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來源網絡
受疫情影響,原本每年3月初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於5月21 -22日正式開幕。兩會的召開意味著中國重回正軌,可以全速發展經濟。但對於汽車行業來說,即使有兩會召開這樣的重大利好消息,壹季度汽車銷量的慘烈下滑也已成定局。而且近兩年表現明顯疲軟的汽車消費,在今年全球疫情陰雲密布的情況下,更是難以樂觀。再加上汽車行業新四化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參加兩會的汽車行業代表們恐怕也不會輕松。
在此背景下,我們看到了2020年汽車行業兩會代表委員提案的壹些新變化。比如,在繼續關心“國計”等高屋建瓴問題的同時,也更加關註“民生”。李書福和王鳳英聯名建議將車輛購置稅改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擔,陳虹建議放寬職工公積金提取,曾慶紅建議減輕稅負。
壹些知名度不如上述“大咖”的汽車行業代表,也提出了壹些關於促進汽車消費、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非常硬核的建議,比如降低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打破地方保護,取消部分城市設立的地方新能源汽車目錄;完善新能源汽車路權,在電價、停車、高速充電等方面給予優惠;新能源產業區域聯動發展及相關建議。
此外,針對近年來公認的熱點,如新能源汽車、新四化等,今年兩會代表委員提出的建議更加具體和有針對性。
促進汽車消費
汽車行業代表在今年兩會上提出的建議中,最大的亮點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和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聯名向全國人大建議,改革現行的車輛購置稅征收模式,將車輛購置稅現行的中央稅收屬性改為中央和地方政府共享的稅種,以50:50的形式同時征收。敢對中央稅收政策“動刀”,兩位代表的膽子不是壹般的大。
兩個大膽代表的背後,是汽車行業發展勢頭最強的兩家自主品牌車企。或許是雙方私家車公司的身份。吉利和長城在市場競爭的同時,兩家車企的高層保持著良好的溝通和互動。這在長期碎片化、碎片化的汽車行業是非常難得的。吉利和長城為行業開了個好頭。伊姐希望在接下來的兩會上,能看到更多的兩會代表提出聯名議案,來談談行業內人士深感困擾且只敢私下抱怨的頑疾,如行業多頭管理、認證繁瑣且成本高、目錄管理等。畢竟,人多力量大。
吉利和長城這兩家私車企業,在商場上嗅覺敏銳,兩家企業的代表在提出提案時也很有眼光。比如,在今年全行業都希望政府出臺政策促進汽車消費的大環境下,兩位代表提出車輛購置稅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征收,提高地方政府改善汽車消費的積極性。可謂是中央、地方、車企、大眾都能受益的雙贏方案,非常明智。
除上述議案外,李書福還提出了“將汽車消費稅征收環節移至銷售環節,實現中央和地方享受”的議案,出發點與上述議案相同。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激發地方提振汽車消費的積極性。此外,地方政府還可以加大城市道路、停車場、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汽車產業與城市建設的協調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SAIC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提出了關於分階段放寬職工住房公積金提取限制促進消費的建議,這也是壹個多方共贏的建議。作為國內最大汽車集團的掌門人,陳虹的建議可謂是國企、事業單位等員工的心聲。雖然這些單位的公積金待遇不錯,但是由於現有的公積金政策,看能不能用還是挺急的。員工有錢了,可以買車,也可以換更好的車。汽車消費得到提振,車企和政府都可以受益。
同樣,陳虹提出的另壹個提案《關於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逐步開放城市限購的提案》,也有助於促進汽車消費。他建議充分利用國內大數據、雲計算、5G技術,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配合市場化調節手段,實現車輛保有量管理到使用量管理,逐步放開城市限購。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紅前幾年提出了很多建議,充分體現了廣東人務實的作風。今年也不例外。曾慶紅提交了5份提案,其中壹份是“減輕稅負促進汽車消費”。
全國人大代表、小康汽車董事長張興海也提交了《關於進壹步促進汽車消費、擴大內需的建議》,建議從國家層面對排量小於等於1.5升的汽車減免購置稅,減免車貸利息。
新能源開發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發展、新四化技術等行業熱點也壹直是汽車行業兩會代表委員關註的重點話題。但從今年兩會代表委員的提案來看,大家的關註點顯然更加具體和有針對性。
王鳳英代表還提出了兩個建議,即以降低能耗、節約資源為導向,鼓勵發展小型電動汽車,加強國家頂層設計規劃和政策引導,解決氫能產業鏈瓶頸。針對小型電動汽車擁有廣泛群眾基礎卻被排除在補貼政策之外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建立小型電動汽車產品標準;制定以降低能耗為導向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給予小型電動車稅收優惠;加強動力電池回收管理,突出小型電動汽車優勢。
曾慶紅代表提出的“加快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的建議也很有針對性,既積極體現了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規劃,也契合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現狀。在城市之外很難找到充電樁,而且不同城市的補貼政策不壹樣,新能源汽車的限購政策和購買目錄也不壹樣,也阻礙了消費者接受新能源汽車的進程。如果能實現區域聯動,統壹規劃,利國利民。
張興海代表關於唱響雙城記、打造重慶萬億級汽車產業鏈、將成渝汽車打造為西部經濟增長極的提案,也著眼於區域合作,建議成渝兩地努力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作為汽車行業的資深人士,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主席尹同躍這次也帶來了壹份很有針對性的提案。針對對汽車企業至關重要的“雙積分政策”,他建議取消NEV正積分結轉的相關條件,同時建議制定商用車積分管理辦法,開放乘用車和商用車積分,提高傳統汽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積極性。同時還提出“汽車核心零部件再制造再利用推動綠色循環經濟發展”,關註汽車行業壹直存在且因新能源汽車發展而變得更加迫切的回收問題。
政協委員、北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徐和誼帶來了《以汽車為新基礎設施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行穩致遠》兩份提案,關註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基礎環境和產業創新,如引導基金采用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創新模式持有和管理電池資產,將中央和地方現有補貼資金納入引導基金;引導基金在電網、化工等領域與國有資本設立平臺公司,布局梯級利用、循環利用行業;加快綠色金融工具在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創新應用,以產融結合創新賦能產業鏈。
政協委員、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運營官曾玉群提出了“推進電化學儲能建設助力新基礎設施”和“加快工程機械和重型卡車電動化打贏藍天保衛戰”兩個提案,也很有針對性。
全國人大代表、何忠新能源董事長方雲舟針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存在的五大問題,建議放開城市新能源汽車限購指標;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拓展農村市場;積極推動路權、電價、停車、高速充電等方面給予新能源汽車優惠;延長國家補貼政策的清退時間,加快資金結算等建議。
政協委員、海馬集團董事長朱婧提出了關於大力推廣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提案。在建議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與純電動汽車壹視同仁的同時,建議打破地方保護,取消部分城市設立的地方新能源汽車目錄,由國家統壹制定目錄,可謂思路清晰,非常“硬核”。
中國品牌向上
除了新能源,鼓勵自力更生,中國品牌的突破也是NPC和CPPCC代表壹直關註的話題,今年仍有代表關註。
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今年帶來了《關於在當前世界經濟環境下快速提升中國品牌汽車品牌力、拉動中國經濟的建議》,認為中國品牌在當年的世界經濟環境下生存發展面臨困難,急需快速提升品牌力。他建議倡導領導幹部、公務人員和公眾人物優先使用和購買中國品牌汽車;大型活動或國家行為層面,更能展示中國汽車品牌的形象;重量級媒體引導,助力中國汽車品牌向上;完善網絡管理機制,* * *塑行業輿論環境。
王鳳英在《關於加強“壹帶壹路”背景下中國汽車“走出去”支持力度的提案》中指出,中國汽車“走出去”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也是國家建設制造強國的戰略需要。建議制定中國汽車“走出去”國家戰略,推進汽車強國建設;引導新能源汽車出口新增長點,加強出口企業管理;建立汽車質量品牌評價體系,加強品牌培育;搭建“壹帶壹路”綜合服務平臺,護航企業“出海”;優化跨境金融政策支持,加大對汽車企業“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建立健全風險防控和維權機制,保護中國汽車企業利益。
尹同躍還提出“加強我國汽車新標準建設,推動汽車產業全球化發展”,從掌握標準制定主動權的角度,有助於我國進壹步突破、升級和提升核心技術實力。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幾年後回頭看,也許中國汽車工業乃至中國經濟的發展,都得益於NPC和CPPCC代表的豪言壯語。希望今年這種不再談論行業普遍問題,敢於“向具體問題開槍”的氛圍在未來能進壹步加強。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