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分開:
它是指政黨制度和國家權力制度的分離,不僅包括執政黨和政府,還包括國家權力機關和司法機關。黨政分開是實現自由民主的重要措施。
黨政分開有幾個層次,比如中央、地方、基層。
(1)黨中央對各方面工作實行政治領導,即對內政、外交、經濟、國防的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決策實行領導,對中央國家機關推薦重要幹部實行領導。
(二)省、市、縣各級地方黨委要在執行黨中央統壹路線和國家統壹法令的前提下,對本地區實行政治領導,並具體規定五項責任。
(3)鄉鎮壹級的黨政分開,打算有意識地推到縣壹級再考慮。
(4)企業黨委都發揮監督和保障作用;隨著行政首長負責制的實施,事業單位黨委逐步轉變職能,發揮監督和保障作用。
權力下放:
針對中央和領導機關權力過分集中的弊端,提出。
分權的總原則是,適合下面工作的壹切都由下面決定和執行。
這裏所說的“以下”是指中央與地方關系中的地方;在政府與企事業單位的關系中,是指企事業單位;在黨和政府與群眾組織的關系中,它指的是群眾組織。
精簡組織:
精簡機構是指精簡政府工作機構,以克服官僚主義,提高工作效率。政府機構龐大臃腫,層級過多,職責不清,相互扯皮,是官僚主義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改革政府機構。我國政府工作機構的精簡是自上而下進行的。精簡過程必須註意以下問題:
1.我們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黨的領導。機構改革是中國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其目的是使我國的各種制度和機構更加健全、成熟和有效,不得損害和不利於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因此,機構改革必須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在黨的領導下進行。
2.我們必須堅持群眾路線。機構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重要途徑。機構改革反映了中國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精簡機構必須走群眾路線,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減少改革的阻力。
3、要精心設計改革方案,試點先行,穩步推進。雖然機構改革迫在眉睫,但不能倉促上陣。機構改革必須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總結過去的經驗,比較其他國家的經驗,集思廣益,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措施,進行充分的理論論證,為機構改革實踐提供理論依據。在此基礎上,開展試點工作,然後逐步實施。
4.我們應該抓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關鍵。政府職能是指政府機構在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中的職責和作用,是政府機構設置的最基本依據。在機構改革中,要簡政放權,劃清責任,轉變政府職能,明確政府部門該管什麽,不該管什麽,怎麽管。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政務,理順關系,使機構精簡,避免重蹈過去“精簡-膨脹-精簡-再膨脹”的老路。
5.註意被裁人員的安排。機構改革直接涉及數百萬人的下崗分流問題。如何安排它們,最終將影響機構改革的成敗。關於機構改革的人員調整和安排,鄧小平提出:壹是組織各種培訓班,更新知識,提高技能,開辟新的就業領域,重點是面向企業,做強做優;二是建立退休制度。對於已到退休年齡的幹部,要嚴格按照規定辦理退休手續,為年輕人讓路。
6、要有序進行,不能單槍匹馬。機構改革是壹個系統工程,沒有現成的模式,必須有序進行。與此同時,機構改革應該全面進行,不是單獨進行,而是與政治、經濟和文化改革相配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機構改革的順利進行和最終成功。
提高效率:
是指改變黨和國家機構臃腫、重疊、層級過多、職責不清、效率低下的狀況,做到結構合理、功能完備、運轉協調、靈活高效。
按照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按照提高黨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確保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的要求,充分發揮黨委對同級人大、政府、CPPCC等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黨組在這些組織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在規範黨政機構設置、完善黨委常委會組成、適當擴大黨政領導交叉任職、減少領導職數、有效解決分工交叉問題、合並職能相同或相近的黨委和政府部門等方面取得進展。在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資源等方面也取得了壹定的成效。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各類群眾組織的作用得到加強。
黨的十八大從我國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出發,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提出了總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只有深刻理解、準確把握、全面貫徹黨中央關於我國政治發展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戰略思想和工作部署,才能確保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始終充滿活力、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參考資料: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