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水滸傳》教學中1名著導讀的反思,關鍵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變“我要讀”為“我要讀”,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水滸傳》作為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壹,深受人們特別是男性的青睞。在上課過程中,我們班男生的興致明顯好於女生。談及《水滸傳》中的宋武、宋江等人物,男生們侃侃而談,暢所欲言,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在水滸傳的介紹中,我設定的目標非常明確簡單,便於更好地引導學生完成課堂任務。有了劉歡《好漢歌》的激情,學生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很容易把學生帶入課堂情境。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水滸傳》的主要內容、主要人物和藝術特色。當然,老師在課堂上把這些內容全部講完是很簡單的,簡單介紹壹下就可以了。但這樣做完全熄滅了學生閱讀這本小說的興趣,於是我讓學生自己解釋,其他學生補充,然後在大屏幕上顯示相關內容。壹是補充,二是達到糾錯的目的。
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是完整復述,引入主要故事。但也有同學直接“百度”水滸故事梗概,復述也有雷同之處,因為沒看完水滸正文,只好求助電腦應付差事。難點在於讓學生總結水滸的藝術風格,這對於初中生來說確實很難。所以我會讓學生先討論,然後小組代表發言,最後在大屏幕上展示。
壹部文學經典應該向我們傳達更多精神上的正能量,讓我們看到文學浸潤靈魂的非凡魅力。《水滸傳》向我們展示了梁山好漢的忠義情結,這與我們現在提倡的“見義勇為”精神是壹脈相承的。但要引導學生在不違法亂紀的情況下見義勇為,不能為了所謂的兄弟情而違法,否則會受到法律的懲罰。
《水滸傳2》教學反思《童年閱讀》這篇課文分析了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想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學生,課外閱讀可以促進語文學習,是激發孩子對傳統文化興趣、培養課外閱讀習慣的好材料。
教這篇課文的第二節課,我沒有過多講解,而是被題目引入。作者是怎麽讀《水滸傳》的?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在課文中尋找答案,要求素描單詞和表達,寫評語,然後進行交流。首先,學生們很快找到了描述“愛讀書”的段落,我啟發他們仔細閱讀,找出“愛讀書”的句子和詞語,並引導學生們琢磨語言和文字,抓住“等不及了”、“享受吧”、“早上天亮看,晚上煤油燈下看,放學回來壹路坐在草地上看”、“不到壹周讀完”等詞語來理解作者。學生先把找到的句子交換壹下,然後我引導他們說出哪些詞他們覺得我愛讀水滸傳,然後讓他們用自己的經歷親自去讀,以此來再現“我”對閱讀的執念和熱愛,讓學生在閱讀中去評價,然後競相去讀,對讀得好的人給予肯定,然後讓學生壹起讀,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最後,總結作者閱讀水滸傳的收獲,讓孩子說說閱讀的作用,推薦閱讀書目。同學們踴躍發言,暢談自己的閱讀收獲。他們中的壹些人從“親子閱讀”中受益匪淺。他們中的壹些人改進了他們的寫作,以表達他們對閱讀益處的感激之情。他們中的壹些人通過他們閱讀的書籍感到非常實用,並推薦其他學生閱讀這些書籍...總之,我總是讓學生成為全班課堂的主人。學生學習輕松,行為積極,學習效果好。盡管如此,我發現有的同學還是動不了,放不下,有的無精打采,有的心不在焉,不是所有同學都能積極參與其中,默契配合。少數學生仍然不夠積極。我覺得以後要多鼓勵和引導他們,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爭取每個人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真正讓課堂成為他們所有人展示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