角立鶴”這樣獨立的青銅雕塑。這些青銅雕塑大多作為器物的附屬品或支撐、底座、附件,具有相對獨立的藝術欣賞價值。可以看出,設計師在考慮它們作為附屬品和附件的特殊功能,並註意到它們與器皿的整體藝術風格相統壹的同時,也將它們視為壹件獨立的藝術品。因此,這些作品往往反映了戰國時期楚人對雕塑的濃厚興趣。

習俗

楚人自古尊鳳崇鳳。

如果妳去過鐘祥莫愁湖上的陽春白雪島,

壹定會被充滿楚韻的建築布局所吸引,比如壹水之隔的白雪樓和陽春臺,以舜帝南巡命名的蘭臺宮,威武富貴的楚宮,笑語花香的陣列。在這些景點的細節中,鳳凰的圖案或鳳凰鳥的陳設隨處可見:例如,白雪大廈和楚宮的雕刻柱,蘭臺宮楚王座位後面的屏風,陽春臺小提琴上演奏的現代莫愁女華麗服飾上的圖案,以及守衛楚宮的看門人“羽毛鳥人”踩著鳳凰漫步雲端...楚人如此喜愛鳳凰這個吉祥物。意義何在?

在古老的傳說中,鳳凰被視為神鳥和鳥中之王。男的叫“鳳”,女的叫“黃”。《說文》記載:“鳳亦神鳥,蒼老曰:鳳之象也,前有虹,後有鱗,有蛇頸、魚尾、鸛喉、鴛、龍、魚背、燕子、雞喙、五色。”戰國時楚人謝冠子的《謝冠子》也說:“鳳凰,鵪鶉火鳥,太陽之精。”描繪了“鳳凰”的基本特征:鳥高馬大,色彩斑斕,善歌舞,吉祥祥和,被視為氏族圖騰。

楚人對鳳凰的尊崇最初源於其遠祖崇拜太陽、尊崇鳳凰的原始信仰,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楚人的祖先朱融是火神和雷神。漢代的《白虎傳》中,朱融說:“他是鳥,但他是鳳。”《邊雅江鳥》註:“鳳凰也”。可見祝融也是鳳凰的化身。楚文物中有大量的人頭、蛇身、鳥身圖案,說明是楚的先民以人心的形象經歷了鳥的崇拜,從而開啟了中國傳奇文化中“龍鳳呈祥”文化的起源。從氏族制度中圖騰崇拜的突出特點來看,馮是楚人的祖先,作為其氏族的圖騰受到楚人的崇拜和尊崇是必然的。

鳳凰不僅是神鳥,也是楚民族和楚國尊嚴的象征。楚人崇鳳的影響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例如,在楚國的文物中,鳳凰、繡像和雕像的形象數不勝數,楚人衣服上的刺繡圖案也以鳳凰為主要內容。此外,還有“鳳鳥連環”、“虎立鳳鼓”、“鳳龍虎繡羅禪衣”等。楚地的鳳紋畫可謂五花八門,千奇百怪。

楚圖騰還與楚辭、楚樂、楚舞密切相關。楚人善歌善舞。這時,隨著管樂的節拍,神與人和諧歌唱,戴著各種圖騰面具的部落也隨之起舞。和聲歌唱是歌謠的壹種形式;動物跳舞是有速度的,這是壹種舞蹈形式——圖騰舞,兩者融為壹體唱歌跳舞。圖騰舞蹈包括龍圖騰和鳳凰圖騰。很大程度上,這是壹種宗教崇拜。楚歌舞的原始形態,即和歌,配以鳳凰的圖騰舞蹈,如《萬獸之舞》中的玄鳥,表示舞蹈者對鳳凰的崇拜。

楚人崇鳳的習俗壹直傳承至今。1992年,壹座雄偉的城徽——金鳳騰飛矗立在荊州古城的大東門。這座城徽的建築結構分為三個平臺,中上平臺四周是雕刻有各種鳳凰圖案的青石欄桿。“金鳳凰騰飛”分為三部分:上半部分是壹只展翅的金鳳凰,中間部分是壹輪冉冉升起的太陽,看起來像神話中的九齒風火輪,下半部分是壹個裝飾著雲雷紋的長方形基座。以鳳凰作為荊楚某市的市徽,說明鳳凰是中華民族所尊崇的,“楚是崇鳳的民族”,鳳凰是楚人的圖騰。

  • 上一篇:中國的知識產權主要包括
  • 下一篇:投資理財的概念和分類,理財的類型和分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