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路軍包圍江寧(今南京)之前,並非壹帆風順。撕裂瓜州防線時,與輕視漢軍的八旗鐵騎對峙。
1
鄭軍戰船駛向瓜州,不待陸續登陸的鄭軍紮營,江南提督的忠義已被重兵斬殺。管仲中是漢軍的老旗手。八旗入關前,他投降清軍,靠屠殺同胞升任江南提督。
關對敵人忠心耿耿,不敢怠慢。不壹會兒,他就集結了壹萬五千人的隊伍,趕到瓜州。鄭軍壹開始登陸,就展現出訓練有素、從容不迫的軍事素養,各兵種迅速形成隊形。前壹期隊伍手持長矛,後壹期隊伍壹手拿藤牌,壹手拿流行的雲南斬馬刀。第二陣是統壹裝備的‘洋槍隊’,後面的部隊手持大刀。根據兵種不同,每個隊都有自己的旗幟。彩旗和蜈蚣旗光彩奪目,氣勢磅礴。
因為天色已晚,關忠義沒有貿然進攻,所以稍稍撤退。鄭成功不敢大意,令鄭軍連夜搶占有利地形。到第二天拂曉,部署還未完成,清軍卻已經調整好狀態,突襲。
據情報,清軍知道鄭部隊雖然多,但大多是‘幫兵’,即後勤補給兵,駐紮在海船上。真正精銳的野戰兵只有三萬,幾乎都是步兵,而且不是全部都登陸了。
壹萬五千清軍中,騎兵占了壹半,約七千人。所以在實戰人數上,鄭軍優勢不大,清軍騎兵占優。所以清方不僅對鄭軍的步兵掉以輕心。
從入關之初的“兵臨城下,賊將敗退”,多年來所向披靡,形成了滿洲國八旗輕視漢軍民,驕橫跋扈的心理定勢。有很多人襲擊了鄭的軍營,騎1800。滿兵照例齊聲喊了三聲,制造出壹種‘先奪制空權’的震撼。這1800騎分為三波,秩序嚴整,在猛烈的沖擊中熟練地向對方射出壹排排利箭。
如此氣勢,壹般的反清武裝在對抗之前,心理上都籠罩著緊張和沈重的壓力。當對方整齊有序、咄咄逼人的鐵蹄在腳下轟隆隆、顫顫巍巍地震動時,血性漢軍如果沒有經過血雨的洗禮,難免會喘不過氣來。
在對方的壹陣箭雨中慌亂,緊接著是對方的頭波馬隊,第二波沖殺,形成了決堤般的大潰敗,然後讓身後的滿清騎兵如羊群般踐踏、殺戮。
2
但目前鄭軍只派了三個步兵班去打仗。第壹排只有200人。他們是周全斌的左膀右臂軍部和衛生部。周全斌是明末清初少有的大將。他不僅驍勇善戰,而且戰略謀劃豐富,軍事素養全面。其戰略眼光和整體分析能力甚至在鄭成功之上。
作為迎接敵人的第壹波敢死隊,在全軍的關註下,周全斌擺出了決壹死戰的架勢。把長繩放在士兵身後,規定退繩者斬首!''。布置壹定,第壹波滿洲八百鐵騎瞬間沖了上來,迎面撞上了‘站著不動,用團卡躲著,看著像塊’的鄭軍。
所有跑到前線的士兵都嚇壞了。這壹次,他們遇到了壹個他們的祖先從未見過的‘兇殘的魔鬼’。將對手從頭到腳包裹在40公斤重的盔甲裏,或者幹脆將整個人體塞進壹個鐵殼裏。甲胄‘箭不能穿’,無數發箭之後,壹根汗毛都傷不到。
滿兵壹開始就慌了三分。按照當時的打法,如果遇到堅固的陣,騎兵會‘後退幾尺’,然後‘揮鞭向前’,試圖突破對方的陣型,然後壹舉蹂躪。
然而,無論滿兵如何策馬狂奔,如何向它射箭,都是徒勞,反而被對手用斬馬刀斬殺。好在第壹排的對手人數不多。最後,300名士兵騎馬穿過缺口和邊緣,帶走了第二隊。
第二隊鄭軍也是鐵兵,人數多幾倍。他們是壹個更加可怕和高效的殺人機器。壹刀下去,300名士兵,連人帶馬,被剁碎了。
驚人的血腥場面,將後面滿滿的士兵深深震撼,入關以來,什麽對手都被打敗過,從來沒有見過如此殘忍的惡魔。
心理防線壹動搖,掉頭就逃,卻擋住了第二波全騎。但自古以來,女真族軍隊就有著‘敗而不散’的紀律品質。
更何況經過40年的戰鬥,經驗已經像風壹樣停了,形勢不對的時候,所有人都立刻站穩了,沒有亂。重新編隊,然後向鄭軍射出壹輪又壹輪的箭,試圖打亂鄭軍的隊形。
經歷過戰爭的滿人都知道,重甲步兵的致命缺陷就是''贏了追不上,輸了退不了' '。於是我調整戰術,遠距離射擊,耐心等待對手跑出來。但無論潑出多少箭雨,鄭軍依然不為所動。
滿洲騎兵也很冷靜,老練,不慌不忙。在他們的身後,是壹群群滿載弓箭的駝隊,這足以保證他們的火力連續性。
清軍在戰鬥中占據主動,尤其是發現了鐵血戰士的相對弱點:腳。
三
果然,鄭鈞終於不耐煩地被槍斃了。壹到達臨界點,堅固的隊形立刻變松了,邴正從他原來的位置逃跑了。
但滿清發現對方就在合唱的吼聲中,他們頂著沈重的裝甲冒雨沖上去!更讓他們毛骨悚然的是,這些鐵人不僅跑得慢,還“跑得像蒼蠅”!甚至在他清醒過來之前,邴正已經加入了騎兵隊。
早在裝甲兵成立之初,鄭成功就針對重裝甲的缺點進行了高標準的體能訓練。重甲兵是經過全軍考試反復選拔出來的運動員。他們每天早晚兩次全副武裝訓練,多年來習以為常。
特別引人註目的是,他們壹直保持著‘三人壹武’的陣型在沖鋒陷陣。戰鬥結束時,手持藤牌的士兵掩護兩名隊友,壹名士兵砍傷馬壹兵等人。他們手裏拿的長刀特別鋒利,有的還滿是兵馬,成了兩段!
在這種慘無人道的屠殺下,滿人被殺,其余逃命。不過好在滿清身手敏捷,加上紮實的騎術,沒多久鐵男就甩出壹箭射去。連續遭受如此可怕的打擊,壹般的隊伍早就精神崩潰了,但是滿員的士兵還沒有散開,就和第三波騎兵重聚再戰。
管仲忠義連敗,忙把漢軍的鳥槍營炮調滿軍陣,便去殿後。有壹次又戰敗,他用火器截住鄭軍,掩護全退。其余三支騎兵隊全部抽調,僅用漢八旗千余人牽制其他鄭軍。四五千滿清騎兵重整旗鼓,再次向鐵男隊發起了淩厲的沖擊!
連戰的兩個鐵人有些疲憊,此時被滿清的突然反擊打了個措手不及。然而,看到陣中白旗飄揚,邴正從兩邊逃跑,許多人嚇得不敢撤退。
清軍大張旗鼓地加速‘策馬前進’,即將接管。沒想到,在對手‘潰敗’的背後,已經有了壹支整齊的槍械隊伍?“鳥槍、營炮、弓箭齊發,炮聲震天。”“槍矛如雨。" "
在這種炮火殺傷下,滿清旗兵人仰馬翻,被‘千余人,余兵震’死,壹時陷入混亂狀態。剛才‘逃’出來的鄭軍步兵趕緊回頭,把他們打死了。他們沖進潰軍,砍死了許多滿族人謝玲和左翎,還斬首了漢軍八旗的兩位先鋒將軍白星和王興。
在後方,調出後方的觀致秦冰隊也遭到了敗兵的沖擊,但八旗仍然沒有放棄戰鬥。在最初的慌亂之後,他們很快穩定下來,再次保持隊形,最後落回陰山。完成編隊後,他們再次發起反擊!
四
應該承認,清軍的紀律性和組織忍耐力是驚人的。為什麽清軍和義軍大多經常打不贏他們?
沖了好幾次的馬都戰戰兢兢,八旗只好放棄自己的馬去打仗。北方少數民族的肉搏戰水平不如漢族,這是歷史傳統。相反,鄭軍看到士兵下馬,更加起勁,壹百下就把他推了回去。有些人雖然被清軍打中了腳,但他們並不在意。畫壹個箭頭''就更難了。
於是,壹面倒的屠殺上演了。滿兵的沖擊迎面撞上鐵壁,背靠山坡,難以逃脫。在鋼鐵俠陣慘無人道的反推下,全部被正面碾壓。這是壹整塊瓜和蔬菜。如此無力的殺戮讓滿清將領感到絕望,就連給予‘巴圖魯’(滿清勇士)稱號的首領也棄軍而逃,不管不顧。
關忠義也陷入了重圍。三次被鐵兵砍死,壹次幹脆被鐵棍抽打下馬。他不顧壹切地想要掙脫,讓自己最好的朋友艱難地找到生活。
指揮官的逃跑比賽宣告了八旗‘堅忍’的組織力量終於徹底崩潰,士氣崩潰如山。逃不掉的都是刀下鬼,逃上坡的都是過去。沒急著上馬的和剛上馬的擠在壹起,和綠營的火器兵、隊伍壹起沖進混亂。
大家匯成壹股逃命的洪流,從陰山後山坡上沖下來,那裏坡陡,逃跑的人跌跌撞撞,跌跌撞撞,像洪超的怒濤壹樣翻滾。
但清軍追來,隊伍沖下山坡,死傷同夥。但斜坡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地貌,道路狹窄,河流縱橫。更何況恰逢大雨,數千披著棉甲的兵馬和綠營步兵壹起擠在泥濘中。過溝者死於溝,過河者死於河'',可怕。弱者被推下馬來,人和動物踩進深深的泥淖,變成了肉。強者也陷在泥淖裏,脫不開身。
鄭軍在背後無情地追趕。這些戰勝者熟練地脫下盔甲和戰靴,赤腳沖進潰兵中,殺死旗兵。他所到之處,血流成河,血雨腥風,到處都是士兵,殘暴無情的鄭軍已經追了十裏。
不僅所有的士兵都被殺了,綠營裏也沒剩下多少了。據清後統計,綠營300人中只有37人逃脫,鎮江綠營只有80名騎兵逃脫。
只有140忠於親人的滿清騎兵逃回江寧(南京),大家的靈魂都特別震撼,戰術家弓著背。受打擊最大的是駐守江寧滿洲的威武八旗。
目前有滿清降官,其姓名可從清朝不完全史料中考證,分別為正黃旗左翎包金泰、和碩額附正藍旗saltet、二級蓬車隊長孟格圖、黃琪翔小橋派巴哈裏、正白旗小橋派阿哈尼等人。(被殺的八旗武官情況摘自八旗誌等。清政府編輯。)
此外,1000多名韓琦騎兵,他們從事遏制任務,習慣於跟隨滿族人,假裝老虎和老虎。他們看到滿洲主子被打成這樣,也逃到陰山深處,被鄭軍的‘幫兵’搜身,殺了大半。
清軍用於攜帶裝備的大量馬匹、駱駝、盔甲、弓箭、燕窩等都被繳獲。如此輝煌的勝利,鄭軍本人卻受了重傷,犧牲的只有幾個人,而且受害者還被韓慶人民的炮火擊中。
換句話說,鄭軍以極小的死亡成本,殺死了數千名滿清戰士,這大概是漢滿戰爭史上唯壹的傷亡比例。
鎮江之戰,恐怕是滿清將士最窩囊的壹次敗仗,被對手從正面毫無代價的碾壓。影響太壞了,對人的士氣影響很大。
清鎮江都督、知府戴在城墻上目睹了戰鬥的全過程,戰後毫無脾氣地向鄭軍舉起白旗。鄭軍入城''城不易驕,人不知兵' '。壹萬五千滿清軍在野戰中全軍覆沒,大江南北的興奮可想而知。
在賀州,壹群窮無賴冒充鄭軍的旗幟,用狡猾的方式恐嚇清軍,把守備司令和知府都嚇跑了,得到了壹個唾手可得的大州。
清朝入關已經十五年了,畫風卻在發生這樣的逆轉,這對年輕的滿族皇帝順治是壹個打擊,讓他身心瘋狂,接近絕望。
五
江寧被圍,順治面前只有兩個選擇:要麽防守,要麽投降。江寧守軍只有三千人,其中八旗只有五百人。其余漢軍是否可靠,無人知曉。清軍主力遠在雲貴,解不了渴。江寧危在旦夕。
江寧是清朝在江南的統治中心。放棄江寧,就是放棄江南。損失的不僅僅是半壁江山和大部分賦稅,還有重見天日的北方勢力的崛起,這會給清朝帶來滅頂之災。
江寧被圍的消息傳來,北京人心大亂,店鋪關門,鬧市關門,不少滿清貴族準備退守關內,壹些八旗子弟磨刀霍霍,準備最後壹搏。
此時,宮中的順治真是急壞了。他先是萌生了逃回關外的念頭,被蕭莊太後罵了壹頓。後來,他宣布打算用親征。這壹次,所有人都感到震驚和氣餒。皇宮下,黑壓壓跪著。禦駕親征的勸阻充斥著帝國的案例。
逃回意味著徹底崩潰;親征失敗或陣亡,連退路都沒了。順治急得失去了理智,放出狠話:誰敢攔我親征,就像這龍椅?然後他用劍把壹把龍椅砍成了碎片。這壹次,大臣們更加困惑了。整個法庭似乎陷入了壹片黑暗之中。
然而,在用親征的計劃付諸實施之前,江寧之圍就解除了。
鄭成功包圍江寧後,清朝江南總督郎左婷派人投降。郎提出,根據大清律規定,守城不到30天就投降的,要剿滅三族。我的家人都在北京。為了拯救全家,我乞求再等30天,然後我會在開城投降。
可惜,此時的鄭成功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竟然相信了這種鬼話。他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軍隊被圍困了。就算妳食言,我也能打垮江寧。於是,在連隊營地縱情飲酒唱歌,而郎則派人秘密前往崇明島尋求幫助。
當鄭成功進入長江口時,他襲擊了崇明島,但他沒有利用這個機會。
崇明島的指揮官是蘇松的連長梁華峰。他壹聽說江寧被圍,馬上率領三千人馬前來救援。梁華鳳和郎相互配合,在夜間襲擊了鄭成功的連隊,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鄭成功損失慘重,被迫退守廈漳,所占各縣被收復。
鄭成功本來有充分的信心拿下江寧,可惜他自大,低估了敵人,高估了自己的政治軍事威懾力,誤判了形勢。
此後,鄭成功集團被削弱,無力進行北伐,轉而趕走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省作為新的反清根據地。
附言
江寧清剿後,清廷仍將江寧巡撫蔣關進京,嚴加懲處。提督削去壹切掌管忠義的職務,失去家業,被發配為奴,從史籍中消失。滿族謝玲(正三品)和巴圖魯飛亞朱、紮爾布;左翎·當杜、巴尤和布達什立即被勒死,他們的家人和財產被沒收。助理領導人Kafuna、Chadu、Tuohui、Buyan和斯基夫納被作為奴隸驅逐,受到100下鞭笞,他們的家人和財產被沒收。(詳見《清世祖實錄》(卷133)。
江寧駐防滿兵不到20個副將和魯牛副將,除了前後(包括後來的清場戰爭)死亡的約10人,幸存者被吊死5個副將,被革職為奴5個副將,可見整個駐防滿軍基本消耗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