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又稱中國新年,在拉祜族語中被稱為“誇尼哈尼”。時間是農歷正月初壹到初九,和漢族的春節基本相同。但拉祜族人把過年分為過年和過年。元旦是從正月初壹到正月初五,也叫“女人年”;小年是從正月初七到正月初九,也叫“人年”。傳說以前只有大年,沒有小年。多年前,男人總是成群結隊地去打獵,而且常常回來得很晚。男人,長途跋涉去慰安婦歸來,總是壹次又壹次地準備酒肉食物,以補過年之需,然後逐漸遵循習慣。因為這是男人的壹年,所以被稱為“小年”和“男人年”。最初的壹年被稱為“新年”和“婦女年”。關於兩個新年習俗的形成,也有傳說古代的拉祜族經常受到外族的騷擾。為了嚴厲打擊敵人,保衛家園,男人們曾經離開家鄉去遠征。當他們勝利歸來時,壹年已經過去了。但為了慶祝勝利和千家萬戶的團聚,人們載歌載舞,再次過新年,從此彼此習以為常,流傳至今。
“搶新水”和“蘆笙舞會”是拉祜族春節期間重要而獨特的節日活動。“搶新水”是指新年的第壹天,也就是正月初壹的淩晨,去山泉裏接“新水”。這是拉祜族人非常重視的頂級新年活動。他們認為新水是最神聖的,是好運和幸福的象征。誰先得到淡水,誰的谷物和水果先熟,誰就更有福氣。所以,每年正月初壹的淩晨,雞叫的時候,各家的代表就提著裝滿水的竹筒和葫蘆,趕到泉邊去搶淡水。妳收到的新水要先供奉給祖先,再給老人們洗臉。
擴塔節是拉祜族最隆重、最熱鬧、最歡樂的傳統年節。又稱拉祜族新年,在每年農歷正月初壹舉行,節日持續九天。
節日前的除夕夜,家家戶戶都登記打掃村裏村外。人們殺豬泡米,把準備好的粑粑放在犁、彎刀、鋤頭等農具上,表示辛苦了壹年,應該和主人分享節日的喜悅。人們還會加入美味的食物為奶牛割草,以示安慰。
到了晚上,全家沐浴凈身,各村放三槍火槍。大年初壹的壹大早,各村的青年男女都趕到山泉去“取新水”。拉祜族人認為,在壹年的開始,泉水是最新最純凈的,誰先搶到新水,誰就是最幸福的人。按照拉祜族習俗,第壹天不允許外人進村,第二天才能走親訪友,互相拜年。
在節日狂歡中,女孩和男孩吹著葫蘆笙,跳著多彩的民間舞蹈。傍晚,看客陸續離開,山坡上升起壹堆堆篝火。年輕情侶相戀,沈浸在幸福和喜悅中。
火把節火把節也有獨特的民族風味。屆時,松樹燃燒,火把壹起燃燒,十分壯觀。身著節日盛裝的青年男女將在篝火旁載歌載舞,盡情歡唱。
品嘗年貨節是拉祜族慶祝豐收的節日。年味節期間,全村殺豬煮酒,男女老少休息兩天。節日前,谷米的壹部分會被收割帶回家,先祭祀祖先,然後正式收割鐮刀。
好客習俗拉祜族是壹個非常好客的民族。逢年過節,要請身邊的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民族的人喝酒,吃團圓飯。此時全村宰殺牲畜,每家每戶都要分壹段大腸和幾勺血,配以鹽和胡椒粉,切碎生吃。拉祜族人認為“剁生肉”是待客的最佳菜肴。宴席結束後,主人還會用芭蕉葉將“偏肉”包好,送回給客人。過去拉祜族有兩餐相食的習慣,主食是當地出產的大米和玉米。我喜歡用雞肉或其他食材做粥,比如瓜類、蔬菜、蘑菇、血、肉等。其中以雞粥為上品。用玉米做米時,先把米搗碎,簸去麩皮,然後用清水浸泡壹夜,瀝幹水分,細煮,揉成細小均勻的顆粒,用竹甑蒸熟。吃飯時可以用筷子,也可以用刀切成塊,有時還會加糖或蜂蜜。細糯米香甜可口。拉祜族人最喜歡的日常菜肴是將蔬菜、肉、調料和水放在壹根細細的竹筒裏烹制,既有竹子的清香,又保持了肉和蔬菜的原汁原味。拉祜族的燒烤風味獨特,獵獲的動物肉大多直接用火烤,或包在芭蕉葉裏埋在火裏,煮熟後食用。燒烤香脆可口,加上麻辣調料可以開胃。拉祜族庫聰人打獵時,習慣把第壹槍的獎品給開槍的人,把前腿的獎品給發現獵物的人,剩下的肉給每人。獵物的水和內臟就地點燃,放在竹筒裏煮熟,以供分享。中年人開膛破肚時,喜歡用手喝熱氣騰騰的“護心血”。據說獵物的護心血有補血消除勞損的神奇功效。拉祜族不僅可以腌制蔬菜、臘肉、磨豆腐腦,還可以釀酒。在民間,男女都喝酒,都有區分酒肉的習慣。通常,我喜歡喝烤茶。焙茶就是把大茶放進罐子裏,焙到茶色。香味飄出來後,我會放在水裏煮著喝。
胡魯節胡魯節是拉祜族的傳統節日,拉祜族語稱為“阿彭阿隆尼”。每年農歷六月65438+十月15至六月17,是拉祜族的“阿鵬亞龍尼”。這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和昆明的拉祜族同胞將舉行盛大的慶祝儀式。節日期間將舉行陀螺、弩射、蕩秋千等傳統體育項目。鐘擺舞、蘆笙舞、三步腳舞等傳統舞蹈,以及包括“阿彭阿隆尼”在內的所有大型拉祜族節日的保留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