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春節習俗的歷史變遷

春節習俗的歷史變遷

春節習俗的演變

人們以許多習俗慶祝春節。但每壹種習俗在漫長的歲月裏都不盡相同,都有壹個演變發展的過程。我們來說說壹些主要的習俗。

首先,拜竈神。祭祀竈神是中國古代五大祭祀之壹。禮記?屈歷下說天帝要獻五祭,即“戶、竈、中槽(屋檐下接水的槽)、門、行”。可見我們的祖先是信奉萬物有靈論的。竈神在第二位。然而,古代的祭祀爐是在夏天,而不是在臘月。禮記?《月令》載:“孟夏月祭竈”。直到漢代才開始改為臘月。傳說漢代有壹個叫子方的人,在臘月初二的早晨見到竈神,就把羚羊獻祭給它,使他發財。因此,人們把祭竈的日子改到了臘月。臘月是什麽時候?起初,漢代人把冬季至日後的三個“駐軍”日作為臘月,即人們可以選擇臘月的任何壹天作為祭竈的日子。後來統壹了,把十二月初八定為臘月。《荊楚歲時紀年》上寫得很清楚,“十二月初八為臘月。”為什麽今天祭祀竈神的習俗年改成了12月24日?這要歸功於宋代詩人範成大,他在詞中寫道:“古傳說,臘月二十四,竈主對天說話,雲車稀少,家中杯盤多。”今天人們祭竈的習俗也來源於此。

其次,貼春聯。貼春聯源於古代掛桃符。在古代,新年那天,人們在壹塊紅木板上寫下申屠和雷宇兩個神的名字,掛在門邊,以辟邪保平安。為什麽要用紅木?申屠和雷宇是誰?答案應該在《山海經》裏找到,裏面說:海中有獨朔山,山上長著壹棵大桃樹,根壯枝粗,“蜿蜒三千裏”。它的枝幹之間,東北方向有壹個鬼門,是所有鬼進出的地方。樹上有兩個幽靈,壹個是申屠,另壹個是雷宇。有他們在身邊,鬼會規規矩矩,不敢有所期待。這也成為了人們掛桃符的原因。

到了五代十國,開始在桃板上寫對聯,這是春聯和對聯的開始。宋史?舒氏記載:“孟暢以學士銜之桃符,因其非工,佯寫銜雲:“迎新年來,節號為長春”。這幅對聯是由蜀國皇帝孟嘗君題寫的,成為中國新年的第壹副春聯。

到了宋代,人們開始在紙上寫春聯。不僅有對聯,還有對聯。據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提倡用紅紙和墨水寫春聯。他喜歡做對聯,所以被稱為“天子”。他指示,春聯不僅要貼在皇宮大院裏,也要貼在民間。他還號召官員和學者寫春聯。以示全世界都在慶祝,人民和人民在壹起其樂融融。

第三,堅守大門。春聯貼在門框上,門神貼在門板上。貼門神由掛桃符演變而來。有壹本書叫《月是廣義的嗎?十二月令曰:“道教稱門神,左月成為右。Gasmen的神,意思源自符濤,用申屠和雷宇辟邪,所以樹在門裏。”不同的是,符濤是二神的名字,而門神是二神的肖像。

但是到了唐朝;守門員換人了,秦和被換下。這裏有壹個故事,說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得了重病,每天晚上都有鬼魂哭著要他的命。他嚇壞了。壹天晚上,戰爭將領秦和為他站崗,所以太宗可以安心睡覺。之後,唐太宗命畫師畫出兩位將軍的畫像,貼在門上。起初貼在宮中,後來成為千家萬戶的門神。到了五代,門神換成了鐘馗。鐘馗是吃鬼的。這個故事來自沈括的《孟茜筆談》,唐朝皇帝李隆基有壹天晚上做了壹個可怕的夢。他夢見壹個大鬼,戴著破帽子,穿著藍袍,抓著壹只眼睛,左手抓著壹個小鬼,右手摳著他的鬼眼,然後吐出來。明成祖驚訝地問大鬼是誰。回答:鐘馗。明成祖醒來後,找來著名畫家吳道子,按照自己的描述畫了壹幅《門捉鬼圖》。五代時,人們把這幅畫貼成門神,掛在除夕。到了宋代,守門員換成了文俏和嶽飛。今天,人們經常用年畫代替門神。

第四,放鞭炮。新年燃放鞭炮已經成為壹種習俗。宋代王安石寫過壹首《元日》詩,詩中說:“鞭炮聲殺壹年,春風送暖入屠蘇。”這是“壹月日”的煙火。古人用竹子發出響亮的聲音,所以稱之為“鞭炮”燃放鞭炮是為了趕走山鬼。據說在山鬼有壹個叫年的人。他是壹個邪惡的家夥,人們經常用鞭炮來驅趕他。南北朝《荊楚紀年》中記載了鞭炮驅鬼的事。到了唐代,人們把“鞭炮”叫做“爆桿”。萊谷在《早春》詩中說:“新歷只開壹半,小庭仍聚。宋朝發明了火藥,很快就有了紙包火藥的“鞭爆”,點火聲不絕於耳。“武林舊事的根據?除了年冊上寫著:“至於爆戰,裏面藏著壹百多片線藥。今天已經到了煙花的時代,各種各樣的花隨著煙花壹起爆炸,更是別出心裁,五顏六色,壹片蔚藍。

中國是壹個古老的農業國家,歷來重視春天。有句話叫“壹年之計在於春”。因為春耕的情況直接影響壹年的民生。為了顯示春天的重要性,立春日被定為夏歷中的春節,並舉行節日慶祝。在開春的前壹天,舉行了壹個春節儀式,它被稱為“大春”。在春天的開始,會有壹個“春餅”宴會。陳在《歲書》中說:“在立春那天,我們吃蘿蔔、春餅和萵苣,還有壹道春菜。人們也用“春餅”來招待他們的親戚和朋友。後來發展為正月初壹春節,作為壹天來慶祝。南宋的吳在夢裏寫道?在第壹個月,它說:“第壹個月落在第壹天,這被稱為元旦。元旦,皇帝會“拜年”,祈求新的壹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壹天,普通人也會祭天祭祖。後來,春節不是壹天的慶祝,而是變成了多天的節日。節日裏有節日,還加了小年,除夕,元旦,元宵節等等。

  • 上一篇:放風箏之都
  • 下一篇:當時有哪些菜很貴但很好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