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低眉,故慈悲六道。"
佛菩薩十八羅漢...佛教傳入中國時,這些形象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其中最受歡迎的是觀世音菩薩。
觀音菩薩作為中國佛教最重要的代言人之壹,擁有無窮的智慧和神奇的力量,在婦女中扶貧濟困。在各種民間傳說中,觀音優雅的姿態,溫柔的話語,寄托了無數人的信仰和希望。
在我們的印象中,觀音大多壹身白衣,穩穩地坐在蓮花臺上,手裏拿著壹個幹凈的瓶子。莊重穩重,不似凡人塵埃。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觀音像都保持著嚴肅的態度。
觀音壹改凝重的傳統姿態,呈現出壹種不拘小節、舒適自在的形態。不僅沒有減損她的魅力,反而給她增添了幾分世俗的人情味。
以這個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的觀音,叫做水月觀音。
01
什麽是“水月觀音”
水月觀音又稱“水吉祥觀音”或“水吉祥菩薩”,是後世觀音造像中最常見的三十三觀音之壹。
但“水月”之名並非來源於早期的佛教經典,而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本土文化相融合而產生的。
民間傳說中,觀音菩薩有壹天來到姑蘇城,看到有幾十萬人被金兵殺死,於是化身美女搭建平臺念經施法救鬼。
誦經期滿後,有人意識到女子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於是要求看真身。菩薩指點江面,大家發現水中映出壹輪明月,菩薩的寶藏也藏在月影裏。
人群中,恰好有擅長繪畫的邱。他畫了水月中出現的觀音菩薩像,流傳開來後,世人稱之為“水月觀音”。
當然,民間傳說不代表真理。從學術角度來說,水月觀音的形式最早應該是從唐代開始的。
張彥遠在《歷代名畫筆記》中寫道:“聖光寺為壹寶塔東南院,周舫觀畫水月被壹菩薩遮,菩薩以竹圓明,為柳正之色”。據此,學術界認為水月觀音的風格源於周舫。
據記載,周舫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的布佐羅家山觀,居於菩薩之中,“妙造水月之體”。白居易被其畫的精美所深深吸引,他的《畫隱月菩薩贊》就是為此而作。
在他的畫中,菩薩以遊戲坐姿坐在水邊的山溝裏,神態悠閑。觀音身後,滿月竹林密布,顯示出對中國的獨特興趣。從此,這充滿了中國藝術的造景,成為水月觀音統壹的背景風格。
02
水月觀音的演變
目前,中國最早的水月觀音像屬於綿陽渭城水笙寺,是唐代五年(885年)壹位名叫王宗鑒的信徒捐贈的。
這尊觀音頭戴高冠,頭向右傾斜,左腿雙手環抱,身後是壹個圓體燈,身下是壹個巖石堆砌的鉆石王座。像上面的題字,寫著:“造水月觀音菩薩,得菩提加持。弟子王宗鑒精造。
現在我們看到的觀音,大多是溫柔優雅的女性形象。但如果追根溯源,在古印度佛教中,觀音其實是把人表現為男人的。這壹點可以從唐代的水月觀音像中看出。
“五季之亂,五季之盛”,在戰亂不斷的五代十國,佛教文化在亂世中不斷興盛。受戰爭迫害的人們繼承了唐代民間對水月觀音的信仰,甚至更加依賴。
他們壹方面繼承了前代水月觀音造像的要點,另壹方面又加大了創新力度,使這壹時期的水月觀音呈現出數量多、圖案豐富、地域流傳廣等多種特點。
到了宋代,崇拜水月觀音的人數增多,水月觀音造像的世俗化、本土化特征更加明顯。同時,觀音像的女性特征突出,面帶微笑,神態安詳,姿態優雅。
影響範圍也打破了地域限制,遠至日韓,都有水月觀音的信仰。
元代以後,水月觀音完全沒有陽剛之氣。雖然背景元素還是滿月、湖泊、柳瓶、瀑布,但是觀音本身已經變了。穿著睡袍,坐姿優雅,超然脫俗又不失尊嚴。
03
哪裏的水月觀音最美?
大多數關於觀音的故事都伴隨著靈驗傳說、寶卷或朝聖地等傳說。比如白衣觀音有白衣寶卷,妙善公主有香山寺等。,但水月觀音因為鮮有為人熟知的民間事跡和影視作品,徘徊在大眾認知的邊緣。
但是,善於發現美,善於鑒賞的中國古代藝術家永遠不會忽視這樣壹尊充滿個性的觀音像!他們以肖像和雕像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了他們優雅的姿態,保存在漫長的歷史畫卷中,生動地描述了屬於水月觀音的內容。
在水月觀音專用的主題庫中,每壹位匠人都在原型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對它的理解,創作出了既滿足了佛家信仰,又堪稱藝術史上美的作品。
|玉林洞水月觀音像|
首先,說到佛教藝術,敦煌石窟肯定首屈壹指。
作為中國佛教文化的集大成者,敦煌石窟歷經歲月洗禮,依然為人們展現出令人驚嘆的藝術。其中,莫高窟、玉林石窟、東千佛洞、肅北五大寺,藏有五代、宋代、西夏繪制的27幅水月觀音壁畫和5幅紙絹畫,被後人統稱為敦煌水月觀音造像。
最著名的“水月觀音”是位於甘肅瓜州玉林洞的水月觀音像。此像位於第二洞東崖下層,洞門兩側各有壹家店鋪。
北面所畫的水月觀音,籠罩著透明的光暈,在朦朧的月夜裏,靜靜地坐在寶座上,高昂著頭,望著天邊被雲彩遮住的月牙兒;流水和盛開的荷花營造出壹種寧靜的氛圍。
哪怕是靜態的人像,也讓人感受到全神貫註,傾聽人間疾苦的動態感。
大門南側的水月觀音雖然主題相同,但與北墻大相徑庭。空曠的土地上,水月觀音衣著樸素,自由自在地坐在“鉆石寶石”上,盡顯端莊。石桌上擺放的芭蕉葉,幹凈瓶子裏的柳枝,水面上漂浮的盛開的荷花,足以抹去苦心人的煩惱。
|毗盧洞水月觀音|
自周舫在京首創“水月體”以來,唐五代畫水月觀音的畫家多在四川。所以水月觀音最早流行於四川。其中最著名的是安嶽廟毗盧洞的水月觀音。
此水月觀音主要受唐五代中原苗所創水月觀音風格的影響。它被雕刻並懸掛在壹個平頂的開闊懸崖上。臉型圓潤,安詳優雅,裝飾復雜,更顯媚態。
頭戴花花佛高冠,頭戴雲肩,胸膝飾以花環,身穿長裙,左手擱在石座上,右手輕放在右腳膝蓋上,左腳吊在池中蓮花上,右腳坐在蒲葉山的石座上高蹺遊戲看水中明月。
洞頂雕有扶月的浮雕祥雲,右側雕有壹簇紫竹和壹個幹凈的瓶子,與《歷代名畫誌》中周舫創作的水月圓光和竹子壹致。
蜀中的水月觀音信仰與古人祈雨防水的需要有關。水月觀音“手吊出水”、“腳玩”的姿勢,結合民間認為治水文化是四川的核心,使當地人希望觀音保佑,以解決安嶽缺水的問題。所以觀音的地位之高不言而喻。
|法海寺水月觀音|
法海寺明代壁畫是法海寺鎮寺之寶。寺內大雄寶殿保存著完整的明代巨幅壁畫,歷經500多年依然光彩奪目。
其中水月觀音圖位於大雄寶殿佛像後方,坐南向北,寬4.5米。
水月觀音頭上戴著寶冠,冠上有阿彌陀佛像,預示著觀音不僅是對阿彌陀佛的威脅,也是他的繼承者。她坐在巖石上,在家。他頭戴皇冠,頭戴花環,臉圓胖,舉止端莊。
看似微閉的眼睛,無論從哪個角度欣賞,都讓人覺得觀音在看自己。朦朧的白紗遠遠看去單薄若隱若現,身上繁而不繁的流蘇精致細致,衣袂飄飄,給人與生俱來的非凡感覺。
它的建立已經過去了幾百年,但這幅肖像仍然保持著鮮艷的色彩。主要原因是繼承和發展了唐宋重彩的畫法,在顏料中使用了純天然的礦物和植物色彩,使其呈現出與明清壁畫明顯不同的水墨渲染風格。
|青花琉璃觀音菩薩像|
這座青花琉璃觀音菩薩水月像出土於元代都城,是首都博物館收藏的重要珍品。它起源於中國傳統名窯之壹的景德鎮窯。
經過五代兩宋的發展,元代的景德鎮窯成為中國制瓷的中心。水月觀音在創作和燒制過程中註重美觀,工藝成熟,風格獨特,裝飾豐富,表現出元代極高的藝術水平。
此像保持了水月觀音的標準造型,額頭寬闊,眼瞼下垂,神態安詳。踮起腳尖,右腿撐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左手放在左側。
此外,對肌肉的描寫也很細膩,尤其是在面部和手部位置的表情上。在青花釉的映襯下,肌肉特別柔軟,塑造了觀音優雅溫婉的形象。
我們在感嘆其裝飾細節豐富精致的同時,也由衷贊嘆當時精湛的燒瓷技術。
|龍興寺水月觀音|
水月觀音不僅成為尋常百姓家的精神寄托,也達到了大作家的地步。
北京魯迅故居案上,有壹幅觀音畫像,他認為是偶像人性化史上的裏程碑,而畫中的原型就是魯迅心目中的“東方美神”——龍興寺水月觀音像。
龍興寺水月觀音像高3.4米,左腳踩蓮花,右腿立起,雙手抱膝,身體微微前傾,面容清麗恬靜,體態優雅端莊。
柳葉眉下,那雙睿智深邃的眼睛微微向下看,正好與仰視的朝拜者形成情感交流。
她原本是宋代的懸浮雕塑,1563重新塑造。或許是因為觀音本身安靜溫和的特點,又或許是能工巧匠對藝術有著深刻的理解。
在有著450多年歷史的雕像中,我們看不到歲月的滄桑,只有在見證了它們的面容後,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
|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
水月觀音不僅在國內有其造像,還“漂洋過海”在異地展現魅力。
目前,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森博物館收藏的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被譽為“中國最壯觀的雕像”。
遼代佛教造像呈現出多元文化交織的特點。它壹方面繼承了唐代典雅端莊的風格和南宋寫實的技法,同時由於遼是少數民族控制的政權,又有自己的審美趣味和表現手法。
這尊水月觀音像高2.41米,是宋金時期最大的木雕之壹。最大的特點就是女性臉和男性上半身。
它飽滿的身軀,修長的上半身,有著男人的偉岸,在方圓的臉上,朦朧的眼睛輕閉著,俯視著,展現出優雅而聰慧的女性美。是觀音由男變女的時間見證。
最值得註意的是臉部輪廓,具有希臘雕塑風格,符合“黃金分割”定理。
雖然她現在在展櫃裏安詳地休息,但當她第壹次出現在美國人面前時,她被四肢分開,放在中國壹個古董商後院的荒地上。
古董商陸買下了它,並把它拼湊了起來。後來經專家鑒定,終於露出了她隱藏已久的真面目,以至於美國的納爾遜·阿特金森博物館願意出重金購買,成為鎮館之寶。否則,這件兼具宗教性和審美性的藝術品,可能會因為沒有得到重視而成為世界佛教文物的壹大遺憾。
04
水月觀音在日韓
中國的佛教文化是民間傳承、創新和發展的,但也影響周邊國家。
日本和韓國自古以來就與中國有著密切的交流,他們通過借鑒和引入中國元素來填充自己的文化版圖。水月觀音在兩國的藝術流動過程中也有著不同的形態。
水月觀音在日本也被稱為“劉陽觀音”。日本高僧常孝在唐文宗四年(839年)請回壹尊水月觀音佛像,說:“我見唐朝人,總以為除去禍根,世人以為是福,就像這裏不流行,所以作為壹件來請。”
此後,日本流行供奉水月觀音,祈求救災和世界和平。
奈良國立博物館的水月觀音像與中國的觀音像相似。她身披環形佛光,坐在水中立著的奇石上,凝視著左下方倒映在水中的月亮,身旁還放著壹個寫著楊柳枝的網瓶。
懸崖上的瀑布給這寧靜的夜晚增添了幾分情趣。他的身姿仿佛出現在了南宋的禪林裏。這類作品多見於我國宋元時期和日本鐮倉時代以後,是日本早期水墨畫的珍貴作品。
韓國的水月觀音起源於中國和日本。
朝鮮時代,水月觀音身著薄紗禮服,坐在房間中央的側面,以南巡少年或海上龍王為威脅,以流動的泉浴和茂盛的樹木為背景。圖中還有善童、洞窟、念珠、供養者,都出自向異大師羅山寺的傳說。
如果說韓國的佛教繪畫是高雅的,那麽韓國的佛教繪畫則是更世俗的。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收藏的這尊水月觀音像具有男性觀音的特征。他無拘無束地坐在巖石上,頭發高高地紮著,頭發垂在肩上。壹襲白袍,紅邊點綴,圓臉,細眉下微睜,有觀音特有的安詳境界。
“凈漚水,虛白光。乍壹看,壹切都是空的。”
看到更多莊嚴典雅的佛像,以為佛在普度眾生中不知人間煙火。水月觀音的出現,讓世人看到了壹個全新的無憂無慮的形象。
顧名思義,水中的月亮就像鏡中的影像。即使近在咫尺,又有誰能真正觸摸到呢?對著鏡子消磨時光只是人的壹種欲望。我們向往遠方,卻忽略了腳下,所謂的真實和現實其實就在身邊。
佛教知識浩如煙海,世人窮盡壹生,學無止境。人們對水月觀音的魅力和文化的探索從未停止,但也從未走到盡頭。
這個介紹只是她廣博內容中的冰山壹角。自從她打破了既定的形象,就註定了其獨特的內涵,而這些奧秘是值得壹直追尋的。......
參考資料:
水月觀音形象的創作基礎——孟和於向東
水月觀音黃蜀芹的演變
劉:水月觀音研究現狀述評
水月觀音:佛教藝術中的東方維納斯安鴻坤
水月觀音和水月觀音像的郭文
李開復水月觀音造像研究
-結束-
編輯藝術旅遊文化丁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