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有人知道客家人的喪葬習俗嗎?

有人知道客家人的喪葬習俗嗎?

客家人非常重視喪葬禮儀。壹般葬禮當天上午,死者的孫子(女)前來祭奠。壹般男女親戚都能來,但有三五個女的,只是奇數。我孫子到了,死者家屬在門口拿起花圈,點起鞭炮。孝子和孫子跪下迎接:方桌擺在廳外,用布圍著。

孝子孫先給我老公的孫子倒了第壹杯酒,他接過先祭天,拋向空中。第二杯酒灑在地上,叫祭地。如果死者的丈夫已經去世了,我妻子的孫子拿著第三杯酒,把所有的布條掀起來鋪在桌子上,把酒杯放在上面;如果死者的丈夫還活著,我的孫兒只會掀開布的壹角,鋪在桌面的壹角,把玻璃放在上面。這時候,老公的孫子會說壹些吉祥的話,比如“哀莫大於心死,壽終正寢”,然後把孝子和孫子扶起來,壹起進靈堂。孝子孝孫會燒香燒紙錢。

客家人通常把老人的屍體放在簾子後面,這樣就沒人能看見了。他們認為看到老人的遺體會給自己的家庭帶來深遠的利益,但如果孫兒認為老人的兒孫平日對她不好。如果有虐待的嫌疑,我的外孫有權要求“屍檢”,看老人是否被兒孫虐待;解放前,我家權利更大。如果我家認為老人的兒孫們虐待了他姑姑,就不會“起鑼”,不會讓老人被撿出來埋在山裏。另壹方面,外氏家族的影響還表現在,唱樂器的禮生在主持儀式時,對孝順的子子孫孫唱“酥、拜、起”,但面對外氏家族時只能唱“拜、起”,不能強制唱“跪”。如果受害者是男性,壹切都由舍監決定,而在解放前,大多由家長決定。之後請道士為“師”,“師”完之後,由外家或家主起鑼,死者靈柩從靈堂擡出,靈堂在屋外寬敞的禾廳。客家人壹般早上起鑼,只有“Lok3 K3毀”(即未老先死)的人才在下午起鑼出殯。鑼聲開始時,李生唱著樂器,唱著《讓我們打起來》,外面的樂隊打著鑼。唱《張浩》,在外面吹笛子;唱《三聲》,打三個鞭炮;唱《請為孝子孫跪下》,所有孝子孫都跪下;唱著《請洗妳的孝子孝孫》,孝子孝孫會把雙手浸入浸過絲芽和藥的水中。然後死者的女性親屬撫著棺材痛哭,並用衛生紙擦拭棺材。之後,他們將雞、豬肉、雞蛋等祭品放在棺書上,並請死者的牌位。這叫“祭壽頭(棺)”。

之後道士將孝服分發給所有人,稱為“成服”。道士先把孝服給孫兒,然後孫兒再傳給孝子孫兒。孝男穿麻布,長子長孫有壹頂三棱草帽,其他孝男戴兩棱帽,孝子長孫穿麻布草鞋,或赤腳,把不用的麻布草鞋系在腰間。死者的大兒媳穿著亞麻布。其他孝順的女兒和女兒都穿白襯衫。以前喪服都是被褥做的。對長子長孫兒媳等親屬的孝道有明確的規定。現在就簡單多了,穿壹件白襯衫就行。甚至有些親戚只是象征性地在腰上圍了壹塊麻布。道人們穿上喪服後,開始表演“拜天地四方”。道士們穿的袍和袍,都是他們自己設計的。他們從東方崇拜,然後到西方,然後到南方,然後到北方。四方天地祭拜結束後,專門從陸河縣請來的壹位著名道士帶著孝子孝孫“繞棺”。這時棺材用塑料布包裹,蓋上布、毯子或被子。道士手拿壹根竹子繞著棺材走,後面跟著孝子和孫子。道士停下來歌頌死者的辛苦,並勸他孝順的兒子和孫子孝敬父母。道士唱的很有感情,他的歌詞好哭他的孝子孝孫,但是在孝子孝孫這邊,他要盡量不被道士的歌詞哭。死者的長子長孫手持喪棒。當死者是男性時,棍子是泡桐做的,當死者是女性時,棍子是竹子做的。稱為“男通女竹”,象征“男節在外,女節在內”,意思是男人的氣節在待人接物上對外表現,男人在家庭之外,所以他的氣節表現在家庭之外,而女人的貞潔表現在家庭之內,女人應該是“門可羅雀,二門不取”。之所以選擇泡桐和竹子,是因為泡桐是綁在樹幹上的。竹節在竹子內部,意思是“結”來形容“結”。

繞棺後,道士表演“奔五面”,道士全部上臺。壹個道士帶頭,繞場走了壹圈。領頭的道士,手裏拿著壹把劍,劈開前面的路,仿佛在帶領群眾打惡鬼。掃除惡魔後,祭祀開始了。儀式由儀式生和執事主持,他們都穿著白色長袍,儀式生甚至穿著白色棺材。追悼會分為幾個大廳分別祭拜。孝子孝孫,女方的親戚,也就是我家孫。男方的舍監和其他親戚在壹起。壹般祭拜壹次祭品需要半個小時。

把莽隊送回去後,幫工給孝子小煮了些豬肉湯,取名“石碌湯”。午飯前,道士主持“下馬解死”把死者的靈魂帶回來,讓它聽經超度。

  • 上一篇:國學知識
  • 下一篇:李貴華的研究成果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