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標起源於20多年前的政府采購,是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世界上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紛紛將招標納入法制化軌道,以提高采購的經濟效益和透明度,維護平等競爭,規範招標行為,保護公眾利益。招標投標作為壹種先進的、有組織的、規範的交易方式,在我國的全面發展和應用是在改革開放以後。1980年,國務院在《關於發展和保護社會主義競爭的暫行規定》[1]中提出,“對於壹些適宜承包的生產建設項目和經營項目,可以試行招標方式”,開啟了我國招標投標的新篇章。在過去的20年裏,中國的招投標在許多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1)土木工程領域的招標
20世紀80年代初,為改革建築業和基本建設管理體制,我國率先在工程領域實行招投標制度。1983城鄉建設部發布《建築安裝工程招標投標試行辦法》[2],規定業主通過招投標擇優選擇施工單位,施工單位可以通過招投標承接任務。這是我國第壹部關於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的部門規章,也是我國第壹部對招標投標作出詳細規定的辦法。它的頒布為中國實行招標制度奠定了基礎。1992年,建設部頒布了《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管理辦法》[3]來規範招標投標活動。目前,已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頒布了《建築市場管理條例》。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臺了《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條例》。這些地方性法規頒布後,許多地方還制定了配套的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包括《建設申請、招標代理、投標申報、招標文件和標底、開標、評標、定標、百分制管理規定》,以規範招標管理,減少工作的隨意性。為加強監督管理,建設系統自上而下成立了各級招投標管理辦公室,對建設工程招投標進行日常監督管理。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建設工程招投標的發展。
近十年來,民用建築工程招投標發展迅速。1984年,招標面積僅占當年建築面積的4.8%,比例在1985年增至13%,在1986年增至15%,在1987年增至18%,在1987年增至65448%。1996達到54%。陜西、河北、江蘇等個別省市高達90%以上。
(二)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招標。
建設工程招投標是我國投資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1984年,國家計委等有關部門聯合發布了《建設工程招標投標暫行規定》,隨後又出臺了壹系列措施,要求除特殊原因外,建設工程的設計、設備采購和施工都要為招標創造條件;根據項目的性質、規模、復雜程度等客觀條件,可以分別采用公開招標和邀請招標,並可以規定建設工程招標的有關程序和實質性問題。
目前,國家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已廣泛推廣,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峽工程、二灘工程、小浪底工程等重大工程,都是以國家投資為主,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工程。這些項目的招標對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和投資效益的提高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3)機電設備招標投標
1985為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改革機電設備進口管理,國務院決定開展機電設備招標,批準成立中國機電設備招標中心。機電設備招標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壹階段是初始階段。1985中國機電設備招標中心成立後,在制定招標制度和辦法的同時,批準成立了北京等8個中心城市和招標代理機構。目前已經發展到30多家。並選擇壹些合適的項目,參考世界銀行等國際經驗和采購程序,結合我國國情,在招標程序和效果方面進行試點,積累壹些基礎經驗。二是進口機電設備國內招標的全面推進階段。本階段從1987開始,提出以下要求:凡國內建設項目需要進口的機電設備,必須先委托中國機電設備招標中心下設的招標機構在國內公開招標;凡國內生產企業能中標生產供應的,不再批準進口;如果中國未能中標,它可能會批準進口。三是進行國際招標階段。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在關稅和進口管理改革方面采取了壹系列重要措施,明確要求機電設備招標要與國際慣例接軌。從1992開始,進口機電設備國內招標逐步轉向國際招標,即對用戶需要進口的機電設備進行公開的國際招標,公平對待國內外投標人,中標者中標。在1994期間,中國對進口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除大幅降低關稅外,還對非關稅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將機電產品管理分為三類:第壹類為配額管理的機電產品;第二類是招標的特定機電產品;第三類是進口機電產品自動登記。對於特定的機電產品,應由國家認可的專職機構進行招標。
十幾年來,機電設備招標領域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制度。1986制定了《機電設備進口申請國內招標管理暫行辦法》[4]。1993發布《機電設備招標指南》。明確了招標應遵循的原則和基本程序,提出了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招標指導意見。1996 165438+10月,國家經貿委頒布了《機電設備招標管理辦法》和《機電設備招標代理機構資格管理暫行辦法》。1999外經貿部發布《進口機電產品國際招標管理辦法》。
十年來,全國機電設備招標系統共進行了654.38+0萬多個項目,進口設備招標超過654.38+0.5億美元,平均節約匯率超過654.38+0.00%。國產設備招標654.38+00多億元,平均資金節約率654.38+0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政府采購招標
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和招投標的廣泛推廣,壹些地方開始了以招投標為主要方式的政府采購招投標試點工作。目前政府采購主要集中在醫療設備、辦公用品、公務用車及相關服務。從65438到0996,上海率先用財政撥款進行醫療設備政府采購招標。此後,深圳市政府於1997年6月165438+10月通過公開招標采購了27輛公務用車,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註。從那以後,政府采購的招標就再也不接受了。從試點地區的情況來看,招標采購的資金節約率壹般為10-15%,少數項目達到30%甚至50%。今年年初,中央政府采購啟動。目前,財政部已經頒布了《政府采購管理辦法》等相關措施。2002年6月29日,NPC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5]。預計全國政府采購金額在2000億元左右。如果平均資金節約率為10%,每年可節約采購資金200億元。政府采購招標在中國的前景非常廣闊。
(五)利用國外貸款項目的招標投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擴大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規模。目前,中國使用的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主要有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日本海外經濟協力基金的貸款。65438-0996年,國際金融組織在華貸款余額為65438美元+06739億美元,外國政府貸款余額為2265438美元+064億美元。根據貸款人的要求,使用這些貸款的項目壹般需要采用國際或國內競爭性招標(少數特殊情況除外)。中國對這些貸款的窗口管理部門也根據貸款人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制定了壹些管理實施細則,如《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國內競爭性招標采購指南》、《世界銀行貸款項目機電設備招標采購評審辦法》、《關於世界銀行貸款項目招標采購采用標準文本的通知》、《關於公布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貸款項目國際招標代理機構委托指南的通知》等。這樣,中國就形成了獨特的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的競爭性招標。
總的來說,上述貸款項目的招標是比較透明和規範的,程序的每壹步都有相應的監督措施,如招標文件的審查、資格預審決定的審查、評標的審查等。,從而保證公開、公平、競爭力強。
(6)科技項目招標
1996年,國家科委對國家科技工業重大項目“高清晰度電視功能樣機研制項目”進行了首次公開招標。此次招標活動的影響和意義已經超出了項目本身,不僅在我國科技界產生了積極的反響,也為進壹步推進我國科技項目招標制度奠定了基礎。
長期以來,中國的科技工作主要靠計劃和行政手段來管理和調節。從科研課題的確定到研發,再到測試生產,都是國家指令性計劃安排的。國家用於發展科學技術事業特別是科研項目的資金主要來自財政撥款,資金的投入和分配通過計劃決定。科研項目及其經費的確定往往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封閉方法。這種做法不僅決策盲目,而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存在壹些弊端,如項目重復、部門分割、投資分散、人文關懷等。,使得有限的科技投入難以發揮最佳作用。因此,自1985以來,國家有關科技政策法規多次明確科技計劃項目要實行招投標制。
目前,政府的科技投入仍占科技總投入的相當比例。1995年,國家科技投入,中央財政撥款30188萬元;國家科委實施的國家“863”計劃,從1987至今已撥款24.5億元。由國家科委負責的國家科學技術研究計劃,“八五”期間財政撥款6543.8+3.89億元,“九五”期間計劃撥款23-25億元。此外,國務院其他主管部門、軍事科研管理部門、地方各級政府、國有企事業單位也在科研項目的研發活動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科技投資者,以最低的投資者獲得最好的成果,促進科技進步,成為科技招標的重要任務。但由於體制局限、認識差異、觀念陳舊、科技招投標存在實際困難等多種原因,科技項目招投標進展緩慢,目前仍處於試點探索階段。今年,國家經貿委發布實施了《國家技術創新項目選址招標管理辦法》,科技部也在制定相關管理辦法,這必將使科技項目招標工作迎來新的發展局面。
此外,在企業物資采購和人才招聘中有時也會用到招投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